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 -- 不爱吱声

共:💬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

     新浪科技讯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把2004年度物理学奖授予了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今年的诺贝尔单项大奖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6万美元。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夸克粒子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才获此奖项的。夸克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基本粒子。这三位科学家对夸克的研究使科学更接近于实现它为“所有的事情构建理论”的梦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维尔泽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格罗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4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波利泽

    • 家园 这三个人有个共同的特点

      秃顶。

      是不是科学研究太伤身了?

    • 家园 【文摘】新闻人物: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三位美国科学家30余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让他们荣膺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前,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这三人已经得到的物理学大奖无数,独缺份量最重的诺贝尔奖。

        1973年,维尔切克正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师从格罗斯。师徒俩1973年发表论文,揭示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当时他们分别只有32岁和22岁。同年,波利策也独立发表了相关论文。

        戴维?格罗斯1941年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1966年在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并于1972年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教授。1997年1月,格罗斯来到了风景秀丽的加利福尼亚海滨,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卡夫利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在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几十年间,他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物理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和一些私人基金会的多项科学大奖。

        戴维?波利策于197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物理系担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粒子物理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加州理工学院坐落于帕萨迪纳美丽的圣盖伯利山脚下,是美国声名显赫的名牌私立大学之一。

        弗兰克?维尔切克1951年出生在纽约的皇后区,在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前往普林斯顿大学继续深造,并于1974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普林斯顿开始执教生涯。1988年他前往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担任教授。2000年秋天,他重回东海岸,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系教授。他被誉为美国最杰出的理论物理科学家之一。

    • 家园 【文摘】三位物理奖获得者研究成果

      新浪科技讯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戴维?格罗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戴维?波利茨、麻省理工学院的和弗兰克?威尔茨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什么是自然界最小的构物单位?这些粒子如何构成我们所看到的万物?什么力量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研究课题就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困扰着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并仍对那些从事粒子加速器研究的理论家和试验者构成挑战。

        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茨、弗兰克?威尔茨克在对有关强作用力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发现。强作用力就是原子核内起维系作用的力量,它将质子和中子中的夸克束缚在一起,并将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束缚在一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得主的发现表面上看起来是完全矛盾的。对他们数字计算的解释说明夸克之间越接近,强作用力越弱。当夸克之间非常接近时,强作用力是如此之弱,以便到它们完全可以作为自由粒子活动。这种现象叫作“渐近自由”,即渐近不缚性。与此相反,当夸克之间的距离越大时,强作用力就越强。这种特性可以比喻为一种橡皮圈,橡皮圈拉得越长,力量就会越大。

        这三位科学家1973年通过一个完善的数学模型公布了这一发现。这一发现导致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即量子色动力学。这一理论对标准模型作出了重要贡献。标准模型形容了与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有关的所有物理现象。在量子色动力学家的帮助下,物理学家终于能够解释为什么夸克只有在极高能的情况下它才会表现为自由粒子。在质子和中子中,它们三个经常一起出现。

        由于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茨、弗兰克?威尔茨克的发现,物理学家更接近于实现一个伟大的梦想,这就是为重力、电磁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一个适用于所有物质的理论

      • 家园 【文摘】新闻发布会花絮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议事厅举行。金碧辉煌的议事厅内挂满了科学院不同时期的院士画像,深棕色墙壁的房间中处处透出庄严的气息。

          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苏内?斯万贝里教授和评委代表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配合投影屏幕解释了3名美国科学家的得奖理由和相关理论。

          评委们把3名美国科学家的成就称为“夸克世界中的一个多彩发现”,称这3名得奖者的发现涉及了诸如:什么是大自然中最小的粒子;这些粒子如何组成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自然中存在着哪些力以及它们怎样相互作用等物理学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在整个20世纪乃至现在都是物理学家们最渴望找到答案的谜题。

          新闻发布会上可谓惊喜不断。评委们在介绍三位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渐近自由”理论时用橡皮筋打了个比方。这时,一名红衣女郎和一名黑衣男子突然拉着一条彩带上场,演示了“距离”和“色力”的相互关系,似乎和实际生活中男女间“距离远产生美”而“久处生厌”的道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表演引来现场一片笑声。

          有记者问,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以美国人居多?评委代表说,他们在考虑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确实也关注了欧洲和日本等国科学家,但三位美国获奖者在这个领域作出的贡献确实是决定性的。

          评委会还现场接通了远在美国正在睡梦中的一位得奖者――格罗斯教授。当记者们问格罗斯这个奖是否在他的期待中时,他在电话那头笑着说:“我对此多少还是有些期待的。这些年来,当实验室证据变得越来越充分时,我越来越相信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

          另一位获奖者维尔切克在接受瑞通社电话采访时说,尽管他对得奖并非感到特别意外,但还是高兴得“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维尔切克说他本计划早上出去散步以平息一下心情,但一直电话不断,“到现在,我连衣服还没穿好呢!”

          在发布会现场,瑞典皇家科学院行政执行总监埃娃?克鲁特梅耶对新华社记者说,无论是现场表演还是越洋电话采访,都是诺贝尔奖发布会历史上的第一次。事实证明它给原本可能枯燥单调的“科学”发布会增添了很多活力。

        • 家园 看他们的工作,他们真正的作贡献的时候都只有30岁左右

          看来科学家确实是在40岁以前是他们最容易出成果的时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