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龙未必胜为鱼 -- 不速之客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为龙未必胜为鱼

    为 龙 未 必 胜 为 鱼

    ?D ――关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

    鲤鱼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养殖历史。中唐之前,养殖对象尚未扩大,即使在养鱼技术较高的中原地区也还局限于只养鲤鱼,以致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鲤与鱼几乎构成了等义关系,称鱼即鲤,说鲤即鱼,而处于唯鲤独尊之位。《尔雅•释鱼》将鲤鱼置于篇之首,陶(弘景)注本草视其为鱼之主、“诸鱼之长”,《神农书》说其为鱼之贵,古医界谓为“鱼中猪肉”。长期来它在人们心目中声价甚高,有“食品上味”之评。古谚又有“洛鲤伊??,贵于牛羊”的赞誉。某些优良品种极受欢迎,声誉经久不衰。梁章钜称道黄河金丝鲤鱼“足以压倒鳞族”,吃上它“当为生平口福第一”(《浪迹丛谈》卷之五);崔豹赞叹用桃花鲤杂韭菜烹食“不必流三雅泛五经”,有几杯浊酒就“陶然天际”(《古今注》);刘锡蕃则说广西苗鲤其味之美“虽嘉鱼不能过”(《岭表纪蛮》)。它的品种甚多,且多有地方名特品种。广西兴安全县灌阳的禾花鲤亦属名产,“味甘美异常”[民国三十八年《广西通志(稿)》第59卷]。而古代只认定“跳龙门”的赤鲤(黄鲤)为其正宗。

    鲤鱼跳龙门是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最早见于记述“三秦”风物志书型的《三秦记》。“三秦”是秦亡之后,楚霸王项羽的建置。他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陕西中部咸阳以西和甘肃东部归雍王(秦降将章邯)所辖;陕西咸阳以东归塞王司马欣所辖;陕西北部归翟王董翳所辖。亦即史称“三秦”之地,其所指当在陕西中部及其北部一带。《三秦记》上说:“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十六国前秦的苻朗接着在其后又加以渲染:“观于龙门,有一鱼,奋鳞鼓鳍而登乎龙门而为龙”(《苻子》)。

    《三秦记》一书已佚,只知其作者为辛氏,其名讳和生卒年代无可考。有的学者估断其为汉代人。上文所引系从李?P等人编纂的《太平广记》第466卷中节录而来。“天火烧其尾”的情节与广为流传的情节稍有出入,其他情节则大致相同。以天火烧尾,想来是要其经历一番磨难,由神秘的力量使之脱胎换骨。至于文中所说“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唯言其登上龙门化龙难度之大,而致为数甚少而已。为何定数于七十二之内,笔者怀疑与儒家圣人孔丘门下三千弟子中“七十子之才”似有牵涉。从鱼变而为龙是一个质的飞跃,如同孔门众多弟子中,最后造就成影响较大的七十二贤。这是神话传说中社会意识和观念所打下的烙印。

    陶注本草和《尔雅翼》均称,鲤鱼“形既可爱,又能神变,乃至飞越江湖”是鲤化龙之所本。然而跋涉千里还要跃上龙门决非易事。跳不上的遭遇却很惨烈,有所谓“点额”“暴鳃”之灾。实际上是因为它们历尽艰辛险阻,体力消耗过度,或奄奄一息,或困顿而踣。有趣的是,后来有人把参加科场考试落第者也称之为“点额而还”。笔者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何谓“点额”?“就因为鲤鱼要跳龙门,又胸中不甚了了,自不量力,逆水上跃,周身精血都积聚额头,如同被朱笔在额上点了一点。从此世人称落第为点额,留下话柄。”(见董秋枫《冯梦龙与侯慧卿,刊《今古传奇》1995年第1期总第73期)这“胸中不甚了了,自不量力”之说,似乎又太残酷了点。事实上,在古代科场中落第的人中,也不全都是“胸中不甚了了,自不量力”的人。

    《三秦记》的另一处说,“龙门水……两旁有山,水陆不通,鱼鳖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曰‘暴鳃点额龙门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水经注•河水》也有类似的说法:“麋,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否则点额而还。”麋,系鲤之别称(《尔雅》舍人注)。此后历代诗文用此典者颇多。如南北朝梁阮卓《赋得莲下游鱼》、《放鱼》,隋代岑德润《咏鱼》,唐代元稹《鱼登龙门》,白居易《点额鱼》、《醉别程秀才》,宋代吴淑《鱼赋》,明代李东阳《题程亚卿所藏刘进画鱼》,何景明《画鱼》等。李白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也用到这个典故。然而,即使已经化龙,诗人也说“见说在天行雨苦,为龙未必胜为鱼”,使那些苦欲成龙,而又惧点额暴鳃者聊以自慰。

    龙门山,据查有10处之多:一在河北赤县北,古称独固门;一在黑龙江绥棱县东;一在河南洛阳南、伊川北;一在江西丰城县东南;一在江西修水县东北;一在湖北郧县东南;一在湖南麻阳县东;一在四川广元县东北,亦名葱岭山;一在四川峨眉县西,亦称龙门峡,曾被宋代范成大誉之为“天下峡泉之胜,峨眉龙门为第一”者。以上九处,从《三秦记》所记述的方位来看均非是。其所指当在山西河津县与陕西韩城县之间。黄河从山西陕西北部开始折向南行,至咸阳以东复向东流。该处属黄河南行下端,既为河之东界,且有“龙门”“禹门口”,因之可断。

    现代学者闻一多等人研究认为,鱼在外形轮廓及繁殖能力上是女阴的象征。以鱼为图腾的生殖崇拜在我国文化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如前所述,鱼即鲤。另有学者认为,龙是男性地位上升巩固后,男子性器官生理特征的暗喻。中国文化中,它代表男性权威。因之,鲤鱼跳龙门,是男性生殖崇拜的图腾,取代女性生殖崇拜图腾的象征。而生物科学工作者的解释则是,鲤鱼在繁殖期作生殖洄游,会溯水而上,有腾跳现象。唐代戴叔伦在《兰溪棹歌》中写道:“兰溪三月桃花水,半夜鲤鱼来上滩”。他以诗人的视角作过这番描写。兰溪,在浙江金华市西北,今称兰江,亦即兰溪至梅城段。阴历三月,时值春末,正是鲤鱼的产卵季节,且产卵时分常在夜间。黄河鲤鱼之所以跳龙门,并非有化龙之意,却有繁衍后代之心,仅仅是它的一种生理生态的现象罢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