西西河

主题:【原创】印度崛起:神话与现实 -- 晨枫

共:💬2140 🌺13348 🌵8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也产不少原料药

                否则FDA不会在中国设立代办处,直接监管销往美国的原料药。

              • 家园 说话别那么冲好不好?

                山寨不等于低技术。CPU,航空发动机,能山寨出来,那水平就是跟一流差不多了。非专利药和原料药的生产,并非象你想象那么容易。总体来讲,中国生产的这些药的纯度不如印度。Formulation技术也要差很多,以原料药为主。世界市场占有率更不用说了。

                一是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控制能力高于对印度市场的控制;二是印度的制剂生产能力大大高于中国,制剂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比中国的更具竞争力;三是印度药企比中国企业更具有在国际市场上纵横的能力;四是印度药企的研发意识强于中国,研发投入水平也逐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意味着若干年以后印度的创新药品将数量极有可能大大领先于中国。

                文章里所引用的cGMP以及ANDA,还有FDA的认证,如果你是业内人士,就会知道没什么了不起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认证,正是由于阿三是做原料药的,所以才需要这些认证,中国公司没有这些认证,只不过是中国公司还没有成为全球药物生产链的底层

                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正在努力通过这些认证,争着做你所谓的全球药物生产链的底层。这就是差距。

                国际并购。印度制药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大举进行国际并购,这已不是新闻。例子我给的链接里都有。中国呢?你举个例子?

                专利药的研发:

                在仿制药品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印度的专利药物研究也显示了一些实力。Sun Pharmaceuticals公司在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上取得很好的成果,专做仿制药的西普拉公司已经开始在美国注册自己独立研发的药物。有媒体报道,印度一家大型制药公司一项药物的前期研究成果已经被世界制药巨头以8000万美元的价格买走。可以看出,印度制药行业即将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并依托自己的努力开拓出来销售网络,正在向高端的专利药物领域进军。

                而中国呢?国内对新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仿制药和制剂方面。你举的广州制药,主攻方向是化学药三类。什么概念?制剂复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国内制药企业搞一二类新药研发的,骗经费的多,真正实干的很少。为什么?企业积累少,没钱。至于中小药厂的研发,俺就不说了。

                说真话不好听。印度总体上落后,但不表明全部落后。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虚心学习人家的长处,才能进步。给你看的几个链接,已经说明了差距,俺连驻印大使馆网页上的文章都找出来给你看了,业内都承认差距了,你还要硬拗。这么讨论问题,有意义么?你举的中印两国国际专利数对比,对说明中印制药行业的总体研发水平有用么?

                • 家园 花,请问中印两国这方面的差距和专利制度是否有关系?

                  后发工业国家,包括美国,当年也都是大作特作 reverse engineering 走过来的。

                  个人感觉, 中国的专利制度,有些地方过早的盲目照搬欧美,实际操作上更不知道利用其中的灵活性:比如强制许可(compulsive licensing), 美国是用的最多的,中国专利制度中理论上存在,但至今还没有动用过。 这种专利制度,实质上堵塞了一些合理合法山寨的路径,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而印度的专利制度,前两年在美国的压力下改得更严厉一点,给外国专利更多空间,但其一直的指导思想是在鼓励国内创新的同时,限制外国专利,允许甚至鼓励 reverse engineering. 个人觉得山寨有没有合法空间还是很重要的:有了合法空间,那么山寨就不会完全局限于赚快钱,打一枪就跑,而有可能在消化吸收外来技术的基础上,慢慢形成自己的技术积累。

                  中印两国制药业的差别,老兄觉得和专利制度是否有关系?

                  • 家园 太有了

                    印度专利法2006年开始保护化合物的制药专利,中国是1993年(专利法第一次修改时)。话说当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时候,印美也进行也进行了知识产权谈判,在专利方面谈下来的条件是差不多。但是在中国人大通过专利法修正案的差不多同时。印度议会在左翼政党的努力下否决了专利法修正案,然后印度回头对美国说:"俺们是民主国家,这是民主政治的结果”,米国也没办法。

                    同时中国药监局发动的GMP运动(诸位可以查查药品生产企业开始GMP认证的时间)也耗尽了广大药厂为数不多的流动资金。同时国家在一类新药研制上的严重投入不足。都是造成中国制药业暂时落后的原因。

                    但俺相信,落后是暂时的。俺们一定能赶上来

                    • 家园 这一点俺也相信

                      但俺相信,落后是暂时的。俺们一定能赶上来

                    • 家园 看来老兄是行内人,多说说?

                      其实中国也可以学习印度,动用人大的力量把一些法案否了--俺们中国特色的民主也是可以发挥作用的,给美国人看看,人大不是橡皮图章。但关键是当时中国一批知识产权官员被洗脑了,接轨心切,没有一点意识质疑西方专利垄断。

                      药监局发动GMP运动的动力和原因是什么?

                      “俺相信,落后是暂时的。俺们一定能赶上来” 有什么赶上来的措施吗? 现在如何克服专利制度的限制?

                      • 家园 俺以前说过的

                        有一本书,《大国的较量: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纪实》,俺以前也给你介绍过,你到亚马逊上买一本看看吧,。俺用单位公款买了一本,所以书也放在单位了

                        大概的要点如下: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是在中国要求复关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还有在大事件后突破米国封锁的政治任务在,所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政治决定政策,而且谈判双方,米国牌多,我们牌少,人家强势,我们弱势(还记得当年米国威胁制裁我们,我们威胁反报复吗,真是情况是俺们其实是没有很多商品领域可以报复到美国的,只能把投资领域的项目也拉来凑数),这是大前提。我现在比较能谅解他们了。

                        确实有部分官员把知识产权制度当做“先进”制度,认为既然先进,那就“左比右好”。这主要是一种认识偏差,前几年专利局的老师给我们讲课的时候也提到了,他们也是在后来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说起专利官员,中国本来没有专利制度,84年成立专利局的时候人员都是从各大科研院校抽调的搞科技情报的人。当时正值中美蜜月他们都是在WIPO和SPTO的培训下进到专利这一行里的。专利局的官员也都是理工科的教育背景。

                        ---------跑题分界线-------

                        在我接触过的政府官员里,专利局的人可以算是素质较高,官僚气较少,服务意识较强的一群人了。

                        ---------跑题结束--------

                        但是由于药品专利与上市的滞后性,一直到21世纪,实际上用的药品有效专利还主要是93年以前申请的。所以整个90年代到21世纪前几年,制药工业的落后主要就要归咎于药监局的推行GMP认证政策了。GMP起因是为了规范药品生产,本意是好的,GMP的原则在于“按照规范操作,规范记录操作”。但在执行时贪大求洋,好大喜功,枉顾中国制药工业的现实。造成大批药厂不得不耗巨资进行厂房改造,。以及在新药审批政策的上的混乱(当时的政策就是鼓励劣币驱除良币的典型)具体请参考介绍郑筱萸罪行的文章,那里面说的基本是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其实郑局长被拉出去打针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贪了不到500w,)。此外还有个原因是国家政策上不支持新药研制,不管是原研药还是重要仿制药。以及国企改制等等大环境。当时整个国家都如此,不光是制药业,但药监部门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而设立的种种审批认证注册制度成为了压在制药业上的另一座大山。

                        ------语无伦次的分界线------

                        从书中我感觉,在谈判中三种知识产权最受重视的其实是著作权,一方面谈判前著作权法还没颁布,而且这里面还夹杂着“意识形态”问题,所以谈判代表高度重视,严防死守,坚持粉碎了米帝“妄图打开我国文化产品市场”的图谋。而另一方面当时“广大知识分子为了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迅速变现,也都盼望尽早颁布著作权法”,由于大事件刚结束,TG有团结知识分子的现实需求,所以版权法也很快就颁布了。

                        ------词不达意的分界线------

                        至于相信落后是暂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中国发展,发达国家实体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且转移的产业越来越高端,具体的例子就是药明康德,虽然他相当于制药业的富士康,但与富士康不同,里面打工的人学历最低也是理工科本科生(但很多人英语不够好,出国有困难),所以尽管跨国药企制定了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但他们无法制止这些制药业高端人才在国内的扩散。人才是觉得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啊。

                        其次,随着中国政府的政策越来越鼓励创新,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原研新药研发领域去,而且这个资金的投入还十分的地方保护(所以影帝前几天还强调,在华外企的创新,也算自主创新,影帝的话现在有一些要反着听,他的在政治局里主要任务是忽悠国内外不明真相群众和政府)于是乎海归、土鳖、国企、私企一起上,捣鼓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级。中国政府的财力和执行力都是印度没法比的。中国的基础设施各方面条件也要比印度好很多。现在已经有些比较有前途的国产原创新药出现,以后会越来越多。

                        至于专利制度限制,一方面中国的原创越多,专利方面的限制越少,另一方面,专利制度有很多漏洞和可以人为掌握的东西,比如现在专利局在审查专利时比较注意尽量不批过大的权利要求范围,并且越来越注意和地方与工业部门的沟通。给地方和企业培训,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专利体系(教国内企业怎么钻漏洞),另外国家和各地方都有自己的专利资助制度,资助力度是不小的,而且在执行时的潜规则是——外企尽量不给资助。

                        还有一点是药监系统,其实制度的制定本身是技术问题,但定制度的人如果出问题了那就是立场问题,政治问题了。药监系统的最大问题在于这么多年已经被跨国药企的迷魂汤和糖衣炮弹的双重攻势搞得不清楚自己的屁股在那边了,郑局长的一颗人头不足以使他们完全清醒过来,但比以前也好些了。持续反腐风暴会让他们明白——中国的药监局要为中国人的药品安全和制药工业负责。

                        也就是说,原来压在制药业上的专利,药监两座大山,专利那座,搬去了一多半,药监那座搬去了一少半,加起来压在制药工业上的大山至少减少了将近一半。这也是我认为制药业能够迎头赶上的原因。

                        另外说说中药,其实中药方面国内有几个企业做的相当不错,关键在于建立一套中药特色的药品认证审批制度,因为按照西方的标准,中药没办法说清楚一种成药里每种化学成分的作用,就很难获得批准。而中国药企的办法是——采用指纹图谱来说明问题。

                        还有楼下的说到跨国药企到国内收购企业和化合物专利,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我们还做不到最高端,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比以前高端些了,这些药企以前都是在米国收购小企业和化合物专利的,现在只能到中国来买了。我们卖给他们,可以获得资金继续向高端做,至于到米国收购,鉴于其他行业到米国收购时遇到的待遇和问题,我觉得不去也没什么。印度与我们不同,米国对他没戒心。

                        俺觉得吧,中国的药企还是太小,好像也米有一个央企级别的制药企业出现,民营药企更多关注的是资本运作和市场开发,对研发不是很重视。现在中国创新化学药研发最强的其实还是中科院和上海药物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只有央企级别的企业能把他们整合进去。

                        通宝推:月下,回旋镖,乡间小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药明康德最后没有被收购

                          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 Inc 收购 WuXi Pharma的生意黄了,赔了WuXi Pharma 3000万。

                        • 家园 专利局的官员确实算不错的

                          走了弯路不怕,知错能改就好。但我们舆论里还是专利万岁,其实对他们工作不利。

                        • 家园 外文书店

                          一夜之间影印书都不见了……然后磁带和CD也只剩那种死贵的原版品。

                          不知道有没人从外文书店系统下海去做盗版生意的

                        • 家园 这两年政策方面倾斜力度的确是很大

                          如果化合物活性显著的话,申请下一步的经费非常容易,条件也很优惠。比国外的风险投资要优惠多了。

                          现在遍地都是的CRO公司给创新带来另一条路。激烈的竞争促使有些CRO公司转型、升级,向高端研发进军,是个好迹象。创新主力还是要靠药物所这样的正规军。他们的研发体系相对比较完善。还是政府资助比较好,相对比较符合国情。

                          上海张江那一块,做得相当不错。服务、配套设施都比较到位。大大降低了创业成本(现在也不算低了)。

                          至于收购外企,有时不光是为了技术,更是为了打开市场。这方面,需要提前动脑筋布局。

                  • 家园 这里面专利制度起到了很大作用

                    搞一个药西方公司要花约十亿美金,十年时间,还要有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合成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量的时间花在活性、毒性、药理、代谢等测试上,光临床一、二、三期就花老鼻子钱了。个中风险极大,很多候选药都在最后关头给毙了。有些公司迫于业绩表现,使用各种手段(包括改、隐瞒数据),勉强通过审查上市销售,后来被迫召回,损失惨重。制药行业是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所以西方制药公司对专利看得很重,指望高回报维持研发呢。由于FDA卡得越来越严,美国这儿现在大公司自己的研发也快跟不上专利失效的速度了,更多的是指望收购小公司的研发成果。

                    印度原来不承认化合物专利,不保护。所以原料药、仿制药这一块做得不错,国内市场保护得很好,赚了不少钱。搞得国外大药厂肉疼,逼着印度改专利法。印度一直拖到2005年才实施。化合物保护就生效后,印度实际上还在偷偷摸摸搞,有好几次官司,有几个药还打赢了官司。这里面和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有关系。印度公司挣了钱后就加强研发,从原料药、仿制药、制剂复配、到新化合物筛选研发,都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大举收购国外公司,增强研发实力。这次经济危机,更是给印度公司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加上印度语言方面的优势,在仿制药的国际营销方面,远远走在中国前头。年销售额现在是80亿美金。

                    中国原来也不保护化合物,九十年代迫于国外压力开始实施化合物保护。那时,国内企业刚从计划经济转过来,技术上、资金上没有什么积累。加上国营公司对创新没有动力(包括仿制),所以这一块的创新研发能力没有培养起来。后来上市公司多了,要炒作概念,才加入创新这一块,不过基本还是以制剂复配为主(这方面技术也比较落后)。现在,国内的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CRO)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基本是为西方公司提供研发的各个环节的服务。这里,以药明康德为代表,充分利用了中国的人力人才优势,做得不错(这方面,有些类似富士康)。国外很多大公司都把前期研发外包给了中国,经济危机更增加了这种趋势。从这方面,时间久了研发实力增强之后或许会有变数(这里,更多的是等待西方制药公司的衰落)。不过,这类公司做得好的大多(华人)外资公司。药明康德前一阵还给美国公司收购了。有很多小公司现在也在做原料药API,国外大公司基本对这一块想开了,有些专利药国内做出来了,他们就直接收购,皆大欢喜。国企、民营公司象西方制药公司搞研发的,基本没有,这次金融危机,巨额美金放着贬值,却不出击收购,没办法,创新意识没到那一块,买回来也不知道怎么管理。国家也不能说没有投钱,但国家投钱,很多是撒胡椒面,重视硬件投资,而对于最关键的人的投资则抠得太紧。先进的实验室建起来了,却留不住人。西方国家中研发骨干基本衣食无忧,在中国,要操心的事太多了,静不心下来。科研人员,很多喜欢比较独立、安静的研究生活环境。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之一。其实,如果国家真的下定决心把这一块搞上去,我们的投入可以比西方公司节省很多。这是人力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正适合中国这样的国家搞。另外,中医中药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不过,需要的不是炒作,而是认真培育。培养认证方式不改的话,骗子横行,中医会有灭顶之灾。中医讲究的是以人为本,所以医生的医德至关重要,中医必须是作为一项事业来搞,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感觉。对金钱不能看得太重。关于中医,罗大伦的《古代的医生》说得很好。俺觉得,如果中医发展了,咱们在服务好自己的同时,输出医生和服务,而不是药,那会是另一种发展思维。

                    关键词(Tags): #制药(嘉英)通宝推:打铁的,程不悔,阴霾信仰,洗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