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 温相

共:💬61 🌺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谈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

    在谈《明末农民战争史》之前要搞清楚作者叫什么,他叫顾诚,有人说还有一个自杀的诗人也叫顾城,但是,请注意的是,前者是诚实的诚,而后者是城市的城,根本不同的两个汉字。就像我们不能说王士珍和王士桢是雷同一样。

    顾先生已经去世了,说起来他的死真的算作我国明史研究的一个损失。当年,姚雪老和刘再复有过一个争论,然则对于李岩是否实有其人,属顾诚的论述最为令人信服,还是姚雪老第一个发现的,那时候的顾诚在雪老看来还是“年轻人”,说起来,顾诚的论述不太给雪老面子,但是,据我所知,雪老对顾诚的论述相当没有脾气,不为别的,因为顾诚先生的论述第一摆事实,第二讲道理,不像有的人那样上来就给人扣上一顶帽子再说,用有色眼镜看人。

    我上初中第一次看到顾诚先生的这本书,看了几次以后决定买下来,以后有过一次机会见到顾诚先生,他很给面子签了他的大名和对我的期望,这本书看过多次,现在已经有部分书页都掉了下来,可是,我几次到过有关书店都看不到这本书的踪迹了,只有图书馆还有藏存。顾诚先生自己留在手中的这本书的第一次印刷品也很少。

    《明末农民战争史》说起来还是一部当时挺有轰动效应的翻案书,只是限于那时候的背景,有的观点还不能很好的给予详细的解说,直到若干年之后,这本书的姐妹篇《南明史》问世以后,顾诚的某些观点才得以顺利的提出并且做了补充。为什么说这本书带有一定性质的翻案色彩呢?

    首先,这本书否定了自一九四二年以来的以毛泽东、郭沫若为代表的对于李自成失败的观点,郭沫若在名文《甲申三百年祭》中说的很清楚,李自成的失败在于进入北京之后的腐化,毛泽东更是以此为契机教育全党,所以,这个观点在史学界是既定方针,即使在郭沫若后来被批判的时候,李自成入京的腐化论还是大行其道的。然而,顾诚在他的书中用历史事实告诉了我们,在短短的几十天的时间里面,大顺军主要领导人在北京的活动以及李自成这时候的思想、行动。他提出的观点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军不是被腐化打倒的,而是被错误的战略思想击垮的。包括对情报工作的不重视、对吴三桂的策略以及对满洲的轻视等等,本来顾诚对李自成的追赃政策也有不同意见,可是,他没有一贯的盲从历来的明末农民起义的观点,而是详细的把追赃的来龙去脉解释的比较清楚,指出错误的所在,而不是完全否定追赃政策。他说:“应当承认大顺政权追赃助饷政策的革命性,它证明李自成虽然已经即位称帝,大将们受封侯、伯等爵,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穷苦兄弟,没有放弃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宗旨。”他认为大顺军的在北京的失败是“大顺政权之所以站不住脚,不是因为领导层变质,失去贫苦群众的支持;恰恰相反,由于它尚未完成质变,继续执行打击官绅地主的政策,引起缙绅们的强烈不满,因而不可能稳定自己的统治区,把汉族各阶层人士结成抗清的一致势力。”有的人也许以为这样的观点未免“老土”也未免又被“御用”,实际上这才是通观历史得出的负责的结论。比如我们看朱元璋的发迹史就是一个例子,朱元璋在东南坐大之后,很快就露布以闻,称红巾军为“妖”,把自己化身为地主阶级在新时期的总代表,借以取得士绅阶层的响应。顾诚这本书在前面还专门提到了著名的《永昌诏书》,他指出这个诏书的宣布等于向期待李自成转向的士绅阶层发去了一个明显的信号,也等于宣布了李自成政权的性质,也是从这份诏书中,士大夫看到李自成不可能和他们合作的基础,也就埋下了以后李自成不见容于他们的隐患,所以,顾诚在书中对这份诏书虽说持有肯定的口气,但也只是肯定它的阶级属性,而不是它的政治属性,因为从战略上讲,这个永昌诏书是失败的,它的失败是以后进入北京的失败的先兆。

    其次,这本书在考证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上有过独到的地方,比如著名的荥阳大会在顾诚的历史事实面前是子虚乌有的,而一时被广大读者倍感同情多年的李岩兄弟冤假错案也因为李岩的根本不存在而变得十分的滑稽。顾诚的两部作品一个是这个农民战争史,一个是南明史,最大的特点是考证清楚、事实充分,尽管他的观点还可以进一步的商榷,但是,他给出来的历史回顾却是很少可以轻易否定的。这也是像他这些老派历史学教治学严谨的地方,他们不以哗众取宠的观点和时髦吓人的标题取宠于史学界,但是,却以翔实的历史凭证告诉于读者。

    还有一点,在这本书的成书时,还是八十年代,那时候有些陈旧的历史观点还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李自成这样被当局肯定的农民领袖,然而顾诚并没有回避李自成所犯下的一系列错误,特别是他正面的书写了义军中的罗贺事件的始末,并且指出以往那些说罗汝才被杀以致于群众、士兵欢呼响应的场面也只有在话剧中见过,历史上倒是像杨承祖等人背叛义军而去,老回回诸人远避李自成而走。把农民起义的内讧和局限性交待的比较清楚。

    此外,针对明末清初之间对崇祯的歌功颂德、大加褒扬,顾诚也给予了有力的回击,指出崇祯收刮百姓唯恐不狠、盘剥人民唯恐不深的历史事实,同时也指出了所谓的群臣但知肥已最大的根子就在崇祯自己身上。对崇祯在煤山最后的哀鸣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比较上海的樊树志撰写的《崇祯传》中一口一个思宗,完全一副明末遗老遗少的口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顾诚先生最让大家感到敬佩的还在于他不拜门、不磕头、不媚俗,所以,他身后的追悼会搞的非常简陋,他在史学界是有名的寒素,其身后的萧条令人想来不免悲怆。我到这个时刻才理解为什么谢国桢先生的弟子在《新华文摘》上给谢先生的至死还是四级教授而鸣不平的原因了。可是,他治学的严肃的态度和他做人的立身以正却始终让很多有志于把中国历史研究发扬光大的后辈们崇敬不已,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精神越来越显得那么的夺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今天在出版的新书中看到了南明史料八种

      里面有关于南明那段时间的一些重要资料,是江苏一个出版社出的。

    • 家园 del
    • 家园 读了南明史,觉得中国没有亡于日本真是运气

      主要还是,本朝太祖强于李自成,

      重庆政府强过南明、老蒋强过宏光。

      而汪精卫一伙,不如吴三桂洪承畴。

      否则以日本对当时中国的优势,(远远强过清对明的优势),

      如何能不亡。我想日本人恐怕为此也耿耿于怀吧!

      • 家园 和当时的国际条件也有关系吧?

        清灭明的时候没有强有力的大国阻挠吧?

      • 家园 你怎么能随便的批评“民族英雄”蒋公呢?

        那可是有些人的心头肉啊,你说了蒋公不如毛泽东,那岂不是要把人家给气死?

        • 家园 蒋公不如毛泽东?

          不知道。他们的几个夫人拿来比一下,倒是很有意思的。。。蒋夫人VS江。?哦耶。

          • 家园 蒋夫人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点问问台湾人就知道了。

            当年中国总共5亿美元外汇储备,孔宋家族就占了3亿。

            小蒋上海打虎,打倒孔家就打不下去了,这位蒋夫人

            功不可没。

            • 家园 您给具体说说.我不懂的...

              除了知道蒋夫人长寿些,心态应该不错吧.

            • 家园 杜聿明回忆蒋宋美龄:

              《纵横》杂志曾经连载杜聿明的回忆辽沈战役的文章,杜聿明回忆蒋经国上海打老虎因为伤了孔家公子,宋美龄给蒋介石发电报让他回去处理,傅作义当着大家的面说飞走后的蒋介石:“蒋先生要美人不要江山,我们还保他做什么?”

      • 家园 面对外来压力,明基本上选择的是最差的打法

        抗战时我们选择的应该算最好的打法,当然不一样.

        • 家园 我觉得这跟弘光是一个弱势君主有关

          他的继承帝位是非常勉强的,基本上他的亲信都是一些文臣,那些武将和宗室都不肯服从他的。所以南明在抵抗满清的时候经常出现内战,而这给满清提供了相当好的机会。而老蒋的地位不光是权术,也跟他的特务统治和中央军有关,说实话,当时的地方军阀同老蒋的实力的确不能相比,就凭这点老蒋就比弘光强,老蒋唯一的对手是身在敌后的毛,老蒋对付政敌的那些手段对于精读二十五史的毛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看看毛的整风对于确定他在党内的独裁地位,就可以知道老蒋还是太嫩了,对于反对派最多只能采用暗杀。所以最后输给老毛也不奇怪。同样是南北对立的东晋和南宋,对于内部的分裂势力的清理都远远强于南明,所以能够在对立中生存下来。东晋在建立的早期清理了几个地方士族的叛乱,南宋则是通过中兴四名臣平定了各地的民军,然后收回了他们的兵权。

    • 家园 写得好,献花

      好多史实根本都不知道了。不过也猜得出为什么有人要骂他了。现在很多人,读历史不以史实为根本而以政治立场为本,这不就是文革遗风是什么呢?

      • 家园 老兄啊,你小点声好了,你就不怕:

        人家说你是御用文人,而且还被我党给洗脑了?哈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