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对总经理述职报告的部分内容的简单解读 -- wqnsihs

共:💬509 🌺1989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啊,所以要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尤其是技术工人

              还要学习日本企业给予尊重,才能留住人心。

              事实上其实大部分出自农村的大学生就业想的并不是那么高的。这个可能有地域的原因吧。就我所知,河南那边的大学,大学生在校期间是打工挣钱的。我一个同学,女生,靠做家教养活了自己一年,还提供路费和报考研究生的费用,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科院西安的一家研究所。

              郑州的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都是做兼职的,发广告,扫街扫校园,家教,促销,总之你能想到的很多短期工他们都做过。与他们相比我这个211高校的人只有汗颜,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在我之上。

              此外,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太大福利太低,也是留不住人的原因。中层一个顶基层十个二十个,人家基层愿意干才算怪。水平差的多还算有道理,由于国内企业职位很多时候是讲人情,水平有时候比基层还要低。偶bf的单位,中层领导的小舅子目前是他所在部门的管理人员,一个大专毕业的广告设计的人管着一群硕士和重点本科毕业的专业地质队员,不出乱子才怪。

              至于培训,目前在广东和浙江一些大专已经开始有了好的改变。我所知道的顺德职院,家具方面的院系部门领导都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当然这些可能是个例。

              • 家园 我觉得中层人员的工资比高级技工还高不仅仅是人情问题

                一个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最大的问题绝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企业的管理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团队只是一盘散沙,那么这个企业注定要灭亡,这几乎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企业主第一件事情不是考虑建立一个好团队(当然,企业的最终肯定是要建立好团队的),而是要建立一个他能驾驭的团队,如果这个团队他无法掌控再好也没用!

                这就像遵义会议之前的共产党,牛人辈出,英雄无数,但是并不能干成什么大事。反而是确立了毛泽东的个人权威以后,也许不再有那些能够个人主义的英雄,而有了很多集体主义的螺丝钉,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开始爆发出不同以往的内在能量。可以很明确地说独裁以后的共产党才有夺取天下的可能。

                但是,共产党一开始就独裁行不行?不行。如果一开始就独裁,就不会有非常多的人才聚集到这个群体中,而且没有这个群体内部的互相倾轧和残酷的外部压力逼迫每个人都充分展现并且发展个人能力,就不会有才能突出的领导者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更不会有在新集体中具有高度个人能力和能动性的多方面人才,没有这些也不会有那个1945-1989年的蒸蒸日上的共产党人领导集体(其后的领导人不来自于那个时代)。

                因此,企业发展很大程度受制于企业主的个人能力,他没有兼容并蓄的胸怀,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或者没有恩威并施的手段,这样的企业主延揽的人才自然有限,他就只能在他能够招募并且驾驭的人才范围内来建立自己的管理团队。任人唯亲不可避免!

            • 家园 总裁狮子心

              哈哈,被雷到了。

              不知道忙总这600多名应届生都是哪些学校的?

              其实在我接触的中国最好的几所学校的学生还是很务实的,北大的学生可能稍稍矫情点。

              • 家园 这跟岗位有关系吧?

                如果你让中国最好的几所学校的学生去超市当收银员,你还会看到他们很务实吗?

                • 家园 也许

                  一个两个的应该也有,如果大部分都去的话,说明外界经济状况让他们不务实也得务实。但如果这些学校大部分学生都去当收银员了,可想剩余95%以上的大学生都在干啥。

                  岗位是一方面,人更是另一方面。

          • 家园 你能保证他们的职业待遇吗

            思路是一个好思路。

            可是为什么从父母到子女都不愿意当工人?

            大学生上大学这几年每年都是花了一两万元的,四年下来要6万元,这笔投资是希望能够得到回报的,否则得话,大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是不会安心的。

            而现在的知识工人,以机械行业来说,待遇普遍偏低,对不起他们的付出,所以大学生没有动力去学习,去转型。

        • 家园 提供一下具体的数据,也不知道准确不准确

          报告称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发布的城镇青年就业失业状况分析说,在基本已经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城镇青少年群体中,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失业比例迅速降低,但大学毕业生失业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2008年大专以上学历的城镇失业人员占16.8%。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城镇失业人员由2001年的5.9%上升到2004年的8.5%,再在2005年突破到10%,到2007年底突破到15.0%,2008年又提高到16.8%。其中大学专科占12.2%,大学本科占4.4%,研究生及以上占0.2%。从不同年龄段的城镇失业青年看,20-24岁年龄段的城镇失业青年总体以及男、女失业青年中,有大学文化程度失业者的比例分别是36.2%、36.8%和35.5%,均超过三分之一;在25-29岁年龄段中,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失业者和失业男、女青年的比例分别是28.5%、32.2%和25.6%,均超过四分之一;在30-34岁年龄段,相应比例分别为13.5%、14.7%和12.6%,也均在一成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失业的问题在近年来日趋严重,目前这个趋势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

          此外,从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来看,城镇青年失业人员的行业风险与整体特征有一致性,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也是城市青年失业风险更大的行业

        • 家园 大学生民工化是历史趋势

          如果只看大学生, 我们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如果看普工,熟练工,甚至农民工,建筑工,我们的就业形势尽管有金融危机影响,但正在加速向劳动倾斜。劳动在分配中开始越来越走向优势地位。

          大批学生挤在北京上海本来就不是正常的。我们脱离包分配,大学生脱离天之骄子的身份不过10年,太多人留恋以前大学生那让人羡慕的地位,喜欢和那个时代做对比。在那个只有百分之几的人能考上大学的时代,素质保证自然容易,精英化是自然的。而以现在我们马上一年新增就业人口不过1500万不到,确能有600万大学生,能比吗。

          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最终会把那些北漂海漂的大批年轻人赶回他们的家乡的。这是市场的手段,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能够留在大城市的只能是人口的百分之几。

          将来出现大批的人主动选择不上大学,才是正常的。社会发展本来就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体系,本身就没有真的去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的社会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勤奋工作善于学习的人,即使当初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也可以成为精英翘楚,而上了好大学不思进取的人,也会照样边缘化。所以出现个例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当然,多了就有问题了)

          • 家园 香港很多菲佣都是大学毕业.
            • 家园 菲佣咋能和中国的大学生比?菲佣是学文科的,除了英语啥都不

              菲佣是学文科的,除了英语,啥都不会。

              大学生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只会英语的文科生,是对社会没用的,社会不需要很多。

              这些殖民地化的国家地区,大学设置有问题,没有设置足够的理工学科,文科比例太高太高!最后,过剩的文科+英语人才,只能输出做女仆了。

              印度的大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文科生太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太少。

              我们可以认为,其实是殖民主有意设计了这样的教育体系,免得殖民地真正建立起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 家园 应该是毕业大学生总共600多万吧

          有200多万可以找到传统意义上大学生的工作,

          剩下的将近400多万怎么样?

          其实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应该在2000万左右吧(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的出生人口)。没上过大学的1400多万的就业就不用考虑了,他们虽然生活也很艰苦,但他们很能吃苦,能够忍受艰苦的工作和较低的报酬,不会抱怨,。

          其实算起来我们那届(03年毕业)大学生有180万,

          我们上界(02年毕业,也就是杨元元那届)才150万,

          从我们那届开始,疯狂的高等教育大跃进就开始了,然后中国每届的大学生数量在朱镕基任内的几年内一路飙升到了600万,(与之相应飙升的是高中教育,天津市1999年的高考人数是3万,而2009年是10万)终于使中国适龄青年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但是真正能够算得上有质量的大学生的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岗位数量其实只有缓慢的增加,所以只有200万左右,剩下的400万学生中,有部分是原来的中专技校升格而来,比如很多技校吧3年的中专班改成了5年的大专班

          ,如果是原来的正规技校升格而来的话,他们的工作预期应该与原来的技校生差不多,因此就业上也不存在太大问题。

          关键是被忽悠上了那些花钱又多,教育质量又十分可疑的学校和专业的人,比如三本学生,今年(要不就是去年)要开始找工作了,你怎么能指望一个花了1.2-1.8万/年学费的人安心从事和一个专科生一样的工作呢。

          当初三本的政策出来,实际上就是在本该是专科生的分数段中,划出一小段,说这个分数段的人可以上三本,也算本科,很多家长和学生被“本科”的招牌所迷惑,纷纷报名。殊不知,三本与专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贵了一倍多的学费。大多数正规的本科院校都单独成立了三本的学院,师资也大都是现招的,与本部的教学质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不如正规的专科。

          很多家长当初被忽悠进了三本院校,花了大量的学费,但是等毕业时才发现多花的几万学费没有任何意义。必然会造成学生和家长心理不平衡。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掠夺!!

          • 家园 朱最后个任期02年录取320万人

            朱最后个任期02年录取320万人

            到影帝手上继续扩招到600万。

            另外,西西河的同志学习优良的青年多,大概觉得无论如何我都能上大学。对于扩招前,97年100万,98年180万,98年扩招的这80万,以及在朱任期上入学的数百万大学生怎么想,我不好说。

            学习好的同志,大概很难看见复读2年、3年考生的辛酸的。

            俺也不赞同傻乎乎的沿着扩招道路走,但是还是坚定支持当年朱相的扩招政策。

            http://hi.baidu.com/%B2%BB%C8%E7%CA%E9%BE%ED%BA%C3/blog/item/37a4ef5532df135c574e00da.html

          • 家园 2009年,2010年都毕业600多万,另外前几年结存

            未就业近300万。明年共计需要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接近1000万,其中可以有合适岗位大约400万,准备啃老200万,剩余近400万只能进入预备民工行业。你说得对,名牌大学就业基本有保障,除非自己不愿意就业,而且象清华之类还是多个合适岗位可以自由挑选。真的找不到工作,必须去做超市收银员的,大多是三本学校。

            • 家园 嗯,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上海公交上最近大量出现了很年轻的大学生售票员,还有长三角这里,什么大学生村官,大学生街道办事员,大学生城管,已经招了很多了,一个月2000多,但是稳定,居然还要开后门才能进去的,可见就业压力之大

              不仅仅是应届,我一个朋友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了六年财务总监了,今年7月忽然给解职,直到现在还尚未有好的去处。。。

            • 家园 俺说说自己的情况

              2003年毕业进入山东最好大学生,也是211之一。

              07年毕业,明显感觉到就业不太好。实际在06年我们上届毕业时,就分明感觉到他们就业时的艰难。最终就业率应该不低,但除去公务员之类,待遇大多数太一般,与他们沟通感觉怨气不小,尤其对ZF大肆扩招之类。。。

              07年毕业时,当时班里一共有22人(我们班人数非常少,很容易GOOGLE出,河里就不要人肉了。。)最后的走向,干本专业事的同学,只有4人左右。7人选择读研究生,2人回北京(最后就业也不好),4人进入其它行业(包括自己),最后离校时有4人左右没找到工作。(最后据同学QQ群里交流,很多人如今已不知去向,完全没有联系了)

              有时在想,我们尚且如此,那些二类三类学生,可咋办啊?他们很多都是农村出来的学生,读大学就掏光了家里不多的积蓄,将来就业不好,一是打击他们对国家的热情,二是影响了全家的生活及对ZF的支持,三是让后来人望而却步,农村里愿意上大学的人必然会减少——其实从我家乡就看出来了,现在的90后愿意读大学甚至读高中的人都在减少。他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读书不行,光花钱还找不到工作,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所以家乡里空巢现象明显,年轻人甚至没有,都是父母辈在。而且,他们因为文化水平低,在外打工的待遇也很差,有些人甚至走上违法之。

              可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