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由69事件看“棒流” -- 非闲人

共:💬281 🌺1953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风度?

            我说话就是冲。北京人有句老话,叫“见了怂人压不住火”,就这么回事。

            一个人,大言不惭的和别人讲电影的“技术”,但他的话却漏洞百出,根本对技术没有了解。而且还听不进去别人的反驳,删别人的贴在扣个“骂人”的帽子,这也叫风度么?!

            既然如此,我已经发帖请教“非闲人”同学一个问题了既然他如此强调技术,那么就请他给大家讲解一个最普通的电影技术问题。毕竟,只有了解技术的人,才有资格谈论这方面的话题。

            如果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述如何游泳的人,本身是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那他的话,可信么?

            • 家园 打这半天酱油我得出来一趟

              我说话就是冲。北京人有句老话,叫“见了怂人压不住火”,就这么回事。

              一个人,大言不惭的和别人讲电影的“技术”,但他的话却漏洞百出,根本对技术没有了解。而且还听不进去别人的反驳,删别人的贴在扣个“骂人”的帽子,这也叫风度么?!

              您二位的讨论我一窍不通,不过关于"北京人这句老话"我这北京人得说一下了,您说冒了。

              您是北京人吗?“见了怂人压不住火”可不是什么好话,拿来说自己可就更不合适啦。这话的意思是有的人跟老实软弱的人产生矛盾就一点不忍让肆意发泄,(潜台词就是碰上硬的人或事他立马就软了)带贬义的话哎。您觉得非闲人老兄说的是外行,您说的才对,立马就火了也就罢了,拿这话说事不是把自己骂进去了吗?

          • 家园 希望可爱的兰州这会能不用“骂人”的借口删帖

            “切1/2镜头搭配电脑处理”,这就是电影技术方面最普通的一个方面。即涉及到传统的物理拍摄与暴光技术,又和当前的电脑动画处理相关。

            就请“非闲人”同学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技术问题吧。他不是一口一口的“技术”嘛,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

            • 家园 秋兄,你在技术问题上有些过于较真了

              如果只是泛泛而论,没有必要讨论电影技术细节吧。俺知道你是电影的业内人士,俺尊敬你的专业素质。业内人士比业外人士有天然的优势,但有时也会有业外人士所没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河里交流,大家都是平等的,当然著名写手有时会更平等。既然你具备天然优势,那么为什么不耐心一点地把道理讲清楚呢?

              对最近河里的忙总·小小事件有感,说了以上的话。其实俺自己做得也不好,不信你不用往远看,瞅瞅俺在本楼的帖子就够了

              • 家园 先谢谢,再说一下我的初衷~

                我说话是很冲,但本质意识没有任何故意找别扭的想法。

                之前的一些帖,言语的确是有过激的地方,在这里先给诸位道歉,以后我会注意的。

                至于“泛泛而论”,我绝对不这么看。实际上“非闲人”的很多言论是极端错误和情绪化的糟粕。我用“糟粕”去评价他的言论,并不过分,他可能认为我又再骂他吧。

                电影是有工业化的特征,这一点没有错。但电影首先是艺术创作,然后体现出工业流水线和资本密集的特征,是一种创意产业。

                斯皮尔伯格的影片那么著名,恰恰不是因为他在技术上的创新(实际上,斯都是使用别人用过的拍摄技术),而是对剧本编辑、镜头拍摄经验的积累和创造。到了非闲人同学的嘴里,就成了技术创新了。

                象《拯救大兵瑞恩》,90年代拍的电影,用的是70年代的技术。

                非闲人同学拿来作为救兵的《变形金刚》,用的是90年代就出现的成熟技术。

                在西方著名电影导演里,卢卡斯/卡梅隆才是技术流派的大力倡导者和鼓吹者;而斯皮尔伯格,反到是传统观念的捍卫者和坚守者。

                非闲人同学愣是把斯皮尔伯格说成技术创新的代表,这不就是胡说八道么?

                我和非闲人同学之前即没有接触也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快,今天在他的帖里留言,也不是故意来找碴的。但他这种本来对电影一窍不通还假装什么都懂误导别人的“伪专家”行为,我看不惯,更看不起~

                • 家园 我觉得还是人最重要

                  他说的工业化的人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我想你俩指的不是一件事情。而艺术实际上是有时代属性的,工业化就是当代艺术的时代属性,所以你说艺术重要还是工业化重要,我看也许两个起码是同等重要。

                  一点商榷,你看看如何?

        • 家园 小白旁证

          冯小刚我知道,拍的《非诚勿扰》《手机》《甲方乙方》我都很喜欢看。

          张艺谋我知道,不过《英雄》不太喜欢看,《十面埋伏》也不太喜欢看。

          斯皮尔伯格我知道,当时我看秋原老师的贴子里说到斯皮尔伯格是传统拍摄,我就昏了。如果斯皮尔伯格那样就叫传统拍摄,那除好莱坞外的拍摄,应该叫山顶洞人拍摄。

          张扬?贾樟柯?王小帅?王全安?这都是谁啊?听都没听过。我听过杜琪峰,没听过贾樟柯。

          当然,我只是小白,CCHERE里的都是老师。非闲人老师举的,都是对我这个小白有影响的。秋原老师呢,举的都是对我这个小白没啥影响的。

          所以,这里写一个《小白旁证》,就是从我这个小白的个人角度,旁证一下这两位老师的一些论据。

          • 家园 贾樟柯和王小帅我都是知道的

            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没有拜读过,一没渠道,二没兴趣

          • 家园 你一口一个老师的把我会寒的

            没有当老师这个格,只是说一点个人的看法。比较抓眼球和引起非议的,可能是我的说法不传统。

            但是我实在厌倦了那些千篇一律的无趣说法。

      • 家园 重复发贴,DEL
      • 家园 写得不错,但与你敬爱的江青同志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背道而驰

        虽然给你献了朵花,但必须指出你的论调与你所敬爱的江青同志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是背道而驰的。

        你所敬爱的江青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影片子就是电影骗子。

        江青说:“相信你们一定能拍好,在拍摄之前,我会亲自带你们看些美国片子;这些美国片子的内容和思想,我们不学习;我们主要学习它的技巧、技术。比如造型、灯光、场面调度、场景啊,为我们拍摄无产阶级电影所用。”她总结说,“我们也要积聚一些力量,借鉴别人好的技巧为我所用。”

        文革前不论,文革后期,在你所敬爱的江青同志领导下,非工业化的电影人一样能拍出《春苗》、《第二个春天》、《决裂》、《青松岭》、《闪闪的红星》、《难忘的战斗》这样高水平的电影骗子。这些电影骗子受到广大革命人民群众的喜爱,票房亦大获成功。这些电影骗子哪部不是“完全是把电影当成宣扬自己理念,自己喜好的一种工具,‘影以载道’,把电影高度政治化”?而且是“影以载道”,高度政治化到了极致。

        江青在地下泣曰:孩子,你变啦!

        • 家园 麻烦不要代言,我什么时候讲过“敬爱的江青同志”这种话

          绝对没有的事。在上贴开头我也强调过:以下观点着重于:撇开意识形态去看待电影的发展,所以希望回贴不要和我纠结这个意识形态问题。

          第二,我从来也没有说过,非工业化的电影人就拍不出好片来。我强调的是“一无工业基础,二无工业化的人,谈什么真正的大发展,统统都是泡沫而已。没有工业基础,就是人家出一个标准你跟一个标准,好莱坞玩3D,你也要3D,好莱坞上IMAX,你也上IMAX,永远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转。”

          那时的中国一年才拍几部电影,那样的生产力,谈得上真正的大发展吗?

          第三,文人的“文以载道”和“影以载道”,载的是他们的道,不是TG的道。这肯定就存在了激烈的矛盾和政治斗争。

          但是如果文人不抱着“影以载道”这样的心思,电影作为娱乐工具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高度政治化的,比如说你觉得《功夫熊猫》、《玩具总动员》高度政治化吗?《泰坦尼克号》、《大白鲨》、《星球大战》呢?

          一边“影以载道”一边抱怨TG管制,世界上哪有这么美的事?

          所以,文革那招“釜底抽薪”才是最强招。换上工农兵,再“影以载道”也是工农兵的“道”,TG的“道”,而不是文人的“道”。

          文革有很多“釜底抽薪”招和大胆的尝试,比如说对付官僚体系,为什么存在官僚体系呢?因为这个国家很大,需要有效的管理就必须有官僚体系,但是官僚体系一旦坐大,那就是压迫阶级,走到人民的反面。

          但如果人民能有效地自己管理自己呢?维持一个国家的运作呢?那还需要官僚体系吗?

          • 家园 不好意思,上次看你凶猛地把卜算子从毛主席手中夺走献给江青

            不好意思,上次看你凶猛地把《卜算子·咏梅》从毛主席手中夺走献给江青,以为你是出于对江青的敬爱。要不然称你江青妈妈或是你江青奶奶?

            那时的中国一年才拍几部电影,那样的生产力,谈得上真正的大发展吗?
            你在偷换概念。“工业化的电影人”和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一回事吗?

            江青在地下泣曰:唯生产力论流毒之广,连左家庄的棒老二都中招了。

            但是如果文人不抱着“影以载道”这样的心思,电影作为娱乐工具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高度政治化的,比如说你觉得《功夫熊猫》、《玩具总动员》高度政治化吗?《泰坦尼克号》、《大白鲨》、《星球大战》呢?
            人家载的道这么明显你都瞧不出来,那是你的水平不够啊。

            所以,文革那招“釜底抽薪”才是最强招。换上工农兵,再“影以载道”也是工农兵的“道”,TG的“道”,而不是文人的“道”。
            首先,请你回答,工农兵是“工业化的电影人”嘛?其次,如果“影以载道”载得是工农兵的“道”,TG的“道”,而不是文人的“道”,电影是否能够真正的大发展?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个看法是有问题的

        要是经济基础决定电影的发展,那印度电影就没道理成为世界第二。

        真要是看一看这些年来电影的变化的话,只能说这些电影人没有几个有文化的。电影是文化。作电影的人要有文化。文以载道没错,可前提是要有道可载。不管是大道小道,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道总是对社会现象思考的结果。没法想像一批不读书,不动脑子,人云亦云的家伙有什么道可载。这些人现在的水平连最起码的惩恶扬善都做不来,就不要说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了。更为悲剧的是做电影的人没文化,批评的人也没有文化,或者更准确的说,基本上没有人做最起码的批评。一部电影出来了,除了叫好就是骂人。对演员要是没有八卦就是个零,没有人认真的做做功课,看一看一个演员在一部电影中的表现,看一看这个演员的是否有进步。这么多年了,有谁能知道电影界里的大牌批评家?

        没有文化的底蕴,没有对社会的思考,没有把关的批评。唯名唯利当家,炒作噱头开路,全是别人的错为后盾,这样的电影圈子真的没有什么可指望的。就拿它当足球看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