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如果慈禧太后背上黄金降落伞 -- 张剑锋

共:💬21 🌺6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如果慈禧太后背上黄金降落伞

    如果慈禧太后背上黄金降落伞

    公元1898年9月19日(清光绪24年(戊戌)农历8月初4)上午,从颐和园到西苑(今中南海)的大道上走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皇家队伍,慈禧老佛爷御驾回宫了。正值皇上锐意变法的当口,轻易不回宫的老太后却撵在昨天才从颐和园回宫的青年皇帝后面赶回宫来,这不免触动了诸多关注时局的人们的敏感的神经。人们虽然普遍感到紧张,但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这一天竟然决定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慈禧太后回宫之初倒还没有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只是宣布光绪皇帝新任命的4名维新派军机章京所签拟的各项文件都要先交给她看。然而,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此后,一切就像自由落体一样以加速度的方式爆发了。9月21日,太后重新训政,下令捉拿“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康有为、康广仁兄弟。9月24日,宣布将谭嗣同等一干变法派官员革职治罪。9月27日,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荣禄,第二天一早,未经审判就下令处决了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的一批变法派官员。10月8日,光绪帝被软禁在西苑瀛台,并在此渡过了他的残生。同时,慈禧太后也下旨取消了几乎所有新法,使得整个中国的发展方向由洋务、维新急剧转为闭关排外。不到两年之后的1900年6月21日,在洋人要求清朝归政于光绪的刺激下,慈禧太后宣布对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11国同时宣战。8月16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中华民族一步步走进了灾难的深渊。

    对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受康有为等人故意扭曲的影响,传统上常常将其简单归结为守旧派与维新派之间的政治斗争,把罪魁祸首的帽子扣在慈禧太后的头上。但这却解释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戊戌变法前期光绪帝所颁发的诸多维新法令都是得到了慈禧的认可的,慈禧甚至说“汝(光绪)但留祖宗神主不烧,辫发不剪,我便不管”。其实,早在戊戌变法之前,慈禧就支持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活动。而在戊戌变法之后,1901年初,慈禧又亲自发动了被称为“慈禧新政”的改革,其政策的激进程度在很多方面(如预备立宪等)甚至超过了戊戌变法。由此可见,慈禧太后并不是一个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新事物的老榆木疙瘩。那么为什么在戊戌变法时,慈禧会这样坚决的走到新政的反对面,大开历史的倒车呢?其根本原因并不在新旧之争,而是在于以慈禧为首的后党和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之争,以及荣禄等当权重臣与康有为等新晋小臣之争。只不过帝党和小臣们恰好借维新的机会试图夺取权力,而失去理智的后党和重臣们也就连洗脚水(帝党和小臣)带孩子(新政)一块倒出去了而已。

    现在回头来看,如果双方都以国家大局为重,本来是有可能找到利益的契合点的。维新党人之一的王照曾在《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写道:“慈禧但知权利,绝无政见”,“若奉之(慈禧)以主张变法之名,使得公然出头,则皇上之志可由屈而得伸,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

    然而,光绪和康有为们却见不及此。拿光绪来说,在慈禧对变法仍抱以基本支持的态度时,他却在9月4日趁慈禧不在身边之机突击以小故(拒绝代下属上奏维新建议)罢免了礼部六堂官(满汉两尚书、四侍郎),并于次日任命了变法派军机四章京(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这打破了高级官员任免要先行请示慈禧的惯例,直接挑战了慈禧的政治权威。9月13日,光绪又提出了开懋勤殿、设顾问官的要求,这实际上是要甩开现有的军机处、总理衙门等机构,另设一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决策机构。这既是光绪对掌控原有政权体系的慈禧的挑战,也是康有为等小臣对当权重臣们的挑战(懋勤殿顾问官不受品级限制,又位当中枢,康有为等小臣可以藉此途径一下子跃居众多军机大臣和总理大臣们之上)。这招招进逼的态势,无疑是在把慈禧太后和重臣们往墙角里赶。

    如果说光绪摆出的架势好歹还是文斗的话,康有为等人就几乎是要全武行干上了。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曾经问康有为新政难以推行怎么办?康有为竟然说:“杀二三品以上阻挠新法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要知道,荣禄自己恰恰正是二三品以上大臣,而当时主政的重臣们也都是二三品以上大臣。康有为此话一出,立刻把新党推到了要和重臣们你死我活的对立面去。难怪荣禄此后见人就说:“康有为立保国会,现放许多大臣未死,即使亡国尚不劳他保也。其僭越妄为,非杀不可。”

    康有为等人不仅与重臣们站在对立面上,而且也使劲把慈禧往对立面推。戊戌变法中,光绪曾经下诏废八股,遭到了守旧派大臣刚毅的阻挠。光绪随即去颐和园请慈禧支持。光绪五月初二去颐和园,初五就得到批准。这本来是与守旧派不同的慈禧支持新政的一个典型体现,但在康有为看来却成了“上扼于西后,下扼于顽臣,变法之难如此。”正是从这种偏激的角度出发,当9月15日光绪因为开懋勤殿的建议被慈禧否决而心中不快(事实上这可能是戊戌变法以来慈禧第一次反对光绪的建议),因此下密诏给杨锐,让军机四章京“妥速筹商”,“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慈禧)意?”的时候,康有为等人竟把脑子转到了诛杀荣禄、“围(颐和)园劫(慈禧)后”上,从而发生了9月18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策动兵变之事。也就是说,在慈禧还没有采取什么实质行动,光绪也还在想着如何与慈禧达成妥协“不致有拂圣意”的时候,康有为等人却开始要刺刀见红了。

    康有为等人的举动断绝了后党、重臣和帝党、小臣们之间任何调和矛盾的可能。9月19日慈禧刚返回西苑时,还没有采取多少实际措施。她只是预感到政治空气的紧张,要就近监督光绪召见伊藤博文等重大举措而已。到了9月21日,可能听到康有为等人正在密谋于己不利的消息之后,慈禧才宣布重新训政,下旨捉拿康有为。而即使是到了这个时候,慈禧也还没有停止新政,完全倒行逆施。只是到了9月24日,当袁世凯将新党企图围园劫后的确凿消息向荣禄、慈禧告密之后,慈禧才开始大开杀戒,软禁光绪,全面清算新党和新政的。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同属向资本主义方向进行变革的努力。但作为改革的戊戌变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试图以和平的方式在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变革,而不是与旧制度彻底决裂,拼个你死我活。这种方式,虽然有变革不够彻底等缺陷,但也有可以和平完成变革,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避免剧烈动荡和暴力所带来的巨大代价等好处。在当时对中国而言不失为一种好的出路。但是,改革中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处理与当权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关系。一方面,改革必须要极大的(即使不是全盘的)改变旧制度,必然涉及思想上的重大调整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对当权派造成重大影响。另一方面,改革又不能把当权派都赶到对立面去,否则不是改革失败,就是必须将变革的剧烈程度由改革进一步升级为革命。戊戌变法是以改革的形式出现的,维新党们也是按改革来进行的计划和准备(否则他们就应该像孙中山那样全力以赴搞武装斗争,而不是试图用几条诏令来解决问题)。然而,康有为等人却以一种你死我活的方式来对待慈禧和重臣们,不给他们留出路、下台阶。这样做的结果是不难预见的,面临被革命的威胁的当权派们在被逼到墙角之后举起了屠刀,而毫无革命准备(除了做一些“扶皇帝登午门”,或皇帝在阅兵时“驰入”袁世凯营中、下诏命袁诛贼臣之类的白日梦之外)的改革派们只能或是逃亡海外或是引颈就戮。用非改革的方式来搞改革,可能这才是戊戌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吧。

    说到给当权派留出路、下台阶,西方现代公司治理中倒是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机制,就是黄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黄金降落伞的基本概念是给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以一定保障,当他们因为公司遭到恶意收购后被解职时,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补偿。

    之所以设置这种机制,其原理是这样的。在西方资本市场中,恶意收购(即该收购并未得到被收购方管理层的支持)常常是一种对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效率颇为有效的机制。收购方在资本市场上收购经营不善(从而股价较低)的企业,通过更换管理层、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管理等措施,来提升企业价值。企业价值提高后,股价也会随之上涨,收购方则从中获利。这样的收购对收购方、被收购企业和被收购企业的原股东来说都是好事,但对被收购企业的原管理层就是飞来横祸了,因为新老板入主后的第一件事通常就是把他们炒掉。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遇到恶意收购时,常常不惜以牺牲企业的利益为代价来全力抗争,例如出售企业的核心资产、提前偿债以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等等,大有搞焦土抗战的味道,虽然焦的不是管理层自家的土。黄金降落伞的设置,就是为了给原管理层留一条退路,让他们能够更容易接受恶意收购、与收购方达成妥协,不去利用手中职权来损害公司利益,为公司在收购后的重组和价值提升铺平道路。黄金降落伞虽然需要支出一些成本,但与公司收购重组后的价值提升,和原管理层的抵抗可能给公司造成的损害来比,只是一个零头。

    企业的重组变革与国家的变革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但国家的重大变革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会发生一次,由于案例很少,所以只能进行理论探讨而很难通过实证方式来寻找一种最佳机制。而企业的变革则是每年甚至每个月都在发生,各种案例汗牛充栋,在这种绝佳的实证环境中总结出来的黄金降落伞机制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试想,如果在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背上了黄金降落伞,对变法后她的地位和利益给予一定保障,她还会那么绝望从而凶恶的扑向光绪和新党吗?还会有此后国家政策的全面倒退吗?她会不会就像王照所估计的那样“公然出头”,支持新政呢?

    戊戌的历史已成百年往事,只可凭吊,不可挽回。但我们今天的改革在许多方面也都面临着与戊戌同样的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改革所引起的利益重新分配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利益纠葛复杂就逡巡畏缩,止步不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处理好利益的平衡问题,而不应简单的一刀切、一棒子打死。否则,轻则改革阻力大增,要经历更多的曲折,重则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威胁整个改革的成败。在这方面,戊戌变法的教训和黄金降落伞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

    删减版发表于学习时报

    通宝推:ljsqt,不远攸高,
    • 家园 伞是一样伞,如何背上大有讲究

      说到给当权派留出路、下台阶,西方现代公司治理中倒是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机制,就是黄金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黄金降落伞的基本概念是给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以一定保障,当他们因为公司遭到恶意收购后解职时,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经济补偿。

      其实,这里用的一个“被”字,性质就大不相同!

      西方现代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是“被”背上黄金降落伞的;你却要求老佛爷“主动”背上降落伞,能一样吗?——到辛亥后,给溥仪一把破雨伞(清室优待八条),他不是也当宝贝?

      再说,老佛爷也不是“管理层”!大清国就是他们家的,你让 比尔盖茨主动背个降落伞 让俺瞅瞅?

    • 家园 凡事一牵扯到利益,就复杂了,所以需要大智慧,需

      要妥协,使方方面面都满意才行。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没有用的

      虽然政治是经济的延伸,但政治与经济是不同的。经济矛盾一般都是量上的矛盾,归根结底不过是谁多谁少的问题,容易达成妥协。而政治矛盾往往是质上的,是either/or的关系,是鱼死网破的关系,没法妥协。而且,经济矛盾达成妥协后,协议的执行可以得到保证。而政治妥协呢?政治妥协后翻脸不认人的例子可是太多了。慈禧用黄金降落伞落地了,光绪会不会以节约国用为名把她从颐和园赶到冷宫里去?有谁能为双方担保吗?在专制社会中,有权就有一切,没权就是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在最高权力方面的妥协是不可能实现的。

    • 家园 现实比假设复杂的多

      1、公司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大家一起赚钱;再怎么斗争,都是金钱利益的争夺,不会激化到你死我活的情况,政治斗争则非常残酷,“千百万人头落地”;

      2、不仅要看领导者本人,还要看他的小团体,他的小团体愿意退出历史舞台么?如果小团体利益受损,下面的马仔天天上门哭诉,而且添油加醋地夸大情况,说久了,领导者会不会动摇?

      3、新领导者的威望如何,官僚机构是否会着力推行,中国历史上,老大臣轻慢新皇上的事情多了去了,特别是如果老皇上还在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去老皇上那边告状;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是新大臣想上位的问题,也有个老大臣的态度问题;

      说了很多,只是说做为一个思路,可以给大家参考,但是实际作用在政治领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需要很多的智慧。河外的人不管,如果河内的人想用这个思路,还要多想想实际执行上的问题。看看凳公的三个接班人的情况,可以有不少领悟的。

    • 家园 围宮劫后並無可行之處!

      只是自殺之舉,他們唯有遠走海外,籌集華僑捐款維生。

    • 家园 中新网和新华网都转发了楼主的文章

      中新网和新华网都转发了楼主的文章,已经为人准备黄金降落伞了?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10/06-18/2350270.shtml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10-06/20/c_12239849.htm

      ----------------------------------------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是一个涵盖各种媒体类型的全媒体通讯社。

    • 家园 哈哈,穿越了,那就普世了~

      这样的文章和论点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出世的早得多,但是“此路不通”,太祖说,“于是就反抗,就斗争,就干社会主义”。

    • 家园 说得很有道理啊

      其实慈禧这个无知的老太婆,唯一擅长的就是玩弄权术,掌握权力也只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果可以保证她的地位和享受,那么这个权力也是可以部分放弃的

      戊戌变法那时,她可能从维新派那里直接感觉到对自己身家性命的威胁,因此毫不犹豫地扑灭之

      庚子年也是一样,那些昏庸的满族亲贵的谗言让她老人家以为洋大人要她下台,扶植光绪亲政。于是老婆子又一次不惜押上国家民族的命运来保她自己的富贵。其实列强并无此意,老婆子终于搞清状况,忙不迭赔上4.5亿两白银,还乐呵呵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各国欢心”

      无耻啊

    • 家园 个别人能带上钻石降落伞,但你无法为整个集团带上那怕是套套
      • 家园 大集团是由小集团组成的

        一层一层套下去,最终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人组成的。

        主席说过:搞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对方的人搞的少少的。

        为什么主席说统一战线是一大法宝?

        如果只能看到对方是团结与合作,却看不到对方的分歧与矛盾,不能或者不愿去利用对方的分歧和矛盾,那只能说对主席的思想学的还不够深,用的还不够活。

        • 家园 俺不是泛泛而论统一战线的问题

          而是具体评价清末的情况。满清皇族的问题,不是人数太多集团太大,而是认不清形势要价太高,保守势力完全压倒进步势力,即便慈禧发病暴死都没用,光绪还是搞不成的。更加恶劣的是,满清连“宁赠友邦勿与家奴”都搞出来了,打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了,对于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举动是格杀勿论的,打算拖着中国人民一起沉船淹死,还要当最后死的那一个。这种情况下,只有帮助他们认清形势,降低要价,才是正确的路线。

          如何帮助认清形势,降低要价呢?广州、萍浏醴、安庆、镇南关、黄花岗一系列起义,直到武昌起义。

          要价降低到了什么地步呢?

          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五,德宗(即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除上述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八条外,还有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四条,及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七条。

          比起革命前便宜太多啦。最后冯玉祥干脆把溥仪从故宫赶走,结果人家又跑去搞出了满州国,可见这帮人不好团结啊。

    • 家园 齐奥塞斯库内牛满面着发来贺电。
    • 家园 其实这个是个大白话

      意思是只要给TG的大统领等以黄金降落伞

      和平演变是顺势而为的事

      学习时报、中央党校大抵都如此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