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征服时代的礼物——巧克力 -- 江上苇

共:💬34 🌺7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征服时代的礼物——巧克力

    五百年前,当西班牙军官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的时候,当地的土著请他喝了一种叫做“Xocotai”的古怪饮料——这东西被当地人称之为“诸神的美食”。

    科尔斯特大人尝过之后,印象非常深刻——也没法儿不深刻。这饮料,是用一种梧桐科植物的种子,磨成粉末,与玉米,辣椒、胡椒粉等搅和在一块儿煮制成的,那入口的味道你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可以说,最初科尔斯特大人完全是为了维护西班牙勇士的荣誉,才咬着牙把这玩意儿吞下去的。

    但喝下去之后,科大人很快就有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于是他转而喜欢上了这种叫做“可可”的梧桐科植物种子。等到他完成了伟大的征服事业,转回欧洲面圣时,便于1528年将可可豆带回去奉献给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

    然而他带回去的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

    早在科大人之前,大名鼎鼎的哥伦布就已经将可可豆带到了欧洲——但科尔特斯比哥伦布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将传统配方中的玉米、辣椒和胡椒粉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统统去掉,换成了符合欧洲人口味的蜂蜜。

    蜂蜜调制的可可汤,当然比玉米、辣椒、胡椒粉要来得亲切些,于是这种饮料大受欢迎,到16世纪上半期,欧洲就多了一个由墨西哥语演变而来的新词汇,“Chocolate”,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巧克力”了。

    但从科尔特斯将可可豆带回欧洲后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巧克力饮料(咱们还是把其称作“可可汤”更合适些)的配方却一直是西班牙宫廷秘密——西班牙的御厨们逐渐将糖和香草等添加剂放入可可汤中,使之越来越接近近代的配方。

    无孔不入的意大利商人窃取了这种秘密配方,但这些下三滥的家伙却只能让这种伟大的食品在小范围内流传,并没有造成我们想象中的泛滥情况。

    因为他们不是贵族,而在那个时代里,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去领导时代潮流,无论是衣着装饰,还是杯中物。

    终于,这位巧克力历史上最重要的贵族出现了——她就是14岁的西班牙公主玛丽亚萨尔莎。这位好吃甜食的小公主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订了婚约,而订婚礼物居然就是可可豆!

    当她去到法国时,因嫌法国厨子不会熬可可汤(枉自法兰西还好称美食之国呢!),便带去了一位精于此道的西班牙女仆。这位女仆没有名字传世,但人人都叫她“巧克力女孩”。

    这位西班牙籍的法兰西王后,一生只钟爱两件东西:一件是她那个伟大的国王丈夫,另一件么,就是她杯中的可可汤。

    仗着“太阳王”的赫赫威名,以及王后的大力推崇,可可汤也狐假虎威地流行于法兰西王室的茶桌上,然后风靡整个欧洲的高尚场合。

    当然了,低下的产量和狂热的需求,注定了可可豆价格高昂,普通人根本享用不起——即便他们享用得起,贵族们也会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这根本不是他们的身份所配享用的。

    法兰西甚至对此有明文规定!

    唉,那个万恶的旧社会啊!

    然而人类的历史终究是在往前行的。随着巴士底狱的枪声响起,十八世纪末爆发的大革命,在摧毁旧王室的同时,也彻底地摧毁了巧克力禁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科西嘉的小矮子“异种波拿巴”,也就是拿破仑了,每每带着几大包可可豆出征;而市民出身的歌德也敢于将其作为礼物送给情人……

    在最初,巧克力和咖啡差不多,是一种即煮即饮的饮料,直到三百年后的1828年,荷兰人才想出了把巧克力变成固体食品的办法。而咖啡直到今天也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至今喝咖啡的程序仍然繁琐复杂——这也许就是它比吃巧克力显得“阳春白雪”的地方吧?

    不过也正因为巧克力的受欢迎程度高,消费量太大,所以种植者不得不挖空心思提高产量(可可豆原产植株的产量确实小得可怜)。各种改良后的杂交品种大行其道,而产量低,又不抗病虫害的原种植株却原来越少——如在欧洲,当年由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的原种“Criollo”可可豆产量,就只占得到不足5%的比例了,只有极品的巧克力才有资格用它出产的可可豆作原料。

    所以我们今天吃巧克力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让整个欧洲为之绝倒的风味了。

    这不是巧克力的错,而是我们的错。

    元宝推荐:爱菊轩, 通宝推:踢细胞,
    • 家园 这也不算是我们的错

      物种总是演化的么。好比说,今天如果有恐龙肉馅的饺子。估计也没人会爱吃。。。

    • 家园 从加纳带回几袋纯巧克力

      调配了一下尝了尝,快吐了出来。后来老婆拿走当作减肥药用。

      看来当年的欧洲殖民者喜欢上这个东西是付出了多大的勇气啊!

      咖啡其实还好了,也喝过原始风味的咖啡豆直接煮的东西,也还过得去。

    • 家园 量变引起质变?

      如果不是那些杂交品种,估计到现在巧克力仍然会难以进入平常百姓家。这样想来,其实也不那么遗憾的。

    • 家园 抓点虫子

      科尔斯特

      科尔特斯

      玛丽亚萨尔莎

      玛丽亚特蕾莎

      1615年,好吃甜食的小公主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签订了婚约

      1615年这两位还没出生呢,应该是1658年。

      • 家园 汗……资料未可全信

        甚荷!这几天正看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呢,竟愣没想到要把这个改过来……花谢!

    • 家园 自制原味巧克力

      还是要加上胡椒粉,辣椒粉,玉米粉啊

      • 家园 哦,该用虚拟语气的

        早上才从你的大作知道巧克力的最原始吃法。

        所以觉得以后“原味巧克力”该那些才是正宗啊。

      • 家园 如今竟然还有这种蛮荒吃法?

        俺还真是孤陋了,倒是要请老兄指点指点……但那味道,这个,您能忍受么?

        • 家园 有的有的,我们这里Lindt巧克力就有这一款产品

          lindt chili chocolat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是没有办法接受这个味道的。

          还有加肉桂粉等乱七八糟调料的,吃起来味道绝对古怪。

          • 家园 我感觉不到辣味,舌头上感受到的是刺痛的感觉。
          • 家园 以前每次出差都给LD带一堆这个牌子的巧克力

            不过没注意到有这个口味的,下次看见了一定要买点尝尝

          • 家园 添加肉桂是泛阿拉伯传统

            泛阿拉伯人(突厥、波斯、阿拉伯以及其他鸡零狗碎的部落)传统上有在咖啡中添加大量香料的习惯,如大名鼎鼎的土耳其咖啡。

            这种习惯被早年蒙昧不堪的欧洲人学了去,而且发扬光大,大名鼎鼎的意大利卡布奇诺咖啡就有一层肉桂粉的(俺也一度蒙昧,竟然专为调制卡布奇诺买了一磅肉桂粉,现在只好用来做粉蒸肉了)……

            所以在巧克力中添加肉桂,大概就是这种传统的再度发扬光大吧?

            不过说原味么,充其量只是欧洲原味,美洲原味版是没有肉桂粉的(印第安人可没给阿拉伯人当过徒弟,呵呵)。

            • 家园 一方水土一方人

              在欧洲吃奶酪什么倒还能忍,比较不能忍的就是甘草糖和肉桂的滥用.甘草糖一股子药味,口感巨怪异,还不如直接含甘草片.然后就是无处不在的肉桂,连口香糖都有肉桂味的...一个朋友错买了一盒肉桂口香糖,吃了一片之后就用来作弄其他中国朋友,搞得我们闻风丧胆啊...杀伤力跟甘草糖伯仲之间.

              • 家园 推荐品尝——土耳其咖啡……

                嘿嘿,肉桂末加苦咖啡用铜勺熬得黏糊糊的,还满是渣滓,那玩意儿简直就是中药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