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100年前的家庭生活,贫穷的超越了我的想象 -- 潜水两年

共:💬63 🌺1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100年前的家庭生活,贫穷的超越了我的想象

    一直以来都知道,小弟祖父的祖父是地主。家有良田多少,两人合抱的大树多少。。也听长辈计算过,如果不土改的话,分到小弟父亲继承的土地是80亩。也便一直以为~~咱家祖上也阔绰过。地主嘛,按电视上描述的,怎么也要有三两个老婆,顿顿鸡鸭鱼肉,出门有人抬,看见谁家的闺女长的俊。。恩,那就抢回家做丫鬟。

    前段时间,听老人细说,才知道,100年前的地主~~也不容易啊。祖父的祖父,也就是高祖,到20里地外走亲戚。恩,虽然是地主,但不是被人用凉轿抬过去的,也不是骑毛驴过去的,是——走过去的。走过去也就走过去吧,居然还是抓一双布鞋赤脚走过去,等到走到对方的村口了,找一个水渠,洗脚~穿袜子~穿鞋子,然后进村。。

    曾祖父出门闯荡,曾祖母一人在家。那个时候年纪小一个人害怕。家族里好多远房的女眷抢着要陪我曾祖母一起睡。因为~~我的曾祖母有一床棉被。在那个年代,棉被居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很多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也只能依靠一些土布做的单被御寒。

    PS:

    我妈妈说,30年前到一个亲戚家,他家巨有钱。煮挂面,用酱油和猪油调的汤。很羡慕人家的生活。

    现在~~谁要娶个媳妇,第一顿给人家吃猪油煮挂面~~那个算忆苦思甜

    这个~~第二顿要还给人吃猪油煮挂面~~那么丈母娘多半会打上门来,控诉你虐待她女儿。。

    • 家园 【真香啊】吃过猪油酱油拌饭!【淡定地飘过】
    • 家园 前段时间看了张维为的几篇文章,感觉现在印度孟买

      贫民窟里人们的生活就算跟咱们100年前比,也好不到哪去啊。

      比如:“第二天,我和印度朋友S君一起走访了一个叫达拉维(Dharavi)的贫民窟,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居住着100万人,紧靠着孟买金融中心。坦率地说,这里的居所哪能算是房子,它们是暗天无日的窝棚,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3平米,平均1400多人一个厕所(另一说法是上万人一个厕所),苍蝇乱飞,老鼠乱串,各种传染病频发。这个贫民窟还是孟买最大的废品处理场:我看到无数打工者(很多是童工和低种姓者),他们把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电脑、废瓶子、废罐头、废纸箱一一加以分拣,重新处理,这些人没有手套、口罩等最起码的劳动保护,连焚化废锡铁皮的炉前工也不戴口罩和眼镜。S君告诉我这里大部分劳工每日工作12小时,日均收入不到1美金,周末也不休息,自己还要管吃。”

      貌似咱们国内大城市里从来没见过有“贫民窟”的吧?连听都听过,这是不是和咱们国家的城管们特别“敬业”有关呢。

    • 家园 这几十年的进步是挺大的

      听父母说,小时候有酱油拌饭就觉得很好吃了。外公从县城用板车送货,走20多公里回家,一般都会带点糖果回来。

      我小时候,80年代末90年代初,父母刚开始工作没几年,吃饭没问题了。小时候馋,那时还没有这么多零食,买点饼干都很贵。记得看望病人都送水果罐头,当时没那么多新鲜水果。结果妈妈一次住院,我趁机吃到了很多水果罐头……

      到了小学时候,自己有点零花钱,低年级的时候是2毛,后来5毛,再后来有1块。开始是买小袋梅子粉,里面大概都是增味剂,和劣质的干干的据说是无花果。后来买点泡泡糖,一小袋话梅什么的。再后来有干脆面和巧克力。

      中学以后基本上就是想吃什么都没问题了。不过像荔枝这种高价水果还得考虑考虑。这些年,想买什么就买了,而且市场上已经很多新奇的品种了。

      我们这一代是见证了物资逐渐丰富的过程的。

    • 家园 那本身就是个动乱的年代

      我们家祖上好象和电视上有点象,所以家里长辈在看<家春秋>的时候很是着迷,衰落的过程也很象.在日本鬼子占领我们那个地方后,就变成了彻底的贫农了.家里的一些前清陶瓷等如果在今天也能卖个好价钱,可惜没有保留下来.

    • 家园 很多小地主和农民其实区别不大

      对比一下我刚刚看的摩根传里头那些富人的生活,唉。什么中国人没身高其实都是吃了几百年的稀饭吃的,让美国人吃几百年稀饭,不还和猴一样。就等着那一天了。

      • 家园 应该是当时普遍生活水平低的缘故

        看看改革前的物质生活,再体会下现在的生活,解放前的生活应该是普遍生产力低的问题,不过如果有地的都这样,那没地的农民该什么样?毕竟那是最底层。

    • 家园 农业单产低造成的

      解放前河南一亩上等耕地正常雨水年份约产150斤冬小麦+200斤高粱米。

      解放前有河流灌溉土地产量要高得多,可比上等地产量高3倍。

      现在同样一块土地正常年份产量约800斤冬小麦+1200斤玉米。主要增产因素在于原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和旱季机灌。

      目前推广的秸秆还田可有效增加土地肥力和对微量素(磷钾钙镁硼等)的需求,局部缓解连续施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作用。

      还有一点,解放前中国粮产区仅包括华北、中南、华东。现在东北粮食和新疆棉花那是必不可少的。

      解放前中国是日本美国的洋烟、英吉利的白面(海洛因)伺候着;解放后的中国是美洲的转基因大豆、东南亚的棕榈油伺候着。这区别可大了...虽然转基因大豆冲垮了东北的大豆产业。

      如果保持毛泽东时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不退化,中国的高产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现在中央政府很注重农民减负,但问题在于基层政府已然黑社会化了,完全不干好事,这是最主要的负面不可控因素。

      • 家园 孟山都控制着几乎所有的转基因的大豆

        转基因的作物对人类的危害到现在还是没法完全认识清楚.而孟山都控制几乎所有的转基因的大豆.目前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禁止美国转基因的作物出口.问题是转基因的作物种植在美国太多了,非转基因的作物都把被同类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所污染.....这个世界并不是技术越先进食物就安全的.....

      • 家园 转基因大豆对中国有害无益,甚至并不高产
        • 家园 请给数据

          有观点,等论据.

          • 家园 建议去找中国大豆协会 刘登高 的文章

            中国大豆协会刘登高谈话说的,和我在其他方面了解到的也符合。

            简单说一下:

            中国大豆种植时间长(5000年以上),品种丰富,适合不同的需要和种植条件:比如说有高蛋白的(适合做豆腐),有高油脂的(适合榨油),有专门适合发豆芽的,有特别高产的。基本上任何一个性状,都能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土生品种超过转基因大豆。 问题在哪里?分田到户后农村极端去组织化,产购销一条龙没有了,组织协调也没有了,现在大豆商收上来的大豆,适合做豆腐的、榨油的、发豆芽的全混在一起,优点全埋没了,还新添了品质不齐的缺点,所以被品质均匀、外带补贴的进口转基因大豆打得稀里哗啦。 他提出的解决方案:组织合作社,一个合作社可以选定一个或者几个品种,统一种植收购,重建产购销一条龙,才能把品种优势发挥出来。

            更具体的建议你去找他的文章或者访谈。

            • 家园 体制问题,是不?

              和转基因大豆没关系,对吧.

              或者说,国外品种权的转基因大豆不好,国内自主品种权转基因的就好?

              转基因大豆对中国有害无益

              转基因大豆的问题要辨证的看,不可能绝对的有害无益,好处至少体现在减少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增加豆农总收入方面,危害主要是国外公司占据市场大部分额和对原产地大豆品种资源的威胁.

              应对方法不是把转基因大豆赶出中国,而是发展自己的转基因大豆品种,通过种质资源库保存品种资源.

              甚至并不高产

              农民并不关心所谓"高产"问题,他们关心的是纯收入问题.

              举例,普通品种单产400斤,收购价7元,转基因单产380斤,收购价8元,假设其他支出相同,农民自然选择"低产"的转基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