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明成祖想到毛泽东、邓小平 -- 温相

共:💬10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起轩兄知道这块地到底有多大吗? 众说纷纭.
                      • 家园 如果你问的是麦克马洪线,我们损失了多少土地实在没法算

                        因为英属印度和缅甸(缅甸曾是印度的一个邦),几乎从来没和我国有过边界协定.

                        但英国人杜兰在1914年左右单方面划了一条中印(缅)之间的杜兰线.满清没有承认这条线.

                        即使按照这条线为标准,麦克马洪线也使中国失去了几十万平方公里.所以从袁世凯徐世昌到蒋介石的历届中国政府都坚决不承认麦克马洪线.

                        现在,麦线在缅甸已被承认,在印度,中国早就准备承认麦线,以换取印度承认阿克塞钦地区属中国,但印度两边都要.

                        我们如放弃阿克塞钦地区,康藏公路即属印度,西藏也不保.

                      • 家园 具体多大我说不好,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被 出 卖 的 女 神

                                       ?散宜生?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主峰。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和尼泊尔交界处。

                            “珠穆朗玛”为藏语“女神第三”的音译。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

                            年)《皇舆全览图》上作朱母郎马阿林。1858年印度测量局在英人

                            主持下,擅将该局前局长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1790-1866)的姓

                            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国政府将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尼

                            泊尔称萨迦-玛塔。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山体呈

                            巨型金字塔状。有巨大冰川,最长达26公里。中国登山队曾两次从北

                            坡攀登峰顶(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国

                            科学院曾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获得重要的科学资料。

                                   ――大陆新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今年五月十日,在这唯一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一场该月份罕见的高

                        山风暴夺去了八位登山者的生命,这事一时成了西方各国的大新闻。

                          有向导留在雪里照看精力耗尽的同事,他对妻子说的最后的话是:“嗨,不

                        要担心我啦!”然后关掉无线电话,永远沉默在八千米的风雪高原。有人在失去

                        呼吸、被同伴认为死定了之后,又以惊人的毅力,遍体鳞伤地摸回南坳大本营。

                        有尼泊尔军人两次冒着机毁人亡的危险,驾着直升飞机冲上六千米高空,把垂死

                        的登山者救下山,其中还有一位台湾人。但是,据说也有日本人的见死不救。穿

                        着各类厚厚的登山装的人,在女神的考验面前,一一袒露了自己的本质。

                          中文电子网上,也有地质专业的大陆留学生因此而谈起珠穆朗玛峰。不过,

                        使我惊异的是,没人提到世界第一高峰的归属问题。有那么多西方人去爬,看上

                        去显然不象是中国领土。那么,今天的中国人,难道想当然地认为珠穆朗玛峰是

                        外国领土了吗?难道,现在大陆的小学地理课上,教师不再告诉学生说,我们中

                        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以前,不是这样的。至少在笔者于“文化大革命”前上小学时,不是这样的

                        。我们当时都知道,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是祖国的骄傲。在我们的课本上,画

                        得清清楚楚,珠穆朗玛峰是在中国-尼泊尔边界的中方一侧。而且,也不是只有

                        本人才这么说,我甚至可以请出一尊中共的元帅来作证。

                          “珠穆朗玛峰,你们能不能从北坡上,而从南坡下?”1960年,中国登

                        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后,贺龙元帅在接见登山队员时这样问道①,当时他兼任

                        全国体育委员会主任。显然,不太过问外交事务的贺龙,也和咱们平头老百姓一

                        样,仍然以为珠穆朗玛峰是我国固有的领土。他还不知道,珠穆朗玛峰的南坡,

                        已经内定划给尼泊尔了。

                          在大跃进的1958年,中国登山队也要“放卫星”、“插红旗”,他们决

                        定要攀登地球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准备工作,主要是勘察路线的工作,足

                        足进行了两年。本来,南坡是比较易于攀登的。但是,中国和尼泊尔在1959

                        年开始着手边界问题的谈判,而中尼边界问题,最棘手的就是珠穆朗玛峰的归属

                        问题。不想刺激尼泊尔,在国务院的直接指示下,登山的勘察和准备工作,在北

                        坡重新做起。登山的时间,也推迟到1960年。

                          1960年3月19日,二百一十四名登山队员和工作人员进入珠穆朗玛峰

                        下海拔五千一百余米的大本营,准备冲击顶峰。队员们举臂握拳,庄严宣誓,一

                        定要把五星红旗插上祖国的最高峰。与此同时,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正为边界问

                        题在北京访问。3月21日,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同意组织联

                        合勘察队,对有争议的地区,按分水岭、河谷、山口等实际地形,根据平等互利

                        、友好互让的原则进行调整。

                          这些话听来无懈可击,按分水岭、河谷、山口划界,难道不是国际惯例?不

                        过,喜马拉雅南麓的居民,在人种和文化上都和藏人接近,也历来接受西藏地方

                        政府的管辖。西藏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之间,传统上以山麓为界。

                        英国控制印度之后,出于“防卫安全”的考虑,要按国际惯例,把边界北推至分

                        水岭。北推最力的,要数本世纪初的印度殖民政府的外交部长亚瑟?H?麦克马

                        洪。这人说不上有什么大的建树,但是,他所构思的麦克马洪线,却使他的名字

                        成了有关中印、中缅(缅甸曾经是英属印度的一个邦)边界问题的文件中使用频

                        率最高的词汇。

                          现代的所谓国际社会,是由西方资本主义所创立的。当他们在欧洲民族国家

                        的崛起中形成划分边界的惯例时,不可能考虑到中国的情况。本世纪的初叶,大

                        中华帝国的历史疆界与英国殖民者的“安全要求”、“国际惯例”在喀喇昆仑和

                        喜马拉雅迎头相撞。印度等国家独立之后,受过英国教育的统治阶层,全盘接收

                        了英国人的衣钵,从而形成了从阿富汗到缅甸的中国西部的漫长而又复杂的边界

                        问题。

                          当北京政府同意不是按山麓、而是按分水岭在山脊、山口划分边界时,大片

                        大片的土地,就要拱手送人了。这些土地,由于喜马拉雅山阻断了印度洋的季风

                        ,气候相对温和,降雨充沛,物产也远比山北丰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些土地上

                        的少数民族,也从此被人为地一分为二。为各国登山队当向导和挑夫、并多次登

                        上珠穆朗玛峰顶的尼泊尔谢尔巴人,和西藏的谢尔巴人就是同一民族,根据西藏

                        的历史文献,他们还是从金沙江边迁移去的。

                          但是,即使按分水岭划界,珠穆朗玛峰也可以划归中国。在珠穆朗玛峰的南

                        面,隔开一道冰谷,是努普子-洛子山脊。这道山脊南面的冰川的融水,最终流

                        入尼泊尔的柯西河。珠穆朗玛峰北坡的绒布冰川,是流入西藏的绒曲河的源头;

                        东部的冰川,则是同样流入西藏的卡玛曲河的源头。边界是可以力争划在努普子

                        -洛子山脊一线的。

                          这时候,“中国的大救星”、先主席毛公出来说话了。毛泽东在会见柯伊拉

                        腊首相时说:这个山峰全给你们,我们感情上过不去;全给我们,你们感情上过

                        不去;可以一半一半;这个山可以改个名字,叫中尼友谊峰②。

                          事实上,在尼泊尔境内,是望不到珠穆朗玛峰的。只有从她的东北方向,从

                        西藏境内望去,才能瞻拜这位女神。印度测量局就是因为查不出这座峰的尼泊尔

                        名字,才先称她为XV峰,然后在1865年(《辞海》的年代有误)改名为“

                        额菲尔士峰”。这尼泊尔的感情,真不知从何谈起。至于现在所谓的尼泊尔名字

                        ,有一段英文资料是这样说的③:

                            奇怪的是,近几年来尼泊尔政府又为额菲尔士峰发明了一个名字:萨迦

                            -玛塔〔义为天庭之顶〕。……没人会注意这个名字,肯定不会是当地

                            人。1975年10月,我和两个谢尔巴人,向导和挑夫,走在萨迦-

                            玛塔国家公园。挑夫是个朴素的不识字的农民。……当额菲尔士峰出现

                            的时候,我转向向导说道:“问拉普卡〔挑夫〕,他怎么叫这座山。”

                            向导问了。“珠穆朗玛。”拉普卡毫不犹豫地回答。

                          “没人会注意〔萨迦-玛塔〕这个名字”,除了在北京的中国人。

                          本来,由于机缘凑巧,中国有尼泊尔所没有的优势――我们正好有一支登山

                        队在珠穆朗玛峰,可以拿出最新的实地勘察资料。不过,既然伟大领袖毛主席要

                        送人土地,自然也没人会想到去勘察边界。登山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把伟大

                        领袖的胸像放上世界之颠。5月25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20分,经过十九个小

                        时的艰难奋斗,从海拔八千五百米出发的中国登山健将屈银华、王富洲和贡布(

                        藏人,当时为一级运动员)终于爬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尖尖,胜利完成了这个无

                        比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全国沸腾了!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胜利,

                        是把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和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紧密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往而不胜。资本主义国家做到

                        的事情,我们固然能做到;资本主义国家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这在登山上是如此,在一切征服大自然的事业中也都是如此。”就差点没说出

                        ,被大跃进闹得没饭吃的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至少饿死了就不饿了。我们的

                        满脸饥色平路都走不动的人民,看登山电影,学登山队员,跟着党的宣传机关,

                        用仅剩的一点力气吼叫:“天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按理说,新西兰的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谢尔巴人向导已经在1953年5

                        月29日登上了珠穆朗玛峰,56年又有四个瑞士人攀登成功,为什么人民日报

                        说这是中国首创呢?原来,这首创是有定语的:别人是从南坡爬上去的,而中国

                        登山队却是从北坡爬上去的,首创就首创在这“北坡”两字上面。本是不得已而

                        为之,现在却成了伟大的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根据边界协定,中尼两国关于正式的边界条约的谈判也正在紧锣

                        密鼓地进行。报纸上的关于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报导,都很技巧地回避了主权问题

                        。同年的十月一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大喜日子里,北京政府签订了她的第一

                        个边界条约――中缅边界条约,做到了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没能完全做到的事情:

                        沿着麦克马洪线,把在清代属于云南省的十八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缅甸,占

                        缅甸现有国土面积六十七万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强。

                          再过一年,1961年10月5日,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在北京参加了国庆

                        典礼后,与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签署了中尼边界条约。该条约的第十一条规定

                        ,边界线在延着分水岭到兰巴山口后④:

                            再延山脊大体东南行,经过卓奥友山、普莫里山(尼尔朗古)、珠穆朗

                            玛峰(萨加?码塔)和洛子峰,到马卡鲁山;然后延山脊向东南转东而

                            行,到波底山口。

                          女神就这样被出卖了。

                          其实,当时尼泊尔国王的地位并不巩固。马亨德拉在上一年解散了民选的政

                        府,把大权集中在自己手里。他与信奉民主政体的印度的关系降到最低点,印度

                        甚至暗里支持反对派在印尼边界的游击活动。马亨德拉对北京也谈不上特别友好

                        ,CIA也就是在60年开始训练中尼边界的藏民武装的。这位国王,北京可以

                        压一下也可以拉一把。为了与印度争当亚非拉新独立国家的龙头老大,北京对这

                        位毫无谈判实力的国王,却不惜送上如此的重礼。

                          这一过程,至今没有明确地告诉过国内的老百姓。人民日报只说从北坡爬上

                        去是如何伟大,却从来不说南坡我们已经去不成了。1988年,中国、日本和

                        尼泊尔的三国联合登山队,终于实现了贺龙的耽搁了二十八之久的“从北坡上、

                        从南坡下”的愿望。但是,为了从南坡下,我们却不得不邀请尼泊尔人也来插上

                        一腿。而且,到这时候,日本的女人都已经爬上珠穆朗玛峰有十多年了,也没什

                        么可多吹的了。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首所引的《辞海》的那段定稿于文革时期的尴尬文字。在

                        60-61年的那场“珠峰热”里,为了揭露西方登山家的“无法无理”,报纸

                        上的有些文章过于积极,把早已湮没的历史都给抖了出来。他们说,是勤劳勇敢

                        的藏族同胞最先发现了这位女神。他们还说,远在英国人知道珠穆朗玛峰之前,

                        中国已经对她作了勘察和测量。比英国人早了一百四十年,清代的三名官员,在

                        绘制西藏地图时,就把珠穆朗玛峰载入了铜版的《皇舆全览图》。什么是“皇舆

                        ”?舆在这里是广阔的土地的意思,《易经?说卦》曰,“坤为地,为大舆”,

                        就是这个意思。皇舆就是皇家的土地,“舆图”就是地图,在古文里常作“疆土

                        ”的代称。我们现在拿了本什么人的游记,指着里面提到的地名说:“看,这是

                        铁证,证明这块地方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那么皇家的勘察并刊印了的结果,自

                        然是比铁证更贵重的金灿灿的铜证了。《辞海》不能否认这一条,这是一定要提

                        的,毕竟60年时报纸上多次提到过这一段旧事。但《辞海》也不能明着告诉大

                        家说,我们打倒了皇帝,顺带也卖了他的家当。于是在说了这历史证据和中国如

                        何行使主权改回名字之后,微妙地插入一句“尼泊尔称萨迦-玛塔”,所有的言

                        外之意,让读者自己去领悟。

                          对于这类令人尴尬的历史文件,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周恩

                        来作过一个可圈可点的说明。在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1957年7月9日

                        )中,他说道⑤:

                            政府认为,在处理中缅边界问题的时候,必须认真地对待历史资料,必

                            须以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把可以作为

                            法理依据的历史资料同由于情况变化只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加以区别。

                        当时,毛泽东刚作了反右派的布置,人大里,民主党派还敢说话。再加上这问题

                        牵涉到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如果按麦克马洪线划界的话,许多部落将被划出中

                        国,云南方面的反对声浪很大,周恩来不得不亲赴昆明向少数民族代表作解释。

                        因此才有了这么一个报告。57年之后,人大彻底成为橡皮图章。59年党内批

                        判了彭德怀,从此党内也是人人噤如寒蝉。中尼边界问题,周恩来已不需要作什

                        么特别说明。59年又赶走了达赖喇嘛,北京甚至不必征求藏人的意见。

                          当然,在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上的装聋作哑,也只能蒙蒙自己人。外人肚里

                        可是一清二楚。后来中国和巴基斯坦谈判边界问题时,巴基斯坦援引珠穆朗玛峰

                        的先例,把喀喇昆仑山的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割走

                        了一半。实际上这是和克什米尔的边界,将来克什米尔要是归了印度,引狼上山

                        ,只怕麻烦还多着呢。

                          文革之后,中共上层有了很大的变动,一向被中共列为最高机密的外交谈判

                        ,才逐渐地公布了一些。例如,88年出版的由前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任主编、

                        现任外交部长钱其琛任副主编的《当代中国外交》,就透露了割让珠穆朗玛峰是

                        最高领袖的亲自决断。而周恩来也不愧为周恩来,他说到这件事,总要引用一遍

                        毛泽东的话,然后说,自此之后,中国政府一直是这个态度。面对历史,心里也

                        不愿承担这份责任吧?

                          不过,这本书里,对于边界变动的细节,仍然是语焉不详。不是说“平等互

                        利、友好互让”吗?中尼两国,到底是怎么互利互让的?

                          毛泽东喜欢看线装史书,为读古书的方便,他曾亲自提议,要求编一本有古

                        地名的地图集。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主持了这项工作。由于种种政治干扰,直到

                        文革结束多年之后,这套图集才最后完成。完成晚了倒也有晚的好处――可以印

                        入中国的最新边界,只可惜先主席毛公未能亲眼见到。比较清代的和正式界定的

                        中尼边界⑥,中国方面让出的二百平方公里以上的地段有七块之多,最大的超过

                        二千平方公里。尼泊尔方面作了多少让步?笔者不敢说绝对没有,但至少在这个

                        比例尺的地图上看不出来。在这本地图集里,珠穆朗玛峰清清楚楚地标在中国境

                        内。

                          而且这本地图集也还是保守的。根据清代的舆图,现在远在边界线之南的干

                        城章嘉峰(藏语“五宝雪山”,海拔8585米,世界第三高峰),当年也算是

                        中国的领土。

                          祖国,你是可以自豪的:世界上的三大高峰――曾经――都在你的疆域之内。

                          当中国登山队进驻珠穆朗玛峰下时,当地的藏民给他们说起了女神的故事。

                        是她战胜了兴风作浪的妖魔,把它们镇压在一座座雪山之下。是她开凿了蓝色的

                        冰湖,又从山上引来雪水,灌溉山南山北的万顷土地,使这儿牛羊肥壮,庄稼茂

                        盛。在喇嘛教的节日里,奉祀的褚神中有五位女神,代表五座山峰。其中,名为

                        珠穆朗桑玛的三姐长得最是俊美,她的简称就是我们的珠穆朗玛峰。

                          如今,这五位姊妹,有谁依旧留在中国?有谁已经流落他乡?还有谁被生生

                        磔裂?

                          当然,边界并不是不可改变的,送出去的土地,也不是不能要回来。如果中

                        国人不能清点和保卫自己的国土,或许,我们可以遵循大元和大清的先例,在某

                        一天,请强悍的朝鲜人西进南下,统一中国,开疆戍边。中国已经和北朝鲜签订

                        了边界条约,不知什么原因,双方始终不肯公布。有小道消息说,为了不让朝鲜

                        人“感情上过不去”,北京慷慨赠予长白山主峰的东半。如果朝鲜人唱着“雄纠

                        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军歌,浩荡入关统一中国,长白山的东半就回

                        来了,还捎带一个朝鲜半岛。然后,我们在强悍的朝鲜人的统率下,向尼泊尔索

                        还被出卖了的女神。

                        ① 人民日报,1988年5月6日。

                        ② 转引自《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北京。

                        ③ Walt Unsworth, <<Everest>>, Oxford Illustrated Press, 1981, London.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条约集》第十集,法律出版社,1961,北京。

                        ⑤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北京。

                        ⑥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地图出版社,1987,上海。

                        • 家园 为老毛的不成器而叹息
                          • 家园 关键是个人说了算,老百姓无权监督,现在还不是一样!
                            • 家园 和俄罗斯签的边境条约还要去俄国人那儿去找细节. 可悲.
                              • 家园 在满清时,老毛子买通了李鸿章,从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外交利益

                                看温相的文章:

                                李鸿章的受贿与卖国

                                温相

                                沙皇俄国时期,帝俄财政部有一个专项基金,归口在总务厅的下面,名字就叫“李鸿章基金”,李鸿章接受俄国人的贿赂在沙皇时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而且,这笔 基金的设立就是沙俄财政大臣微德向沙皇建议的,总数一共是三百万卢布,约和190万美元左右。这笔钱存在华俄道盛银行,但是却由财政部直接管理支配。而华 俄道盛银行用微德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巩固俄国在华的经济势力,以便与英国人主要由于实际攫取了海关管理权而在中国占有的极重要地位相抗衡。”

                                《中俄密约》签署后,俄国支付给李鸿章、李经方父子第一笔,

                                后来又陆续给过两笔,其中一笔是俄国专使吴克托穆亲王到北京

                                交给李鸿章的,按照《财政部档案》(全称叫《沙俄财政部档案

                                汇编》,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中记载,李鸿章一共接受了沙皇

                                俄国170.25万的卢布的贿赂(有李鸿章派人提取款项存条和当日提款的记录),而后,李经方在民国时期曾经说过:“俄国人花小钱办大事,最不讲信义,老 爷子为了他们挨了多少骂,最后跟打发要饭的差不多。”(《我所知道的李经方--北洋杂闻录》)按照沙俄的一些官员的回忆:“《中俄密约》签字后的第二天, 财政部办公厅主任罗曼诺夫与华俄道胜银行董事长乌赫托姆斯基、总办罗启泰在一份向李鸿章付款的协定书上签字。协定书规定,头一个一百万卢布在清帝降旨允准 筑路后付给,第二个一百万卢布在签订铁路合同和确定铁路路线后交付,第三个一百万卢布则等到铁路工程全部竣工后才支付。这份议定书并没有交给李鸿章本人, 而是作为绝密文件由俄国财政部收藏起来。”(引自《对清国的战略上的胜利》

                                俄罗斯德米特里&#8226;乌赫托姆斯基回忆录)

                                中俄密约的主要内容如下:(1)如日本对俄国东亚领土、或对中国或朝鲜领土,实行侵占,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战时允准俄国军舰驶入中国的一切口 岸。(2)中国允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战时俄国可利用此铁路运兵、运粮、运军械;平时也可用以运过境的兵、粮。 (3)本条约自铁路合同批准日起有效期15年。(引自《中国外交史》),随后北满逐步成为沙皇俄国的势力范围。

                                1898年3月22日,沙俄给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张荫桓各五十万元的贿赂(张荫桓实得25万),旨在尽快签署《旅大租地条约》和稍后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李鸿章在俄国人指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任务”。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中国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水面租与俄国,租期二十五年,“但限满后,由两国相商展限亦可”。旅顺为中俄共用的军港,大连则开放为通商口岸。

                                (2)在租借地以北,划出几乎包括整个辽东半岛的其余部分为“隙地”(中立区),在此地区内,中国军队非经俄国官吏同意不得进入。这个地区内的土地不得让 予他国人使用,其东西沿海口岸不得开放和他国通商,筑路、开矿和其他工商利益也不得让与他国。这样,整个辽东半岛实际上即成为俄国的独占殖民地。

                                (3)准中东铁路自干线展修至旅顺口、大连湾支路一条,“此支路经过地方,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南满从此也成为沙俄独占的铁路投资范围。(引自《中国近代外交实录》)

                                中俄旅大租约的订立,使俄国的侵略势力从北满伸展到南满,整个东三省成为沙俄的势力范围。不但如此,沙俄既据有旅大,便控制了渤海湾的门户,从而加强了它在华北的侵略地位。(引自《中国近代外交实录》)

                                当时满清的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员也指出李鸿章使俄的目的所在,

                                如张百熙给慈禧太后的奏折说道:“李鸿章决无御侮于樽俎之心……李鸿章此行,必阴托于俄矣。”

                                中国当时的另一位官员许景澄在负责中东铁路交涉过程中,俄国人许以一万五千两银子每月的办公费,可以自行随意支取,旨在

                                中东铁路上大做文章,被许坚决拒绝,并且把已经到帐的一万两银子提交总理衙门。许当时不过是三品顶戴,而李鸿章以首辅大臣的身份居然受贿而无愧,大言而卖国,可谓无耻之极。

                                网上一些为李鸿章翻案的文章对李鸿章受贿一事绝口不提,不知道热爱民主的斗士们何以两重标准来论定历史人物。李鸿章身居政府要职,一言兴邦或者反之,而李二先生竟然惑于私利把中国的权益出卖给俄国人,如果这样的人还不是卖国贼的话,那么,什么样的才算是卖国呢?

                • 家园 又在瞎扯

                  我国和缅甸的边界条约是什么时候签定的,和印度为了领土争议进行的第一次官员级的谈判又是什么时候?

                  • 家园 你FlyGeneral居然能编出1941年国民党承认麦克马洪线的话!
                  • 家园 你想知道中缅边界线的划定时间:再给你引一段(摘自国际在线)

                     1949年新中国刚刚延生,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反华势力竭尽全力想孤立新中国,企图在我国周边形成反华势力包围圈,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打破美帝国主义的反华包围圈的阴谋,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明确划定和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边界问题,成为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外交战略的重要任务。

                      中缅两国人民友好关系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缅两国从未发生过大的冲突,在世界共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远征军十万勇士援缅抗日,与缅甸人民共同战斗,曾被毛泽东和周恩来称赞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魂”的抗日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也在缅抗日杀敌战场英勇捐躯血洒缅甸国土,为缅甸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牺牲。1948年缅甸获得民族独立后,于1949年12月16日就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世界上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为解决与周边国家的边界问题打开突破口,开创我国与周边国家外交友好关系的新局面,1954年周恩来总理首次对缅甸进行了友好访问,中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中缅两国总理在北京签定了《中缅友好互不侵犯条约》和《中缅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1961年1月4日,中缅两国总理在缅甸仰光互换边界条约的批准书,从而使中缅两国边界条约在法律上正式生效,中缅之间有了一条永久和平的边界,为中国与其他周边国家解决边界问题树立了典范。

                      为促成中缅两国正式界条约,1956年12月,周总理和陈毅、贺龙到缅甸访问,其间周总理提议在中缅边境的云南省德宏州潞是西芒市举行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得到当时缅甸总理吴巴瑞总理从缅甸经中国畹町陆地边境口岸进入中国,这是周总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从陆地口岸步行回国。周总理从畹町桥偕同吴巴瑞总理进入畹町后,就在畹町桥头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旗仪式,两国总理检阅了我国的仪仗队,后乘车前往潞西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会场,在充满和平友好气氛的联欢大会上,两国总理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达了和平共处的真诚愿望,加深了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情谊”。12月15日,周总理和吴巴瑞总理在下榻的芒市宾馆亲自种植了象征中缅友谊长存的友谊树──缅桂花树。在芒市举行中缅边民联欢大会后,1960年1月签订了两国边境问题的协定。

                  • 家园 你要是不熟悉中印边境问题,我给你引一段如下:

                    中印关系的回顾与反思??

                    ――杨公素大使访谈录

                    张植荣?お?

                    【编者按】杨公素大使一直在我国外交战线工作,处理中印关系与南亚方面的事务,先后担任中央政府驻藏外事帮办,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驻尼泊尔、越南、希腊等国大使。著有《沧桑九十年――大使回忆录》等书十余部。今年是中印建交50周年,杨公素先生就中印关系问题接受了作者的采访,现将采访记录发表。

                    杨先生,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印两国在1954年谈判西藏问题时共同倡导的。您参加了那时的中印关系谈判,请您谈谈中印协定谈判的过程及其对西藏的影响和五项原则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1951年,外交部派我随18军进藏,担任中央驻西藏代表的外事帮办,处理中央指定的西藏地方涉外事务。1953年10月接到外交部电,要我回北京参加中国和印度关于藏印关系的谈判,要求我搜集有关材料并同西藏地方政府协商征求他们的意见。对此,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表示完全拥护中央统一对外和印度政府谈判,但提出要中央政府在这次谈判中收复被英印方面占去的失地。所谓失地包括:一、被英印占领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其中主要为达旺地区(藏语称门达旺);二、历来被英印占去的自拉达克到布拉马普特拉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我到北京,将噶厦的意见向外交部章汉夫副部长和亚洲司长陈家康等汇报后,他们认为此次谈判是否涉及边界问题尚须请示周恩来总理。??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这是中印谈判的正式开始。因为两国曾约定谈判应在1953年内进行。我作为政府代表团成员之一同团长章汉夫、团员陈家康一同参加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团长是印度驻中国大使赖嘉文,副团长兼团员是印度外交部联合秘书高尔和顾问高帕拉查理,我方翻译是陈辉,对方翻译是白春晖。??

                    会见开始,周恩来总理说,中印两国人民历来是友好的,过去英印政府在西藏享有特权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现在不适用了。现在两国独立了,应该在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上,发展两国友好关系。此次两国代表团商谈印度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问题,谋求解决那些业已成熟又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应按照这些原则进行。印度代表团团长完全同意周总理提出的主张即五项原则和商谈业已成熟又悬而未决的问题。??

                    后来成为中国对外政策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在这次接见中由周恩来首次亲自提出来的。印度代表团完全同意这些原则。后来在起草协定时,我们没有写上这五项原则,当时考虑这些原则是我方提出的,不便写在协定上强加于人。印度方面反而提出要在协定序言正式写上这五项原则,我们自然欣然接受。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式在国际条约上写订,成为中印两国遵守的有约束性的原则。当时我们尚不能认识它的深远意义,更不会想到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视为规范国际行为与国家间关系的普遍准则。??

                    1954年4月29日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同时互换照会一件。协定主要规定印度与西藏地方正常的交通通商来往的办法,而换文主要是取消印度在藏一些特权的办法。??

                    这个协定中的主要规定大部分已实施了,现在它已成为过去。但有几点,却是极为重要并影响后来中国与印度关系的,值得提一下。??

                    新中国成立后,即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17条,接着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保卫祖国安全。这样一件纯属中国内政的事,却遭到西方某些国家的反对,胡说中国是侵略者。在这次中印谈判中,中国最大的收获还不仅是取消外国在西藏的特权,更主要的是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在西藏地方拥有完全主权。这对那些胡说中国侵略或主张西藏独立的人是有力的打击。不管后来尼赫鲁因中印边界问题在印度议会中玩弄什么宗主权、自治权等名词游戏,或在后来收留达赖流亡集团在印活动,但上述一点印度还是始终承认的。第二点,协定虽然取消了原有的特权,但印度仍在西藏保持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有三个商务代理,西藏对印开放十几个市场,还有所谓传统习惯通商做法,实际上是印度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放高利贷、做超经济的剥削贸易。在当时因西藏与内地交通不便,中央政府一时尚无法解决西藏人民的经济问题,这些妥协做法还是必要的。第三,中印协定签订后,中印关系一时友好起来,经过周恩来总理亲自做工作,那时“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度中国是兄弟)之声响遍印度半岛。这种中印友好关系,不仅对我国在藏工作起了极大作用,

                    1954-1956年内地至藏公路修通前,中央驻藏军政人员供给大半由印度进入,而且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反对美国的封锁、制裁,也起了一定作用。而印度也由于中印友好关系使它在国际活动中特别是在与中国有关的国际活动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资本主义国家以谈判方式取消其在华特权并签订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通商交通协定,这是第一次。无论在谈判方针、谈判方式和以协商精神解决问题的做法上,都充分显示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新的外交风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为印度方面所接受而且写在协定的序言内,成为两国共同遵守的法律性原则。1954年5月间,先由中印两国总理,后由中缅两国总理共同发表联合声明,重新肯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中印、中缅两国关系。自那以后,由于中国政府在其他国际活动中,坚持信守五项原则,又由于其他许多国家特别是亚非国家也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得这五项原则现在已经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而它的产生则起源于1954年中印谈判。

                    为什么后来中印协定失效于1962年6月,而该年底就发生了中印边界战争。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有其他原因???

                    为什么这个中印协定有效期定为八年,止于1962年?这是因为周总理考虑西藏问题是从中国全局出发,不仅涉及边防安全,也涉及全国建设规划。我们原来起草的条文草稿写的是十年,周恩来总理改为八年。他说我国现在恢复经济定为三年,然后再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八年后中央可以对西藏地方进行自主的经济帮助和建设,所以将中印协定有效期定为八年。可见中央及周恩来总理对西藏地方涉外工作是从整个国家利益考虑,具有远见的。??

                    中印协定有效期为八年,于1962年6月3日期满。我国外交部于1961年12月3日照会印度驻华大使馆,建议两国政府举行谈判,以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缔结一个新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来代替原来的协定。印度政府不仅拒绝了这个友好的建议,而且无理地恣意对中国进行指责和诬蔑,毫无根据地说,中国不履行协定的规定,并且把与旧协定无关的边界纠纷扯在一起,无端指责中国对印度“侵略”,然后提出条件,说只有“在中国扭转它过去几年所执行的侵略政策后”,才能进行谈判。??

                    印度这种完全颠倒是非、大国沙文主义的外交,是不值一驳的。事实是,自1959年以来,印度除向中国提出大片领土要求,并派军占领外,还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公开表示同情和支持西藏叛乱分子发动的武装叛乱,纵容他们在印度从事反对祖国的活动。印度政府一直让西藏叛乱分子以流亡政府的形式在印度活动。??

                    尽管印度方面违反五项原则,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中国的友好建议,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于1962年5月11日再次照会印度大使馆,希望印度政府能回到外交桌上来,恢复两国交通通商的谈判。但是印度政府再次拒绝中国的建议,仍然要求中国政府扭转所谓的“侵略政策”,归还所谓的“被侵占的领土”,“才能在文字上、精神上恢复协定的真实意义”,“为谈判一项新的协定创造必要的友好气氛”。印度政府蛮横地要中国政府屈服于它的先决条件,这当然是绝对办不到的。解放了的新中国绝不能再容许被推回到受损害的旧中国地位上去。印度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把与通商交通无关的非法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这是自1959年西藏叛乱分子闹事失败后,印度对华政策最大的改变,中国当然不能接受。??

                    中国的建议遭到印度拒绝后,中印协定于1962年6月3日期满。这个时候,1961年到1962年正是印度政府采取“前进政策”,要以武力甚至战争来迫使中国政府接受其扩张领土要求的时期,中印协定继续与否,早已不在它考虑的议程上。因此,中印协定在1962年失效,虽在时间上是巧合,但主要的原因在于印度在边界问题及西藏问题上推行反华政策。?オ?

                    中印关系中,边界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论最大的问题。请您谈谈中印边界问题,中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主要有什么分歧?我国政府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政策是什么?

                    我在1951年进藏后,即注意了解西藏地方与邻国特别是与印度的边界情况。中央对我国边界的方针是:凡国民党政府控制管辖过的边界地方我们解放军要控制管辖;国民党政府没有管辖到但是我国政府主张属于我国的领土,我们解放军也要控制管辖到。但是西藏地方与邻国

                    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过去国民党政府军队没有到过西藏,更没有管辖过中国西藏地方的边境与边防。根据我们当时了解的资料,西藏地方与廓尔喀(尼泊尔)的边界,曾在1793年打败廓尔喀后,由清军将领福康安指定过藏廓边界,并在部分地区设立界碑。中尼边界有争议但不大。至于西藏地方与锡金的边界,已在1890年(光绪十六年)中国与英国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中已划定,虽然后来因实际勘界发生纠纷甚至战争,但民国以来,藏锡边界已较固定,就是按英国人划定的界线已稳定下来。??

                    只有同印度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还不明确。国民党政府的行政管辖及其军队根本没有到过西藏,更谈不上控制与管辖边界了。我国与印度的边界交涉一直分为东、中、西三段,全为未定界。东段就是“麦克马洪线”问题,中段问题不大,西段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有争议。??

                    东段即从中国与不丹交界处往东至中国与缅甸、印度交界处的一段,是最有争议的一段边界线。按照当时中国出版的地图,这一段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线是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沿布拉马普特拉河走向的一条传统习惯线。我们进藏时只知道1914年西姆拉会议时,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私下秘密地划了一条所谓印藏边界的“麦克马洪线”。但这条线的实际位置在哪里,连西藏地方政府也不大知道。印度政府在1951年即派边防部队进驻英国人承认是西藏管辖的达旺区域。达旺属错那宗管辖,我解放军入藏后,并没有立即派边防军进驻错那宗。知道那里情况复杂,接触到中印边界的敏感地带,中央的政策是极为慎重的,暂时不派人进驻,俟把情况摸清楚再说。但内部有指示,我们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也不越过这条线。而这条所谓的“麦线”实地究竟在哪里,当时我们不知道,噶厦也不完全清楚。??

                    直到1953年底,外交部召我回北京参加中印关于藏印关系谈判时,我陪同中央代表张经武、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等同噶厦商量这次中印谈判有关西藏问题时,噶厦才拿出来两份地图,一份就是在西姆拉私下签字的“印藏边界图”也就是“麦克马洪线”图。该图只有50万分之一比例,没有等高线,没有经纬度,只有一条较粗的红线,标明是印藏边界。图右侧有英国代表英印政府外交大臣麦克马洪和西藏噶厦代表噶伦(官名,相当于部长级官员)夏扎的签字盖章和年月日的记载,没有任何文字说明。这就是臭名昭著、世人久已知晓但不明真相的“麦克马洪线”的原图。我们觉得这不能成为划界的正式地图,它既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边界走向的叙述,仅仅凭这样一张粗略的地图就划去了中国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完全不足为据的。噶伦们矢口否认还有什么文字的东西。其实,夏扎与麦克马洪为了这张图是有过换文的,我是1983年才查出这个双方换文的。??

                    另外一张地图是在一张大白布上画的,这个图画的是被英国历年来侵占的西藏土,可是它的画法同中国旧时各省地方志画的界线图一样,画有山水河流,既无经纬度,也无等高线,东西南北方向用藏文写在图的边侧上。噶厦指出这是英国从西藏夺取的地方,从拉达克至阿萨姆,包括锡金和大吉岭区域在内大片土地的地图。噶厦在印度独立时就这个图曾向印度政府提出过,遭到印度政府的拒绝。现在向中央政府提出来,噶伦们说得很明白,拥护中央统一对外,请中央在这次谈判中要把西藏的失地收复。当时张经武代表就说,这是噶厦向中央将的一军,既然要统一对外,就把它丢失的土地收回来,作为它拥护中央统一对外的条件。

                    1958年我从印度回到北京,向外交部汇报谈判情况。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听完后,对中印边界问题作了长篇发言,他说对中印边界问题的方针,仍是在边界未经两国政府商谈确定前,力求使边界现状能够稳定下来,既要坚决阻止印度新的侵占阴谋得逞,也要严守中央业已批准的控制线,不越入印方控制线;在外交上对印度新的侵占,必须及时向印方提出交涉要求其撤出;对印方几年前侵占的地方(指我进军西藏前后期间)我须采取不承认态度,至于是否提出交涉看情况而定;对“麦克马洪线”事实上我不越过,我军应逐步将“麦线”以北重要地点控制起来,发现印度军队侵入以北地区,由外交部提出交涉,我当地部队应避免武装冲突;难以判明“麦线”南北的地方,习惯上虽属西藏而在线南我暂不住进;阿里方面发现印方新的占领,我通过外交部向印方提出交涉,同时应尽量避免发生武装冲突;在新藏公路地区,若印方人员越界,要令其撤退,不撤出可以逮捕,按照越界处理。?お?

                    中印边界问题中,争议最大的是“麦克马洪线”,这一问题是怎样产生的?据说西藏地方政府也是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请您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前面已谈到“麦克马洪线”的问题。1951年我们在藏整理原西藏外交局文件时还找出了另外一些交涉情况,说明西藏噶厦也是不承认“麦线”的。??

                    1914 年夏扎在西姆拉被逼与英国商定印藏边界,在那张“麦克马洪线”地图上签字一事,除达赖与司伦(官名)雪康外,许多西藏官员包括一些噶伦在内都不知道,或者有耳闻也不知其内容实情。英国人也压了很久,既未公开这个地图和换文,也没有在“麦线”内的地方采取任何行动。直到1938年英印政府指示其驻亚东的商务委员洛布顿珠(奇怪的是他不是藏族人,却用藏人名字)与噶厦商谈,他说奉英国政府与驻锡金专员的指示,与噶厦商谈关于达旺的事,那里应按照条约所载的地图那样,从速决断,就是要西藏政府交出达旺。这是一个通知性质的谈话,意思是说英国要占领达旺了。他这里所指的条约附图说的是西姆拉会议由英藏双方而中国未签字的所谓西姆拉条约划分内外藏的红蓝线附图。图上的红线是划分中国内地与西藏外藏的界线,英国人在这里做了一个手脚,这条划分西藏与中国内地的红线,其中从云南的尖高山以西到不丹与西藏交界的一段,就是夏扎与麦克马洪私划的印藏边界的一段,即与 “麦克马洪线”相合,是一条线。1938年英国商务委员提出的要占领达旺的要求不是根据“麦克马洪线”的地图而是根据条约(西姆拉条约)的附图。众所周知,这个条约中国政府不但未签字而且不止一次地公开声明这个条约是无效的、非法的,中国政府不承认。1938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发生抗日战争的时候,英国人选择这个时机向中国西藏地方提出领土要求。当时噶厦对之并未置理,仍然继续派官员去达旺一带进行管理和征收税款。??

                    到了1943年3月,英印政府给噶厦一个备忘录,反对噶厦官员去达旺征税。1944年4月,原西藏外交局与英印代表理查逊有过交涉,要求英印军队撤出达旺。1945年3月,原西藏外交局给英国驻锡金专员代理巴布洛桑一封信,认为“英国新派其官兵到了西藏土地上,作为西藏当作投靠对象的英国政府竟制造了占领无可置疑的系西藏领土的新情况,……查英国政府居中调解的汉藏和解问题,迄今尚未获得成效,且(1914年)条约也未载有将上述地方给予英国政府的明文。自木虎年(1914年)迄今三十年左右时期中,一直无任何议论。此次却新生枝节,声称西藏领土属英国所有,对此种说法实难接受。若(英国)不立即撤走在噶拉塘、瓦弄的官兵,则有似大虫吃小虫的行径,势将构成使英政府立场、名声遍传于世之根源,亦必然构成使西藏僧俗人民深切痛心之因。”??

                    这是噶厦正式表示不承认“麦线”,维护自己领土的严正立场。以后又曾有一些交。1946年1月英国驻锡金专员霍更森给噶厦一备忘录,答复上述藏方的信函,主张1914年条文是事实,举出许多理由认为条约是有效的,英国要占领“麦线”以南的领土。他提出,最后解决此事将有助于防止未来争议,这样不能不对双方政府有很大的好处,并提出(边界)可以调整,以符合西藏人的愿望。??

                    以后理查逊与大扎活佛勾结,反对热振摄政,反对中央政府,边界问题就搁置不谈了。1947年印度独立,噶厦曾与印度政府交涉要收回失地,被印度政府拒绝。??

                    我与柳霞(原西藏外交局官员)翻阅上面与英国交涉印藏边界的材料时,他一再说,这个边界问题(指“麦克马洪线”)是当时达赖十三世、雪康司伦及夏扎少数几个人搞的,其他官员甚至噶伦也不知道,自然也没有提交西藏民众大会(这是西藏僧俗官员包括三大寺堪布及一些宗本参加的大会)讨论,在西藏惯例来说是不合法的。外交局一直主张不承认。特别是“麦线”牵涉到色拉寺(达旺寺归色拉寺管辖)和一些贵族的庄园、百姓和他们的收入问题。柳霞并说噶厦最关心的是门达旺地区,其他地方如洛隅、察隅就不大注意了。他说印度自独立、尼赫鲁上台以后,比英国人野心更大,更不同西藏商量,问题就拖下来了。

                    可是,尼赫鲁以及印度的某些官员一直认为新中国政府是默认“麦克马洪线”的?以致后来尼赫鲁认为自己在中国总理面前上当受骗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特别是在印度有许多误传,我国学术界对此也不甚清楚。我作为当事人,有必要向大家讲清楚。这是关于我国对“麦克马洪线”的态度问题。??

                    1914年西姆拉会议,英国人迫使西藏代表私下秘密地划定印藏边界“麦克马洪线”一事,中国代表和政府都不知道,但英藏公开签订了西姆拉条约,中国方面一再声明这个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不承认,并声明英藏双方达成的任何协议都是非法的,中国政府一律不予承认。这个立场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都是一致的,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人民政府也是不承认的。??

                    1955年起,缅甸政府总理吴努向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提出要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经过了几年的谈判、会议、勘界等工作,于1960年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最后解决了中缅边界问题,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与邻国的边界问题。中缅边界全长二千多公里,有的段曾经中英订约划边界,有的段被英兵无理占领(如片马、古浪等),曾引起中英(缅)的纠纷与冲突,有的属于未定界,情况比中印边界复杂。但经新中国政府与独立后的缅甸政府友好和平协商取得了圆满解决。原来未定界中有一段,即从伊索拉希山口到底富山口(中、缅、印交界处)这段是属于“麦克马洪线”东边最后一段,1914年私划“麦线”时,缅甸尚属英国统治,并未从印度分离出去。但这一段“麦线”恰恰是中国军队的实际控制线,而且与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线相一致。缅甸提出这段边界是“麦克马洪线”的一部分,要中国承认这段线是已划定了的,那就是要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中国反对承认“麦线”,而认为这是传统习惯线。这段传统习惯线实际也是中缅双方军队的实际控制线,可以按传统习惯线划界。??

                    当时周恩来总理曾对吴努总理说,“麦克马洪线”中国政府是不能承认的,那是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留下的,是非法的,中国人民和缅甸人民不能负这个责任。现在两国独立了,又是友好国家,新中国政府可以根据新的情况与新的关系,可以从现实情况出发考虑“麦线”问题,但不能用“麦线”来划界。在中缅边界谈判过程中,尼赫鲁曾同周恩来谈过中缅边界问题。吴努与尼赫鲁的关系更为密切,自然把上述周恩来对“麦线”的意见告诉了他。后来,这一段中缅边界果然是按“麦线”划定的。在中国来说是按传统习惯线划的,在缅、印来说是按“麦线”划的。这给尼赫鲁一个印象,认为中国最终还是要承认“麦线”的。??

                    早在1956年中缅谈判边界问题时,周恩来访问印度。尼赫鲁就提出“麦线”问题,周恩来当时答称,这个线是不合法的,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新中国政府自然也不能承认。这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产物,中印两国人民不负这个责任。现在中国、印度、缅甸都独立了,我们应该根据新的现实情况与两国友好关系,加以现实地解决。周恩来说,他要报告中央并征得西藏方面同意,是需要时间的。1959年2月中印边界发生纠纷与争论后,尼赫鲁在给周恩来的信中提及“麦线”时,说周恩来已承认了“麦线”,同意以“麦线”划界,并将当时谈话印方的记录有关“麦线”一段抄录在信中,指责中国总理违背诺言。中国外交部在回信中说明会谈的经过,说这条线是非法的,是从来没有为中国政府承认的。尽管如此,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宁和照顾两国友好关系,中国军政人员将严格不越过此线,希望以后找出解决东段(指 “麦线”一段)边界的适当办法。周恩来总理的这段申述,无论如何不能被解释为中国政府对“麦线”的承认。??

                    1956年的一次谈话,尼赫鲁认为周恩来已承认了“麦线”,1959年西藏叛乱分子闹事失败了,尼赫鲁丢失了控制西藏的可能,他就在边界问题上压中国,公开谈话记录,逼中国承认“麦线”。经中国复照一澄清,他就大为恼火,在印度议会声称他受了中国的欺骗。他这种说法在1962年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失败后,更为印度议会(人民院)所接受,一时掀起反华浪潮,使中印关系在50年代的友好如兄弟的关系变为敌对仇视关系,甚至延长了近20年,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扭转。

                    印度政府只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在这一涉及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没有明示,而且,印度国内视西藏为一独立国家的人也很多。这是否与尼赫鲁以来的印度政府的立场有关?

                    的确如此。西藏因为地缘与文化的原因,与南亚次大陆有过密切的往来。而解放前中国内地与西藏不通公路,又加上内战频繁,国势虚弱,对边疆地区有些鞭长莫及。这样帝国主义殖民国家对我边疆乘虚而入。英印政府及其继承者印度就是如此。??

                    尼赫鲁对中国人民解放西藏是不甘心的。这位20世纪50年代辉煌一时的印度领袖和亚洲伟人,在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争取印度独立进程中创下业绩。但在印度独立后却要继承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南亚包括喜马拉雅山区各国和地区掠得的特权,甚至在中国西藏也要保持英印政府侵

                    略所得的特权,连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所划的中国领土,他也要继承下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统一祖国时,他曾以威胁的口吻阻止中国军队进驻中国自己的领土。阻止不成之后,他对中国和平解放西藏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不得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但在印度议会上他玩弄名词游戏,说中国对西藏享有主权,又说是宗主权,故意在这两个有重大区别的名词上弄得混淆不清,在西藏的主权问题上模糊人们的视听。他在中国和平解放西藏既成事实后乃和中国签订中印协定,企图保持在西藏的一些特权。中印协定签订后,他对西藏的具体做法仍然要保持甚至扩大印度在西藏的影响力量。印度某些政党和报纸公开宣称,西藏要成为印度大陆与中国共产主义的“缓冲国”,以阻止共产主义的南下。缓冲国是假,他要把西藏变成印度帝国的一个类似当时锡金的一个土邦是真。印度派驻锡金的专员公署仍然是执行着英印政府规定的主管锡金、不丹和西藏事务的机构。尼赫鲁在表面上承认西藏的自治,但他的自治的含义是西藏保持在印度控制下的自治,企图利用达赖干涉我国内政。这一点我们在执行中印协定的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举一个例子,印度方面置协定规定的西藏官员与人民去印度须持有我国西藏外事机构颁发的护照和许可证于不顾,仍然保持过去英印政府的做法,只在有印度的许可下由他们自由进出印度。再举一个例子,1956年达赖喇嘛一行访问印度时,印度方面在迎接礼仪中只挂印度国旗与西藏的雪山狮子旗,不挂中国国旗,给人一种西藏是独立国的印象。后经外交交涉,印度才纠正过来,挂上了中国国旗。印度在西藏问题上的“两面”战略一直坚持了下来。达赖集团在逃亡印度后,逐渐沦为印度推行对华政策的一个棋子。

                    杨大使,您觉得中印关系的关键与症结何在?

                    我在外交部亚洲司(当时叫第一亚洲司,主管中国与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外交事务)时主要负责南亚方面事务,即印度次大陆事务。其中中印巴三国关系以及后来的核问题都很重要。但是,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实质上仍是两个问题:一是边界问题;一是西藏问题。中印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侵藏时遗留下来的,印度要继承英国既得的权益,中国不能接受,虽然经过战争但仍然未能解决,一直是中印两国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从1979年起两国进行副外长级磋商,双方坚持自己的立场,断断续续地进行了十来年。先谈解决边界问题的原则,双方都同意解决边界问题须采取友好协商、和平方式的原则。但印方不同意中方提的互谅互让的原则,暗示印方没有什么可让的,需要让步的只是中国方面。在谈判原则上的意见分歧导致根本谈不到边界的具体意见。印度单方面在其非法占领的东段中国领土设立“阿鲁纳恰尔中央直属区”,1986年竟升格为“阿鲁纳恰尔邦”。1987年2月印度当局正式宣布成立这个邦。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严重抗议,指出这是侵害中国领土主权,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与印度政府表示的希望通过友好协商早日解决边界问题的愿望是违背的。中国政府认为印度的宣布是非法的,坚决不承认。两国边界局势趋于紧张。多年来印度军队经过苏联的支援,实力增强,在苏印关系密切、中国忙于国内建设之际,认为报复1962年战败耻辱的时机已到,于是在中印边境东段举行军事演习,并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中国对印军上述行动表示严重关切,要求印方把越过实际控制线设点的军事人员尽快撤走,以缓和那里的紧张局势。当时印度政府因国内政治不稳,经济困难,也不愿意、更不可能再同中国发生边界冲突。??

                    1987 年6月,印度外长访华时表示两国边界问题应通过和平谈判和友好协商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在全面解决前要防止边境发生冲突。中国方面表示中印边界问题分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双方只能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求得解决,在解决前双方应遵守1959年11月双方的实际控制线。1993年9月,印度总理拉奥访华。中印两国正式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定的协定》。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在多次的往来中,印度得到了中国对边界问题的实在信息,即中国虽然没有放弃历来主张的领土主权,但中国也不打破1959年的双方实际控制线。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谈判,那就是说,印度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即所谓“麦线”以南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现在印度正式宣布为印度的一个邦,中国虽然抗议,不予承认,但中国不会用外交抗议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如武力反对来求得解决。这样,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处于既得利益的有利地位。??

                    中印两国官员边界问题会晤仍在继续,中国曾提出“一揽子”解决办法。所谓“一揽子”解决,就是不在中印边界西、中、东三段各自分别解决,而是将三段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印度对此办法表示不理解,要求中方澄清统一解决的方案。但印度曾多方暗示,不但东段“麦线”要保持,即它已占领的中国领土仍然归它,而且还要把西段中国领土即中国已实际控制的阿克赛钦划一部分归印度。可见印度对解决边界问题的贪心和毫无诚意。看来边界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但中印两国为了改善各自处境、争取一个和平环境以建设国家是共同的心愿。中印双方都应在边界问题解决前维持边界地区的稳定与安宁,发展两国经济、政治、贸易、文化和人员来往等方面的关系。??

                    自1959年西藏平叛、达赖喇嘛等人逃亡印度以来,印度一方面对中国西藏地方采取封锁政策,另一方面允许达赖等人留居印度,从事各种反对祖国的活动。中国政府对印度允许达赖等人在印度进行政治活动一再向印度提出交涉。1987年印度总统和总理分别会见达赖喇嘛,印度议会一些议员联名签署备忘录要求印度政府干涉西藏事务。中国政府要求印政府履行不干涉中国内政、不允许达赖集团在印度进行任何政治活动的诺言。1987年10月印度外交部重申,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达赖在印度避难是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允许其在印度领土上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印度对中国内政不予干涉。此后印度政府多次对西藏地位和达赖等的立场在公开声明中发表类似的观点,其立场是一贯的。但印度政治派别较多,某些右派势力仍然支持达赖等人的叛国活动也是事实。可以说,印度在西藏问题上言行不一。??

                    在中印关系中,两国首脑的互访,建立高层信任关系,对睦邻友好具有重要作。50年代如此,现在也是如此。1988年12月19日印度总理拉?甘地应中国政府邀请对中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自1953年以来印度总理对中国第一次访问,他同中国领导人会谈,发表了联合公报。双方强调由中印两国共同发起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搞好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也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本指导原则。双方认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恢复、改善与发展中印睦邻友好关系是双方共同的愿望。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也将产生积极影响。1991年12月中国总理李鹏访问印度,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问中国,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首次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中印首脑外交把两国关系向前推进了一步。我相信,中印两国领导人只要真正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瞻远瞩,求同存异,一定能够促进新世纪的中印睦邻关系,像50年代那样成为亚洲的好邻居、好伙伴,为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共同努力。?オ?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家园 中缅边境的条约是1961年初签的,在此以前,中印边境的走向一直解决

                    不了.不久后的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就爆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