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美国真的烂下去了? -- hwd99

共:💬392 🌺474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还真不叫放弃

                  当时我们玩点小聪明,结果被米帝的大算盘给砸了头,这边热火朝天朝天刚开始,那边BOEING, MD宣布合并,而且BOEING明确表示MD-90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型号,一下子就卖不动了.

                  刚开始的两架,折算下来大概比美国生产的还贵,这也正常,如果30架都完成,越到后来程序工艺越清楚熟练,成本越低.折腾半天,最后卖给当时的北方航空公司了事.

              • 家园 问题是运10到底有多少资料?

                运10第三架原型机已生产出的零部件已经被拆掉了,甚至连原材料都用来练手了。

                网上有上海方面的推手吹嘘运十的资料工装什么的保存的有多好多好云云,重启运十只是分分钟的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运十只造出两架原型机,一架试飞一架静力试验,能有多少工艺文件工装等等?

                河里搞技术的很多,稍微想一下就知道,在产品还只处于原型阶段,能有多少工艺文件,工装设备。

                当年斯贝的东西也毁了很多,03年《航空知识》上公开提到的就有一整套精铸生产线因为露天摆放而报废的事情,当然也留下来不少,就这样,国产WS-9也只是到前几年才生产定型,2000年左右要真重启没有走完整个研制过程的运十的话,嘿嘿,估计到现在都还不能定型。

              • 家园 我觉得应该也是这样

                运十的团队本来就是以搞会战的形式组建起来的,项目一下马,自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最后资料、设备散失,上飞自己应该负主要责任。运十如果是沈飞、成飞、西飞在搞,最后肯定不会是这个结果。

          • 家园 那是循凳公的旨意嘛

            凳公说了,大飞机要搞,但运十这个搞法不对。什么办法对呢,大家只好摸石头了。反正先跟运十的搞法反着来么,就这么着开始搞md的屁股了。哦,连屁股也不是,是屁股上的尾巴。

            我觉得上飞没什么可被指责的,他们被指为在文革中给四人帮搞政绩工程,有元帅和上将们的批示和讲话在,这帽子可够大的了。谁还敢继续保留队伍和续拨经费搞预研啊。

            没有这帽子的西飞也好不到哪。90年代几乎全面停顿了,厂里几乎天天是社会流氓上门打架斗殴,保护厂里的女大学生都来不及,还搞啥飞机啊。

            通宝推:Thresho,
            • 家园 当年核心问题是钱的问题

              不知道上飞和民航前世有什么仇,民航坚决不要,如果民航要个2-3架,当熊猫一样养起来,当货机飞一飞,就不会闹的风风雨雨了。

              不要指望军队,军队当年穷的连歼7都买不齐,连仿AN24和AN12的运7和运8都没定型,哪有余钱搞大运或者大飞机。

              看过一个报告文学《瘦虎雄心》,说东北某师,80年代装备的还是T34和列宁在1918里头用的磁石式电话。

              西飞也算不错了,起码歼轰7项目下马后,是他们自己保下来的,保了两三年,才重新上马,而且空军还不准备要,所以没试飞就放国外航展上去了,看有没有好心的外国大爷领养。

              强5也是死去活来,项目下马后,陆孝彭带着一帮人,手工把试飞机给攒了出来;C802,也是没户口的项目,人称“小二黑”。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啊。

              • 家园 钱是印出来的

                经济上看,运十研发和生产,需要消耗很多钱,但是,从物资消耗来看,需要消耗的物资量是很少的,一年生产几十架,消耗几千吨物资水平。主要消耗是研制和生产人员时间,而这些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失业,并不会减少多少当时不很丰富的粮食消耗。运十的生产,需要建设的也主要是一条组装生产线,和少数部件生产线,其他零部件生产线,大部分是利用已有工厂来生产。生产规模也不会很大,一年几十架水平,所以不存在国家经济上承受不了的问题。

                有人可能理解不了,就请回答,所有一切工业产品和工业设备,不都是矿石加人工,除此之外,还有何方神圣?

                • 家园 进口设备

                  就那么点美元,进了军工设备就进不了民用设备。

                  • 家园 当时主要立足自身

                    进口仅在一百多亿美元水平。现在增加了一百倍

                    • 家园 那个时候跟现在没法比

                      国家外汇储备常年就在几十亿美元晃悠,难啊。

                      • 家园 是现在跟那个时代没法比

                        那时是自力更生,到那都不需低头。

                        现在是依附在别人身上,连南朝鲜棒子都骑到我们头上,参见: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018604

                        • 家园 对于大飞机这种项目,关起门来搞不现实

                          如何处理好自力更生和引进的关系,是一门学问。楼主说的外国企业蚕食国内市场的问题,本人也是有同感的,感觉就是天朝的地方政府为了纸面上好看,很多时候招商引资的问题上面根本没有原则。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排斥国外的东西,大飞机很多部件搞国际采购,是因为出于成本考虑我们自己造不合适,如果一定要用本国产的一是价格高,二是国内供应商很可能拿不出质量有保证的东西。

                          当然对发动机,复合材料这些关键的东西最好还是国内有类似的产品,这样国外就不会卡你了,还不会漫天要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