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原创】朝鲜战争中的细菌战(系列终结篇) -- 思炎

共:💬848 🌺1124 🌵4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宣传弹和照明弹是比较搞笑。YY一种使用法

        飞行员穿防化服开飞机,完事后,飞机里里外外喷农药。哈哈,开玩笑的。

      • 家园 关于炸弹的问题

        你的结论是外观看起来像宣传弹,所以那就是宣传弹;M105是老文先生生拉硬拽出来的型号

        我认为:

        仅从外观和载具剖面结构和宣传弹相似上,不能否定书中所引中方提供的照片是细菌弹残骸的可能性,当然也有可能是志愿军方面认错炸弹载具型号或者美军有意刷错标签。该型细菌弹发展基本上沿用了Cluster Bomb的载具,和普通集束炸弹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内容物不同而不是载具本身,虽然载具本身可能会有某些修改。

        理由如下:

        M105是源自M16A2 Cluster Adapter,我没找到更详细的关于M115的美国官方详细介绍,wiki的说法是M115源自M16A1 Cluster Adapter

        M105的结构参见下面这份1950年8月的美国空军关于测试M105的文件

        外链出处

        此文档的第20和21页(为方便查看此处为pdf文件的页码,非原文件上的标号)有标准M16A2和修改过的内剖面对比,虽然清晰度较差,但可见外观上的区别只是隔舱设计不同,因此你所引上面书中的照片尚不能判定该弹是M105/M115还是其它使用了相同载具外观的弹。该文件第32和33页侧视和顶视图也不是很清楚,但显示外观上的沟槽孔和此处书中所引照片的无明显差别,当然不能仅就这一点做同一认定,只能说尚不能就此否定而已。

        关于M115,在我前面提到的US Army Medical Department Borden Institute出版的教材《Medical Aspects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rfare 》Ch2 “History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rfare:An American Perspective”

        外链出处

        中提到该型炸弹是在"was standardized

        in 1953",那么51年到52年其尚处于研发阶段,装载不同的内容物,用于战场测试,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吧?你提到密封问题,这主要取决于内容物自身的密封,而不是载具的外壳密封,类似暖瓶保温靠内胆,外壁铁皮只是保护支撑内胆完整性。

        你提到的正规细菌弹是M33 500-lb biological cluster bomb,内容物是108根M114 4-lb biological bomb,每个M114里面装320mL 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其自身尺寸是"a small, 21-in.-long tube with a 158-in(此处因排版问题有误,实际是1.625英寸). diameter" 说白了是M114决定了使用的载具和其在载具内部的布局。退一步讲,尚无法证明M33 500-lb biological cluster bomb是唯一被发展出来的细菌弹,也无法就此下结论说美军在发展细菌弹的过程中没试验过其它类型的,利用了M16A系列载具的细菌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今天继续。

          首先呢, 还是将文学者那本书上的照片再贴一遍,省得某些人在这里说什么志愿军误认型号。我想那照片上的M105不难认吧? TG再土也不至于一个数字都搞错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说,文老先生在这里扯那么大的蛋,完全是没有办法,因为人家志愿军不但有白纸黑字的记载,连照片都有,想否认都没法,所以才要把M105混淆成M115(这个型号是老文在档案查出来的细菌弹的型号)。而且呢, 文学者还很敬业的在美国空军的档案里查到了有M105使用的记录,当然,他是一口咬定那就是细菌弹(这个的论证过程非常的有趣,我有时间再写一篇扒一扒他的皮),但反过来说如果志愿军就是利用投下来的M105伪造现场的话这个证据也讲的通吧?

          至于说什么“中提到该型炸弹是在"was standardized in 1953",那么51年到52年其尚处于研发阶段,装载不同的内容物,用于战场测试,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吧?你提到密封问题,这主要取决于内容物自身的密封,而不是载具的外壳密封,类似暖瓶保温靠内胆,外壁铁皮只是保护支撑内胆完整性。“就更是搞笑了,我上次就说了,按照志愿军的说法,在朝鲜使用细菌战根本就不是什么试验,而是大规模使用了,10%的飞行员都去干,连出了几次任务的菜鸟都被派去扔的东西,是还没定型做测试?还有海军陆战队? 没定型的玩意也拿来用? 出了问题算谁的?两大军种群殴?

          至于密封问题,很简单,文学者是极力回避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找到的材料用M16改的M115就是用羽毛像传单一样的散布,只不过这个羽毛上面沾染的是植物病毒不会传染给人罢了。 不过人家至少还有一点底线,有几分材料说几分话,还没有信口胡来。

          最后呢, 我举的那个M33的例只不过是让大家看看要装载人能传染的生物战剂需要什么样的结构, 没说只是那一种哦。你要是说什么密封,很好,那就拿点真东西出来嘛,光把口讲?

          • 家园 就算文写的不严谨,不代表中朝方面的指控是错误的

            这是两个问题,必须分清楚。M105和M115的外壳下到底装了什么是美军的自由.

            使用细菌弹的人员占全体飞行人员的10%是怎么得出来的?你只给了个供认使用了细菌武器的飞行人员数和被俘飞行人员数,中间的推理环节缺失了。

            也许有部分人认为不管是M105/115还是别的什么弹,都是把有效的agent直接塞到那几个格子里了事,但实际上使用Cluster Adapter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更大范围的更均匀的散布,所以才会有使用子弹(submunition)的问题.

            关于密封问题:

            1.即使是反植物的生物武器,submunition也是要提供一定程度的密闭保护的,道理很简单,炸弹运输储存装载都是在己方地盘上,泄漏了同样会有大麻烦。50年代(但在朝鲜战争后)美军曾经测试过使用跳蚤的反作物武器,搜索一下E14 munition/E23 munition,一望可知,装了跳蚤又不密封,都从munition里跑出来,怎么达到尽可能大范围的均匀分布呢?

            2.既然你承认能感染人的生物炸弹可能不止M33一种,那么您引用的关于M33的图文材料能证明什么?能证明所有的能感染人的生物炸弹都必须是M33那样的结构么?能证明M33内容的108根M114自身不气密以至于需要依靠M33的外壳的气密性来保证安全么?

            至于Cluster Adapter内部的结构和装填物,正如我前面所说,主要取决于使用的submunition,我不用去臆想它可以做成什么样子,大家可以参考下数年后出现的装载生物战剂的E120 bomblet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至少以它11.4厘米的直径是完全可以装进M105/M115的,一个更加直观的类比就是诚实约翰(Honest John)火箭可以携带的集束沙林毒气(Sarin)弹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密封到底关键在于弹体外壳还是submunition,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没有找到明确的用于生物弹的Cluster Adapter的外壳规格说明。这里使用装载G类神经毒气沙林的弹头来类比,鉴于沙林的易挥发性,致死性,对装载它的容器的密封性能要求不会低于装载生物战剂和其病媒生物的容器。US Army Chemical Corps关于为斗牛士(MATADOR)陆基巡航导弹配备化学弹头的这份材料<<DEVELOPMENT OF THE E6 GAS WARHEAD

            I THE B-61A MATADOR PILOTLESS BOMBER>>外链出处中提到了如下的内容:

            1.该弹头可使用E125 cluster adapter,可装载275个E54R6 bombs.

            2.通篇只提到了需要"shipping container"具有气密性,而且是在权衡了由E125还是shipping container提供气密性保证的利弊后作出的选择。引文来自该材料的第56页(pdf页码,非文件本身序号)

            The matter of storing and shipping the E125 cluster could be

            handled in one of two ways. One method would be to design the cluster

            adapter in such a manner that it would serve as its own shipping container.

            This would entail chiefly hermetically sealing of the cluster adapter and

            providing shipping guards for protection and ease of handling. Although

            feasible, this approach would require such additional strength in the

            adapter as to make the weight prohibitive. Beside the weight consideration,

            the loss in payload,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70 E54R6 bombs, would

            also be serious enough to reduce the warhead effectiveness considerabl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gained in the design of smaller-size clusters (750

            and 1,000 lb.) incorporating hermetic sealing, development of a positive

            seal for a 3,000-lb. limit is felt to be virtually impossible, considering

            the rough handling to which the cluster will be subjected and also the

            in-flight vibrations transmitted to the cluster by the missile.

            The practical approach is to provide a shipping container

            which has incorporated in its design the characteristics necessary to

            insure safe storage and delivery of the munition.

            简要的说,在同一个时代,生产使用泄漏的危害性不低于细菌战剂的化学战剂的巡航导弹的集束弹头,并不要求其母弹(Cluster Adapter)具有气密性。

            • 家园 好了,连文学者都承认的事情,你还在这里狡辩什么呢?

              我就在这里给你贴一点东西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是文老先生自己去采访志愿军当年的俘管人员(曾亲自参加细菌战飞行员的审问)所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按照供词所得美军参加朝鲜细菌战的单位以及分布情况。 连专责空优的两个F-86联队都有,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文学者根据供词提出的细菌战演进过程,分明已经是大规模使用。

              关于所谓密封问题,最简单的说一点,你还是回去把志愿军的东西好好过一遍,看看人家是怎么说的,再上来扯其他的不迟。

        • 家园 对不起,连新华社的照片都给你贴了,两嘴一张就说是误认?

          至于什么“不能否定书中所引照片是细菌弹的可能性”就更是笑话,文学者的图注说的很清楚了吧, 他给的照片就是宣传弹,他只不过说细菌弹使用同样的弹体罢了。我贴给你的东西都不仔细看,花那么多时间在做无用功,这个习惯可不是很好。

          至于什么密封,那好,就请你去拿点材料出来说话, 文学者这里是搞了个移花接木的把戏,就看你怎么把这话说圆满了。我从来都没有说M33是美帝研发的唯一细菌弹,只不过贴出来看看正规的会传染人的生物战剂应该怎么装罢了。 用宣传弹加个内胆凑合凑合? 有那设计内胆的功夫,直接造比较好一点。

          • 家园 宣传弹的外观和内剖面与细菌弹近似

            宣传弹和细菌弹的外观相似与中朝方面发现的是不是细菌弹是两件事,仅就你所引部分材料的内容来说,前者是后者(且是M105/M115)的必要条件,原因我在链接出处里说过,M105/M115的载具都是源自M16A系列Cluster Adapter,这也就是最外层我们看到的弹壳外观上和M16A极为相似的原因。

            光凭那两块儿铁皮,我们当然不能说人家使用的是细菌弹还是宣传弹或者其它什么东西,关键在于中朝方面多次在那种弹体落点附近发现了异常带菌的生物。

            "正规的会传染人的生物战剂",你是在暗示对人作用的生物炸弹只有这一种结构样式的。我说的是根据美军方的材料,是由于M114的缘故,所以M33才设计成这样,如果散布其它形式的细菌载体如跳蚤、老鼠之类的未必会用M33的这种结构。

            通篇来看你似乎是想否定老文的调查结论进而得出中朝方面在细菌战上造假的观点,根据就是他的论证方法错误,而实际上它的书里是在引用中朝方面提供的细菌战物证(如你引文中出现的NCNA提供的新闻图片)来作为论据,所以无论他的论证方法是否有瑕疵,并不能影响中朝方面提供的物证的效力。而如前所述,仅凭看起来外观相似,不能认定照片上的残骸不是M105/M115细菌弹,而是宣传弹。

            • 家园 呵呵, 你连M105和M115到底是什么都没弄清楚

              还是回去弄弄清楚在说。我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重复讲相同的事情。

              其次, 你自己都说造假非常的容易,那些所谓的物证也能算数?事实上照中国方面的描述,那帮发现细菌弹的人大部分早就死过无数次了,炭疽鼠疫之类的东西,无防护进入重度沾染区还能全身而退,佩服佩服。

              • 家园 又表现无知了

                “事实上照中国方面的描述,那帮发现细菌弹的人大部分早就死过无数次了,炭疽鼠疫之类的东西,无防护进入重度沾染区还能全身而退,佩服佩服。”——好像日军在浙江湖南发动的细菌战,疫区多数人还是没死啊。

                • 家园 呵呵, 我就问你了, 你发现细菌战的那些人是不是无防护

                  进入重度沾染区(据文牧师所说还有小孩)?这样做有没有问题啊?来说一说嘛, 又不敢讲? 他儿子写书拼命写才举出分散在几百公里上几个病例来,结果被人打枪是不是啊? 哟,又来转进日军细菌战啊? 正好,那你就说说日本人的细菌战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呵呵,不是还和日本人勾结的嘛。

                  • 家园 是啊,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可的居民一样无防护

                    是很危险,可危险不是必死。

                    您要证明必死,我只要证明可能不死就可以了,天然就占了便宜。我就是这么会占便宜。

                    • 家园 蠢, 苏联的那单子事情是居民挨个无防护去事故发生地

                      参观是吧? 不知道智商要低到什么水平才能说出这种话。

                      另外呢,那个炭疽蜘蛛也挺有创意的,彻底颠覆了我对宿主这个概念的认识, 当然了那是美帝研究出的超级无敌细菌战载体罗,好牛叉的细菌战哦,居然有人出来说美帝蠢什么的,呵呵。

            • 家园 我也提醒你了,在坑道中看不到太阳

              老鼠横行,用的黑心棉,没有干净自来水,在阵地上没有异常细菌才是怪事。而且这些检查,是否有造假的可能,请你不要忘了,金日成同志造假是国际出名的

              其词,生物弹不管什么结构,总之是要密封吧?总不能还没投,就漏了一地蚊子,老鼠在机仓吧

              • 家园 你这个理论实在很牛

                大自然中的普通菌种能与经过专家之手培养出来的细菌武器相提并论吗?在冬天也能够大量发现苍蝇、跳蚤、蜘蛛乃至异常细菌等,这不是很奇怪么?

                按照你这个理论,抗战时期在浙江、湖南等地的许多民众,那都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搞好卫生才被细菌感染的,与731部队没啥关系是不?

                至于金日成同志造假这个问题嘛,貌似美国的信用也好不到哪里去吧,到现在还没把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给挖出来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