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创】李卫公一生的三落三起(2) -- 森林鹿

共:💬43 🌺4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李有点类似萧衍

        一般时候还是很清楚的,比如起兵时的两从之,杀单雄信(不过搞不清他是刻薄寡恩还是深谋远虑)。

        到了自己儿子这儿就开始糊涂了,把征讨大权给自己的儿子,而且这个儿子还不是太子,难道就没有个识字的劝劝他么。后来醒悟了,可惜或者说幸好太晚了。

        • 家园 老李太懒了……

          有儿子能带兵打仗,就懒得自己上阵;

          有一个儿子很能干,每次都把事情搞定,就懒得再培养别人带兵;

          五十岁以后才当皇帝,九年生了快三十个小孩,日子过得太舒服了……

    • 家园 注释[6]:李世民的“太尉”官衔

      武德元年十二月初二,李世民战胜薛秦还朝。为了酬功、更为了下一步继续征战,老李给次子加了“太尉、使持节、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其蒲州、河北诸府兵马并受节度”等一串官号,其中重要的是两个,即“太尉”和“陕东道行台”。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本来到了隋唐时代,“太尉”已经算是一个最高级的虚衔或加官,没有实际职权,也没有下属,似乎唯一的工作是在祭祀大典上给皇帝捧盘子……

      但是结合李世民在武德时代的事迹,俺和一些朋友都怀疑当李渊任命宝贝儿子做“太尉”的时候,部分地恢复了这个官职的原始职能,即正式或非正式地把李唐军事系统交由李世民掌管。

      武德四年以后,李渊又发明了一个“天策上将”的职务给李世民,明确规定这个职务是“掌国之征讨”,即垄断一切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一年以后又加授李世民为“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名义上让他掌握宫廷和中央的所有部队。虽然武德时代的制度不严谨,人治的因素比法治因素大,不好确定这些官职到底使李二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了国家暴力机器,但玄武门之变的结果已经能证明……军事力量过分集中到一个人手里,哪怕是亲生儿子手里,也是一个很大的杯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献花,

      同时婉转的批评一下LZ:这个坑填得也太久了吧?我都快忘了还有这个坑了!

    • 家园 注释[5]:武德二年李唐革命根据地大建设

      正文:富有执政经验的李家完成了以“三省六部制”为标志的政体建设、以“均田”和“租庸调制”为标志的经济建设和以“府兵制/关中十二军”为标志的军事建设,成为一众“反王”中最具有“王者气象”的成熟政权。

      这个地方,话涝鹿本来噜嗦了几千字,被水支一刀砍成这样了……

      在政体方面,李渊实行的中央“三省六部九卿”和地方的“州/郡、县二级”制度其实都不是自己的发明创造,而是比较平稳地继承了杨隋的体制。他的成功,在于迅速团结了一大批可用的人才,来使这个制度能够有效运作。

      作为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代表性人物,李渊老同志本来就交游广泛人脉深厚,自己扯起大旗开基立业以后,河东(今山西省)关中(今陕西及甘肃部分地区)各地豪强流水价归附,两地的文武人才也哗啦啦跑过来混饭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很快建立,使得李唐对于所控地区的资源人力可以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一个具有“王者气象”的成熟政权和乱民流寇草头班子之间的区别也正在于此。

      乱民流寇或美其名曰“农民起义军”的典型生存方式,是“开仓放粮”“占山为王”。占领官府粮仓、富户存粮,向贫民分发现成的粮食,以此来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然后再袭取更多的现成存粮,再招收更多人马……显然,因为存粮资源总有一个上限,这属于不可持续性发展方式^^|||

      而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李唐政权,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组织之后,等到薛秦之战结束,边界稳定下来,就立刻在武德二年初颁布均田法和租庸调法,开始进行经济建设。

      开国立制、任命百官、分田地、收税(租庸调),都是耳熟的名词,似乎人人皆知很容易做到,其实大不然。在隋末唐初的贵族豪强社会(相对于宋以后的科举制平民社会)里,中央和州郡一级的官员就是各个贵族世家地方豪强势力的代理人。赢得这些人的拥护效忠,再把这些人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由他们来任命熟悉地方情况的低级官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开展工作,中央的经济政策才能够一级一级向下传递落实。

      比如李渊要搞均田,就得依靠这批中低级官吏先丈量土地、普查人口,弄清楚自己家底,制定出合适的政策(每个劳动力能分到多少土地),再由这些官吏去负责分田到户。实施租庸调法,同样也要靠这些政府基层组织人员去各家各户收粮食、布匹、代役的实物,再运到各地仓库里储存、把帐目上报朝廷以供发工资或打仗调动。

      这年闰二月,中央经济政策出台以后,李渊不但派出最信任的两个儿子和宰相裴寂分头巡视长安各郊县,查看均田和租庸调制落实情况,甚至自己还赤膊上阵微服私访^^。总之,从武德时代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个“分田到户+按户收税”的经济体系,很好地支撑了李唐的统一战争。

      在军事建设方面,李唐面临的困难稍多一些。李渊太原起兵时募集了三万“义士”,后来一边打仗一边收容路人甲乙丙丁,围攻京都时已经有二十多万大军。但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杂牌军在开国和立国几战当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攻长安的时候为了抢功不大听号令,害得老李同志东奔西跑到处约束部队;又比如只能打顺风仗,战局不利往往一溃千里;再比如说兵种不够精良,以杂牌步兵为主,马匹和骑兵都不多(没错,李唐开国的时候照样没有什么“养马之地”,腆着脸向突厥求来一二千匹战马都能让李家上下兴奋得转圈圈),在战场上缺乏机动能力。第三次唐秦之战中,李世民明明已经卡住了要点扼守,薛仁果的精锐陇西骑兵依然能在他眼皮底下穿插来去,攻个城杀个将领什么的,李二干瞪眼追不上^_^

      这样,在关外强敌环伺的形势下,李唐的军事建设跟经济建设同时期甚至还更早一步启动。

      首先是开国的二十多万乌合之众改制。这方面的史料不很详细,只有《新唐书·兵志》上略提了一下,大意是说李渊鼓励这些军士带着军功赏赐离队回原籍去,“悉罢遣归”。有三万人不愿意回家,李渊就把长安城北渭水旁的无主肥地分给他们,建立了一片特殊的军户区,这三万人的子弟世代作为皇宫禁军,号“太原元从”。这算是解决了开国部队的功赏问题。

      旧部队打散了,新部队要很快建立起来——当然,是用另一种更加有效率、更加能兼顾军事和生产两头的组织方式,即“关中十二军”制度,在正文里有写,此处不重复。

      提供一个李唐军队在武德二年“建设年”前后的实力对比事例:

      武德元年,长春宫大练兵之前,李大李二兄弟俩带十几万(一说七万)军队从洛阳撤军回长安,用了整整二十天时间,吾友水支评价为“行动力低下”。

      武德三年,大练兵之后,李二带十万兵马从长安出发去打洛阳,行军前后只用了九天。

      综上,武德二年上半年,李唐内部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军事,疯狂地进行制度建设工作。而也正是在这个时间段内,李世民同学没有带兵出去跟任何人掐架——该小子老老实实蹲在关中,辅助他爹给政权打稳基础。

      现在一些学者是认为,李唐开国初期的政治和经济建设主要由李渊和李建成负责,李世民虽然顶着个“尚书令(国务院总理)”的官职,但因为时间和精力缘故,他没有过多参与均田收税等工作。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史料中翻看到诸如“皇太子及秦王世民、裴寂巡于畿县”一类的记载,显示李二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建设大局。

      另一方面,在军事建设上,李世民则成为主要政策执行人,被他爹授予了极大的权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也为自己和很多人的未来埋下沉重的隐患= =||||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注释[4]:杨广被杀、李家兄弟撤军到李渊登基的时间顺序

      杨广在江都被杀,是这一年的三月十一日。

      正常情况下这个消息要多长时间传到长安捏?隋唐的邮驿制度,最紧急公文是限速是每天500里(估计要跑死N多马)。那么从今扬州到今西安,直线距离是约2500里,如果先忽略掉唐制和今制的差异,也忽略人类不可能按“直线距离”跑路,粗略估算,最快最快是需要五天时间(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理想标值)。

      杨广死的时候,中原大地兵荒马乱,正常的邮驿制度很难坚持。按通鉴记载,在四月二十四日之后,李渊在长安为杨广发丧,猫哭耗子一把。看样子杨广的死讯似乎传了一个多月才到长安。

      但是这其中也颇多可疑之处,比如:

      三月十一杨广被杀,当月二十三日,李渊所立的傀儡皇帝、杨广孙子杨侑忽然“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平白无故送一份大礼包给李渊。这事当然是李家人自己折腾的,很象是为“禅让”造声势的举动。

      按《大唐创业起居注》的记载,也是在三月份,李渊因为到了春天耕种的“农时”,需要劳动力回来种地,命令在洛阳围城的两个儿子率大军返回关中。通鉴记载开始撤军为四月初四,此时距杨广被杀已经有二十多天时间,俺个人高度怀疑李渊已经得到消息,是打算让儿子们带部队回来稳定首都局面,为废隋建唐做准备了。

      四月二十四日,李家兄弟到达长安。之后(日期不详),李渊大张旗鼓为杨广发丧,通鉴原文:炀帝凶问至长安,唐王哭之恸,曰:“吾北面事人,失道不能救,敢忘哀乎!”——这个场面显然是做过准备工作的,心地阴暗鹿不太相信老李得知杨广死讯后第一反应是表演忠臣而不是找人商量对策……

      然后五月十四日,隋恭帝杨侑正式“禅位”给李渊,二十日甲子,李渊登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注释[3]:据说李二母子感情很好

      《册府元龟·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太宗始自襁褓,视瞻举措有异於常,尤为高祖穆太后之所锺爱。每将随从,不离左右。

      李二的娘“高祖穆太后”窦氏,是一位有很多传奇八卦的大美女。《旧唐书·后妃传》: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后生而发垂过颈,三岁与身齐。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时武帝纳突厥女为后,无宠,(鹿注:这是北周武帝有求于突厥而结成的政治婚姻,毫无感情基础,其实不关“宠”不“宠”的事)后尚幼,窃言于帝曰:“四边未静,突厥尚强,愿舅抑情抚慰,以苍生为念。但须突厥之助,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矣。”武帝深纳之。

      毅闻之,谓长公主曰:“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前后数十辈莫能中,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毅大悦,遂归于我帝。(鹿注:这是成语“雀屏中选”的来由)

      及周武帝崩,后追思如丧所生。隋文帝受禅,后闻而流涕,自投于床曰:“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毅与长公主遽掩口曰:“汝勿妄言,灭吾族矣!”

        后事元贞太后(李渊的寡母孤独氏),以孝闻。太后素有羸疾,时或危笃。诸姒以太后性严惧谴,皆称疾而退,惟后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

      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规戒(管老公管得严^^)。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骏马数匹。常言于高祖曰:“上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谴。

      未几,后崩于涿郡,时年四十五。高祖追思后言,方为自安之计,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因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听老婆话,跟着党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广告还真多。支水给钱了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