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施一公和饶毅的两篇博文 -- 穿越

共:💬135 🌺1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们这里的基本原则也是这样

                硕士毕业的,还有干得不好的,自谋出路。不过只要的确努力的,老板都会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帮忙。谁不希望桃李满天下?学校,研究所招人时,也会看看老板的影响力,因为这就部分代表着这个人以后拿项目的潜力。

                继续纸上谈兵。考虑到国内学术圈坑少,这么多人是肯定要分流的。一部分出国,一部分改行,一部分留下来了,大部分人最后只好去没有科研的下一级大学甚至中学,这其实是好事。还有一大部分人进公司做科研。我要是哪天真回国了在学校里站住脚后也会搞个公司的。不一定要赚钱。还是从国家,地方和其他公司里拿项目开发技术专利然后卖给大型企业的。不能以文章为导向。

          • 家园 文革真是个好筐筐

            什么都能往里装,得, 现在做科研不认真,摆谱也是文革造成的

            有位老先生认真负责, 到您这里居然是

            “老先生怕是文革期间上去的或者受了刺激吧“

            • 家园 这种可能还是存在的,如果你身临其境就能理解

              我就知道一个大牛,现在也是浮游动物研究的大牛,在文革期间出走南方某研究机构。但是因为资源获取太少,一直都是从事幕后工作,到不了前台没有行政资源,所以就没有评上院士。论水平我觉得他该能评院士的。我们现在有专业方面的问题想问他,实验室二老板说他对我们这边一直有点芥蒂,所以未必能跟我们很好合作。。。。。。

              文革期间,或者之后一段时间,受批斗最厉害的那些人很多其实是很久没有能缓过来的。 那些批斗的不厉害的有的上位成功了,还有一部分在文革期间没有受冲击的,也没有犯错误的,因为文革后留下的空白起来了。

              如果稍微关注下伤痕文学,我觉得你该能够理解。有篇著名的报告文学,讲一个柑橘专家的什么来着,他的委任书是周总理签的,后来被红卫兵撕了,他受到批斗有点神经不正常,平反后,上级要给他签发委任状他拒不接受,一定要原来那个,结果也没有回去继续工作。

      • 家园 非常同意这一段

        40-60这批是中国的灾难,不针对个人,也没有不敬的意思

        我觉得最不喜欢的就是40-60这批,成长于文革期间,做科研很多都比较浮躁,也蛮会争权夺利,私心也很重,河里可能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比较多,我估计我这话会受到狂扁。这个年龄段时势造英雄的比较多,很多人的水平和实际能力just so so(当然还是比我强的多),这个年龄段不是没有好的,我就知道几个,但是整体来说,我认为不如后生之辈。

        • 家园 me too
        • 家园 这个阶段的高才,多数跑到国外了吧

          还有,就我在中科院那些年看,这一茬人,理科好过工科。

          现在,很有些这一代的人回来了,而且很有成效--虽然,有些服务于外企。张亚勤就是一个。

          • 家园 也有很多留在国内的,包括师兄这么优秀的。

            不过我觉得科研体制的一个非人性化的地方是它是个逆淘汰的过程。对上逢迎,对下凶狠的人往往容易升上去,而群众心目中的好人要么一辈子老老实实战斗在第一线做学问呆在基层,要么因为待遇实在太差受不了了离职去别的地方。不仅仅指国内,我在美国看到的类似的事也层出不穷。人事,政治,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现在回来的千人们绝大部分在这个年龄段里。他们已经算是幸运儿了,因为得到过机会把他们的学术做好。不过在国外升到管理层的绝无仅有。即使是施一公和饶毅在原单位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所以能拿到中国大学的机会,他们也很珍惜的。

      • 家园 又回到大科学和小科学之争了

        我是倾向于小科学的。有一次跟一个没事就发片《科学》玩玩的牛人开会聊到这个话题,鬼子一句话就把我堵住了。他说当年显微镜被发明时,就是拿它四出乱看才发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所谓大科学性质类似,就是花钱造个极为昂贵的玩具大伙儿一起慢慢玩。西方人在这方面有历史传承的。他们欣赏思路漂亮用一点点小钱做大发现的人,但同时也非常注重投资大设备。我们看二战片子时,不是老觉得鬼子就是钱多,拿钱砸出胜利来吗?

        国内的体制是有很多问题,不过由于千人计划的原因,我看好在几年内会有大的变化。十年前朱总理签了WTO引狼入室,让国外的金融业冲击国内。十年过去了,国内金融业不仅没垮反而牛大了。千人计划也许能起到类似的作用,而且这些人都是华人,自己人风险更小。我不是千人,离千人也遥不可及,但好在周围有不少千人是熟人。昨晚有个千人刚从国内回来,跟我说他在国内一个高校里的规划。极为宏大,想象不到的投资,我听了都很热血沸腾。即使落实20%就已经足够在学校里搞个大跃进了。这些人科研实力雄厚,在国内人脉丰沛,人又年轻聪明勤奋(他据说每天工作十六小时的),我对千人在国内的作为,即使有一大部分是水分,也是很看好的。

    • 家园 大家好,大家对回国后的各项指标怎么平衡哦

      学校档次:985,211,一般本科;

      地理位置:京沪,沿海,内地;

      所给职称:副教授,讲师;

      待遇:启动经费,安家费等等;

      怎么平衡比较好呢,样样都不错那是不可能的啊,呵呵。

      请大家指点,谢谢。

      • 家园 一点点意见仅供参考

        觉得如果以学术为重,但个人经济条件稍欠的话,可以考虑内地学术声誉较好的大学,最好的像科大,其次兰大等等,同时这些地方科研经费不少,生活费用则较低。只是门槛也都比较高,记得去年申请科大的同学说,副教授要三、四篇顶级刊物的文章(材料系或物理系)。

        另一个是前一阵子饭局上听来的八卦,说的是浙江某师范大学,我没有听过的学校,经费之多令人震惊,正在努力挖人招人,开出的价位是一篇PRB档次的文章奖金5万。听得我们目瞪口呆,一同学立即说,去那里呆个几年魔都的房子估计就买得起了。这样的学校在几个富裕的省份恐怕不少,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