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感嘉木的“她们四则” -- uturn

共:💬10 🌺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有感嘉木的“她们四则”

    嘉木写的真好。不过对结论却不太同意。

    “当我想起他们,我便会觉得,其实对生命,对这趟旅程真没必要看得太慎重。”

    对,每个人都受限于自己成长的环境,受的教育,来自家庭的影响等等等等。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得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没有选择。努力和不努力,有危机感和没危机感,结果是不一样的。当然人不是生而平等,不光是金钱地位,就连长相,智力,性格方面也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很多人可能因为这些就“输了”,或者说就认为自己“输了”。但有没有想过“才华和抱负”没有“施展的江湖”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或努力而没有找到方向,或者是本来期望值就太高呢?

    再说女人一辈子的三个角色,“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没有一个不是绕着“男人”转的。是不是“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基本上都是依赖于男人设定的标准(好吧,除了是不是好母亲之外,因为女儿也是有发言权的)。那么这个女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而有的其他角色呢?她是不是一个好上司,好老师,好法官,好。。。

    我认识不少“女强人”,“白骨精”,“剩女”,大家聚在一起长吁短叹之余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她们不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她们是社会的边缘人,被隔离在“主流”之外。虽然搞市场的早就发现她们是支撑起消费市场(尤其是高端)的主力军之一,经济地位的提升却没有给她们在婚恋市场相应的地位(反而是副作用)。大家都说人要适应社会,但有没有想过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有所改变?结果可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但总会慢慢有起色。如果是一个对自己的“命运”有一些把握有一些选择的人,是不是可以尽一点自己的努力,让没有那么多把握或选择的人多一些把握和选择。

    新兵第一次发帖。潜水很久,但好长时间没干过(发帖)这种事了。如果词不达意,希望读者包涵。

    • 家园 【原创】继续讨论

      好像还是不能直接回帖,有些多的话发在这里。

      对嘉木的原贴有误读,抱歉!

      说到角色排序问题,还是要啰嗦几句。我更同意一些网友说的,要想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首先要做“好自己”。什么是“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每个“好”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拣轻松一点的说。比如说做个好母亲。最开始只是把宝宝喂饱穿暖(假设你没有碰到三聚氰胺的问题,没有在经济危机中被裁)。然后你就会开始想,我希望我的宝宝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女孩,我愿意她小小年纪就开始养家(或者去参加幼儿节目的选秀),为丈夫有个后代而高龄怀孕(或下决心一辈子都不要孩子),或长成别的不可知的样子?如果是男孩,我愿意他被教育成一个,比如说,从不愿意跟妻子分担家务的丈夫吗?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平衡而且有自己的自我认识并对此有信心的人,我难道不需要对这些许许多多的问题有思考和合乎逻辑的认识和解释吗? 那么一个母亲自己如何能达到这些呢?

      我不认为嘉木MM是想太多了(难道这河不是专门给这些“想太多”的人提供场子吗?)。“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并不是跟“有自己的事业和世界”相对立,只是“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范围未免狭窄了些。

      再说到四处张望说的,个人在社会中的确渺小,但恕我直言,我们中国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时候太把自己当回事儿,有时候又太不把自己当回事儿了。许多思维定势对我们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很多。以后有空再专门讨论。

      • 家园 我在国内和美国对比最强烈的

        就是人口总量和对应的人口密度,带来的传播速度和力量上的巨大不同。跟从思维定势,对很多人是更为心安的选择。

      • 家园 谢谢UTurnMM把问题细化并深入。

        期待您的讨论。

        这几日觉得,到底是去实践要紧,所以这个话题,想来想去,还是先放下吧。

    • 家园 你要多扮演一个“好“角色, 难度增加一倍

      要当“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比只当好一个女儿或妻子难八倍, 再加上好上司是十六倍。 要是你一心想让周围的人都满意,很快就会发现你在抛在空中的球远超过你身上的两只手。

      • 家园 我觉得你们说得不是同一个问题
        • 家园 哇,谢谢跟帖的同志们!

          没关系,只要是讨论(有回帖)就好。

          我想我跟三力思说的是有关联的主题的不同方面。没错,扮演多个角色难度当然会增加,而且会涉及到自己的能力和期望值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完全同意要是一心想让周围的人都满意,那只有死路一条。我想进一步讨论的是“周围人满意”的标准和如何改变这些标准的问题。讨论的动力来源于南方有嘉木的文章和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感触。

          首先,我就是“抛在空中的球远超过身上的两只手”,总是在不同的角色中找平衡。有一天跟一个前同事聊这个话题,对她抱怨顾得上孩子就顾不上工作,顾了老公就顾不了上级。作为前同事,她深表同情和理解。虽然她既没有孩子也没有老公,还是干了大概十年上就辞职了,靠工作挣下来的房子过日子(注意,我前同事是美国人,住纽约,跟在北京上海前几年挣下几套房子的幸运儿不是一回事儿)。我对于职业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保持平衡持悲观态度,我认为是不可能的,除非降低标准自己妥协。前同事同意这是现实(注意,是美国大城市的现实),但她更进一步,说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努力改变这个体制,比如为工作的妈妈们争取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更多的支持等等。

          前同事的话给我很大启发。根据本人亲身体会,想同时有个持续发展的事业,又能成为“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在当代中国要比在美国更难上加难。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周围人的标准问题。我认识的“白骨精”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感受到的压力通常比在美国大得多(在美国,压力也主要是来自国内的父母)。据我观察,国内对“成功女人”的定义很少能不包括“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的。但在美国(大城市),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认为没有丈夫孩子而只有事业的女人也可以算是“成功”的。(注意,这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的。)至于为什么,我想跟老祖宗传下来的几千年的文化不会是没有关系的。

          这是现实,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听之任之。说实话,看了南方有嘉木的其他帖子,又看到她引述的好朋友的话,我是有些惊讶的。惊讶于“事业”,“追求”这类词居然根本不在“标准”之列。我不想也不能下任何结论,但是只可以说对于“四则”中谈到的人,选择未必是没有的;关键是选择之前要知道自己是有选择的。而有了一定选择的人也可以做些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选择。

          • 家园 哎,pppp

            我理解楼上的mm是女强人性格,有些子争强好胜,不会轻易低头的感觉。你可以去看看国内 杜拉拉求职记 的导演 兼著名演员的经历。

            35岁,单身,你会发现你所希望的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我同事四五年没回去,家里从来不过问,她也过的很随性子,在国内也有很多很好说话的,美国也有很多很麻烦的父母,不知道而已。

            不过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了,中间胡人入侵带来了很多风俗,战国七国中的赵国的国王还是欧洲mm生的。最后留下这个风俗“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中间的意思是很深的,是和男人的修身养性平天下的自我要求一脉相承的。实际上关键是好到什么程度才叫好,这才是真正让人困扰的,受到太多现代的观念的干扰了,让人迷茫。

            • 家园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现在国内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最近的一大发现就是关于国内的不同看法大都因为不同的人身处不同的观察点,看到的也都不一样。亲身经历--有个白骨精朋友最近考虑海归,最大的忧虑就是国内会不会更难找。

              路人说的没错,好到什么程度才叫好?所以我要是有女儿,还是会教育她,做人最重要。。。

          • 家园 我知道你想说得是什么

            所以我说三力思说得和你不是一回事。只是个人在社会当中实在太过渺小,固然可存以己之力改变社会之心,但是很多时候对于很多人而言,放下此心对自己会更容易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