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 -- xixi

共:💬8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管,从去年底到现在,陆续获得了俄、英、美、中四国的发明专利。

    徐业林的无偏二极管工作原理是 在两块金属板之间夹一层半导体,两块金属板中一块是光滑的,另一块上布满了小坑。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

    无独有偶,近年来国外也有科学家对小坑电场现象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实际测量,证明小坑内确实存在电场。

    徐业林在专利中指出,坑的直径愈小电流愈大,如果能将坑的直径缩小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而这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记者 周文斌、刘路沙)

    转载:光明日报

    • 家园 实话实说啊

      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这一类报刊,在科学报道方面总是显示出连小学生都不如的智商水平,总是在关键的地方出错。

      亩产万斤棉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闹腾一次笑话,这早成了惯例了。

      这一类事从侧面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越是权威,离真理越远。

      • 家园 确切的说

        是权威认为自己可以创造真理

        • 家园 还是你说得确切,送花一辆

          普通百姓也总是把权威当真理来供奉,这就更让权威们得意非凡了。

    • 家园 看看这个

      http://www.calt.com/information/magazine/200003/0311.htm

      嘿嘿,整个一个不知所云。最搞笑的是居然发明了一种叫自能发电机的东东,把平衡态的电子分为

      热库和冷库两部分,真是搞笑。

      我不喜欢何老先生,这位说话有点盛气凌人的味道,不过中国记者的科学素养确实很成问题。

      我觉得要让科学面向大众,和翻译差不多,讲究“信,达,雅”,现在的问题是“信”都不能保证,

      好经都让这帮歪嘴的和尚念歪了,我就不明白这个问题本来很好解决,招一个比如物理出身的编辑

      不就行了。

    • 家园 【文摘】何祚庥致《光明日报》的一封信

      《光明日报》总编辑室:

        《光明日报》是办给知识分子看的报纸。“科技”知识分子应该是《光明日

      报》的基本读者群之一。作为一个科技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就不得不希望《光明

      日报》的科学报导,应该尽量少,最好是不出现科学上的错误;尤其不应出现有

      常识性的科学错误!

        很不幸!今天,亦即2004年12月3日,读到贵报刊登头版中心位置的一则

      有关“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新的能源出路”的报导,就是有严重科学错误的报导!

        报导说,“徐有林的无偏二极管工作原理是:在两块金属之间夹一层半导体,

      两块金属板中一块是光滑的,另一块上布满了小坑。在不需要外加电能、化学能、

      太阳能等能量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迹地输出直

      流电流”。报导还说“徐业林……指出,坑的直径愈小电流愈大,如果能将坑的

      直径缩小到现在的百分之一,输出的电流就有可能带动家用小型汽车。而这将是

      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

        遗憾之至!如果徐业林先生的“发明”,确实如像“报导”所描绘的那样,

      亦即“不需要外加……能量……,该器件就能奇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的话,那

      么我们将不得不严肃地指出,这将是科学上所不可能出现的“永动机”,因为它

      违背了物理学的基本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不能要求科技记者十分精通科技知识,但至少要具备普通科学常识;同样,

      不能要求报纸总编辑室看大样的总编们都是科技专家,但是总编们应该知道“永

      动机是不可能的”这一普通科学常识!连《光明日报》的“头版”,都会出现如

      此违背科学常识的“大笑话”,可见中国报纸的科学水平之低!所以,我们就不

      得不写信给贵报,――《光明日报》应该大幅度改进它的科学报导了!

        登在12月3日的贵报的报导说,徐业林先生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

      所的研究员”。我们诚不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对徐业林“研究员”所作的工

      作作了什么“评价”。但如果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拿出的“成果”

      竟然是某种“永动机”的话,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总应该负责任地向社会

      公众表明一下你们的意见吧!

        多年来,我一直是《光明日报》的一位忠实的读者,我是很热爱这份报纸的,

      所以就在这里很冒昧地提出以上直率的意见!

        此致

        敬礼!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何祚庥

    • 家园 【注意】“永动机”重现江湖

      “永动机”重现江湖

      ?方舟子?

      《光明日报》在12月2日头版正中央位置登出一则报道“无偏二极管有望开辟

      新的能源出路”,声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徐业林发明的无偏二极

      管在不需要外加任何能源的条件下,只要环境温度高于负273℃,该器件就能奇

      迹般地输出直流电流,将是一种取之不尽、完全没有污染的新型能源云云。

      实际上这是一则旧闻,早在2000年3月29日,同一家报纸、同一名记者便以

      “巧用环境中能量 不需光照能发电的二极管制成”为题更详细地报道过了这个

      “发明”。检索文献可知,实际上徐业林宣布制成这种神奇的“无偏二极管”已

      有近二十年的历史。1986年,他在《潜科学杂志》首次宣布实现这项发明,1988

      年更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著《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的实验与研究》

      专门介绍此项发明。

      这项据称已获得多国专利的发明的原理很简单,据称“无偏二极管”从环境

      吸收热量后,半导体中的电子能自发形成电流,电流流过负载电阻,电阻发热,

      热量散发到环境中,通过环境再还给二极管,如此形成循环,二极管便可依靠从

      环境吸收热量而持续输出能量。

      徐研究员声称他的这项发明是利用所谓“内能”,既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不是永动机,而是像自然界中的水

      -空气循环那样“巧用循环”。水-空气循环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有太阳能

      补充能量,与徐研究员的“巧用循环”并不是一回事。“无偏二极管”如徐研究

      员的专著名称所表明的,是要“从单一室温环境获得能量”,而热力学第二定律

      已指出,自然界中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要从单一和

      均匀的热源(例如海洋、大气层)吸取能量实现循环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无

      偏二极管”实际上就是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二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的永动机称为第一类永动机)。

      也有人公然打着永动机的招牌行骗,而且颇为成功。今年年初我们曾经揭露

      过一位自称是“新加坡籍华人”、“博士、院士、专家委员”,名为“梁星人”

      的人,他声称建成了“宇宙引力能永动机”,而且还在海南省建了一家“海南星

      人永动机发电厂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用该永动机装备的车辆。被揭露后,该人沉

      寂了一段时间,但是最近又开始活跃起来。他组建的“环保(永动机)高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给媒体发去邀请书,邀请记者出席将于12月27日在珠海度假村举办

      的“永动机问世全球性新闻发布会”。据报道有人曾被这个永动车项目骗去300

      多万元,吉林有工程承包商也曾经被声称要投资66亿元建永动机工厂的“星人公

      司”骗走几十万元工程保证金。著名的河南临颍南街村为了搞永动机项目,共投

      资2000多万,最后全打了水漂,其党委书记后悔莫及,说是他在南街干了30多年

      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自古以来,鼓吹永动机的无非两类人,一类是无知(不懂物理学定律)

      或偏执(不承认物理学定律)的空想家,一类是诈骗投资的骗子。对第一类人我

      们可以同情他们,对第二类人司法机关则应该侦查、惩处(据报道公安部门已介

      入调查梁星人事件)。凡是自称已研制出永动机并到处推销拉投资的人,肯定是

      百分之百的骗子。不过,虽然徐研究员早在2000年就“热切盼望得到企业界的支

      持”,鉴于他承认“无偏二极管”还不实用,与梁星人一伙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的,我宁愿把他归入空想家一类。

      永动机不可能存在,这已是科学常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能在报刊上见到制

      造出永动机的科技新闻呢?我想原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属于拿人报酬替人宣传的

      有偿新闻,一种是由于记者科学素质不高,把永动机当成重大科技成果热心报道。

      我猜测《光明日报》的报道应该属于第二种,因为有别的记者在看了这则报道后

      说,他如果收到这样的新闻稿,也会当成重大科技成果加以报道。没有学过大学

      物理的人不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第二类永动机不容易识破,比较有欺骗性,

      普通记者受其蒙蔽,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即便自己没有辨别能力,为什么不向

      其他专家请教,只听发明者的一面之辞就急急忙忙地发表出来呢?所以这反映的,

      不仅仅是记者、编辑的科学素质不高,新闻素质也是大成问题的。

    • 家园 Thanks for your news!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