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变局--七千人大会始末》读与记(序) -- 立金洪海亮

共:💬514 🌺348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透彻啊

          始终不明白凳是啥时候和修养靠拢的,原来如此啊。

          那改开之后就更分不开了:凳公自己大跃进拔棋砍棋,修养的狗肉汤之说也有共同避讳的所在了----摸黑老毛。

      • 家园 下文的叙述,由于缺乏旁证,只能作为参考

        七千人大会,首先不是一个后来传闻的”批毛“大会。是毛泽东主动提出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印发了毛泽东几年来有关大跃进的文章汇编《毛泽东同志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在两条战线上的斗争》。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领导的中央书记,屡屡成为众矢之的,邓本人只好写了个检讨。现在这两个文件都无从查找。

        刘少奇在会议上,也对邓小平提出了批评。说“书记处要负主要责任 ”刘少奇的得力干将彭真加批说:“小平带的头 ”在另一场合又说:“书记处最大错误是没有调查研究 。”陈云也对邓小平落井下石,抱怨:“有些人到书记处找干劲 ,到总理那儿讲困难。”邓小平没有办法,只好做检讨,大会的反应是“不深刻”!甚至连他最铁杆的亲信陶铸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态说:“不深刻”。彭真自然不失时机地帮刘少奇指责邓小平“不深刻”!他似乎忘了自己也是书记处的。

        有些文章把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描述的很狼狈,好像大家都是在批毛泽东。其实根本没有这回事。毛泽东始终把握着会议的节奏。他的每一个决定都为绝大多数干部所拥护。他还幽默的说:“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迎来了入会者的欢声雷动。会议的气氛也相当活跃。称得上是基层干部的出气大会。很多干部把积压多年的怨气发了出来。但是,这样面对面的揭露让很多省委书记下不来台了。刘少奇也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也就冒出了那句著名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多次强调了中央政治局要负责任,指责了书记处、指责了中央各部、指责了国务院也指责了国务院各部。但就是没有一句自我批评,没有一个字说我这个国家主席该负什么样的责任。在入会者看来,刘说中央要负责,就算是他刘少奇的自我批评了。没有人指名批刘。矛头多指邓。这个过程,在今天一些歪嘴和尚说来,刘所指中央,就是指毛。岂不荒唐?在一些官方资料中,甚至找不到入会者批判“书记处”的字眼。

        以上资料出处不详,在电脑里找到的。其可信性如何也不得而知。

        现在难就难在——掌握大量档案资料的人,偏偏不说话。

        正如李捷在社科院纪念毛主席诞辰111周年会上的报告中说到撰写《毛泽东传》时的材料取舍问题时的说法——

        我们单位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大量档案材料都有复印件在我们单位(原件都在中央档案馆),既然我们占据着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有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责任,就要把历史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当然,坦率地讲,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写进去,因为:第一受篇幅的限制,第二受现在各种各样的情况的限制,有些东西不太好写。不好写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因为说出来以后有损于毛泽东,而是说对现在有些人不利,这还是有一些禁区的

        提问:您刚才说,把有些材料写进《毛泽东传》,会对现在有些人不利,请问具体是指哪些方面的材料?随着档案材料的进一步开放,将来会不会为高岗、林彪等人翻案?

        李捷:前面那个不利也只能说到此为止,我不能再说,再说就犯错误了

        通宝推:联储主席,老老狐狸,
        • 家园 历史就这点好玩

          修史的,总要为活着的,死后封神封圣的避讳;有时候搞得好好的事实,展现在记录的文字上,让人看的一头雾水。

        • 家园 谢谢老兄提供的资料

          呵呵

          称得上是基层干部的出气大会。很多干部把积压多年的怨气发了出来。但是,这样面对面的揭露让很多省委书记下不来台了。刘少奇也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也就冒出了那句著名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上面这段的顺序好像错了

          刘说那句话是1月27日,出气会是主席29日讲话中提出来的,然后才是各省书记的检讨。

          所以,不是刘的压力越来越大。

    • 家园 变局的作者很有意思。

      在书中的观点基本都有出处,没有定论的地方,则会列出各方的观点,或者注明是自己的推测。例如在第50页有这样的注释:关于让刘少奇不作书面报告,只作口头报告的问题,这里没有谈到是谁提出来的。我在本文的前面谈到是毛泽东提议的,自觉证据并不是很充分,我的依据主要是根据这封信判断的。考虑这样一个较大的动作,似只有毛泽东才能决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出自刘,邓的意见。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部考证。

      但是在写到林彪的发言时,却如西西河的破折号大牛一般,加入了大段的不加说明的心理活动描写: 林彪知道,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发动起来的,会上批评的不少错误的决策都是毛泽东提出或支持的,毛泽东的内心深处一定很不好过。这个时候,倘若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一定会得到毛泽东的青睐,或许还会被视为知己。有了这样的考虑,林彪胸有成竹,就知道自己应该讲些什么内容了。

      还有第169页,作者引用了毛泽东的话:拿中央常委或者政治局来说,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我讲的话,不管是对的还是不对的,只要大家不赞成,我就得服从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多数。然后说党内民主不正常来自毛泽东本身。并举了1958年南宁会议,成都会议,1959年庐山会议作证。却没有说明,这3次会议的决定,是中央常委或者政治局多数同意下作出的,还是在多数反对下作出的。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作者不容易啊

      • 家园 谢谢Thresho兄,呵呵

        老兄看得很仔细,抢我的活干,哈哈

        第一处俺当时重点关注的是确定刘做口头报告的时间,是2个周,而不是临时决定。所以刘的口头讲话实际上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另,我倾向于作者的判断,应该是主席让刘做口头报告的。书中也说了主席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不念报告稿。但是我找不到在哪里了,呵呵。

        第二处俺当时的第一感觉是对林彪和对总理的讲话的差异性评论太大了。对林,就是在揣测上意;对周,就是在自觉维护主席权威。哈哈。其实,林和总理都是在维护主席权威的,都是支持三面红旗的。

        第三处,我觉得最有意思。充分说明主席对规则的遵从,也说明了当时主席有被架空的趋势。

        • 家园 这个口头报告

          好像要旨是要按照书面报告的精神,也就是按照会议决议的精神:而结果呢,修养的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相去甚远,简直就是截然对立。

          记得是这样的,也不排除俺误解了;洪兄咋看得?

          吴冷西的《缅怀刘少奇》书中提出是在大会报告的前一天(1月26日)由主席提议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刘少奇传》也说是在中央常委会(1月26日)上由主席提议的。而作者考证出:1月13日主席就对杨尚昆提出了不念报告稿,只对报告稿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杨尚昆立即向刘少奇、邓小平作了汇报。1月14日,田家英将上述安排写出书面材料报告了主席,当时安排“20日,少奇在大会作报告,不念报告稿,对报告稿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另作发挥和说明。”后来大会报告的日期推迟到27日,刘少奇的准备其发言的时间整整有两个周!

          • 家园 对了,其实问题关键在口头报告的内容

            到底是反映了常委的观点,还是修养自己的观点。

          • 家园 教主说得非常对!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去甚远!

            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去甚远!

            俺常理,口头报告是书面报告的说明和补充,可以说明讨论经过、背景分析以及如何取舍材料等。结果刘把书面报告里面摒弃的内容或者起草委员会否定的内容或者没有起草委员会没有统一意见、政治局扩大会议没有批准的意见、毛主席没有审阅(谈不上批准,压根没有见到!)的意见等等当做主要内容来讲了……

    • 家园 变局———信仰之争

      从庐山会议到三千人大会实际上争论的焦点是信仰之争。

      主席坚信:共产主义是解决中国落后的唯一道路,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出现的问题是可以解决并克服的。当前主要的问题是有人在困难面前动摇了,现在必须统一思想。中国才从落后的封建轨迹出来,人的思想问题是关健,是全中国每一个人的思想转变。

      修养:共产主义太遥远,现实最重要。要吃饭,农村回到小农经济,城市回到小商品经济是最现实的。人的思想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机会主义可以是中央有长期政策。

      • 家园 桥兄挑个错

        七千人大会。

        不要上花,夸奖等等,也不要bs,投蛋等等。

        做为一个历史小白,挑误笔错误,还是第一次--自我夸奖一下。

    • 家园 【原创】《变局》读与记(三.4):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

      关于修养讲话的最后一篇心得,呵呵

      三、修养到底讲了些什么(4)

      8、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颇有一部分人认为刘邓更懂经济,如果早是刘邓掌权,中国的经济早就好到天上去了。刘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分散主义的批评充分证明了刘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的错误认识。

      书中第21章P312中特意指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刘少奇等在一系列实践探索时缺乏系统理论的有力支撑,故而当争论发生时,毛泽东尖锐的提出到底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比赫鲁晓夫还不如的南斯拉夫式的道路;到底是站在三分之一的富裕户立场上,还是站在三分之二的基本农民群众的立场上时,刘邓表现得有些理短,只能用现实中的困难来抵挡”--典型的实用主义、摸着石头过河啊

      刘在讲话中强调加强集中统一,反对分散主义,举了一个例子,还有现实意义。

      第一个例子是告诉大家,什么叫全民所有制,强调要把地方的产品纳入国家计划。他说:中央认为,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地方存在和中央一条心、两条心、半条心的问题,强调要一条心,要做老实人,要把自己的计划纳入国家计划之中。全民所有制,就是财产属于全民,属于整个社会,产品归国家支配

      有的同志提出这样的例子:有的县,辛辛苦苦,七弄八弄,弄了一点钱,办了一个工厂,在国家调他的产品时,他说,这是我这个县的,我辛辛苦苦,七弄八弄,办了这样一个工厂,结果是你的,不是我的。恐怕这样的工厂,这样的事情相当多。你七弄八弄,弄出这样一个工厂,是属于全民的,还是属于你这个县的?你七弄八弄,办下一个工厂,有功劳,对全民所有制,对社会主义有贡献,但是财产还是属于全民的。中央要大家统一搞,那叫你们有贡献。你辛辛苦苦搞了,就是你的,就是你这个县的,这样就错了,就犯了错误,对于全民所有制就有所歪曲,有所破坏。

      这种思路,其实就是农村实行过的一平二调三收款的那些内容,就是五风之一的“共产风”,被主席批判过的。而且,没有搞明白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三者的区别。

      对比一下主席的思路:对于农村一平二调提出“永远不许一平二调”,提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将核算放到生产队,发挥了大家的积极性。

      另外,主席在《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中明确指出:“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在生活资料方面,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商业;并且利用价值法则的形式,在过渡时期内作为经济核算的工具,以利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

      同时,主席号召大家学习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并亲自组织学习讨论,结合中国实际,学习好的,去除错的,较为清醒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有时间贴一些学习讨论时主席的思路。今天先贴一小段。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客观的必然性,要研究它。成都会议提出:搞社会主义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轰轰烈烈,高高兴兴;一条是冷冷清清,慢慢吞吞。凡是主观、客观条件许可能够办到的事,就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去办;主观、客观条件不许可的事,就不要勉强去办。工农业并举之外,还提出大中小、洋土这样几个同时并举。这些,看来行之有效。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看来还灵。我们提出的这一套,是不是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是否就是这些?是否还会栽筋斗?都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时间要几年,或要十年,甚至更长。

      通宝推:龙眼,大汉铁骑,发了胖的罗密欧,寒冷未必在冬天,胡乱三刀,网海,雪里蕻,山有木兮,ifuleu,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