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为啥《道德经》只字未提《易》? -- 山有木兮

共:💬22 🌺2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为啥《道德经》只字未提《易》?

    这二者,在世界观方法论上,不止是关联,俺看来几乎是同一的。

    《易》早于《道德经》“文王拘而演周易”嘛。老子却没有作为文献综述进去。。。

    “孔子读易,苇编三绝”。又据载,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孔李二位老师是同时代的人。他俩见面就没谈谈易经?光谈论“礼”了?

    据经学与易学大家之言,易是中国土著文化的源头活水。

    而中国土著文化,或哲学,以孔,老学说为主要代表,即儒与道。

    问题是,老子道德经却没有关涉于易经,五千言不言易,俺很奇怪此事。

    多年苦思不得解。。。

    • 家园 孔子只是继承,所以对易赞叹不已。

      老子是超越,他提出了易之上的道,易对他来说,是被超越的范畴。

    • 家园 有很大的区别

      易经虽然没有看完,看懂。大体上是一个事物从生到灭的过程。所以,说是一部儒家作品,没有错。

      道德经,我也没看完,没看懂。但是,开篇部分,主要是说:道是???,算是一部玄学的作品。其实,说白了,是在说:皇帝应该如何如何。因为,天道是如何如何的

      虽然道教(宗教意义上)把道德经做为基本文献,但是,在使用上,基本上还是易经的玄学化。----用道德经解释易经。所以,才会有人把它们混在一起。

      其实,这两本书完全是两个范畴的文献。别混在一起。

    • 家园 满眼皆易,如何没提?渊渊乎其不可知,其主要是演坤卦
    • 家园 据说现在版本的周易可能出现于汉唐之后的朝代
    • 家园 老子很可能晚于孔子,非同时代的人
    • 家园 路过,方家门前嚷嚷一小声

      先声明,俺,《道德经》的,没读过,《易》的,没看全,路过瞎嚷嚷的,是真滴

      《道德经》未提《易》,俺的想法可从两方面来思索:

      一、《道德经》与《易》孰先孰后?这个LZ已经考虑过了。如果《易》在后,《道》未提《易》也就再简单不过了。不过麻烦的地方是,先秦的很多大作,细考起来都让人比较糊涂,难分真伪,《道》算作是比较为大家认可的,《易》就有点含糊了。这方面相信LZ也看过很多有关学者的研究文章,很是有趣啊。从体会思想的角度讲,读便是了,问题不大,如果LZ要是琢磨为啥《道》中无《易》,这版本问题可也不得不费些脑筋。

      二、俺想说的是,从老子的学术流派及出身考虑考虑,做个边脚吧。这个俺是因为读了点胡适老先生的东西,LZ这一提,冷不丁想到的,拿出来请LZ参考一下。胡老先生认为老子及孔子均有可能是殷传人,且可能为殷之教士一类余脉。若《易》为文王做,是否会有学术流派及出身方面的问题呢?俺不清楚,没研究过,随便一说了

      另,LZ看过胡适对“儒”之解么,很有趣的

    • 家园 猜想!大胆假设,反正还不知如何小心求证!

      阿原的猜想:

      老子的哲思在九天之上,他超脱于凡俗世界的欲求,所以不会深谈占卜,蝇营狗苟者之计较。

      而孔子是在大地上构建社会秩序的,孜孜以求地做为,他在乎成败,所以“韦编三绝”呀!

      我粗略划分,以为《道德经》和《易》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是同一的,其实细想,也就只是在一个“易”字上。看来我简单化了。

      友人猜想:易经是孔子以后才构建的体系。而老子之学说应早于易。所谓“文王拘而演周易”是拉大旗扯虎皮么?

      也许,孔之前的易,甚少文字,只是卦与爻型而已。与挂爻图形相应的文字,也许另有文字,或甲骨文字,或将甲骨烧过所成的裂纹就是“文字”。

      因为,现存易学无非两部分,1,卦爻。2,解释或为此作注的文字,称为十翼,即《系辞》《文言》等十篇古文字。诸文,传说是孔子所撰,但,孔子自称“述而不作”,所以,极可能是孔后之作。那就绝对晚于老子的文字了。因此猜想,老子《道德经》早于《易》。人们弄颠倒了 :)

      从现存文字所见,《易》与《道德经》没有啥渊源,所以猜想至少,老子并没见过易经或爻。

      • 家园 连山,归藏 ,周易
        • 家园 送花谢君启发!

          盼详细阐述些。

          曾在网上见,有说,老子集《连山》,《归藏》精华,加自身思想,而成《道德经》,我以为此说不确,价值不大。理由有二,感性加理性 :)

          感情上,直觉:“老子哪能干那事?!老子是谁?!还plagiarize?!”

          我想,老子如见过连与归,引以为源头活水,必加以说明之。

          感觉上,我的理解:《道德经》自成体系,不似编篡集结而成。道德经的思考极为独特,好多内容是超出《易经》的。而行文通俗流畅,有的地方近于白话,这与易传文字反差巨大:易文字大半是隐语。为啥用隐,并没人关注与解释。

          候教在此,多谢先!阿原再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