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洛阳风物记之周南 -- 古城老农

共:💬76 🌺8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周道

      道路、路线这种起源于交通的名词,在汉语里还有重大的政治、文化乃至哲学涵义,而其最初的来历,就是周道。周道是周王往返于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之间的道路,所以也称王道;周王又称周天子,所以也称天道。周道广大,所以也叫大道;周道正直,所以也叫正道。汉文帝之辞千里马,诏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而周天子驾六,能够供天子车骑通过的道路,至少宽在10米以上,则周道之规模,可想而知。

      《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君子所实践的大道,小人却只能旁观而已,既不能阻挠,也无法仿效。比如毛主席领导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民党反动派、日本侵略者、美帝苏修,皆坐视其发展壮大而无可奈何。而蒋公日寇,虽苦读毛主席著作却毫无办法,因为毛主席说了,他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无法使用,学了也白学,国军或者日军根本不可能为人民服务。

      孔子曰:“我观周道,幽厉伤之”。中国之治以三代为盛;三代之制以周道为美,仇敌不敢怨恨,故孔子以商人之后裔而倾心折服;异端不敢非议,故老庄墨翟且以大道为追求。伤周道者,周之天子幽王厉王也;灭汉室者,汉之丞相曹操也;出卖赵宋之社稷者,宋之高宗赵构也;解散苏联共产党者,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也。故毛主席曰打着红旗反红旗,与孔子之说不谋而合,殊途而同归。

    •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周山

      谭嗣同金陵怀古诗云:“淮水姓秦山姓蒋,前朝寸土未曾亡”,以为秦淮河和蒋山名字依旧,所以明朝也就没有灭亡。当时满清入主中华已二百多年矣,衣冠毁,廉耻丧,诗书禁,学术绝,人民愚昧,文明退化,列强宰割,磨牙吮血,回首有亡国之痛,前瞻有灭种之危。非血肉无以铸长城,非牺牲无以换新天,谭嗣同之所以勇于捐躯,从容就义,甘愿为陈涉、杨玄感,为圣人之先驱者,正在此千年不易之江山,不忍其为洋人所肆意命名为扬子江、哈利路亚山,如印第安之故土,忽然叫做纽约、圣弗朗西斯科者。

      其实,南京的秦淮河和蒋山,得名并非始自明朝,洛阳的不少地名,倒是来自周朝。这不仅因为周朝传王三十余世,历时八百多年,是中国史上最长的王朝,而且因为周朝长期以洛阳为都,以至很长时间里,周与洛几乎是同义词。《史记.周本纪》:“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如果不是司马迁多事,进行一番考证,可能人们现在都会以为周朝一直以洛阳为都的。

      洛阳以周命名的地方,最直接莫过于周山。周山在洛阳西南侧,西起崤山,东止洛阳,经洛宁、渑池、宜阳、新安、洛阳五市县,蜿蜒起伏,长达180多公里,海拔216.93米。周山止于洛阳,上有周灵王陵和周三王陵,都是三十多米高,登临其上,可以一览洛阳市里涧西和洛南两区的楼盘道路,车水马龙。

      现在的周山,广植松柏,是省级森林公园。公园大门口,有一块石碑,上刻一段文字,说某位本地房地产开发商,捐巨款为森林公园修建了青石路。不过,此人后来卷入前任市委书记的行贿案,自己也涉嫌偷逃巨额税款,不知千百年后,他想与周山一起垂名后世的愿望能否实现。

      • 家园 你所说的那位前任市委书记却是最得当地民心的一任书记了。

        你所说的这任市委书记在历任书记中作事最多,让洛阳变化最大,当然被骂也多。

        如果没有这任书记,洛阳真的最变成县了。

    •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洛阳才子他乡老

      一、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这是唐末韦庄的名句。韦庄是长安人,长安也是大唐的首都,地位还在洛阳之上,他却毫不迟疑地自称洛阳才子。其实这也不用奇怪,对他而言,洛阳就是他的精神故乡。

      历来帝都,长安多恶少,五陵少年,飞鹰快马,斗鸡走狗,争强好胜,轻生敢死;北京多无赖,八旗子弟,遛鸟吹牛,养蟋蟀,捧戏子,买卖古董,游手好闲;南京多浪子,鲜衣剃面,修姿容,美风度,游秦淮,戏佳人,顾盼多情。

      而洛阳则多才子,这里的开国帝王,是出口成章的汉光武刘秀;这里的壮士,是临危大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班超;这里的富豪,是吟唱《明妃叹》“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的石崇——连他们都有浓厚的儒雅才气。

      不过,当韦庄在西蜀望断天涯,心碎肠断之时,东都洛阳已经成为朱温、李克用、孙儒们杀人的战场和屠场。他的“洛阳才子他乡老”也成为谶语,伴随着大唐王朝的日落西山,随风而逝的还有一种文明,“洛阳城里春光好”也将成为永远的回忆。以后虽然还会有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李格非作《洛阳名园记》的余音袅袅,但那种始于周,盛于唐,“郁郁乎文哉”,以文章才气为核心的文明也将日渐没落,诗文越来越沦为一种依附于权势或者其他事物的装饰品,不再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

      喜欢附庸风雅的日本人沉醉于唐人对洛阳的向往,把他们的京都分为五个区,分别叫做:洛中、洛东、洛西、洛南、洛北。他们不懂,春光美好的洛阳城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天空里,自从它和大唐一同沦陷之后,才子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只能有“洛阳才子他乡老”的伤感。

      二、

      韦庄说:“洛阳才子他乡老”,这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像是对历史的总结。才子总是和洛阳联系在一起,而洛阳才子却总是和他乡联系在一起。

      南宋以前的洛阳历史有个奇怪的现象:当洛阳作为帝国都城天下中心,全国才子在此各领风骚的时候,本地却很少出杰出的人才;而当洛阳作为陪都时,却常有惊艳一时名垂千古的人物出现。

      比如西汉北宋,洛阳先后有贾谊、桑弘羊,程颐、程颢名高一时,影响深远。贾谊几乎就是洛阳才子的代名词,而其实桑弘羊的才气和成就毫不逊色。在著名的盐铁大会上,桑弘羊面对全国选拔的60多位贤良文学,以一人敌举国海选的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之徒,从《盐铁论》中记载看,丝毫不落下风。如果说舌战群儒的话,也只有桑弘羊庶几可以当之。

      东汉魏晋时期,洛阳在几百年里是中国的中心,各路人物争奇斗艳的舞台,本地却几乎没有出过一流的人才,最多也就是郭象、潘岳这样的二流人物。那时在洛阳最活跃的是颍川(今许昌、郑州等)、汝南(今信阳、驻马店)、陈郡(今周口、商丘)等地的人物。

      或者,不仅才子只有在洛阳才能大展风采,洛阳人也只有走出河洛盆地才能开阔视野、澡雪精神。甚至,不仅洛阳,人才与他乡之间总有一种难以承受、却又难以摆脱的关系。

    • 家园 楼主是洛阳老乡么?
    •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田横墓

      韩愈《祭田横墓文》曰:“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何五百人之扰扰,而不能脱夫子於剑铓?抑所宝之非贤,亦天命之有常。”

      所谓“当秦氏之败乱,得一士而可王”之说,乃中国文人数千年标榜自大之恶习,韩愈尤甚,不值一驳。然而田横拥五百敢死之士,黯然自杀,则诚然有其个人之原因在。历来成大事者,无不能屈能伸,故周文王拘于羑里,汉高祖困于鸿门,明太祖遭郭氏之囚,毛主席为王明所罢,皆坦然承受,而田横固非其人也。

      李白诗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此李白所能言,非李白所能行,而田横有之。故宁可伏剑而死,不愿一折腰谢罪而得王侯。此心此志,人皆有之,而多隐忍以终,以刘琨之雄豪,且曰:“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此田横之所以为人感慨也。

      田横墓,位于汉魏洛阳城东30里,有资料说在偃师首阳山电厂大门东50米处的310国道旁曾有一块“齐田横之墓”的碑,后来有网友去寻访,却没有找到。其实,就算找到了,也未必就是原墓原碑,恐怕原来修国道建电厂的时候,就把墓平了,只是把块墓碑搬来搬去而已。

      关键词(Tags): #洛阳(当生)#田横墓(当生)
    •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洛阳铲

      以洛阳得名之物,最著者当然是洛阳花,也就是牡丹。而有关牡丹最感人的题咏,愚以为是陆游的名句:“老去已忘天下事,梦中犹看洛阳花。”但还有一样东西,就是让所有墓主人闻风丧胆的洛阳铲。

      洛阳是古墓集中的地方,所谓“生于苏杭、葬于北邙”,邙山一带,古墓云集,也是盗墓者出没最频繁的地方。盗墓当然也要因人而异,象董卓、朱温之流,驱众挖掘,自然简单容易,而象孙殿英之开清陵,更是指挥军队,动用炸药,威力更不可当,事半功倍者,此辈也。

      但普通的盗墓者没有那么好的条件。盗墓在一般年代,不仅为道德所呵斥,更为法律所制裁,有时“偷坟掘墓”是要砍头的,所以盗墓者只能昼伏夜出,晚上工作,以期避人耳目,减少风险。另外,盗墓者一般三两合伙,甚至往往只是兄弟父子合作,人数也不会太多。要在深夜开工,黎明前就必须挖开墓穴,取出宝藏,逃之夭夭,时间紧,任务重,就不仅要求盗墓者有强健的体魄和吃苦的精神,更要求有便利的工具,所谓“夫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洛阳铲就是历代盗墓者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

      洛阳铲是洛阳特产的盗墓工具,半圆筒形,有各种大小型号,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或接上绳子后,洛阳铲甚至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提起后,铲头的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通过对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葬等情况。而大号的洛阳铲,打出一个只供一人出入的深洞,一般也就几个钟头而已。

      洛阳铲是洛阳特产,不过据说目前已经主要不是用来盗墓,而是广泛应用于文物考古、建筑施工之中。洛阳有不少人,专门组织施工队伍,奔波于全国各地建筑工地,为其施工做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Tags): #洛阳风物记(当生)#洛阳铲(当生)
    • 家园 洛阳风物记之毛主席像

      毛主席一生未曾亲临洛阳,据说因为毛主席是红太阳,而洛阳有太阳陨落之意,名字不祥,所以特意回避,恐成谶语。这个说法未必可信,因为毛主席视察海军,曾登临洛阳舰,莫非洛阳之忌讳,只在陆地而不在海上乎?

      《礼》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易》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做而万物睹”。虽然毛主席未到洛阳,但因其光辉所至,洛阳也才又展示出其本来面目。洛阳居天下之中,是东西南北交往的要道,太平之时,八方辐辏,是各地人物集聚的目的地,衰乱之世,四面流离,又是人们逃亡各地的出发点。盛世之洛阳,乃人们之向往;乱世之洛阳,为人们之怀念。

      唐亡,洛阳与中华同衰,到了明清民国,既无八方之来,也无四面之去,不死不活,成了一潭死水,一滩烂泥,只有几伙盗匪不时出来跳梁。民国时康有为慕名而来,为吴佩孚祝寿,当时被炒作为文武圣人的二圣会——吴佩孚好以关岳自比,康有为好以孔孟自居,两位分别自诩为文圣人和武圣人。康有为行前兴致冲冲,写下“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半纪;洛阳虎踞,八方风雨会中州。”的名联,来后却失望之极,感慨于洛阳的文明退化,贫穷愚昧,写了“人尽穴居犹上古,地成沙漠愧中华”(《咏洛阳》)的诗句,怅然而去。

      洛阳的本来面貌非吴佩孚、康有为这类的假圣人所能恢复,毛主席开国,确定在洛阳建设众多大型厂矿,近千年来才又有全国各地的人员物资纷至沓来,至今洛阳还能听到定居几十年的老人,早就认为自己是洛阳人,却说着东北话、上海话,甚至广东话。文革起,洛阳随全国兴建许多毛主席像,文革终,又纷纷拆除,但在几个大厂受到工人们的反对阻拦,据说甚至引发冲突,才使得几座塑像得以保存。洛阳现在保存毛主席塑像的单位有: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轴承厂、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不时有人因为下岗或者别的原因在毛主席像下静坐,但人多经过而不顾。近年来,则往往有群众在毛主席像前聚集纪念,令地方当局感到头疼,洛阳毛主席塑像也因此在全国颇有名气。

      当年梁武帝大造寺庙佛像,问达摩有何功德,达摩说无功德。不管法力无边的佛法,还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本不在此木雕土塑、石刻金铸之偶像。故石虎、萧衍、武则天之崇佛造像,不可以为功德;拓跋焘、唐武宗、周世宗之灭佛毁像,也不必以为罪孽。何况若以毛主席为神明,乞灵于塑像以求庇佑,此正于毛主席的教导背道而驰,岂毛主席所喜闻而乐见者哉?

      虽然,又有不尽然者。太史公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故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毛主席驱逐列强,重整河山,解放人民,批判走资,有补天沐日之功,睹其塑像,思其为人,想见其风采,感受其精神,司马迁观仲尼之庙堂,低回而不能去,则人民于毛主席像之流连企慕,又何足怪乎?

      洛阳最大的毛主席塑像,位于洛阳建设路轴承厂门前,据说是河南第一,全国第二,其气势之宏伟,不让龙门之卢舍那佛像。

      通宝推:江南愿,红山,年青是福,桥上,西安笨老虎,高地,重耳,陈王奋起,燕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