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国内绩优基金的盈利模式 -- 高士奇

共:💬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国内绩优基金的盈利模式

    不才近来和几位朋友吃饭时聊到国内的基金,听说颇有几家业绩不错,明显好于大盘,就不免多问几句,他们的业绩为啥好呢?

    朋友告诉不才,虽然目前市场整体低迷,但仍有一些个股表现很好,业绩好的那些基金正是较早地发现了这些表现好的股票。基金的操作方式和风格各有不同,但对表现较好的个股看法是趋同的,只是闻道有先后而已。有谁较早的发现了好的个股,就会有较大的盈利。一些出类拔萃的基金经理、分析员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甚至能够应用系统的分析识别方法,经常能够很早发现这类股票,其所在的基金业绩也就卓尔不群。这些基金往往一旦看准就重仓持有某些股票,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交易策略,当然也就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可是既然大家看法早晚都一样,进去早的就能找到下家。

    听了朋友的介绍,不才仍有疑问,这种盈利模式真的可取么?业绩好的基金真的是常胜将军么?中国的股市里真的有不少好的股票么?这些是一时的现象,还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河里高人众多,不才恳请诸位赐教。

    • 家园 多谢陶陶兄和四月兄指教

      实际上,不才更为关心的是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现象能否持久。这个问题决定了绩优基金的这种盈利方式是否可靠。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则是,如果每年表现好的股票较少,那么对于众多基金来说可谓僧多粥少,于是业绩好的基金不会很多,或者说基金能够作出较好业绩的概率较小。那么,成为常胜将军的可能性就更小得多,一些一贯业绩很好的基金是否可信呢?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不才的意思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如果没有,万望见谅。不才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对这些问题比较感兴趣,请诸位高人继续指教拍砖。

      • 家园 如果可以,和基金的CIO和研究部的都谈谈,

        看看他们的优势到底在哪。比如说,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把握,他们用的是国家统计数据,还是有自己的调研和分析模式;再比如说,对货币政策的预测,是靠人脉,还是掌握了央行的思维方式;第三个比如说,选股,用的是什么指标,有没有RED FLAG分析;一个研究员跟多少公司,有没有亲自和管理层谈,等等。

        最关键的还有基金管理人的诚信。高兄开的是好题目,希望上面的能够有些脑力激荡的作用;这方面的东东,俺也极有兴趣,高兄想到便说,千万别见外就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陶陶兄所言切中要害

          不才也是怕这好成绩的背后有什么问题。据说业绩较好的基金有比较好的分析选股方法,有些分析方法甚至非常系统、科学。但不才对此心存疑虑。

          不过不才了解的也不多,这才想请教请教。

          • 家园 现在中国最好的基金是哪些?他们强调的是他们的选股么?理论

            上专业人员理财的优势在于知识,信息,工具,投入;实际上,美国的数据显示大概只有30%的共同基金BEAT S§P500,所以如果不了解某家基金的竞争优势在哪,指数投资如ETF是一个不坏的选择,前几天有消息,上证推出ETF,高兄不妨留意一下。一起切磋,一起切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高兄是在问国内的基金值不值得买?矮子胡说一下,

      跟踪中国股市只有两年,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发现国内的基金重仓股的变化基本和经济基本面相符,象是去年的银行钢铁,今年的运输石化。

      A股市场里良莠不齐,据说可供投资的个股并不多,造成大量基金选股趋于一致,这是一个比较畸形的地方。更要紧的是国内关于基金的立法和监管是否严谨,内部交易和老鼠仓等弊病能否遏制住。

      不知道是不是对题了?

    • 家园 简单说是Portfolio,详细说就很难说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