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部书能掀开多少黑夜 -- 卢国俊

共:💬4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部书能掀开多少黑夜

    ——读老友书《暗访十年》

    那天妻子问我:好好的,怎么哭了?

    我说看帖子看的。

    帖子的作者生于西北,以暗访记者身份开始报业生涯,其中的暗访经历可以用出生入死来形容,他想照亮我们生活的城市的每一个阴暗角落。

    当我看到那句“父亲走的时候58岁”时,泪水随文字落下,惊出了妻子的那句问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为生活,实际上,为存活,历九死余一生,终未能在老父逝去前见那奢侈的一面,是怎样一种痛彻心腑甚至人生全无意义的感受!

    其实追随这个帖子还有一个于我来说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仿佛我的老友,同样生于西北的我,总能体会他的困境、险境以及乐悲笑痛。我们是兄弟,同生于西北黄土高原,仿佛能透过天涯社区的文字彼此闻到满身黄沙味。看到他关于父亲的文字,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塞北的冬天彻骨削肌,没鞋穿光脚上山捡柴的父亲实在冻的不行,就把脚插到刚拉出来的牛粪中热气腾腾地取暖!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的苦,但也同样有着缺吃少穿的儿时阵痛。

    苦却是个冰冷的熔炉,唯能锻造坚强。

    这样,我们认识了,素未谋面,却如执手相看。

    某天,终于听到他的电话,告诉我,这个帖子出版了,书名同样叫做《暗访十年》。其实当时的我很平静:这样的好文字,原本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

    当我把书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时,很多都说:不就是拿个针孔摄像机搞偷拍吗。我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什么“门事件”,针孔很小,看不清角落,更看不清世界。

    他不是“针孔”,是现实版的《潜伏》演员。

    对于好文字有诸多界定,有人喜欢风花雪月,被“诛杀”于温柔乡里;有人喜欢字里金戈,行间铁马;而我,更喜欢这样的文字:如坐对面的诉说,记忆遥远,语调沉着,生于泥土,落于草芥。我想,这大概也是很多网友把《暗访十年》比做21世纪版的《平凡的世界》的缘故罢。

    坦率讲,这部作品很简单,没有复杂的线条,无非是作者的励志经历和暗访群落的黑幕重重。可贵的是,当这两股线条拧结成一条绳索时,整部书顿时显得结实无比。沉重来自于阴暗的披露,厚重来自于励志传奇。

    这个社会很崇尚励志,但相比李幺傻的那些困境来说,城市80后90后那些开不上宝马奔驰的苦闷基本上会让上帝破涕为笑。每代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这无可厚非。不过书中告诉我们另一条真谛:对生活的信仰不能丢。你努力了,或许你得不到;你不努力,就一定得不到。在得与失的衡量中,整个生命才有意义。这也是作者选择大部分记者都不会触及的暗访作为事业突破点的原因。

    这个社会很掩饰黑幕,但相比李幺傻披露的乞丐、妓女、血奴、酒托、代孕等骗人坑人要人命的阴暗角落来说,还有多少危及整个社会甚至是民族的黑幕需要勇士手起幕落呢?三聚氰胺、问题疫苗,当黑手触及下一代时,民族的未来何尝不岌岌可危?楼歪歪、楼倒倒、俯卧撑,当时尚词大行其道时,社会信仰与信任有何尝不是遥不可及?当小广告上升为城市牛皮癣时,未解的黑幕基本上已经属于二级烧伤了,谁能面对?谁能揭开?谁又在掩饰?

    感谢李幺傻和他的《暗访十年》,在他生死潜伏的日子里,或许从未想到,他后来的舍命力作,会如此敲击社会心灵;他也从未想到,他正被一个行业(媒体)乃至整个社会重树楷模,不仅因为他的潜入,更因为他将暗黑事件大白于天下的浅出。

    我很迷恋李幺傻,因为他不是传说。

    我更迷恋《暗访十年》,暗访若是久长时,又岂是角角落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