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弟弟的故事 ( 下 ) -- 老光

共:💬45 🌺2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弟弟的故事 ( 下 )

    老光:大弟弟的故事

    木塘坪是我们的老屋。

    当年,父亲跟随爷爷,奶奶,背井离乡,走出木塘坪的祖居地,到常德地界上安家落户,图的是在新地方生根发芽。想不到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后代,又像推磨子似的,七转八转,又转回了祖居地。

    这就正如什么人所讲的:历史开了个大玩笑,从起点开始,绕了一个圆圈,最终,又回到了起点。

    那是1968年的十月里。

    文化大革命已经进入“革命委员会”执政的时期。

    运动初期“破四旧,立四新”,全国大串联点燃了燎原烈火,立下了汗马功劳的“红卫兵小将”,此时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伟大领袖一句话:“现在是小将们犯错误的时候了!”等待他们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前途。

    掌了权的造反派们,进入了新生的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现在,又轮到他们“立新功”了。

    新贵们革起命来,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更彻底一些。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到了他们的手中,就变成了城镇居民一棍赶的运动。

    这时候,《人民日报》发表了甘肃省某某城镇的一篇报道——“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造反派掌权的革命委员会,立马组织起人马上大街,敲锣打鼓,游行庆祝。

    同时发出通告,规定:凡属没有工作的城镇居民,一律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上山下乡,不能留在城里“吃闲饭”。首先,准予投亲访友,自行联络下放农村的接受地点;自己无法联系的人或户,则由革命委员会统一安排落户的地点。一个月以后,还未办理迁移落户手续的,则强行吊销户口,采取措施,强制性予以安置。

    我妈历来胆儿小,听了镇革命委员会的通告后,慌得不行。生怕被统一安置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后,举目无亲,受人欺侮。于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先去老屋联系一下。

    老妈说:“老屋到底还是你父亲‘泼血水’的地方,终究都是同一个老祖宗传下来的人,打断骨头连着筋!比起张李外姓来,看顾得还是不同一些的哟。”

    敬禀母命,不得不从。

    在一个寒风凛烈的清晨,我从渡口巷过了河,上了马鞍坡,翻过河堤后,沿着田野间的小路,七弯八绕,回到久违了的故乡。

    正如母亲所说的,“人亲骨头香”。老屋里的人听说我们要回老家,很是欢迎。他们说:“下放是大政策,你们不来,别人也会来的!自己家里的人要回来,何乐而不为呢?”。当下,就把临时住处,以及何时搬家等等,一一谈妥了。

    既然小镇这块地方已经不属于咱们了,又何必非要等到人家来开赶呢?

    那年的腊月十八,老屋里的所有男人,统统出动,雇了两只船,帮我们把家搬了。

    我们搬迁回了老家,离开了小镇——这块泼有我们兄弟血水的地方,这块生我育我的土地。

    从上往下算起来,从俺爷爷年青时到小镇落户开始,到我们离开它时,已经是好几十年了。常言道:热土难舍啊!

    大弟弟这时刻离十六岁还差两个月。我早已经下放到了农村,只是在另外一处地方。所以,全家下放时,家里只有母亲和两个弟弟,小弟弟此时七岁多点,才发蒙读书。

    大弟弟这时年纪虽然不足十六岁,但身个儿长得不赖,一米七五,牛高马大的,用乡下人的话形容:一筒好壮实劳力!

    俺弟兄在老妈的言传身教下,都是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干活的角色,不偷奸耍猾,也不会偷奸耍猾那一套。队上人见大弟弟干事认真,从小在街市上长大的,不会农活,恰好那时大队办的竹木运输队找队上要人,朝出晚归,也挺辛苦,便一致推荐他去这竹木队里做事。

    大弟弟这人喜欢干直扒路,天天的现活儿,宁肯吃点儿亏都行,就怕天天变花样儿,绕着弯儿害人的路子。更何况,到这地儿干事,一天还有五毛钱的补助呢。

    于是,他便高高兴兴地去了竹木队做排,放排,当了名排古佬。多年后,他和我扯起当年的这笔筋,说起他当时的想法,他仔细一想,也算是子承父业吧!因为,俺爹生前就是个排古佬呵呵!

    因为老屋队里土少人多,大队的干部一口咬定我已经是下放人员了,说什么也不同意我和家人转一块,所以,我一心挂两头,只能在外边为自己队里搞副业,挣了钱交生产队“买工分”,赚点粮食糊口吧。

    1969年秋天里,我放木排挣了一笔钱,这是我长大成人后头一回挣的大钱,有七八十块。拿到这笔钱后,脑子里头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俺娘。手里捏着几张薄薄的钞票,在常德城内的商店柜台前踱来踱去,不知买点什么东西合适。

    想呀,想呀,考虑了好久,才选定蛋糕,桃酥等几样母亲最喜欢的糕点。

    刚回家不久,大弟弟也从河下回来。

    一进门发现了摆在桌子上的糕点,于是,伸出两手便要吃。要知道,当年这东西对于我们这些穷苦人家来说,一年四季也是难得见到的稀罕物哦。更何况全家下放农村之后,条件更苦,肚子都塞不满,又哪里有钱买糕点吃呢?这也就难怪大弟弟馋嘴呵。

    大弟弟一双手刚伸出,母亲顺手给他就是一掌:“去!先烧开水去,等水烧开后,一人冲碗茶。吃之前,我还有个白话要讲给你们听呢!”

    等开水烧好,泡上茶后,娘便把我们三兄弟一齐喊拢来坐下,然后,把糕点纸包一一打开起。娘对我们说道:“莫急!先得等我每样的尝一块后,你们才能吃呢!”

    我们三弟兄都把眼睛盯着娘,看着她一样样地尝了一点点,等她发话。她老人家不发话,我们都不敢动手的。

    娘每样尝过之后,这才慢条斯理地开了口:“刚才你们可以吃了!”于是,大家才动手开始吃。

    接下来,娘讲起来白话:“为么得刚才要让我先吃呢?而不准你们先动手呢?这里面是有个原由的。现在,我就把这个原由说与你们听听!

    自从把你们生下地之后,为娘的我就盼望着你们快快地长大呵呵!,一扒屎,一扒尿,洗臭了一双手!好不容易把你们带到十来岁时,你们的父亲,又狠心抛下我们先走了。从你们的父亲死之后,这十来年我是怎么捱过来的,你们晓得吗?打从你们的父亲死后,我就天天地盼啦,天天地望啊,望着你们早日成人哦!望穿秋水啊,好不容易哦,才望到了今天呵呵!

    以前的每一餐,你们都是吃的我的呀!今朝这桌儿上的糕点嘛,是哥哥用自己挣的钱买了来,专门孝敬我的!为了等这一天,我的一双眼睛都望穿了呵!我望的么得啊?我望的就是你们能长大成人嘛!

    今天,哥哥用自己挣的第一笔钱,买了糕点孝敬我,这说明他懂事了,长大了,晓得首先要感谢我这个娘!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很高兴!这就是我要先吃的道理!”

    说到这里,娘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我们都住了嘴巴,望着娘,默默地沉思。

    一餐糕点,让我们再一次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大弟弟把糕点重新包扎好,收捡起来,几弟兄心里想的是,这些糕点应该留给娘,应该让她多吃几块,她为我们吃了好多的苦呵呵!

    到了第二年,大弟弟也放排去了岳阳。

    他把竹木队发给他的路费和回程的生活费,省吃俭用节省下来,也学着我的样儿,给娘买了蛋糕,桃酥。对他的举动,娘十分的赞赏。

    娘说:“是嘛!老人不翻古,后生不知谱哦!要不是我上次讲过这道理,你怎会晓得学着哥哥,为娘买糕点回来呢!儿呀,这就是没得看样有比样,要学着做人啦!”

    老光:大弟弟的故事

    通宝推:秦之夏,黑翼炽天使,上善若水,月光光,米宝,史文恭,非为,韩信点兵,小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同的年代,一样的感动

      生于计划生育管制霹雳的年代,但有幸不孤。与兄感情颇笃。

      不同的年代,一样的感动

      • 家园 那你是80年代出生的?
        • 家园 恩,80后

          八十年代~~

          那阵子抓计划生育简直比鬼子进村抓共产党员还厉害。但是木有办法,俺跟老哥是双胞胎,一起出来的,他们管不着

          • 家园 呵呵!难怪!……

            那你们哥俩可是有福气的人呢!俺儿子是77年出生的,79年俺老伴又怀了个孩子,这时候就开始严厉起来,领导多次上门做俺的工作,没办法,便把怀了七个月的孩子引了产,流下来一看,是个女孩,俺便后悔得要死,直到如今,俺还后悔得不行!所以,你一说,俺就晓得,你是80年后出生的人!

            • 家园 79还可以生第二个吧。

                俺79年调回南京,新单位的工会主席整天要我领独生子女证。记得是80、81年才开始严格起来,这时候生第二个要降工资级别,再后来就要开除。如果79年那么严格,也没必要叫你领证了。

              • 家园 俺这地方历来便“左”……

                但凡上面有个什么要求,这里的人立马就动起来了!那时候俺在机关里头,硬要强行生的话,那会儿也还没得开除工作等等的处分,只是在领导手下搞事,天天跟你作工作,你若不买他帐,硬要对着和他干,那就得看他的颜色,茶里面不找,饭当中找碴子,这样一来,那日子也难过啊!没得法,也就只好勉为其难,流产结扎哒算了!所以,俺说后悔也就是这意思,倘若是当时强行的生下来,也未尝不可!只是那以后便要受许多的苦楚呵呵!

    • 家园 我挣得第一笔钱是在大学里帮别人画图,好像有八十

      块钱吧,全数交给老娘了。

    • 家园 补花得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一言难尽的那个年代。

      不是过来人不会有切身体会。那时人们的思想比较简单或者是小不知道,上面让干啥就干啥。哎!过去了。

      • 家园 您说得一点都不错……

        那年代里头的人,真的是单纯得很,遇事也不想想,只要领导开口了,哪怕前面是座刀山,也努力地去爬。不像如今呵呵,先得想想划得来,划不来,真干了有什么好处。我有个朋友,有一天对我说:从前,是有钱使得鬼推磨,如今呀,是有钱是使得磨推鬼呢!听了他这话,我不禁默然了半晌。呵呵!这世道!如何说呢???

    • 家园 肢解宝推吧。真感动
    • 家园 文笔不错-能写写大弟弟

      如果生活在49年以前的中国会怎么样吗?能讲一讲49年以前的中国百姓怎么生活的吗?

      这篇文章你怎么看,能否批判批判,期待你的高见:外链出处

      • 家园 我是48年出生,大弟弟52 年出生……

        如果要写49年以前的生活,哪只能是臆想,臆想出来的东西,不真实,我也写不出。谢谢关心!!!

        • 家园 写49年以前生活是臆想,那么能不能写写现在的-

          向这位记者写的这位八旬老奶奶的生活,也是农村发生的,还是现在的。我还很好奇,想知道大弟弟现在的生活,能否抽时间也写写,加深我们的印象,特别是年轻人,让他们对前30年更加了解,对后30年更加热爱:

          外链出处

          一位84岁的老人,身形瘦小干枯,拄着拐棍走路还颤颤巍巍,视力高度下降,一尺之外便视物模糊,耳朵也背了,还患有高血压。本该颐养天年的她,却承担着照顾父母双亡的瘫痪孙子的重任。而这个孙子,和她并没有血缘关系。

            这位可敬的老人名叫侯书亭,家住邯郸魏县北寺庄村。5月5日,记者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心灵一次次被这个坚强的老人所震撼。

            从房子便能看出这个家的家境。

          走进这个农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房屋,房子除下半截由一块块破砖头砌起外,大部分是土坯结构,墙皮已经大面积脱落,窗户不能开关,上面糊的纸早都烂掉了。

            院子里有一位瘦小的老人,正在吃力又认真地洗着一件衣服,她就是84岁的侯书亭老人。见到记者,老人放下手里的活儿,热情地打招呼,她说,这个房子太破了,不能住人了,她和孙子住旁边一间小房子。

            老人把记者领进她和孙子的小屋,小屋在正房的西侧,只有10平方米左右,屋里用木板搭着两张简陋的单人床,床窄得只能容一个人平躺,翻个身都不行。东边的床上躺着一个瘦削的年轻人,他平躺在床上,盖着一床脏兮兮的棉被,身体一动不动,露出一张脸和一双手。让记者惊奇的是,这张脸白皙干净,他表达能力不错,还会说普通话。他说,他的身体除了手和头还有两只脚以外,都不能动了。

            老人的听力已经很差了,记者几次和她大声说话,但都难以沟通。于是,她的故事,主要由孙子李富景来讲述,孙子不知道的,再大声地问老人。

            时间渐渐流逝,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老人准备做饭了,记者注意到,就在她眼前一尺多远的锅,她来回摸了几次才找到,她颤颤巍巍把锅舀上水,端到炉子上。

            儿子儿媳相继离世

            侯书亭老人的娘家在河南,她14岁的时候,嫁到魏县北寺庄村,和大她14岁的李姓男子结了婚。转眼12年过去了,夫妻俩依然没有生育一男半女,便在外村领养了一儿一女,儿子8岁,女儿刚刚几个月。

            又是12年过去了,丈夫因黄疸性肝炎去世,这时,侯书亭38岁,养子刚刚成年,而养女只有12岁。侯书亭没有再嫁人,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除了种地,做所有的家务,她还在家编草帽辫子、织布,等到集市时,便挑过去卖,集市离她家有两三公里,她一大早便从家里出发,徒步把草帽辫子和布挑到集市上,直到下午两三点钟,集市散了才又走回来。在集上,她从来不舍得吃一顿饭,省下的每一分钱,她都要用在儿女们身上。侯书亭靠着自己的努力,给养子娶了媳妇,把养女拉扯大,给她成了家。

            养子养女都长大了,侯书亭感觉自己还不老,闲不住的她,又开始为养子养女抚养下一代。虽然忙碌辛苦,但看着一个个孩子健康成长,侯书亭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和甜蜜。

            孙辈们一个个长大了,侯书亭也步入了老年,她长舒一口气,准备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生活。没想到,命运却给她带来了更大的考验。

            1998年夏天,老人的养子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暂时保住了性命,却落了偏瘫的后遗症,儿媳边工作边照顾丈夫。2000年春季,身心俱疲的儿媳被查出患晚期胃癌,不得不辞掉在邯郸的工作,带着丈夫回到农村老家。老人正上初二的二孙子李富景,学习成绩非常好,考入学校的重点班,初三毕业就可以直升邯郸一中了,但也不得不辍学回家。

            见到病重的养子和儿媳,侯书亭老人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痛哭了一场后,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让两个孙子到外面学手艺找工作,她自己则负担起照顾两个病人的重任。

            半年多过去了,儿媳因病情恶化去世,一年后,养子也离开了人世。

            二孙子被抱回了家

            强忍悲痛送走了养子和儿媳,侯书亭老人大病一场,头发一下子全白了。

            好在两个孙子还算有出息。他们子承父业,都在城市里当上了厨师,尤其是二孙子,不仅厨艺好,而且脑子活,几年以后,他便不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开店当上了小老板。两个孙子时不时回家看望奶奶,每次都带来她爱吃的食物,给她做好吃的饭菜,在两个孙子的关心下,老人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可是,命运好像专门跟侯书亭老人过不去。2007年的一天,一位邻居突然问她,听说你家二孙子得了一种很难治的病?老人没有丝毫思想准备,一下子惊呆了,她可一点都不知道啊,又吃惊又着急的她顿感眼前一片模糊,得了“火蒙眼”,一米以外的物体都难以分辨。

            她赶紧给二孙子李富景打电话询问,孙子告诉奶奶,自己没什么大事,只是有点腰疼。岂不知,孙子得了股骨头坏死,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走路都走不稳了,为了不让年迈的奶奶操心,一直瞒着她,即使被邻居泄了密,他也没有告诉奶奶全部真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