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也许,可以从一个车工做起(下一) -- 月色溶溶

共:💬174 🌺804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月色MM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事

      很多人看到国外的工业,只看到大公司,但是对广大的中小企业或者毫无所问,或者不甚了了。实际上,大公司基本上都把大量的专业小批工作外包给所谓service industry。比如说,Alberta生产石油,有大批油田专业公司,很多只有十几、几十个人。他们有专业钻探的,护井的,测试的,分析数据的,制造钻头的,维修设备的,……,大石油公司也用他们,甚至远涉重洋,到中东、西伯利亚去干活。

      中国工业长期以来集中在大厂,浙江这样专业化的小厂小店实际上已经是现代工业体系的共生模式了,这个模式扩展到全国,那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就是一个飞跃了。

      • 家园 中国工业集中在大企业应该也是无奈

        生产设备本来就是外来的,普通居民的生产力水平和适应工业化的水平还没有达到,产业工人就那么点,不搞大而全小而全也没辙 。

      • 家园 其实这个现象不仅仅是浙江独有的

        但是目前这种现象的扩散问题很多。比如,地方政府的态度,即使是 浙江,对一些创新和现象也并不是完全没阻滞的。

        您提到服务和技术的外包,我想这个实现可能比产品生产更为艰难。因为我所知道的大部分国内的技术外包,都是有关系才能搞的到的,以至于国内目前这类公司基本上都是从原单位跳出来的人办的,而且过程中还要不断的向原国有单位掌权人士进贡。

      • 家园 产业群、产业链,竞争充分,成本低廉,分工明确,

        种类齐全,机制灵活。

        这就是浙江的“小”,可是综合起来,难道不是一种“大”吗?很有一些人觉得这是“落后生产力”,我不知道这落后在哪里。

        靠“大”包办一切,已经有过失败的经验了。

        许多人说,哪能那么多人都“成功”啊,可是在浙江,明明有很多小镇小村,就是家家户户靠一个产业或产品,都成功了。

        其实,具体做什么事倒是次要的,那种觉得自己或者自己所处的地方反正是怎么样也“不行”的想法,才是真正的障碍。

        • 家园 对月色MM的一点想法

          来河也有点时间了,经过朋友的推荐,找到月色MM的帖子,也看了蛮多,不过也没都看全,感觉月色MM自身有一种别人无法企及的优越感,这或许是你成长的环境和现在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总总经历让你有了这种优越感。你的乐观,积极的心态是我们每个人现实生活中都应该学习的,但个人认为你的观点和一些意见也不够全面,你看问题的角度只代表一部分的角度,但确忽略了很大一部分的人。不过有很方面,比方你的心态很值得我学习,尤其你这句"其实,具体做什么事倒是次要的,那种觉得自己或者自己所处的地方反正是怎么样也“不行”的想法,才是真正的障碍。"很精辟!支持,顶顶顶!

          • 家园 我认为楼上的说的非常正确

            如果换个环境换个地点来,就不会如此乐观。我们高中毕业发展的比较好的人都是在江浙或者其他大地方干出来的,在家乡发展还能如此成功的一个也没有。环境的确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月色mm的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确确定了她的视角是和全国很大部分人不同的(除去江浙、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月色mm的个性天生就算个乐天派也是个原因。

            所以,月色最好能走出来,多看看多走走!另外多深入了解各个阶层的生活,当然,保持现在的文风和生活状态,也是不错的个人选择呢。但是,如果在论坛这种地方,描述某个现象的时候,还是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陈述比较好,毕竟所处的环境和看问题的角度,各人由于成长和环境不同,视角不同,会有不小的区别。

        • 家园 说得太对了

          从某种程度上,这是美国经济模式和苏联经济模式的差别。美国的大公司人人看得见,但中小企业常常被忽视,其实这才是美国经济的血肉,如果还不是骨架的话;苏联经济全靠巨无霸大企业,缺乏灵活性、专劲,弄到后来常常只能用次优的标准件充数。

          中小企业网络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不大为人所注意,这个优势在中国可能也没有得到发挥:中小企业和独立的科研机构是“平等”的,两家合作远比求大公司用自己的东西容易,实际上促进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

          中小企业还是美国就业的主干。那么多大公司其实雇不了几个人,几万人的公司已经是巨型了,几十万人的公司一个手就数得过来,一个几亿人的国家,光靠这么百来个大公司,怎么解决得了就业问题?

          • 家园 或许只是选择性忽略罢了

            美国的大公司人人看得见,但中小企业常常被忽视,其实这才是美国经济的血肉,如果还不是骨架的话;
            在国企改革之时,JY们可是没有向国内着力宣传过这一点。所谓产业链也不过就是个突破了工厂围墙的大流水线,更大范围内的“分工协作,统筹安排”而已。

        • 家园 蚂蚁在蚁群之中是安全的

          蚁群可以吞掉它们遇到的一切动物。但是离开蚁群,蚂蚁是存活不下去的。

          所以,不要低估蚁群的力量,也不要高估单只蚂蚁的力量。

          你这个系列其实包含两个命题:第一个是技术工人转化为小业主或者生产组织者的可能性,第二个是小业主生存的可能性。

          这两点,如果抛开浙江的环境,必将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打个比方,蚂蚁究竟在哪里?是在蚁群之中,还是在蚁群之外?

          如果你把蚁群之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蚁群之外,那么你的结论就必然无法成立。

          这就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全国的经济环境是一样的吗?如果是一样的,那么就可以推导出所有的蚂蚁只要能在浙江存活,就能在其他地区存活。如果不是一样的,那么你的结论就值得怀疑了。

          如果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全国的经济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么又会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造成不一样?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全国的经济环境是不一样的。我原先曾经在前面的帖子中谈到。从经营范围,到商品销售渠道,到金融环境,到法制环境,到不必要的支出,各个方面都相差很大。小企业资本积累的难度相差不可以道理计,许多外地小企业不要说扩大再生产,就是简单再生产都困难。我有许多小企业的朋友,现在渐渐陆续不干了,或者改行炒房子。我有一个浙江朋友,几年前带着几百万来投资。昨天感叹,当年买房子好了。宗庆后能在浙江成功,在其他地区则很难成功。

          关于第二个问题,即为什么全国的经济环境不一样。我只能说,我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这事不能说太细。

          还是前面说过的,你走过的地方太少。中国很大,浙江是特例。浙江这个特例还能维持多久,也不好说。毕竟蚁群虽然强大,也无法对抗严寒。

          你家有钱,有空不妨多走走。

          通宝推:木头,烟波钓徒,听枫,寒冷未必在冬天,曾自洲,
          • 家园 可是,浙商的足迹遍布全球

            就目前说,450万浙商活动在世界各地。在国内更不必说,据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企业界人士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仅次于广东商人。 在上海,在沪浙军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

              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浙商。年初到哈尔滨出差,要去秋林公司买东西,当地人说那里都被你们浙江人占领了,没必要去了。

            这些“蚁”们离开浙江这温暖老巢大多数也没被冻死嘛。如果真有严寒,以他们的能量,恐怕也是最后被冻死的那批。

            • 家园 要被说冻没冻死,也要有资格的。
            • 家园 浙商真正的潜力远不止现状

              目前还有很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比如我那个朋友,做木业,有铺面有厂,手下有百十名“斧头帮”。依靠浙商关系网和老家的生产基地。谁需要他的产品,他需要什么,别人需要什么,哪里能弄到,哪里最便宜,他很快就知道。还有金融支持,如果想扩张,得到资金很容易。这是浙江资本的优势。

              去年经济危机,他上半年基本在赔本赚吆喝。下半年赚了些钱。他所在的装饰城要重新装修,所有店铺重新招标。他的铺面的位置本来在电梯口,直接给他安排到旮旯。他不得不花钱疏通。花钱疏通的费用和重新装修,加起来一共四十多万。除了这四十万,租金还涨了一大截。他能抗住,其他小资本可能就够呛了。

              所谓的重新装修,就是一个敛财的过程。小资本的生产环节经常被人为打断,一直很难做大。他已经承担了各种潜规则开支,但是还是有这样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意外支出。这是对资本的限制。

              换个角度看,外地没有背景的小资本首先在竞争上就难于对抗浙江资本,其次要不断承担莫名其妙的负担。处于被两面夹击的境地。零散的、无组织的外地小资本,很难发展起来。

              反过来看,有背景的资本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他们的市场是独占的,其次他们不必承担莫名其妙的开支。

              从浙江资本自身来看,做大也有很大的难度。比如我那个朋友,去年如果没有那样的意外,那么就是四十万的纯利润。那个店面的位置是可以花钱,如果装饰城一把手的亲戚要那个位置呢?去年的收支平衡,大不了白干一年。但是如果其他这样的开支再多一些呢?这次装修城重新洗牌,为了争夺店面,有动枪的。

              资本做大,创业规律很简单:第一、东西能卖出去;第二、G-G'(货币-更多的货币),只要G'比G大就可以。

              东西能卖出去,这个并不容易。有资本那天开始,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农耕社会,一个人耕作越多收获越多。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点未必成立。

              商品经济,每个人生产的绝大多数产品都不是供自己消费的。所以每个人都要买,每个人都要卖。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依赖于其他人的经济行为。一个人只要努力干活,产品就一定能有销路,这一点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未必成立。

              对缺少组织的小资本来说,比如讲外地资本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机器开起来是印钞机,开不起来呢?我一个朋友,坐汽车美容,花钱疏通和市府车队搞好关系。这样也不过是维持,将来怎么样不好说。毕竟和他关系好的负责人还是要退休的。他考虑攒点钱,然后去加拿大。

              月色举例的机加工,这个更需要上下家的关系。小企业给大企业做下家,客户是有限的。如果大企业看的是物美价廉,那么好一些,如果大企业看的不是物美价廉呢?我的一个朋友给日本企业做供货,因为他哥哥是日本企业的翻译。给日本企业这部分,可以满足他的基本开支。剩下的生意就是利润。其他企业,如果没有日本企业的那一部分,则很难不亏损。

              我那个浙江朋友靠物美价廉,要考虑市场的风险。去年上半年,他机器闲置,无所事事。经济萧条,没有生意。给“斧头帮”开工资,交房租和各种杂七杂八的开支,每个月的开支都是二十来万。

              我还有一位朋友,做外贸服装的,干了十多年了,为北脸做来料来样加工,鼎盛的时候手下有几百号工人。从人民币升值开始,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南方的企业规模比她大,成本比她低。原先的老客户,定量也在减少。还有许多单子不敢接。新劳动法,又卡她一下子。去年没联系,不知道还干不干。估计去年即使还干,今年民工荒,她也未必干了。

              何况能卖出去,钱也未必收得回来。现在许多企业,都是处于被拖欠货款的状态。每年过年,讨债与躲债就是一门艺术。

              G'比G大也不好保证,如果下次搜刮更狠一点,我那个朋友还能保证收支平衡吗?如果亏损,他能坚持多久?一两年可以,三年五年呢?所以他说还不如炒房。货币到更多的货币是必要条件,如果再考虑到通货膨胀呢?

              小资本的生存率,尤其在现在这个时候,其实并不乐观。这个不是主观上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这个版是经济版,既然考虑创业,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小资本的生存率,以及影响生存率的原因。如果把问题仅仅归纳为其他的人观念有问题,那么无疑掩盖了经济运行中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撑得要吐的人开脱。

              浙江企业的生存力,应该是民营资本之中最强的。不过,东北、华北、苏南的小企业陆续都停下来了。看到其他小企业关门大吉,也没有必要沾沾自喜。毕竟经济环境恶化,受害者不是以地域划分的。人民币继续升值,土地价格继续高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继续上升的话,浙江企业能存活多久,也是未知数。

              通宝推:大熊甲,木头,快刀浪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