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娜塔莉的叔叔——道德君子们的西式称呼 -- 明日天涯

共:💬35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娜塔莉的叔叔——道德君子们的西式称呼

    这几天看美国电视连续剧《战争与回忆》,和书中对照起来,觉得娜塔莉的叔叔很有意思,在欧洲战火连天,民族迫害的风声频传的时候,还得意洋洋地引经据典,反驳世界及自己的民族面临的新威胁,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安全的,当然也一如既往地是正确的,而且还象太平盛世时期那样是尊贵和体面的,不接受躲去巴勒斯坦的所谓艰苦和卑微,更不愿意和自己的民族同胞一起面对一切,大家说这老头的表现,像不像咱们清末那些保守的儒生士大夫、道学先生?

    回到锡耶纳时候,娜塔莉叔叔简直可以称为无耻了,把侄女陷在意大利还没感到歉意,在纳粹的威胁下还一副道德君子模样,既展示自己的一贯正确和道德,也没一丝的歉意,更可笑的是认为自己还安全,既要这么做,那后来在纳粹党卫军的侮辱面前就该反抗,就算老了反抗不了,还可以死拒绝侮辱,除非有更大的,值得承受这一切的目标要实现,可老头还是象狗一样地活着,直到屈辱地死去。这老头的形象,活脱脱地就像中国儒生士大夫的普遍形象嘛。

    不要以为这是苟责,老头若是普通人,不是具有知识和社会地位的人,在平时不是这一副一贯正确的道德君子的模样,那即使龌龊地象那些为了苟活而充当迫害同胞帮凶的犹太人,也是社会的正常现象,因为社会毕竟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使群体内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保持起码的道德标准。当然,这样的人越少,群体就越强大,这样的人越多,群体就越衰弱,汉族就是这样的人太多了,也存在着这样的社会观念,才沦落到如此庞大悠久的文明被原始落后的小部落征服统治几百年都翻不了身的地步,若非游牧民族带来的强悍作风,以及西方文明的冲击,以清王朝比历代儒家王朝都稳固和强硬的统治,恐怕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翻身的,因为在儒家社会中,先知先觉的知识群体是天生的,没有自主人格,没有起码的群体原则,例如民族原则的依附者嘛,所以按照正常情况,只有等农民活不下去的时候才能做这个事情了。就像娜塔莉的叔叔,即使被困在锡耶纳,还无视甚至蔑视犹太同胞的劝诫,傲慢地退席,活脱脱地体现了在民族面临的威胁面前,对同胞还没有半点归属和信任的德行,因为他是相对安全的美国人嘛。

    最可笑的是,老头还是历史学家,并以此自豪,可是他的历史知识并没给他带来丝毫洞见现实和未来的能力。老头对他的德国学生说他是历史学家,而非政治学家,所以不能发表政治见解,这个理由我觉得很奇怪,难道人类社会的历史中不包括政治吗?可是呢,道德君子是容不得半点批评的,什么都能成为他们一贯正确和道德的理由,例如老头遭到的迫害和死亡,或许就会引起某些人的共鸣,因为他们,或他们的先辈也经历过这些嘛,被不正确地对待,就证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道德的,这好像是这些人的思维逻辑。这让我想起美国人在意大利的做法,墨索里尼强行镇压了西西里黑手党,作为解放者的美国人来了,不了解情况的美国人把黑手党当作了正常的社会公民中反抗纳粹的人,解放了他们,结果弄得西西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在中国的道德君子们眼里,政府是一贯错误的,老百姓是一贯低下的,只有他们是一贯正确和道德的,特别是那些因为没有权力做事情,同时也没有机会犯错误的人,更会在得意洋洋地标榜自己一贯正确的同时,还要标榜自己的道德。你要是批评这些道德君子的错误,改革前会让他们无限委屈,改革后会让他们怒不可遏或轻蔑,你要是证明了这些道德君子的错误,就会让他们对你恨之入骨,哪怕是你的目的是让他们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有能力尽到自己的社会本分。道德君子们这样的心理,原因很简单,因为从儒生士大夫起,道德君子们的基本欲望,既不是做学术,也不是做社会事务,而是无论是否做官,都是在做为私人和私家攫取名利地位的人上人,人上人和上帝一样,或者至少和欧洲贵族的首领王室一样,是没有错误的,何况人上人还比欧洲王室多了道德和新旧理学这样不可能犯错的“理由”。例如像章乃器那样堂堂正正地为人行事的人,从一些回忆录看,在所谓的民主党派人士的眼里也是异类。只是这些君子们往往忘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及其后树立国威的朝鲜战争,和历史上的那些王朝一样,是靠农民打下的,这种情况要是放在日本武士和欧洲骑士身上,无疑是个莫大的耻辱,可是咱们的道德君子却不以为耻,因为以现代的道德君子标准来说,他们还有“爱好和平”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嘛。至于现在,就更没法子说了,因为在现代平等社会里,他们也需要平等地和知识欠缺的工农一样,是个不需要多做半点事情的“普通人”,不过西方好像没这个普通人的观念吧,好像却有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的观念吧,这么说就又是中国特色了,当然,这是无关名利地位,只关乎需要不需要为社会尽力的问题上,他们才愿意做普通人的。

    所以,以后外国人问起中国的道德君子们的模样,大家就不妨含蓄地说:“就像娜塔莉的叔叔。”娜塔莉的叔叔毕竟不是外国知识分子的典型,而是可怜的,受迫害的犹太人,这样说了大概比较合适吧,不仅符合东方的神秘,也免得咱们为了说实话,就得明明白白地在西方人面前打自己的脸。

    • 家园 谈点俺的想法

      埃伦·杰斯特罗应该没有西方道德的代表性。

      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也是俺十分喜欢的书,对了解二战有很多的帮助,没有楼主研究的深入,只是简单地从对战争的叙述来品味书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塑造。

      感觉作者在塑造埃伦·杰斯特罗是好像不是在有意表现他的道德行为,只是一个为了全面描写战争而设置的人物,作为一个点,安置在意大利,通过埃伦身上的各个线索的穿插和发展,为描写整个战争局面做服务。埃伦在书中的几个重要作用,一是代表战争中犹太民族高级知识分子的命运;二是将小说引入了意大利这个二战轴心国之一;三是为拜伦和娜塔莎的交叉提供了平台。犹太民族在二战中的命运书中人物的点很多,除了埃伦,班瑞尔代表了欧洲的普通犹太人群,娜塔莎代表了年轻人,拉宾诺维茨代表了犹太抵抗运动,拜伦和莱斯里代表了美国人的关联和认识,所有的人更多的是战时命运和思想的描述,人物道德刻画都不多,也不是西方典型,更多表现的是犹太人在战争中。作者是本身是一个犹太人,他着重描写的犹太人应当不会带有太多的纯欧美典型特点。

      埃伦作为一个学者,引经据典、学究气、脱离现实、手无缚鸡之力都有,其他的看来俺这几天还得好好再细品一遍,跟楼主再请教。

      顺便问一句,电视剧《战争与回忆》拍的咋样?要是一般俺就不看了,很多小说看完书后再看电视剧就像吃苍蝇一样,后悔都没地方吐啊

    • 家园 看过小说,什么时候有电视剧了,要看看
    • 家园 没看懂为什么要和中国扯在一起。

      其实,艾伦 杰斯特罗,就是二战期间被集中营灭绝的犹太人的缩影。面对必死的命运, 犹太人还安静的走向毒气室。作者试着在告诉我们, 为什么会这样。

      艾伦并不怕死,他怕危险,怕任何无法预测的事情。每一次可以选择的时候, 他都选择眼下最安全的,拒绝任何逃亡的建议。就象我们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一样, 他把自己包裹在自己的固执和经验中,掩饰他的恐惧。

      连一贯勇敢的娜塔莉,在可以和拜伦偷渡边境逃出生天的情况下,因为孩子,也选择了退缩。选择了与纳粹合作,一步一步走进集中营。

      几千万人被象绵羊一样赶进毒气室,对比中东战争中的以色列军队的 表现,一个产生了爱因斯坦的民族需要给自己一个答案,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都说温水煮青蛙, 在这一点上,人并不比青蛙高明。

      小说里还有另一个人物,艾伦的远房弟弟班克,班克逃出集中营,参加游击队,送情报,最后也难逃一死, 但是,他按自己的意念活过了,他反抗了。

      面对无法抗拒的厄运,人至少可以选择坚定和勇敢。艾伦是普通人,这是人性的弱点。在中国,那些班克一样的人,就是抗日英雄吧。

    • 家园 没看过电视剧,但就你说的那样情况,中国还真有!

      比如范跑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