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共:💬478 🌺154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何为核心技术?

        一言以敝之,“门槛比较高的技术”。 这些门槛可以体现在:

        1.研发成本比较高, 投入大。

        2.项目管理难度高, 需要大量各专业人员协调。

        3.需要积累。体现在经验, 关键设备,工具等方面。

        那一样都离不来, 人, 财, 和know how。 这么理解对不对?

        • 家园 就是“难”呗

          比如航空发动机这类的哪里是什么酒桌笑谈之间搞定的。

          还比如通用处理器的设计与生产以及生产设备的生产。

          一点点性能参数的提高都凝结多少人的多少汗水。

          我国现在实际情况是,应该说这些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和世界领先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说的是战略性,还有不少其它的。

          除了“难”的,还有一个定义,就是那些真正特别能赚钱的,利润最大的,那个叫核心技术。中国现在就缺这些,也有工业,也挣钱,但挣到核心技术的钱的很少。

          我觉得中国真潜下心来做前沿核心技术开发的似乎还很少,希望是我孤陋寡闻,但是最高层似乎一直在强调这个。

          • 家园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航空发动机, 通用处理器, 包括相关制造设备, 以前是边都摸不着, 现在都已经从无到有了。 但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 军品还好说, 非得自己搞。民品要占市场还路漫漫呢,财力,知识产权,市场标准,优势都在人家一方,国人只有靠人海战术+艰苦奋斗。凭我人工便宜, 凭我每周100工作小时的干劲追赶了。 没有别的好办法。

            至于说到挣钱能力, 基本上不靠所谓“核心技术”,河里有文章说过了, intel不如可口可乐。 这跟技术无关。

            • 家园 以前倒也不是边都摸不着

              至于说到挣钱能力, 基本上不靠所谓“核心技术”,河里有文章说过了, intel不如可口可乐。 这跟技术无关。

              这种思维正是令人忧虑的。许多人都想着通过投机挣钱。

              “至于说到挣钱能力, 基本上不靠所谓核心技术“我认为是非常错误,河里虽然有文章说了,也是说错了。只能说在部分情况下,比如饮食,核心技术要次要一些,衣饰方面,核心技术就是他们的设计。

              • 家园 【原创】我觉得搞工程技术的人多盯着市场看不是坏事情

                我是这么看的:国内企业把挣钱放在第一位也没啥不好的。这样反而可以确保所研发的技术不浪费,都适用于目前的实际应用需求与企业的实际能力。反过来说,纯粹的技术先行反而可能导致某些白象式的新技术出来,对有限的研发资源造成浪费。

                至于担心助长买办思想,我觉得这个问题倒大可不必。政治课本不是说过嘛,一件事情利润超过300%,杀人放火都有人干的,何况把资源投入到技术储备上?在这方面中国的民营企业倒未必会比外企胆小多少。只是它们底子太薄,能投的也多是低端领域,所以看起来显得格外猥琐就是了。

                实际上,从技术角度来说,在某个领域持续投入一段时间之后,研究的层次肯定是会持续提升的。前天贴牌卖摩托车,昨天开始买了零件自己组装,今天肯定就开始心疼买引擎的钱,要开始自己研发了。有市场有利润有技术储备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愿意在高端技术层面进行持续投入。观察到的国内的企业家很多人山大王脾气蛮重,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真叫他们一辈子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也是蛮难的。以网游市场为例,五年前的中国网游市场基本上是韩流的天下,现在基本就已经是国产游戏+魔兽世界打天下,韩国游戏已经很难占据主导地位了。甚至在东南亚,比如越南、马来西亚,中国产网游的表现之彪悍,令人惊诧不已。在这个方面,国产网游的水准有多高且不提,但是在这种国内市场竞争极端激烈、国外顶尖产品同场竞技,同时受益丰厚,能保证研发成本的领域,国内企业达到世界顶尖水准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简单来说,我觉得企业竞争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技术买办终究会遇到天花板,被竞争环境所迫就一定会在技术研发上加大投入,而我国的基础研究、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应该还是可以支撑这种技术进步持续进行下去的。在这个方面,唯一令人担忧的,反而是目前国内资本层面的投机心理,有钱不投在企业上,宁愿炒楼炒股,那持续投资的前提没有了,技术水准要提升就无从谈起。

                我这里讨论的更多的是目前的应用技术,就是一到五年内会进入市场,走到消费者面前的技术。那些更远的技术,比如量子态传输之类的东东,似乎不是目前的民营企业可以玩的游戏。假如我们要参与这些最最前沿的东西,可能还是需要看国家队的表现(中科院、顶尖高校等)

                关键词(Tags): #技术圈
              • 家园 赚钱就是赚钱,技术也不过是提高竞争力的手段而已

                产品好不好由用户决定,其直接体现就是由市场需求决定——技术只不过是构成用户体验的一个因素而已。

              • 家园 呵呵,饮食也有核心技术啊,就是菜的口味吗。

                大的餐饮连锁那种不清楚,至少个人投资开饭馆想要生意火,活得长,找好厨子,有些能吸引回头客的特色菜还是挺重要的。

              • 家园 不靠技术挣钱就是投机了?

                管理, 市场, 营销, 供应链, 处处皆学问。Pepsi,Adidas, Nike,P&G 那点技术真当中国人没有么? 可看看超市货架上的日用商品, 牙膏,牙刷, 洗衣粉, 肥皂, 洗发水, 甚至卫生巾都是几个国外大品牌垄断, 这真的是核心技术问题?

                说起设计, LV的包卖的是品牌营销还是所谓“设计”这种核心技术?

                • 家园 这个话我可没说哦

                  日用品其实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不过我在这方面是外行,也说不上来哪些才是核心技术。

                  另外,我可没有否认管理营销的作用。我提到投机,主要是从你的那句话自然联想到的。不靠技术挣钱确实并非就是投机了。

                  但是“挣钱基本不靠核心技术“,这种思维倾向如果成为一个国家的整体意识,那个国家就真的危险了,幸好最高层不至于如此糊涂。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大众都能赞同核心技术是最来钱的,这个国家前途才能更加光明。邓小平老早就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能停留于口号啊。

                  没有核心技术,我们永远只能靠降低劳动成本来获取一点点可怜的利润,这在今天,也越来越被证明不可取了。

                  另外工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称之为核心技术也不为过。我曾经关注我奇瑞汽车的各种型号(我很关注这些民族品牌)。当时A5就是奇瑞自己人设计的,不行啊,差距很大。后来不少是请老外设计的,象A3就好多了。瑞琪G5还是G6, 我看到本来老外的设计不是那样的,生产的时候厂家变丑了。还有一个例子,中国原本有个帆布鞋的土牌子,叫什么的我忘了,后来给一个老外一整,卖到几十欧元,设计思路来源于中国的样子,但是人家就是给整的有高档的感觉。我觉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飞跃,对了那个牌子好象叫飞跃还是什么类似的词。苹果的手机,就它先想到那个样子,表面上很平常的样子,但是就是他能先想到,让别人模仿他。苹果的图形界面的图标,都是非常优秀的工业美术设计,魅族和它的差距,硬的外观很象了,但软的外观差距还很大。

                  说这些,不是崇洋媚外,其实我一点都不那样。

                • 家园 好像说到这些

                  化工产品里面,高档货色很多还是鬼子牛,天朝不少东西是做不出来的。有些化纤产品据说还是禁运中国的。

                  • 家园 一个朋友作食品添加剂的,给鬼子打工

                    东西根本不愁卖。无他,有些东西,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说句题外话,听这家伙介绍后,对于超市熟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 家园 核心技术是中国人还搞不定的技术

          搞定了就是大白菜了。

          历史一再证明

          如2001年左右nokia的黑白机能卖8000多,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厂商即使买了ti的平台,你也不会改标题换图片。现在中国厂商会了,所以nokia就买200块一台。

          该标题换图片算高科技吗?现在看当然不算,当时可能算。

          其他的如高铁,交换机,基站等。捅破了就是白菜

          • 家园 兄台是否注意到你说的这个过程中利润是如何转移的

            一个行业早期刚起步的时候,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一家公司往往(不得不)包打上下游,那是一个总量小而利润率高的阶段,例如移动通信早期的Motorola,企业计算早期的IBM、DEC、SGI。

            作为缺乏原创性的技术跟随者,这个白菜卖金子价的阶段当然是吃不到的。

            等市场容量做大了,产品变得popular了,就进入了产业链分工的阶段,很多上下游企业参与进来,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做链条上的一环,成本大大降低,产品功能日益丰富,更新换代加速,价格迅速下降。这个时候你或许能看到早期包打上下游的所谓“领先企业”因为转型艰难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例如过去的Lucent、DEC、SGI(IBM也曾一个财年亏掉80亿),现在的Motorola移动终端,但这实际上是利润在产业链上迁移造成的,利润到那里去了呢?那些专门独立出来的上游技术提供者攫取了更高的利润率。例如Intel、Microsoft、Oracle的崛起,2G时代的TI和3G时代的Qualcomm。他们是那些老企业的尸体滋养出来的新掠食者,能量流动的途径就是人员的迁移。SGI的老CTO Kurt Akeley加入微软,Robert Love、Joshua Bloch跳槽去google等(其实这只是几个比较吸引大众眼球的例子,还不算很典型)。

            这个电脑卖白菜价的阶段,作为缺乏原创性的技术跟随者,通过参与产业链能够分到一杯羹,但也只是残羹冷炙。你或许认为联想和Dell打垮了IBM和SUN,山寨厂打垮了Motorola和Nokia,但实际上你只是打垮了这些企业的总装车间而已。一台电脑,一台手机里面,从沙子里生产出来的集成电路占了成本的1/3,利润率或许高达50%,连沙子都不用的专利和软件授权费另算,而金属和塑料制成,高耗能高污染的电路板、外壳、整机组装等,是操白粉心,赚白菜钱(消费者遇到bug不会去找芯片生产商吧)。

            整个过程中技术的壁垒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恐怕还要辩证地看。分立器件时代我们的计算机还能做出些东西,产业链成型之后就完全被市场淘汰(DEC/IBM搞不过你更搞不过)。再比如联想,起家的时候还有个联想汉卡,所谓的“贸工技”,现在只怕是把后两个字都丢进太平洋了。杨元庆这个工科男回忆放弃板卡部门那段历史明显还有些依依不舍。当然国内集成电路现在也有一些公司做的不错,可总体上的差距是否减小了?

            消费电子有没有核心技术?当然有。我认识的日资企业里一个图像质量专家,以前是搞导弹卫星图像处理的(杀鸡用牛刀呵呵),他的作用或许就是在给定一个分辨率的图像上,能把算法从头发丝看不清楚,做成头发丝清晰可见,但这点差别,用户体验就差了一个档次,或许就挡住了想要追赶的竞争者(人无我有)。很多算法和模型,是大学和企业研究院里几代phD精益求精的成果,这些人从读研究生开始搞,写这个博士论文毕业,然后进企业研究院继续搞,一辈子就玩这一个模型混饭吃。维持这样一批phD的队伍或许一年几百万、上千万成本,但摊到上亿的出货量里面就没多少钱,更何况很多技术本身正是用来降低生产成本的,例如,缩小硅片上一个模块的面积、提高成品率。这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技术领先者在自己的领域日益精专,落后者无论在质量和成本上都无法抗衡,只能放弃这个(利润率高的)领域,去做操白粉心赚白菜钱的下游。

            所以说,一个领域的产品和技术都变得popular之后,我们能改界面了,能从中分羹了,但并不是说就真的赶超了。改界面的这种进步,更多地还是在帮上游技术企业赚钱。赶超的例子当然有,但绝不是聊聊天喝喝茶、改个界面那么简单,必然是花时间、花钱(并购),坚持技术研发投入,长期积累的成果。

            通宝推:乡间小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