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49) -- 江南水

共:💬106 🌺59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54)

      苏秦灰头土脸的亮相

      携着诛杀商鞅的权威,年轻的秦惠王意气风发的走上了工作岗位,不知道此时的他可曾想到,他将要面对的局面,是他的祖先从来没有见过的。

      自从秦穆公以来,天下诸侯中,秦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东方的晋国,秦国朋友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南方的楚国。

      中原诸侯眼中的两个蛮族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个劲儿的给恶霸晋国添堵。

      晋楚和谈,划分好各自的势力范围后,晋国的六卿坐大,国内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让秦国喘了口气。

      三家分晋后,秦国基本上还是只有一个敌人,抢占他地盘的魏国,但是,此时他没有什么朋友了,当年的朋友楚国也不怎么待见他。

      到了秦惠王时代,他将会发现,所有的人都可能是敌人,同时,所有的人也都可能是朋友。

      这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

      虽然没有祖先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秦惠王在这个时代里依旧玩儿得很high。

      这要感谢那些温水里的青蛙们。

      历史的巨轮碾过无数的躯体,走过春秋,来到了战国。

      这两个时代看上去像是一对孪生兄弟,都是那么的不靠谱。

      在看似同样不靠谱的两张面孔背后,隐藏着两个时代那两颗不同的心。

      春秋时期,大国跟那些中等发达国家相比,除了个头大一点外,没有啥特别的不同。

      奥尼尔跟姚明之间的不同,都比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大。

      到了战国时代,这两股势力开始分道扬镳。

      大多数的中等发达国家,昂首阔步行走在过去的道路上,像温水里的青蛙那样,痴心不改的向着最后的结局,一往无前。

      三晋、田齐因为通过颜色革命走上历史舞台,知道日子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过了,开始引进法家,走上了变法革新的另一条道路。

      一场脑筋风暴(变法)横扫各个大国,风暴过后,这些大国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气象。

      大国和中等发达国家选择的不同道路,也改变了以往国家之间比拼的模式。

      春秋时期,大国之间相互找茬儿的时候,大多都拿那些中不流的国家说事儿,到了战国时代,这些中不流的国家混吃等死,连说事儿的价值都没有了。

      没有了中不流的国家这块遮羞布,大国只好赤裸裸的走上了相互对抗的前沿。

      你是肉食动物,我也不是吃素的,你的牙好,我的胃口也不错,你吃嘛嘛香,我身体倍儿棒。

      当时的各个大国要想完全搞定其中的某一个大国,这个基本上很难,于是另一股风暴应时而起,口水风暴(外交)。

      每个大国,都需要大量的口水来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形势。

      一个奇谲诡异的时代开始了,拉开这个时代大幕的是来自天子脚下的苏秦。

      关于苏秦这个人,史学界有了新发现。

      因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所谓的《战国纵横家书》,很多人惊呼:“俺找到司马迁没见过的重要史料了!”

      在我看来,马王堆汉墓的年代距离太史公生活的年代并不久远,说不定这劳什子的《战国纵横家书》就是太史公遗弃的敝屐呢。

      呵呵,个人崇拜的情结又来作祟了,没法子。

      放下个人崇拜的情结,继续来说苏秦。

      给苏秦一个大腕的待遇,在他上场前,给他安排一个垫场的。

      垫场的也是大腕,说起这个人,就要提到郁闷的魏惠王。

      马陵惨败后,梁惠王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最缺的就是人才,不过此时的魏国已经没有另一个现成的商鞅了,要是从娃娃抓起,现用现培养,好有一比,嗓子里干得冒烟,你还在讨论打井的方案。

      买瓶矿泉水多省事儿啊。

      梁惠王选择的就是这个最省事儿的方案,搞起了拿来主义,放低身段,拿出大把的硬通货,发布招聘启事。

      秦孝公不就是这么玩儿的吗,还让他淘到了商鞅那么一个千古难逢的宝贝。

      不过,梁惠王没有秦孝公那样的运气,非但没有淘到宝贝,反而让一通清谈膈应得不轻。

      这个膈应梁惠王的,就是有名的亚圣,孟老夫子。

      看到梁惠王的招聘启事,一肚子仁义王道的孟老夫子也来到了大梁,就此引出了中国两千多年来聚讼不已的公案,义利之辩。

      见了孟老先生,梁惠王很是痛心疾首:我实在是没用,屡战屡败,连儿子都让人给被人俘虏了,最能干的大将还以身殉职,搞得现在国库空虚,丢尽了祖宗的脸面。(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痛苦完了,梁惠王很虔诚地向孟老夫子讨教:您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带来了什么有利于我国的合理化建议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老夫子的应对有点儿文不对题:咱们何必谈“利”呢,还是谈谈“仁义”吧。你要“利”国,大夫们要“利”家,普通士人也要“利”自己,全国上下都来争夺“利”,到最后就是大夫们弑(标准用语)老板,这种事儿还少吗。就是因为“利”字当头,没人把“义”当回事儿,不把“利”拿到手抽筋,就不会停下来歇一会儿。从来没有听说过,时刻为别人考虑的人,会做出遗弃亲人的勾当;也没听说过,随时准备为别人两肋插刀的人,关键时刻会把老板抛在脑后。谈谈仁义就够了,说什么劳什子“利”啊?

      孟子的应答全文引用如下: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面对着侃侃而谈的孟老夫子,一个否定性的字儿都说不出来,而且还相当的尴尬,他的祖先以实际行动为孟老夫子的说法做了一个完美的前奏,然后他才能够坐到现在的位置上。

      虽然孟老夫子说的不无道理,但绝不是梁惠王想要的,他问的是,怎么才能够在残酷的外部竞争中保全魏国,侧重点是如何对外。

      孟老先生的回答是,如何防止内部和平演变,更多的是如何治理内部。

      所以说,孟老夫子的应对有点文不对题。

      事实上,梁惠王有点儿难为孟老夫子,儒家的长项是如何进行内部装修(还不是建设),至于怎么对外,自孔老夫子以来就一直没弄明白。

      或者说,儒家认为只要搞好了内部装修,就能够自然而然的搞定外部,所谓“内圣外王”是也。

      万一“内圣”后不能“外王”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怎么对外。。。

        事实上,梁惠王有点儿难为孟老夫子,儒家的长项是如何进行内部装修(还不是建设),至于怎么对外,自孔老夫子以来就一直没弄明白。

        想起来“中庸”里这几句:“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孔夫子给了道选择题的答案,其实北方之强和南方之强都是可选项,老夫子依个人的志趣选的是“南方之强”,而没有说“北方之强”不是可选答案的意思:“北方之强”就不行或不强。

        可惜呀,北方之强的长处就此被儒家忽略了两千年。

      • 家园 儒家可以与守成,不可与创业

        至少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还没有完成自我定位的转换。叔孙通是这个转换的重要标志人物之一。

        ps:建议江南兄看看唵啊吽兄的通鉴评说系列,对评论战国史会有启发的。

        链接出处

        • 家园 先秦思想学派中,最有与时俱进精神的就是儒家了

          除了在杀伐不断的春秋战国时代,在其他时代,儒家还是相当靠谱的,尤其是在帝国时代,他的变异能力和吸纳能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无论怎么变,吸纳多少,他的内核,“仁”和“礼”始终不变

          所谓的仁,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相处,君子和而不同

          所谓的礼,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当然了,真正能够做到这两点的时候,并不太多,更多的时候是伪君子成群,君臣互疑,父子不和。

          不过,“仁”和“礼”这两点,至少让人们在表面上做得还能说得过去,这就不容易了,把所有人的内心深处都改造成圣人的思想还没有出现呢

          当然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上完幼儿园就毕业了。

          谁告诉我,哪里有没有弊端的思想

          最关键的是他奠定了汉家400年的朝廷礼仪

          青色兄有可能小看了叔孙通,我认为不光是汉家400年的朝廷礼仪,以后的朝廷礼仪恐怕是也没有脱离叔孙通的藩篱。

          毕竟以后的朝廷礼仪都是损益汉家的

          先秦思想学派最不与时俱进的就是法家了,诞生的时候名声就不好,两千多年过去了,名声还是一如既往的差

          其实,这也不能怨法家,法家赤裸裸的直指人的本性,就好比一个人老是去脱人家的衣服,人家当然不高兴了,告你性骚扰都是轻的

          儒家恰恰相反,是给人穿衣服的,什么流行他就给人穿什么,与时俱进,并且保暖的本性没有丢失,当然招人喜欢了。

        • 家园 嗯,叔孙通在不同时期给刘邦找的人是很不同的

          还说其他儒生不知合变。

          • 家园 最关键的是他奠定了汉家400年的朝廷礼仪

            这个影响极其深远,一举解决了草根出身的帝王的排座次问题,确立了帝王的尊严,陈胜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是提出了破,但是怎么立却没有解决好。简单的像法家那样以杀立威已经证明是失败了,叔孙通提出的这个“君君臣臣”的实践方案让刘邦看到了儒家的重要意义,他在位期间已经开始祭祀孔子,为后来的独尊儒术开了头。

      • 家园 战国时代的儒家有点不合时代,毕竟在大家打得你死我

        活的时候讲什么仁义道德总让人有点荒谬的感觉。那个时代能把对手打残或者把对手忽悠瘸了的学术才是好学术。

      • 家园 这一篇有点看头。你说儒家思想专长是搞

        内政,对外不行。你的看法对比中国历史进程,很正确啊。

        毛泽东搞过一次不彻底的反儒家革命,似乎弊端太多了。似乎现在中国除了儒家搞内政,也得添加一些法家思想来对外才行得通。

        不过所谓对内对外,只是我们的视野范围大小。我们现在说的对内是中国范围。儒家思想在中国国内主导。如果什么时候,整个人类世界被中国和谐了,整个人类世界也就转型成了中国范围,这时候,儒家也应该继续主导。而对外则变成对抗外太空生物了。我就是担心那时候由儒家思想主导的人类世界对内还行,对外不行,会被外星人欺负啊。

        我是杞人忧天了,那时候我都化成宇宙尘不知多少世纪了。

        • 家园 汉家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霸相杂,外儒而内法。那些搞得

          比较好的王朝无一不是这样。而宋以后,儒家变成了腐儒,法家退化成鹰犬。对上则粉饰太平,对下则法度失衡,华夏由此而衰颓。

          现在的情形不过是恢复了汉家本来的制度,对内嘴里讲仁义,手里拿鞭子;对外嘴里讲和平,背后捅刀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