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郁金香 -- 伦敦上空的蝇

共:💬27 🌺8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郁金香

    从1634年开始,荷兰全国上下都开始为郁金香疯狂。与所有的投机泡沫一样,参与的人们最初都实际赚到了钱。由于价钱节节上升,你只需低买高卖,买高卖更高。得了甜头后,大家信心大增,倾家荡产地把更多的钱投入郁金香的买卖,希望赚取更多的金钱。原本旁观的人看到挣钱这么容易,也受不了诱惑,加入到疯狂抢购的队伍中来。与此同时,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云集荷兰,参与这一投机狂潮。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随后,在鹿特丹、莱顿等城市也开设了固定的郁金香交易场所。

    在1841年出版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对这次郁金香狂热作了非常生动的描写: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须得海岸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在没有交易所的小镇,大一点的酒吧就是进行郁金香交易的‘拍卖场’。酒吧既提供晚餐,同时也替客人确认交易。这样的晚餐会,有时会有二三百人出席。为了增加顾客的满足感,餐桌或者餐具柜上往往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大花瓶,里面插满了盛开的郁金香。”

    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可以更加生动地说明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心情。据说海牙有一个鞋匠,在一小块种植园上培育出了一株罕见的“黑色”郁金香。消息传开后,一伙来自哈勒姆的种植者拜访了他,说服他把花卖给他们。最后,鞋匠以1500荷兰盾的高价把自己的宝贝卖给了他们,没想到,买家中有一个人立即把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用脚将其踩成一滩烂泥。鞋匠惊呆了。买家们却轻松地解释说,他们也培育出了一只黑色郁金香,为了确保自己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情愿付出一切代价,若有必要,上万荷兰盾也在所不惜。

    到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以一种稀有品种“永远的奥古斯都”为例,这种郁金香在1623年时的价格为1000荷兰盾,到 1636年便已涨到5500荷兰盾。1637年2月,一枚“永远的奥古斯都”的售价曾高达6700荷兰盾。这一价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或者购买27吨奶酪!相对于这种顶级郁金香来说,普通郁金香的涨幅更是“疯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维特克鲁嫩”球茎,市价还仅为64荷兰盾,但到2月5日就达了1668荷兰盾!别忘了,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在这股狂热到达巅峰时,也就是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使得商人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的人们谁也没有意识到,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了。

    泡沫过后一场空

    今天的经济学家都把在这次郁金香狂热视为“博傻理论”的最佳案例。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也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在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终于还是出现了。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得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投机泡沫到底是怎样崩溃的。泡沫崩溃的理由,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人们清楚地记得,在此之前,交易都在非常顺利地进行着,谁也不知为什么,市场突然就这么崩溃了。也许除了说这是泡沫膨胀到极点后的必然结果之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理由了。

    一时间,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的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

    等到人们省悟过来,一切都为时已晚。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兑现合同,挽回损失。很快,法庭就淹没在郁金香的官司之中。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不名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因为贪婪是

    没有任何阶层界限的。

    事态出现了失控的局面,政府不得不出面解决,但他们面对这样棘手的问题也束手无策,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19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这一下,人们彻底绝望了!从前那些因一夜乍富喜极而泣之人,如今又在为突然降临的一贫如洗仰天悲哭了。身心疲乏的荷兰人每天用呆滞的目光盯着手里的郁金香球茎,反省着梦里的一切……

    灾难的结果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天地。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就受到了英国的有力挑战,欧洲繁荣的中心也开始向英吉利海峡彼岸转移。

    泡沫之后还有泡沫

    如今,这起发生在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而“郁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每当回过头来审视这起“郁金香狂热”事件时,人们常会觉得非常好笑,毕竟郁金香这种植物成为投机对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人甚至认为,这起事件属于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偶发事件,以后不会再度发生,至少在荷兰不可能再度发生。

    但令人震惊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就在郁金香狂热事件过后不到100年,还是在荷兰,人们又一次陷入到狂热之中,只不过这一次的对象变成了另一种植物——洋水仙。从1720年左右开始,荷兰洋水仙的价格迅速上涨。鉴于对郁金香事件还记忆犹新,有人随即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警世性文章。尽管如此,还是没有压住投机狂热的进一步升温。至于结果,在此就不用赘述了。历史,总是那么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泡沫就像细菌一样,只要有它存在的土壤,就会蔓延开来。历史上,从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 世纪末美国纳斯达克股市的“网络泡沫”无不如此。19世纪初美国过度投资形成泡沫,后来泡沫经济大崩溃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帝国列强间利益冲突加剧,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诱因.到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造成股票价格下跌7成,大量公司倒闭,银行大量代款无法回收 ,许多银行破产.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一个经济泡沫在它膨胀的时候,公众的追风心理才可能使其成为具有严重破坏力的投机浪潮。因贪婪而失去理智的、狂热的人们,会为泡沫的吹起寻找各种“合理”的依据,不断提升对价格的预期,引起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任何发出泡沫预警的观点都被作为一个另类,就像那个指出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一样。在泡沫面前,因为狂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不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而真相,只有在泡沫破灭时才能大白于天下。

    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浙江,出现了另一种投资热潮,那就是炒兰,兰花价格连连攀升,创造一个又一个天价。最近,一株蕙兰居然叫价700万元,这则新闻发生以兰花为市花的浙江绍兴。

    “乱世存粮,盛世养花”。百姓热衷养花,这是一件好事,但现在兰花成为们炒做赚钱的工具。而且加入该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还专门组织兰花协会,到现在为止,浙江各级兰花组织有40多个,会员已达3000多人。据报载,将最近几年新加入的众多投资者和爱好者算在一起,浙江玩兰的人数至少在30万人以上。炒兰在浙江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兰花早在1995年之前,一苗兰花就已被炒到几千元高价。如今,兰花动辄上万,并不稀奇。

    今年2月,在云南的兰花博览会上,舟山一名兰农的3苗“神州奇蝶”以120万元的价格成交,创下浙江兰花成交价格的最高记录。3月,在杭州的兰花展览会上,一株“虎蕊蝶”卖出了5万元的高价,而在05年底,它的成交价仅为1.5万元。“新昌花蝴蝶”前年每苗3万元,今年已卖至25万元。3月31日至4月 2日,在浙江绍兴县第七届兰花节暨绍兴市第22届兰花展览会上,一株名为“明州梅”的蕙兰叫价700万元. 刚刚结束的重庆兰花展“素冠荷鼎”开出1500万天价。

    网络上这几天的关键词:恐慌性购房,新华社6篇社论,湖北12万亿投资-GDP10倍,更为荒唐的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需要200亿,上海到杭州400 多亿的磁悬浮,只为比高铁快10分钟;重庆1万亿投资,GDP接近2倍。而一条不显眼的消息是:京津高铁亏损,比预期客流和收入少得多。

    在这个时代,各省市低于100亿的项目好像都不能称之为投资了。

    去年28%的货币增量换来GDP8%的增长,投资的拉动世界罕见。湖北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从有地球以来都没有出现过。货币如洪水猛兽,肆虐在神州大地。

    经过去年一年的工业原料暴涨之后,作为通胀传导最后章节的农产品暴涨即将粉墨登场。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超级通胀,将让中国出现比荷兰郁金香更加恐怖的泡沫。

    民生多艰。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通宝推:非吾有,不远攸高,山远空寒,
    • 家园 兰花的炒作过程,俺知道一些。

      亲戚被套了上百万的都有。同学被套了10多万。

      80万一苗的花,几个月时间就跌到1万左右。这个还是玩了10多年。别人没有种植兰花的时候他就开始凭兴趣玩的了。

    • 家园 偶的学车师傅曾被偷过兰花

      很久以前了,那时候VCD机刚刚在国内上市。客厅里的大彩电和VCD机都没有被偷,但是阳台上的几十盆兰花都不见了。

      师傅说,当初和他一起种兰花的人现在都有几百万的身家了,要是他当初没有被偷,现在也不用教车了。

    • 家园 以前长春的君子兰也曾经被炒到天价,那好像是90年代的事情
    • 家园 兴, 亚克西。 亡,亚克西!
    • 家园 想到了中国的兰花

      中国的兰花熱啊……

      • 家园 芒兄许诺的考古知识普及贴现在还没有出来

        我可是一直在跟踪关注啊,倒跑这里来扯兰花。

        湖北河南那边,很多家,兰花,每家囤积几十万的货。您是否知道点出售的行情?

        • 家园 这个这个好尴尬啊

          呵呵,居然被方MM追着要帖子啊,我实在是无地自容啊。

          不是不想写哦,是过完年后一直工作比较忙,也没时间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抱歉之至抱歉之至,我争取这两天开个头挖个坑。

          兰花我就知道有段时间曾经爆炒到几千万一株,但真没听说谁出手买了,有点像现在的炒艺术品,基本上就是有人托着,内部炒来炒去,就等傻瓜接手呢。

    • 家园 历史总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故事重演

      人类是健忘的

    • 家园 用的例子和想说的是牛头不对马嘴

      投机性泡沫是非理性的市场行为所导致,真正的市场经济

      而想类比中国的投资性拉动经济增长,是官办经济

    • 家园 结论太草率了

      打了好多字,结果浏览器出错。

      只简单说说吧,如果你想通过郁金香来说明中国的经济问题,那最好还是多深入的研究一下,有些事情不能想当然得出结论的,比如你文中说的京津高铁亏损。举个不太遥远的例子,1992年北京二环路刚刚通车的时候,路上整天也看不到几个车影,由此还引发了二环路该不该修那么宽的大讨论,但是现在还有人认为二环修那么宽式浪费吗?的确京津高铁现在是亏钱的,但是随着相关配套的车站、地铁、公交车的完善,随着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随着京津一体化的进城,未来京津高铁的客流量必然是逐年增加的,难道不是吗?

      • 家园 当然不能想当然

        1992年北京二环路刚刚通车的时候,路上整天也看不到几个车影,由此还引发了二环路该不该修那么宽的大讨论,

        北京二环路早就通了,92年三环也通了。

        京津高铁现在是亏钱的

        关于高铁的讨论,cch有几个帖子。请注意京津高铁也就100多公里,现在通的高铁就有6千公里,在修的还有近万公里。一年亏几百亿,是小数吗?

        要注意规模。

        • 家园 还是应该多调查调查

          北京二环路通车时间

          http://baike.baidu.com/view/612201.htm

          三环路通车时间

          http://baike.baidu.com/view/612201.htm

          关于高铁,京津高铁每年亏损额是7亿,不是你说的几百亿。

          http://travel.ce.cn/news/jtxx/201004/07/t20100407_21239218.shtml

          如果你说的是总数,也不能简单的用京津高铁亏损的钱乘以全国高铁总里程吧?而且现在通的高铁一共就八条,总里程不过3000公里

          http://finance.qq.com/a/20100322/000811.htm,怎么算也算不出来你说的6000公里啊,你这几个数据基本都是错的,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 家园 Baidu二环此条不知何据

            我可以负责地说,91年春天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时,验证性行动就是环二环一周,而且当时的二环也不是刚修完的。

            高铁6千公里见你的链接文http://travel.ce.cn/news/jtxx/201004/07/t20100407_21239218.shtml,“目前,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552营业公里,位居全球第一。”,是不能“简单的用京津高铁亏损的钱乘以全国高铁总里程”,因为很可能京津高铁单位公里亏损的钱算较少的,并不是全国都有京津这样密集且支付能力较高的人流。我是保守的算底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