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资产泡沫”快要压不住了 -- SkyWalkerJ

共:💬52 🌺1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泡沫的最后最大最肥最疯狂,当然也最危险,可是

      tg的控制力不是吹的,如果它就是不往高吹,只是水平吹,钝刀割肉,例如发新股开新盘,很多手脚慢的人进去又出来,会瘦很多的

    • 家园 花你一个。

      二股可能会被明显的拉升。

    • 家园 又晕菜了,不是都1929了么,还持股作甚?

      1929年的美国和1989年的日本。”

      继续持有A股,看戏

      你的意思难道是在最后的疯狂中搏一下?

      干什么都风险很大,彻底不会了

      • 家园 When I see a bubble, I buy

        何况早就买了,又不是今天才买的

        • 家园 中国还是有余地的,同意楼主的做法,不同意判断

          按照经济学的视角,按照很多西方观察家观点,中国早就崩溃了。92年前就过不去,经历过90年代的人,看到几万人的静坐到处都是,大概会认为中国要崩溃。但是21世纪以来,非典过后,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人惊诧。统计局给的2007年增长率是11.7%,但是用他们公布的数字,自己算,2007年GDP比2006年增长17%,实际上2004-2007年,中国GDP增长就没有低过14%,这个速度,大概是TG自己都很惊诧的。如今看到M2大规模的投入,河里大多数大牛“万里风中虎、葡萄”包括楼主,河外包括什么“宋鸿兵、刘军洛”大多数看空。对这点我不敢苟同,我们不是糟的很,而是好的很。至少比大多数欧洲国家好,不要说我是五毛,看下面的分析。

          2004-2007的3年,中国奇迹般的完成很多重化工业的产能的倍增。

          从这里看出来,经济学对于中国的无法解释!为什么呢?经济学固有的问题导致,经济学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是科学,还是解释功能更强,即对于一个经济现象,总有经济学家能找到理由去解释。但是根据传统的观点,遇到不一样的问题的时候,经济学家们的建议就有点瞎搞了,这点在这任总经理的时代尤其如此。古典经济学是 亚当斯密在

          工业革命前总结的。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革命完全不同,所以古典经济学鼓吹的那一套是有其边界的。而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年代,他所看到的问题,在那个技术条件下,他给出的解决方法也是有其界限的。列宁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半段,自然根据俄国社会发展特点总结的解决方法也是不完善的。

          美国的发展得天独厚,他们总结的经验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因为他们的文化强势,现在几乎是你不得不用的视角。

          二战后的日本、韩国的发展给了我们很好的镜子,于是他们经历的,我们十分警觉,而忽略了我们之间的不同。

          总之,各国发展有共通的地方,但是不是到处可用的。即套TG的话,普遍的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然就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错误,也不要一味强调中国特色犯经验主义错误,我们毕竟不能脱离地球引力。

          先插一句比较搞笑的是有个叫 但斌的 号称中国学巴菲特最好的人,号召大家价值投资,要相信时间的巨大威力,还写了书《时间的玫瑰》,里面说就是举例1900的某某。投若干钱在美国股市,到2000年,变成巨富。然后就是说,我们也应该这么办。如果他是为了卖他的私募,那么只能说他是忽悠,如果他真这么想,只能说他幼稚。很简单的,你的家族1900如果投中国,估计到1937可能没了,1937过了,1949大概也没了,1949如果万幸还有,1958大概您也被合营了,1966大概也被抄家了。1978您的家族后代和大多数中国人一起起步。如果这个家族投的的德国,20年代大概就没了。投阿根廷大概70年代很好,现在就下坡。如果不幸投阿富汗、伊拉克就杯具了。一句话,投资首要的是选择标的。20世纪能够长期投资的就一个美国,只有美国国内有长时间的和平,1864年后本土几乎没有打过仗。巴菲特因为在美国,所以人家才成功。

          那么21世纪能投哪里?美国?中国?印度?21世纪的世界,这些国家会有内乱吗?第一个问题。这些国家能够发展上位吗?第二个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考虑是不是投资,对吧。我说的是超级长线啊。

          河里大牛“葡萄”云山雾罩的从2006年说到现在,其实想说的就是这两个问题,当然了,没有答案。

          那么接着说经济学的bug。因为经济学发展的基础,用来看今天的中国自然是怎么看都不对劲。也就导致YD这几点的瞎搞。2004年的铁本以今天的观点看,那就是搞错了,浪费了几十个亿。搞铁本时候说 钢铁 产能过剩,结果2004年到现在,中国钢铁厂产能翻了一番,铁本边的 沙钢 逃过调控,现在成了典型,铁本不死,估计又是一个沙钢。2007年觉得过热,2008要转型,强上,上半年搞死出口小企业一批,下半年人家美国雷曼倒了,好吗前脚雷曼倒,后脚就4万亿。好比一个病人夏天发高烧,认为是便秘1周引起,于是下泻药,泻药量比较大,刚巧天气从夏天一下子“六月飞雪”了,YD大概觉得自己很冤。于是这个人眼看要休克。于是马上抢救给输血,灌人参汤。那个引起病因的便秘的大便还堵在肠子里,本来快出去了,结果一下子上火了,干结了,下不去了,整个人又高烧了。有人说,那还得下泻药啊。高烧下去要死人的。那下猛药,这人一样死。

          中国挺好一个大汉,就是便秘一下,结果一群各路医生聚拢开会诊,心怀各种目的,几个从西洋学了半瓶子水的医生声音比较大,可惜是YD这个主刀的没有主见。于是三两下,大汉居然要挂,眼看着还没有救了。

          一干懂点医术的,不懂的就干着急了。

          通宝推:投入,
          • 家园 资产泡沫和社会崩溃不是一个概念

            1930年代的美国没有崩溃,反而崛起为世界第一强国。1990年代的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实际GDP仍保持了低速增长,而GNP可能增值更多,国民生活水平并未出现明显下降。如果从房价收入比的角度看,也许还比泡沫破灭前幸福。如兄台所言,我国上一个经济周期1992、1993年的投资过热泡沫破灭后,虽然90年代后半段下岗工人和城市贫民是一段非常难捱的日子,但接下来就是新世纪经济的黄金十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民财富大幅增加。经济的周期性是客观规律,从资本论就开始对其进行分析,无非是单一方向发展过头,经过不断自我加强的正反馈循环,发生严重的供需错配,需要一个反向过程来修补。具体到我们现时的操作,对任何短时间内涨了几倍的东西,无论是M2、GDP、总流通市值、房价,还是应该谨慎一点吧。

            • 家园 同意兄台的判断与行动,我反对的是一味的看空,不是日本结局

              从90年代以来,对中国的担忧一直不断,当年读何清涟的《现代化的陷阱》,也是写的很中肯。“第三只眼看中国”也是相当独到,其他的有色眼镜就不说了。看这些书你会感觉中国崩溃不远了,移民是最好选择,直接原因就是中国经济不可持续,当年存在的结构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当年上几百万人下岗,简直是直接让人想起李自成。这样的问题我们过来了,并没什么可怕。

              我反对的是,人为的去造成巨大波动。80年代经济的巨幅波动就是这样。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杀伤极大。

              资产泡沫是存在的,也是巨大的,那么会不会在2年内见到日本式的结局,我的判断是不会。这点我和陈经观点相同。

              中国的问题是发展的问题,不是60年前生存的问题,也不是30年前的问题,只要我们自己不乱,中国是会好好发展的,中期的问题是我们的人口结构和技术储备怎么支持我们的进一步发展,一句话养老问题。现在的医改和社改的经济来源计算是错误的,是以中国人平均寿命75岁为基准算的,20年后中国人平均寿命肯定过80.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我们没有新的人口高峰来支持前面的人口高峰。20年后,现在的60后们掌权的时代,他们的同龄人退休的时候,中国将出现1个年轻人养4个老人的情况,中国的财政和医保根本就要破产。这个坎怎么过,想必是要有智慧的。

              长期是我们的文化怎么适应以致引领世界,一个头等大国从来是要对全人类有贡献的,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我们的文化生产者们不仅从思想而且从内心深处要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提供全世界愿意而且向外的文化。而不是现在跟在西方后面像狗一样的群吠,需要的是人格,文化上的自信乃至自傲。像历史上的汉唐年代一样。没有这样的文化自觉,中国的政治、经济无法给全世界画饼,也就无法帮助中国确定我们的地位。

              当然中国的军事力量要覆盖中国利所到的地方。

              通宝推:投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