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星星惜星星-林彪和彭德怀不是冤家 -- 【蓑笠翁】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星星惜星星-林彪和彭德怀不是冤家

    大家都知道彭德怀和林彪各任于红三军团长和红一军团军团长,基本上是平级的。一个在前冲杀,一个奠后,可以说在毛的指挥下,配合默契相的益彰。直到长征时期的会理会议上,彭德怀则因林彪的那封信而受到毛的怀疑,并且受到牵累而受到严厉批判。聂在说明此事时没有讲彭不是主使人,林彪也没有说,而彭则采取了事久自然明的态度。但这不可避免的留下了阴影。最为明显的是,在回理会议之后的不久, 彭德怀有两次被“贬”为林彪的下级,当然在这两此次中三军团依然在彭的领导和指挥下。第一次是在1935年6月8日,中央及军委电示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罗炳辉何长工称一、三两军团统归林、聂指挥。同时三军团约一半兵力由林聂直接指挥。到6月十日又把九军团划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而在这期间部队主要是忙于一四方面军的会师,也无重大军事任务,故没有多少人对此军事指挥人员变动多加注意。在会师之后,中革军委在两河口会议后制定了《松潘战役计划》,《计划》规定红一、四方面军分组为左、中、右3路军:左路军由第1、第3第5、第9军团组成,由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而林为司令员聂为政委,彭杨为副。直到七月二十一日,中革军委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命的决定》。一军团改叫一军,三军团改叫三军,彭德怀又回到三军当军长。在张毛闹矛盾要分家的日子里,秘密调红11团保护毛,另编密电码本,先抓张的人做人质,在保护毛的安全上可以说不亚于叶的告密所起的作用。在随后毛召集的俄界会议上,红1、红3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则任第1纵队司令员。所以如果你只看前两次的安排,是看不出来什么的。如果三次联系上来看,就可以看出毛对彭的看法是有个转变的过程,从而也证实了前两次是不公正的安排,因为对于以彭德怀的资力和能力来说作林彪的下属无疑是不妥的。但是后来彭的表现突出了他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名利的非凡之举,才让毛又重新真正认识了彭德怀,而让彭统帅全部红军。这也折射出后来的彭之庐山之冤屈是多么的窦娥之痛。但是对于前两次的冤屈,彭并没有说什么,在后来的彭德怀自述中也没有怎么提起。林彪呢,也没有说什么。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直罗镇战斗胜利后,加上红二十军的汇合和原来陕北红军的根据地,中央决定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但是林彪却要闹着要去陕南打游击,三次致中央,力持己见。毛泽东与张闻天联名致电彭德怀,请其出面做林彪的思想工作,放弃去陕南打游击的想法,由此请可以看出林彪与彭德怀的关系不错。彭德怀在接到中央的电报后,并没有去找林彪做说服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彭自己就讲:“陕北只是小红军的好根据地,不能容纳大的红军,因为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若向南发展要好得多,不过要同东北军打仗。” 可见,二人在战略上是有共同看法的,到底对不对,历史没有给予机会证明,因为1935年12月29日中央向林彪发出最后通牒:“接电即来中央,讨论你的工作问题。” 林彪就被召回延安了。 

    洛川会议则是彭林的看法完全趋于一致而同毛相反。本质的原因是因为毛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军事家。而那时的彭林则是道地的军人且以抗日为最高光荣。在洛川会议上林彪和彭德怀、任弼时等人主张打运动战或运动游击战。而两个人思维的共同结晶是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中旬开到晋北前线之前,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9月7日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协商联合作战抗日。阎锡山提出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与日军作战的计划,要求八路军予以配合。彭德怀提出八路军的配合方案:“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侧面,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 朱德和彭德怀1937年9月23日命“115师在平型关外侧选择地形,进入伏击状态,相机出击。” 而林彪9月24日才侦悉到日军第二天有大举进攻平型关的迹象,但是林彪早有打伏击战的想法并且作了地形侦察。 24日黄昏后林彪接到国民革命军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的请求于是机断专行而发动了平型关战役。

    而在彭被很批的华北座谈会上,除了萧克表态发言支持彭德怀外,还有林彪也是支持彭的。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座谈会是彭主动提出召开的。薄一波说 “是因在华北主要是在晋冀鲁豫区 的工作中,地方干部及一部分军队干部对彭德怀同志有某些意见,长期未得到解决”,彭德怀则说:“我早有这个想法。我这个人是‘高山上倒马桶,臭气出了名的’,让大家批评批评很好 嘛。” 在薄一波向彭德怀建议后,彭主动要求开的,可见彭对自己的问题和缺点是很清楚的。但是在刘少奇和康生到会后,夹杂着毛的声音,把座谈会变成了批判会,讨论、批评的内容变成对彭德怀历史问题的“清算” ,罗瑞卿, 邓小平,薄一波等人都向彭开了炮。作为事情的后来发展, 高岗曾想利用此事件拉拢彭林,虽然彭与林都与高岗关系不错,也都看不上刘的空手道与拍马屁,在彭林看来刘仅靠拍老毛的马屁而坐上了第二把交椅而不是通过真刀真枪干出来的,但还是拒绝了合作,因为两个人都不是搞阴谋诡计的人。

    彭和林彪的经历秉性固然不同, 除了战功显赫之外,就是两个人都是明白人. 两个人都很孤傲,在党内军内他瞧得上的人没几个。但是不同的是,彭却锋芒毕露,林却韬光养晦。但是两个人又都没有自己的班底。彭在庐山会议上最倒霉的 时候交上了几个短暂的生死之交如周小 舟,李锐,田家英 (黄克诚是不能算的,因为黄的反戈一击差点让彭气的出了血) 。林在文革的时候保了几个人,后来这几个人就成了后来的四大金钢。

    林彪在庐山会议上受毛之托攻击老彭极凶恶,但不是批彭的急先锋但是私下里又说批彭是“说绝了,做绝了,绝则错。”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周也只是大醉一场而已。不仅如此,林还是当着老毛的面澄清了会理会议一事,至于林出自什么目的,为什么在彭受批时说明真相,也许是因当事人面对面,不能不说实话;也许是要借此表明自己与彭全无瓜葛。不过无论如何这在客观上还是使彭得到安慰总算澄清了20多年的一个误会,这是会议上唯一使彭感到聊以自慰的事。所以彭一直到临死前还感激林为他在会上当着老毛的面澄清了这一件事,根本不怨林在会上落井下石,会后的残酷迫害,在其《自述》中仍然称谢不已,对林无一句怨言。不仅如此,当他在狱中生命垂危,听到九一三事件后,竟然在病床上大声疾呼:“你们(毛周)不能这样对待林彪”,竟然要写信质问老毛,为林鸣不平。 与之相比,刘周及等而下之流当愧死如果有良心的话! 除了《彭德怀自述》外,《黄克诚自述》和《万毅将军回忆录》林彪也都很有些好感,对林彪在庐山会议的作为并不象其他书上那样说林害了他们,除了在宣布对他们处理意见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到林的名字外,通篇少见林的名字。黄的自述作于80年代,是少见的在80年代能正面评价林的 书。万的回忆录出版于1997年,对林的评价就好得多了,在这本书中通篇没有对林的否定性文字。而且在庐山会议后,林积极采取措施下达文件,防止势态的进一不扩大。 作家严文井1997年说:“庐山会议后,整彭黄军事集团,林彪生怕军队里要斗倒一大批人,就授意总政发指示,要刹住反右倾运动。”

    彭林的家庭也是值得一比的。十大元帅中,彭林是相对家庭不幸的一对,而十元 帅中,朱、刘、贺、陈、罗、徐、聂的家庭生活是美满幸福的,夫妇和谐。叶虽然婚姻多变,然而子女到还兴旺和睦。 彭无子女,最困难的时候,老婆又远离了自己。林则是和叶群貌离神合。可以说,如果两个人的家庭是同其他老帅们一样的话,结局肯定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林彪。

    那么林彪在庐山会议后取代了彭的位置,真相到底如何呢。1956年八大后,八届一中全会选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未得全票,他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了林彪。八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 毛是否从此时就有准备用林作为代替彭的打算。 实事求是的讲,毛彭摊牌是早晚的事。因为可以作为职业军人的彭是不可以作为政治家的。但是毛并没有预料到仅仅是在毛指挥彭批判了刘粟等人之后的一年,这种摊牌就来临了。因为从毛对彭的任命上和准备工作上,都还没有完成,特别是在彭倒后的总参位置上还没有合适的人选,罗的培养还没有完成。

    五九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叁日的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彭德怀被再次任命为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而林彪并没有因为是常委加党的副主席而变插手军中的具体事务。

    回过头来看林彪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原因。首先毛的提名很重要,但是彭没有得到刘周二人的支持也很重要。实话实说,毛刘周都不希望彭成为常委,因刘还没有看到林的能量,如果说刘知道十年后的结果的话,刘是不会支持林做常委的。毛选林的原因是林彪在中央是个单干户,基本上没有党羽,无拉帮结派之举,还有就是林个性孤癖,内心高傲,不大把刘、朱、周、陈、邓五位政治局常委放在眼里,也可以作为一种制衡的力量。而林彪本人客观的原因则是一是林彪为军内唯一可以和彭德怀媲美功绩的人物;二是林彪生于一九0六年,比毛本人小出整十三岁,资历年龄都算俊生晚辈,可以作为接班人的名义进行培养。对于毛刘周都能接受的是林彪是长期病号很少出席会议,很少管事,不会来争权、分权。当然,毛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就是用林彪来把彭成为常委的机会给堵住了。而客观的表决结果则是林的票是在毛刘周朱陈邓六巨头以及两位林伯渠董必武之后,而在其他人之前,更远在彭德怀之前。可以说是毛同很多人一起的选择。也说明了彭因为自己的性格而得罪了很多人。

    除以上的原因外,对于林彪的晋升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毛需要在常委中加强自己的力量,毛没有看错人,林是铁定的毛派同邓一样。在大跃进的年代里,当时常委里面保守人物居多,朱刘周陈都是保守派,在刘改变后,也只是毛刘邓

    对朱周陈,三票对三票。林的升迁应该说也是大跃进的产物。这样下来,林的政治局排名远在彭德怀之上,但是此时的毛并没有立即让林插手军队。

    但林是军人出身,特别是四野的底子是在军队中最大的。林的上升,彭不会没有感觉。第一次彭提出彭德怀提出自己可以只担任国防部长以对付外事活动,不担任军委日常工作的主持人,请另一个委员来主持军委工作;或者自己只搞军委日常工作,不当国防部长,正是在林彪得到排名常委之后第一位置的一个月之后。而在同年年底的军委会议上,彭德怀提出交班、退休问题。在林彪当上常委加副主席的叁个月之前,五八年二月的中央会议上,彭德怀提出不担任国防部长,毛泽东回答说,现在备案,以后不准再提。在林彪当上常委加副主席的十个月之后,五九年叁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一日于上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向毛泽东提出不再担任下一届国防部长,毛泽东不采纳彭德怀的意见。几天之后,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彭德怀再次被任命为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而且彭多次推荐林做国防部长。彭德怀在笔记中写道:"我觉得奇怪。林为中央副主席,对党内团结是有好 处的;我曾经总想林任国防部长,较为适当,对于团结也有利。此事同聂荣臻同志谈过多次,并且同毛主席当面谈过此事。毛主席说,现在林有病。我以后没同毛主席再谈了。"

    但是在庐山会议上,风云突变,毛急找召林上山,准备人接彭的班。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子的,国防部长一职应该由元帅来接。看看说大元帅在当时的情况,只有林贺二位可以接替。对于毛来讲,林比贺更合适,但是毛也没有把军权全部交给了林,而是安排了两个别有用心的助手-贺龙和罗瑞卿。也正是这样的安排,在几年之后,毛就为自己的安排付出了代价,犯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大忌。

    但可以说明的就是,庐山会议彭的退出,势必会由林彪接位,因为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也绝对不是说什么是野心家林彪的的阴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