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眼中的浙江人创业 -- 辉汉如雨

共:💬93 🌺4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眼中的浙江人创业

    MRandson兄说,“浙江的发展模式有几个特点:外向型、低端、信用发达、动手早、政府干预少。”MRandson:这与浙江的经济结构有关,也与你走的地方少有关

    我是浙江台州的,台州应该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典型的地区之一。杭嘉湖和宁波一带的港口型大工业或者高新产业较多,人们印象中的浙江发展模式一般来说指的是以温州台州一带的企业发展模式。外市的情况我不熟,作为一个摸象的盲人,我只讲讲我所观察到的周边的情况。

    台州的经济结构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请注意这几个数据:“2009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29.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增幅比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为5837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9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20.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9%。其中自营出口总额100.67亿美元,下降14.4%。”。 外链出处

    国内市场,如果直接走终端消费市场,绝对不会靠关系;跟外资企业或者民营大型企业配套,看的还是性价比指标、关系在同等性价比下做参考。即使是供应国有大型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态势下,依然看的还是性价比指标关系做参考,否则等着垮台吧?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台州的首要支柱产业是汽车配件,一汽公司到台州企业拿配件,不看性价比靠关系,那么一汽生产的汽车如何在质量和价格上跟通用丰田竞争?就凭一汽的名声?辉汉如雨:窃以为,现阶段要利用萧条期严肃《合同法》。

    台州的产品低端?我看也不见得,你看看同样是生产万向节,台州人生产的成本是远低于国内其他地方生产的,若没技术含量仅靠劳动力成本优势能达到?我爸手下的工人现如今一个月的保底工资是2000元,他创业之时靠的是朋友指导的技术,也就是怎样用最简单的工业生产出他人用复杂工艺才能生产的零件,当时这道工艺的加工成本仅仅是他人的一半。如果这个也不叫技术我也无话可说,按我的理解,这就是工程里的“knowhow”(也就是技术秘密),索尼,丰田等公司之所以有竞争力,不仅在于他的专利比人多,也在于他的knowhow比人多。关于技术和产业升级看法还有辉汉如雨:几点问题探讨一下。

    浙江人创业之所以容易成功的秘密在“产业群”三个字上,也就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拿您说的“邻居家的小女孩搞小商品外贸,只要掌握了客户,很容易自己创业。”成功的原因并不在于她掌握了客户,而是在于她切入了市场的空档,您当客户是傻瓜,不会直接找厂家跨过中间环节来减低成本?女孩能成功的原因在于,她找的客户是小批量多品种订货的,工厂因为一个单批量小不愿意生产,这小女孩必须掌握了一大批的厂家名单和一大批的客户名单,然后在他们之中优化组合,或掌握厂家的库存余单打折数量,或形成对厂家的足够订单达到规模效益减低成本,再在客户中分摊她的利润和操作成本才有赚头。那么前提就是,他必须离这一大批的厂家的距离要近才能控制她的物流成本,同时她要有足够的信誉担保才能获得赊货的权利来减低她的资金压力,最廉价最方便的担保就是自己的家业,并非仅仅靠乡亲两个字,市场经济之下,哪能仅凭一腔热血忠肝义胆闯天下,在信任之外,更要思考其中隐含经济学的因素。几方面的原因造就了,创业必须依靠乡里乡亲才容易。然而天助自助者,你要依靠同乡亲戚创业,首先要展示自己有创业的能耐,凭什么人家就给你资金?几百万的资金是小数目呀?人的能耐都是在失败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我们县最大的物流企业,去年的销售额三十多个亿,前任董事长(合股企业董事长原来轮任,如今按股份)据称创业失败无数次,家里负债累累,好几年过年不敢回家,然而几十年的拼搏终究有今天的成就。我家里在我大三时生意亏空惨重,我只好断了自己的博士梦大学毕业就参加工作帮助还债,后来老爸靠自己的技术跟同学(对方出资金)合伙才还清债务,在他创业的过程中“老乡见老乡,背后给一枪”碰到的也不少,防人之心没有只能说自己的幼稚。辉汉如雨:呵呵,我为自己是浙江人感到庆幸。

    至于产业群中为何创业容易成功的理论请去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等系列书籍,咱学识不够,没法多掰。

    浙江为什么“是最早积极搞民营经济的地区,而且原有国有资本相对薄弱。”因为老百姓总要生活吧?既然国家没投资,那老百姓只好杀出一条血路来,等浙江的民营经济已经成规模了,其他地区就算有地方保护,根本竞争不过,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总不可能只在本地销售吧?地方保护不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出路还是在产业群的建设上,只是,市场现有产业群的生产成本优势对新入者是一个最大的壁垒,这个壁垒有可能被落后地区相对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和国家财政转移政策所跨越。然而,也不是所有的产业中西部都有可能赶超的,必须是产业链较短,或者新兴的产业链较长的产业,否则前述两点无法抵消发达地区的现有优势。

    浙江的各级政府的插手经济少?呵呵,您听企业家说的吧?没到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调研过吧?

    安徽某地到我地招商,成绩斐然,有几十企业过去,过一阵子,企业觉得经营困难了,要求减免税收,呵呵。该地领导不信有这么一回事,带队到我县调研,结论是,没法做到,本地(县级区域)一年用于补贴企业技改(购置先进生产设备)的税收减免就近三千万,用于引进高校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财政奖金两千来万,就算是经常打击假冒伪劣的工商质监部门,一年也要有上百万用于扶持企业创品牌建立标准体系,用于工业区建设的钱就不说了,因为这笔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卖地时还是计入成本的。总量虽不少,但分摊到每一家企业身上就不多了,难怪给企业老总的印象就是政府不插手经济。然而,钱总要花在刀刃上,集中用在最能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工艺、技术或者先进设备上。

    这些都是有帐可查直接投资在企业上的钱。还有看不见的经费投入在哪里呢?公路、港口建设,方便大车大船进出,减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一大批的大型电厂建在台州,虽然花的是国家的钱,但地方政府提前征地建设变电所,输电塔架,花的全是地方上的真金白银;鼓励民间兴办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学校,学费财政补贴,个别工种财政全包;政府和部门领导定期下企业,范围覆盖全部的规模上企业,直接听取企业主的意见、建议,能做到的坚决做到,把实际解决企业难题的数量作为政绩来考核。外链出处

    公务员想到企业揩油?人家一个电话你就得到领导哪里解释,当然,你也可以卡对方,但是,最好不要留下什么证据,而且向领导解释要有合法合理的依据,否则等着挨训吧。领导的名声弄差了就别想在经济管理部门呆了,办事员真的名声弄臭了在地方上也别想抬起头来,当然人至贱则无敌,不能说浙江管理经济的官员或者办事员中就没有败类,只是相对的比例要小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浙江省的各级政府插手经济,不是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有利的创业创新环境。只要是企业,都是政府的苗,为何?企业发展越好,税收越多,政府越舒坦,官员有钱好办事,越容易出政绩。

    但不是说,浙江的各级政府只拿胡萝卜吊马儿胃口让马儿快跑,抡起大棒也毫不客气。我参加各部门联合行动查处假冒伪劣、取缔无证经营的行动一年之内不会少于10次,每次下去都要销毁、查封一大堆东西出来。象生产假冒工业品的等企业上交罚款后才开启他的仓库封条恢复供电,非法电镀、食品加工的生产设备直接现场破坏,小餐饮的等证照补办齐全后返还没收的贵重设备……。只有严厉打击违法企业才能保证守法经营业主的竞争力。

    比较认同这段话:

    无工不富,有工就富。浙江工业发达,普遍消费能力强,第三产业就发达。工业安排不了的劳动力,比如下岗工人,很容易再就业。其他地区,想搞第三产业,也没有什么市场。这就是你说的没有什么背景的人,也很容易创业的原因。在浙江,只要人勤快,肯吃苦,脑子好,机会就很多。现在是下岗工人,过几年可能就是小老板。宗庆后那样的人,在浙江能发展起来,在其他地方最多开个小饭店。

    不是其他地区的人懒,而是经济环境造成了在当地,实实在在的没有那么多活干。

    我在几年前就说过,发展中国经济比较好的方式,是浙江企业在本地产业升级,低端向外扩张。现在看很困难。山西的事情,不久是个教训吗?浙江人也就是在你们那片土地上能玩得转,离开本乡本土一样玩不转。浙江人是资本家,到了内陆都要吃亏,何况内陆的工人在内陆呢?内陆的普通人如果有关系,那还当工人吗?这次去海南炒房的东北人不比浙江人少,可东北是沿海最困难的地方。

    也曾有过在本地靠打工有了近十万积蓄的襄樊民工到我这里过咨询回家创业开展水产养殖、等规模上去后再开展加工的事情。我只能跟他说,各地的经济环境不一样,政策也不一样,他必须根据他们当地的情况进行规划统筹。

    在我的周围,影响外来人才创业的住房和人际关系网,原因在前面说了,跟是否本地人无关,只与担保相关。从这两年“十小行业”(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小药店、小农资店、小菜场、小美容美发店、小音像店(包括网吧)、农村小客运、小液化气供应点等10个小行业。十小中家数最多的是小食杂店、小餐饮店和小美发店,这三个行业占了总家数的80%以上。)的发展情况来看,土著与移民创业数基本等同于人口分布比例,在小餐饮行业,外来人口的创业成功率远超过本地人(可见中国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可见最终决定创业是否成功的还是个人的能力。我哥楼下的店面,面积也就三十平方不到点,五年前的年租金是2万不到,有对湖南籍夫妻开湘菜馆,没两三年就自己到县城买了一间大店面,那条街上一半以上的小菜馆都是“外来人员”(算起来谁都是外来人口,我家上溯几代就是福建人,再上溯几代就是河南人,呵呵)开办的。

    本地凭关系暴富的主要集中在加工业上,往往是某人创业成功后,因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便把部分工序外包给亲友加工,也包括部分自己信得过的外地员工手下由他们承包经营,假如这些人头脑活络,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去社会上承接更多的订单,常常从此起步,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但前提还是自己得有能耐,否则也只能靠亲友的施舍来过日子,就这样想要暴富?我不明白那个创业者为什么要自己承担风险,却把暴富的机会给别人,他是活雷锋?那么可能只有一个,就是人们看到了一个人暴富的结果,没看到他所承担的风险,即便是权钱交易也是如此。

    世事洞明皆学问,果真如此,普遍现像的背后都有经济学的规律在起作用。

    元宝推荐:晨枫, 通宝推:随机微分算子,庄汀,逐水而行,饭饭之辈,投入,njyd,大地窝铺,传说,静思轩主人,none空空,wooxiao,回旋镖,finalgod,月色溶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最近如何?特别是银根
      • 家园 2000万产值以下的小规模企业银根偏紧

        上了规模的企业多少还是有点积累的。

        晚上状态不好,明后天回您的话。

        • 家园 关键是陷入互保债务产业链的占多大比例

          个人认为,所谓产业链模式,某种意义上就是抽出一个环节承担金融风险或坑银行+关联交易转移资产+避税,不搞互保,不过度投机,肯定稳赚

          还有赔本出口,把机器运到往海里扔不是为了信用证融资乱搞才怪

          如果卡紧银根,陷入互保圈的,多少年翻不了身了

          产业链一个重要环节断开,中小配套厂就是散兵游勇

    • 家园 花,送花,
    • 家园 先送朵花。

      你是台州的?看样子应该是在政府机关类似发改委或者工信部这样的单位工作的,拿到的资料比较真实有价值。

      台州的日资企业比较活跃吧?俺对台州的印象就是土地特别贵,当然这是和北方比,如果和温州比,台州低价也许不算高。据说黄岩的工业用地在100万/亩以上,商业用地也许就200万/亩了。这样的价格,对于地少山多的浙江来说,也许很正常,但和其他省区比,企业的土地成本就太高了。

      其实俺对浙江人印象很好,原因就是遵守商业信用,而且效率很高,且内部的工作人员也是非常敬业和专业。 中国企业的产品往往质量很好(价钱就更不用说了),但包装、标签等经常出问题,因为标签包装分析单等出问题而导致退货的案例不少。这个是普遍现象,可能和中国人“差不多就行了”的普遍态度有关。相比之下,浙江企业在这方面做得 不错,虽然和标准相比还有差距。企业内部管理、现场管理,浙江企业也是拔头筹的。

      相比于江苏,俺觉得江苏更适合慢生活养老,而浙江是个奋斗的地方。俺认识的江苏民营企业老板,生活往往很有情调,注重美食、注意健康,对工作也很敬业,但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不设定太高。反之,浙江企业大都有宏伟的发展目标。两个规模、产值都差不多的企业,一在江苏,一在浙江,3-5年后浙江企业翻番,而江苏企业可能只增长了30%,甚至10%。这是俺亲历的普遍现象。

      但是,事物的另一面,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犹豫头脑过于活络、成为很多城市房价的推手而被人喊打的范例,也使部分群众对于“太善于投机取巧”的浙江资本有了不良的印象。

      • 家园 您没看到我后半段的话?

        房价不仅有温州人的因素,也有本地人的因素,房价的上升也因为供需关系失衡而不仅因为有人炒房?浙江人无非是普遍存在的众多造假者和炒房客的典型而已,而非只有浙江人干这事。

        台州的重要工业集镇的工业用地三年前就破百万了,前年底去年初形势最萧条时降到80-90万元/亩。现在又升上去了。商业用地?高多了,除非是招商建星级大酒店之类的用地才能以较低价拿到。

    • 家园 在浙江融资那么方便?

      从去年开始,几个银行负责信贷的同志,包括四大和个别民营的,经常到我办公室坐坐,刚开始有点受宠若惊,怎么说,银行自立门户已经许多年了,跟我们也就是上面开会时在会场上碰个面,大家哈哈两声就过去了。居然有主动上门要求给企业服务的,哪能不热情接待?要求推荐发展形势比较好的企业,没问题,整理好名单我就发给您。要求介绍辖区内企业资金需求情况,更没问题,我了解到的几十家企业需要资金,亟需贷款的,而且新产品开发力度不错,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统统编制好表格给您。

      过了一段日子,又上门了。一回生二回熟嘛。继续称兄道弟。一阵闲话结束,俺道歉,呃,要是您没啥事过两天俺上您那边拜访您,头儿交代的调研材料我得赶紧了。有时也其实没啥屁事,就觉得白扯纯属浪费时间,不如下河挖河泥长点见识。

      结果老兄吞吞吐吐地说,“老弟,手头还有没有发展形势比较好的企业?还有没有辖区内企业需求资金?”让我顿时景仰万分,银行同志的工作效率就是高呀,这么快就完成了放贷任务。前年咱买房办按揭还得等老长一段时间待上面的资金额度的安排和许可审查呢。再次道歉,能给您的都给您了。

      顺口问起,某家企业的贷款什么时候批下来呀?这家企业等米下锅,产品填补世界空白,县太爷都过问了好几回了。这位老兄更不好意思,“按照俺们的条件审核,这家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过后他解释说,实际放贷的也就我提供给他的名单里的两三家。其他的企业呢?他在审核人家的条件,企业也在货比三家呀,同时找上门的银行那么多,凭啥不挑挑拣拣?

      事后一统计,可把咱郁闷惨了。我提供给几家银行的名单里,真正拿到贷款的企业一半都没有。

      尽管俺没给那些想贷款没贷到的企业帮上忙,但尽力了自己也问心无愧。

      可是,到了年底的时候,有银行的同志又找上门了,给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帮忙挖墙角,让企业存款、贷款从别的银行转到他们这边,赶忙一口回绝,靠,我算啥东东,人家企业会听我的?人家几十年的合作,已经建立了信赖关系。我去帮忙挖墙脚的结果就是让我去得罪企业。

      这些银行中还有通过领导给我施加压力,让我帮忙的。问起他为什么给我施加那么大的压力?说,兄弟,也知道你为难。但我们也是逼得没办法,去年经济危机要求放松银根,上面有放贷的任务要求,然而同时要考核我们的经营业绩,放出去的贷款要是收不回来,我的位置也别想再坐了。这下理解了,经济危机之时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中央要求保八,浙江要求走在前列,可去年的形势真的不好,于是我们经济管理线的大大小小被上面敲头敲死了。

      钱这东西也真奇怪,想再给的人往往不是最需要的,需要的人却常常拿不到。有个老总发牢骚,去年形势不好准备猫冬不想贷,但银行的同志提起帮忙完成任务,就贷了一小笔赶紧还掉,不答应,万一以后银根紧缩时想贷人家不给安排额度怎么办?为什么人家求着他贷?现金流充裕,资产不少。还有一家准备开发汽车胎压报警装置,需要贷款,就贷不到,后来到了上海找到浦发,拿出公司的其他专利证书,再带信贷员生产现场走一趟,贷款顺利到手。

      其实天底下的金融全是靠投资的效益和抵押担保(信用说到底也是担保的一种形式,用个人信用担保而已)。为何给人的感觉浙江贷款容易?无他,创业相对容易成功,放贷当然也相对容易,但民营银行借钱之前一般都会要担保,这个同大城市的先生们消费贷款没任何本质上的区别,无非消费贷款你慢慢还,创业他资金一回笼赶紧还。

      至于地下金融,浙江跟外地没什么两样。高风险意味着高利率呗。只要你有抵押,在哪里都能借到高利贷。大家都听说浙江的“老鼠会”,这也是高利贷一种形式,却也意味者高风险。象浙江东阳吴英案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普通家庭血本无归,倾家荡产。除了至亲,不是贪图高利没有担保或者抵押谁敢把自己毕生的积蓄借给他人?信用在民营经济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可以信赖的东西。这样的案例我处理过好几起,一个非常稳定可靠的老客户,要求赊账,等总额累计到一定程度时突然消失。

      最方便的地下金融,我们方言称之为“倒款”。只要能找到放款的人,说自己要借钱,不需任何手续就可以拿到一定的金额,这个数目从一万到几百万不等,利率也不太高,就是三天10%。到时还不出来,准备一根手臂,一根大腿,或者一条人命吧。即便如此,人家放款之前依旧要看家业或者资产,怎么说,他们也不愿意给警察抓住把柄。警察也担心出了恶性治安案件或者给自己“放纵黑恶势力”的帽子。然而,不管警察是否放纵,这样的见不得光的事情在各地都免不了。离题了,呵呵

      辉汉如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看浙江融资篇下

      且不说民营银行,四大银行的分支全国各地都有,为何在浙江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行事,兼顾放贷数量和质量,在其他地方就只看领导意志?

      为什么人家一说“假货”就说是浙江生产的?我到各地出差或者旅游,都买过假货,但那些假人参、假玉石,假名酒……都是浙江人做的?浙江好像不出产这些东西?我去的商店售货的都信誓旦旦说,这是正宗本地货,他是正宗本地人。可见卖假货是天底下普遍存在的事,怎么把帐都算到浙江人头上?象那些假货事件,我在骂黑心浙江老板的同时,也在问,那些地方的食品安全管理、质监、工商等部门到哪里去了?那边的老百姓的维权意识到底不需要提高?

      林子大了什么鸟多有,任何一个地方的老板都有相当程度的吃喝嫖赌现像存在,任何一个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有可能污染环境。普遍存在负面现像只往浙江头上扣帽子而不学习浙江的长处,除了可以继续鄙视浙江人外对自己没什么帮助。

      浙江成功的原因有人说是吃苦耐劳,有人说是偷税漏税,也有人说是制造假货,……可是这同样的现像在全国其他地方少么?不要告诉我,外地人来浙江打工后才变得勤劳,浙江人中也有懒惰的;也不要告诉我,除了浙江,其他地方的民营企业不偷税漏税,从不制售假货……为什么唯独浙江的民营经济成了气候?

      关于对一般人认为浙江人赞成读书无用论的看法

      辉汉如雨:呵呵,造成你这种印象的原因是,双重选择概率的减小

      为什么外商投资都集中在苏南?

      有一段历史要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之初,上海是中国工业的龙头,当总设计师提出浦东开发战略时,浙江的决策者担心上海会成为资源的黑洞,从浙江抽血,于是对上海严防死守。我上学时候都要途径上海,浙北公路一路坦途,到了离上海最后的几公里,境内宽敞马路顿时收窄,那几公里坑坑洼洼,连续好些年就不接通,当时气得全车的旅客都在骂。为了与上海竞争,浙江集全省之力开发宁波,于是洋山港最终提上了上海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不能不佩服苏南的同志灵光的头脑,积极与上海对接。慕浦东开发之名来到上海的台商、外商,不少在他们的酒店里被苏南负责招商的同志邀请去当地考察,当他们因各种原因没在上海立足时,苏南为他们敞开了大门。

      在浙江民营经济起步的那段日子,是有不少的上海技术员利用节假日,或者退休工人,被浙江的民营企业延聘当顾问。但说起浙江成功起步的原因是“靠紧大工业,上海是第一码头,浙江人眼光好,体现在能盯牢大上海,而后又能盯牢全中国全世界。”未免太高估了当时浙江省领导人的眼光。浙江全面对接大上海应该在入世前后,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显了,继续隔离上海就是断绝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

      辉汉如雨:说英雄,论英雄,谁是英雄?我看创新

      通宝推:肥狐,捷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