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iPad出来了,媒体人干嘛去? -- hyperma

共:💬29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求助】iPad出来了,媒体人干嘛去?

    在河里从来没胆量发帖子,这眼看着饭碗要砸,只能发个牢骚了。

    iPad这玩意一出来,我就心头一惊,许多人把它看成带Wifi功能数码相框,我却把它看成是砸我媒体人这碗饭的大榔头。

    国内的媒体大概是从12年前开始走向市场化的,一开始大家都没什么心思搞市场,本身自己就是半个官方机构,事业单位,冷不丁的要冒出去跟外国媒体学习?这还了得?结果决策者们购入国外杂志一扫——缴枪投降吧。引用我们主编的话讲,2001年出国考察,他站在墨尔本一家书店的杂志栏前足足愣了10分钟。光是他喜欢的音乐类杂志(年轻时也玩摇滚,家里放着一本高价买来的1987年版Rolling Stone当宝贝供着,以示与众不同),加上加拿大的、美国的、英国的、澳大利亚的就足足有10多本……。

    后来国内媒体人发现了个好办法,直接版权合作,国内采编写不了的东西,弄不明白的货色,直接用人家的,还能借用人家的名称,多厉害。后来这招让时尚集团肥到了今天,不须多讲。

    报纸类媒体第一批死在了新浪、搜狐这种门户网站面前。在国内一些不大开明的地方(比如我呆的天津),媒体决策者还傻呵呵的以为报纸收不上广告,乃是经济危机的结果呢,对都市类报纸过多的错误投资,只能死得更快。报纸以后估计除了政策类的就只能写点花边了,可眼见着玩标题党的技术,报纸还不是网络的对手。然而在iPad来了之后,在杂志干了多年的我第一反应是:杂志的终点也来了。

    杂志类媒体和报纸不一样的地方,无非是“精致”二字。精致的纸、精致的印刷、精致的内容可以同报纸相对粗糙快捷的卖点区分,而可携带、移动的特性,也是网络媒体赶不上的。我曾妄言杂志短期内似乎还不至于落魄到报纸那个境地。但问题是,这些优势在网络订阅阅读、类RSS订阅的网络上,除了可触摸的纸质之外(是啊,还不用花那么多纸钱呢),对于杂志更为重要的版式设计、精致内容和精美图片,完全可以获得。有了iPad这么个可以随时移动的终端之后,杂志最后的卖点也将荡然无存。

    制作、发行、卖广告,是传统纸质媒体的几招。之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杂志类媒体仍然在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仍有盈利的空间,乃是因为杂志那种精耕细作的内容,暂时还不是网络速读模式所能给予的,但是,遥远吗?

    眼看着《新周刊》、《汽车导报》都已经推出了网络版,连国外我最喜欢的《F1 Racing》杂志也开始卖网络版了,我们这些人的前途究竟在哪里呢?这么多的写手和编辑,是在杂志一个个倒闭后转行卖煎饼,还是被逐渐稀释到新型媒体从业者的大军中呢?唉,看不到希望。

    关键词(Tags): #媒体 杂志 ipad
    • 家园 看这个,刚融到1000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2vpvEDS00o

    • 家园 正好相反

      ipad之于杂志, 有如ipod之于唱片公司, kindle之于纸质书籍。 是最后一根起死回生的稻草。

    • 家园 ipad ,电子书是传统杂志不多的机会了。
    • 家园 和ipad关系大吗?

      这东西早就有了呀:

      比如 掌媒都开发到3.0了,4寸以上的手机也出了几年了。看来苹果对于电子产品的推广实在是功不可没。

    • 家园 加入萨苏马甲员外老冰等的队伍吧

      在网上写试市场,写好了打包出书。

      网络世界里,个人出杂志也不是不可能的。媒体的扁平化,与媒体载体的集约化,就是说以后当编辑当作家的门槛降低,但是发表平台的门槛提高,比如新浪等,只会越做越大。

      铁首本来也是很有机会的,从西西河出发搞个媒体平台什么的,比如走移动路线抢传统门户网站的先手,仗着手上业余作家多,很有一搏的。

      现在被河里抄架与屁股们给搅得头大,还因此流失了不少右翼作家,这事渐渐就提不上日程了。

    • 家园 我也在传统媒体作过。

      现在跳出来在一家公司做宣传方面的事情,也做公司的内刊。我觉得,编辑始终是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士。出版社倒闭了(国内还可以多混两年),不代表这个专业不需要人了。希望兰州勇敢的跳出来,跨入其他行业,继续做自己的专业。

    • 家园 呵呵,兄弟刚跳到一个杂志社干新媒体

      Ipad 再好也要有人去组织内容。媒体也仍然有存在的价值。

      当然,现在信息传播的中心从编辑部转向了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这导致了传统媒体权威性的下降,也直接导致了广告收入的下降,所以一片凄风苦雨。但是这里面的核心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在转变。

      但是归根结底,仍然需要优秀的作者创造内容,优秀的编辑去组织内容。媒体只是需要寻找在网络时代新的生存方式而已。

      有空也希望和兄台多多交流 。呵呵

      • 家园 新媒体,不好摸门

        盈利方向手段尚未明,如马爷、萨爷、晨爷等人的文字也是落在纸面上印出来,才是树碑立传的正途。脑子里,我还是转不过这个弯来。

        • 家园 盈利模式不外乎广告、附带服务

          模式是很明确的。但是网络时代,大者恒大,传播的路径和方式在变化,因此好的卡位也变得困难。

    • 家园 不用灰心,无论纸还是IPad都只是媒介而已

      关键还是在于其内容。如果你是杂志社的作者,编辑,则大可不必担心。部分编辑可能需要重新学习排版软件对电子媒体的新的排版方式,这也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

      需要担心的倒是造纸厂,呵呵。

    • 家园 Ipad太重了。

      我拿着它感觉在练手劲。份量要是能减到半斤上下,wifi开的时候电池能用到20小时,那我觉得以后世界上就没纸质杂志什么事了。

    • 家园 俺倒是看好杂志的前途呢。

      就拿我想看的【围棋天地】来说。传统的出版方法是内容确定后,送到印刷厂,排版,印刷,打包,然后穿州过县送出去。卖不掉的还要回收。对读者来说,还要跑腿,还说不定卖光了。要是在国外,你还想买都买不到。

      上iPad就好了,印刷,配送的成本为零了。也不存在买不到,或者卖不掉回收的问题。在国外也随时能买到。多好啊。我就等着这一天呢,一个月2期,一年卖个100块问题不大。其实这个电子化真不要多少成本,毕竟现在杂志都是在PC上做好的。

      另外,电子刊物是互动的。比如有奖调查。一般要是个明信片,还得贴邮票寄出去。现在就省事多了,更轻松,更准确的收集读者信息。

      日本这边已经有ipad的报纸了--产经新闻,一个月1500日元。连著名的fami通(电子游戏)也开始提供免费的iPad版了。

      电子版还有个很好玩的地方,就是可以放大,对老年人来说很方便。

      杂志的优势就是专业。搞出来的东西有分量,要比论坛上的东西强才行。像航空知识那样写一堆八股文,谁肯掏钱呢。还不如看晨枫的文章过瘾呢。

      当然,估计再发展下去,我们看晨枫,老萨,王外马甲的文章就得掏钱了。

      • 家园 不会掏钱的

        这里有一本书,讲的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运营模式。付费的方式应该是没有希望的。因为这个时代是什么都很丰富,极大丰富的时代。可以说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abundance.如果有丰富的免费资源的情况下,想要提供付费的服务,很难。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