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一) -- 井底望天

共:💬374 🌺1619 🌵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严重支持,我非常怀疑金啊,元啊能统治那么久,肯定是前期某

          年向老百姓宣布:“我朝比前朝地租可以少交两成,跟我去打仗立功赏良田千倾”。蒙古人的部队打南宋时肯定是哪来的都有;金灭北宋时估计都还是自己人,但金对南宋的战争那肯定不只是只有女真那点人了;到了清灭明,谁敢认真统计下满蒙联军与吴三桂们到底力量对比如何,我记得南明皇帝可是被三桂亲自追死的。像宋啊,明你可以说它是被外族给灭的,但就是没这些外族这两朝真的可以再坚挺个两百年吗,你看明朝明明是先被李自成给灭的么,宋朝末年不也是水浒梁山各路造反么,所以外族入侵不过是加速了一点王朝更替的速度而已。当人成天担心饿死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考虑荣誉之类的问题,现在能看到的史书肯定是当时的读书人传下来的,而读书人在古代那可是除自己之外万般皆下品的地位,这些读书人当然可以在自己酒饱饭足后思想上有了灰常高的觉悟,精神上都有了高追求,但是在一个矛盾基本不可调和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末世,喊两句忠义的口号就要让那些来个灾年就得卖儿卖女的真正的屁民,为这些高贵的文人士大夫们,仁慈的皇帝陛下献出屁命,我觉得天理绝不是这样的。我感觉在饿死与国家赏口饭为国去死之间当时绝大部分人绝对选择的都是后者,但那时的国家(或者说是当时的统治者)选择的基本都是让那些人赶紧早死早脱生吧。国家固然是统治的工具,但另一方面讲国家族群何尝不是人们试图保护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族群让人类更好的与自然界竞争,国家民族的出现让人更能在人群与人群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但当国家对大部分人来说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大于增益,而且趋势还越来越严重,那这个国家就只会越来越像个一捅就破的窗户纸。我觉得日本侵华跟金,元最大的区别在于金元自身是比中原文明落后的,就是军事文明也肯定不会比中原文明先进(要不也不会只能在中原王朝末期才能攻破),而日本侵华时不管承不承认,那时中国从哪个方面讲都不敢说自己是先进的。所以金元可以大大方方的认可中原的文化,让自己成为被同化的一方,最后自己的文化基本不见多少。而小日本要是成功了将来主体的文化肯定是它自己的,我看最起码汉语是留不下来了。突然发现日本比照金元一个相当大的优势,它可以吹嘘自己完整继承了盛唐的文明,估计对于拉拢统治相当于核武器啊。

        • 家园 征服者选择同化还是奴役被征服者其实还是个人口比例问题。讲

          文化还是讲血统、信仰都是强化共同体认同的手段而已。

      • 家园 网上以讹传讹,看来井大也受影响了

        文天祥回答,一死而已。于是从容就义于北京的菜市口。

        文文山是在柴市就义的,那时候,柴市才是杀头的地方。

      • 家园 破釜沉舟的是项羽

        他还学韩信,破釜沉舟,把船只凿沉,断了大家过淮河的后路

        破釜沉舟的是项羽。韩信只是背水之战而已。另外,《满江红》一词是否为岳飞所作亦有争论。

        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用来抗击外侮时是很好用的。但是如果对内也各民族民族意识高涨,那么很容易造成内部的分裂。如果要论到中国历史上成功的民族主义。井大应当还应当讲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五)

      在辽国的时代,一国两制已经实行,不过因为辽国的汉族人口和地域不是太大。而金国控制了中国北方,当时的人口大概是4千万-5千万之间,大概减去契丹和渤海等其他民族的5-6百万人口,对只有6百万人口的女真族而言(其中还包括早期征服的女真化的其他各族人口),是一个大的挑战。

      很显然,在长城以北,还是要以部落制度为首的游牧民族管理方式,但是在长城以南,黄河北岸的地方就靠利用旧辽国的官僚和北宋降官管理。而对黄河南岸,尤其是接近淮河流域的地方,一些金军将领企图推行女真化的改变民俗的剃头方式,并不许当地汉人穿汉服,受到汉族民众的强烈反弹。因此先是采取了扶持傀儡政府,之前是用北宋丞相张邦昌建立楚国,之后是用北宋济南知府刘豫建立齐国,来作为和南宋的缓冲地带。

      当然后来剃头发、留马尾辫、穿马褂的法子,在满清入关后又重新推行,这次是以“留发不留头”的铁血方式,以嘉定和江阴等等大规模屠城,来最终达到了目的。基本上是通过将汉族人的衣冠满清蛮夷化,来确立自己的强势文化地位。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契丹、女真和蒙古,在汉族地区采用的法律体系,都一致放弃比较严厉和苛刻的宋朝律法,而是采取相对宽松的唐朝律法,算是笼络汉人民心的一个法子。

      女真人为了解决文治武功的问题,一方面在中原汉地的重要咽喉要道,驻扎满清军队,进行军垦,一方面将中国各类学术著作翻译成女真文,并希望通过这个教育来培养女真族的文官人才。这种军垦的方法,自然被后来的蒙元和满清所继承。比如说俺的老家贵州的黔北,因为地处去云南的要道,在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开始由满洲军驻扎,使满洲成为贵族这个西南边远地区的省份的一个世居民族。这些满族军人后裔,基本上全部汉化,在人民共和国鉴别民族身份时候,全部报之以汉族身份,直到1980年代,才恢复了满族的少数民族身份。

      女真族的汉化运动,开始于金太宗去世后的天会13年(公元1135年)。16岁即位的金国的第三任皇帝金熙宗完颜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因为他的养父阿骨打的庶长子完颜崇干倾慕汉文化,从小请了辽国的进士韩昉教他汉文经典,因此被旧贵族亲戚们蔑称为汉儿。金熙宗即位后,其改革主要是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度,把军权和行政权分开,以及在君臣礼仪上的变化。但是真正的大动作,是在金熙宗的养父完颜宗干的二儿子海陵王完颜亮,通过宫廷政变,谋杀了金熙宗之后展开的。

      海陵王因为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得了皇位,因此诛杀了不少对他有威胁的皇族和宗室子弟共250余人。完颜亮自身也是受汉文教育很深,主张女真汉化。他大量重用汉族大臣,如刘苔、刘萼、张中孚等人,和其他汉化的契丹和渤海大臣。他在军中则取消了猛安谋克的等次,来限制宗室地位并罢免了女真贵族世袭万户职务。

      海陵王的最大改革,是将金国的首都从现在哈尔滨的上都,南迁到现在北京的中都。这个迁都行为,和当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是如法炮制。就是通过远离女真人的祖先之地,使女真更加汉化。这个迁都行为,甚至包括把金太祖和金太宗的棺木迁葬,把整个旧都宫殿夷为平地,来杜绝贵族们的留恋之心。

      另外一个汉化的标志是对科举制度的进一步恢复,把以前南北各选的方法,改成南北通选,并恢复了殿试。

      海陵王在诗文上的造诣也不差。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他派遣间谍到了南宋,带回来了临安的全城图。他在上面题诗一首: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是谈的是秦始皇帝的天下书同文和车同轨的故事,可以看出完颜亮的汉化程度之深。但是当完颜亮正隆6年(公元1161年),破坏了宋金之间已经维持了20年的绍兴合议,率部南下,却在长江边的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一战,被南宋的一个文人官员虞允文击败。

      可是问题在于海陵王之前渡过淮河的前一天,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留守完颜雍发动政变,下诏废黜了海陵王,改年号为大定,即成为后来的金世宗。而完颜亮则在败军中,因扬州兵变,被乱箭射死。

      由于金世宗是在反海陵王的女真贵族的支持下政变成功,因此他的政策自然就是要推翻海陵王的汉化趋势。而且由于在海陵王南侵失败后,南宋宋孝宗排斥了秦桧党人,重新用张浚,企图北伐。这个军事行动后来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失败,宋金重新签署隆兴合约,南宋仍然要进贡20万两白银和20万匹绢,但就不再向金国称臣。

      但事实上,就是金国的军事实力不再对南宋有压倒优势,其铁浮屠和拐子马的重甲骑兵战斗力已经减弱不少。因此金世宗的女真化改革,首先是减弱汉化的文治,重整女真的武功。他首先规定皇家的年度围猎行动,就相当于俺们今天每年就搞一次军事演习,并鼓励各种军队的练兵活动。

      金世宗同时提倡说女真话、穿女真衣的文化运动,并在公元1188年禁止女真人穿着汉服。但是这个本土化行动已经太迟了,当他决定把汉文古籍翻译成女真文的时候,来鼓励女真文化,女真语差不多已经频临死亡。

      因此他的后任金章宗完颜璟在公元1189年即位之后,汉化政策又恢复了。在公元1191年,禁止汉族和女真族通婚这条名存实亡,从金国的皇帝到官僚,都屡屡违反的法律,被正式废除了。金国的官员们开始讨论,在五德学说中,应该选择哪一个颜色来表明自己在中国王朝更替中的合法性。

      通宝推:龙驹坝,
      • 家园 捉个小虫

        女真人为了解决文治武功的问题,一方面在中原汉地的重要咽喉要道,驻扎满清军队,进行军垦,一方面将中国各类学术著作翻译成女真文,并希望通过这个教育来培养女真族的文官人才。这种军垦的方法,自然被后来的蒙元和满清所继承。

        ----------------------------------------------------------

        从下文看,此处应讲的是金人,不是满清吧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四)

      当然在社会学上,就是俺前面提到的,可以不断的把大量拥入的蛮族汉化,也是实际上最起作用的因素。

      当然不是历史上所有的汉人,都会主动的向冯太后那样,推进以汉化为主旋律的民族融合。在汉文帝时代,因为不满被派去作随从的宦官中行说,就影响了匈奴族汉化的过程,并力图保证匈奴文化的独特性。后来在西夏时期,大权在握的西夏皇太后梁氏,本身是汉人,却坚决反对汉化,在西夏推行汉化改革的毅宗去世后,立即废除汉礼,实行吐蕃制度,并开始向北宋发动战争。

      而建立在北魏民族融合基础上的隋朝和唐朝的皇族们,本身在血缘上就有不少胡人血统,因此这时候听到的就不是华夷之分的老调子,而是华夷一家的新调门。而在唐朝的整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中,胡人、突厥人、阿拉伯人、波斯人、日本人、高丽人、犹太人等等,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寻求自己的长安梦,大概就是近期的所谓美国梦,就融化在唐朝的汉族中间。

      因此唐朝的大学问家韩愈,就提出了“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样的观点。当胡人安禄山起兵造反,试图通过种族和文化作为一个旗号的时候,大批居住在长安的胡人,主动放弃自己的姓名,选择李姓来表达对唐朝的支持。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知识分子们,自然就很容易地,就为进于中国的蛮夷们提供“则中国之”的全套服务。在唐朝后期后,契丹在东北兴起,唐昭宗天复2年(公元902年)耶律阿保机洗劫了长城以南的晋冀一带,掠夺了不少汉族民众北上,在草原地带筑城,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俘获的农人,阿保机还捉住了不少汉族儒生,希望由他们帮助管理掠夺来的汉族人口。而这些儒生则偷偷逃跑,坚决不肯事从和自己长得差不多的契丹夷狄,却投奔来源于西域沙陀族,和自己长得颇不一样的后唐。

      当然在契丹逐渐汉化之后,这些汉族知识分子们很快就把这个外来的异族,视为入中国而中国人了。而在后来蒙古铁蹄杀进中原的时候,来自于契丹皇族,汉化了的耶律楚材出任蒙古大汗窝阔台的丞相,试图将蒙古人汉化。而忽必烈也有一大堆著名的汉族儒生,比如说刘秉元等人,为他出谋划策,但在蒙古人的眼里,北方的汉人(包括女真、契丹、渤海和朝鲜等等),也不过是第三等人而已。

      契丹的汉化进行比较早,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16年创立了契丹国,很早就开始用汉人儒生,比如康默记、韩延辉和韩知古等人,成为后来南院机制。后来在公元936年,从石敬瑭手上拿到了燕云16州,为了怀柔当地的人民,于公元938年,放弃番味比较浓厚的国名,改用中国传统,以古地名称为辽国,并将年号改成意味深长的会同。辽国实行的是一国两制,在人口多的汉族地区完成采用汉制,和在地域广的游牧地区采用旧制。

      而女真的崛起,则比契丹要快。完颜阿骨打在公元1115年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今哈尔滨阿城区)建立金国,花了10年,在公元1125年就把辽国灭了,并于1126年,攻克汴梁,灭了北宋。金国的汉化主要还是在海陵王完颜亮期间,开始大规模实行。

      蒙古的崛起也比较快,在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开库里尔台大会,就是各部落的军事同盟大会,出任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用了6年时间,就攻破了金国的中都(今北京),占据了黄河北岸,而迫使金国南迁汴梁。这时成吉思汗开始重用耶律楚材,但直到蒙古占领大部分中国北方之后,才有机会实施不太彻底的汉化。

      这一个时期,中国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应该从契丹占据燕云16州的公元936年,到南宋在崖山之战(今广东江门)失败,丞相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的公元1279年,总共用了373年。可以说辽国是统治汉地面积虽然最小,只是燕云16州,但是时间却是最长。蒙古算是统治了整个中国地区,但是时间却是最短。而中间的金国,统治淮河以北的中国北方,应当是最值得研究的一段时期。

      女真族在入主中原的过程中,开始了一种新的政治尝试。就是和以前的拓跋族不同,女真人考虑的是,如何能够接受和改变中国传统的儒家政治体系为其所用,而又不至于自己被同化,免得失去自己的民族身份。

      这个问题,对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讲,经历了五胡乱华时代,清晰的明白在中原政治陷入混乱和中原王朝腐败的时候,靠自己的武力优势,是有可能征服中原大地。可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不可能靠马背来治理,如何运用儒家体系来做文治,而又可以保持自己游牧民族的武功,就是如何可以实行一个平衡的游牧和农耕的一国两制,是女真人的一大努力方向。

      当年唐朝衰落的时候,在北方的回纥,曾经发生了一个是否要南侵的争论。当时曾几次侵入中原的牟羽可汗,看中原政治纷乱,企图在唐代宗去世后的乱局,逐鹿中原。其中反对南侵的,认为南侵失败的结果,自然是自己的国家灭亡,但是如果南侵成功,那么自己民族极其有可能就会被同化而不复存在。权衡得失,还不如和唐朝和好更符合民族的利益。最后牟羽可汗被杀,而结束了这次争端。

      可以看出的是,女真族的这个尝试,改变了中国历史上,大部分异族入主中原后,采取的主动要汉化的态度,而变成了希望不要汉化,或者尽量缓慢的汉化的过程。当然最后的结果,还是看时间的长短,后来的蒙古人因为在中原呆的时间短,因此避免了汉化。而女真人,和他们的后代满人,虽然主动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还是在漫长时间里完全汉化。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民族主义(三)

      当然中国在经历了4百年的分裂之后,重新在隋朝得到统一,冯太后的同化运动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就不是唯一的因素。

      在中国处于五胡乱华的同时,西方的罗马帝国同时经历了来自北方的蛮族,日耳曼人、匈人、哥特人和斯拉夫人等等的入侵。考虑到整个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的南移,大概是因为地球在那个时期变冷,导致北方游牧民族的生存困难而形成大规模迁移。

      因此有许多学者对汉朝和西罗马帝国,在差不多接近的时间,同时崩溃,而中国后来可以再次统一,但是西方则永远陷入分裂,做了不少研究。

      汉朝的正式结束,是在公元220年,当魏文帝曹丕废了汉献帝刘协,开创了魏国。但是汉朝的实际终结,应该发生在公元189年,当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从这一年开始,直到400百年之后的公元589年,隋朝的文帝杨坚灭了南陈,以“玉树后庭花”而名扬千古的陈后主投降,中国重新统一。

      其实在这个中间,中国非常短暂的统一了一下,就是在公元265年,西晋的晋武帝司马炎萧规曹随,用曹丕的旧路子抢了曹魏的皇位,然后在公元280年,灭了东吴。这个统一,因为后来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了政治次序的紊乱。在长城内定居的匈奴族首先发难,在公元316年,攻破长安,历史上称之为永嘉之乱。因此统一的时间,就是36年,之后的分裂是280年。

      而就在中国的匈奴造反的时候,另一只被称作Huns的匈人,出现在顿河流域。虽然一种假设,就是这只匈人其实就是当年东汉窦宪于永元1年-3年(公元89年-91年),所击溃的北匈奴残部,但并没有考古和历史文献可以证实。

      出现在欧洲的匈人在公元375年时,征服了东哥特人,并驱赶西哥特人过多瑙河,而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哥特人,其实就是日耳曼蛮族,对罗马帝国造成极大的冲击,并于公元378年的亚德里亚堡之战中,全歼了罗马军队。

      西哥特在公元410年的第三次围攻罗马城的时候,不是前两次那样,拿了赎金就退兵,而是洗劫了这个罗马的政治中心。从此后,扶持的傀儡皇帝,就像汉朝的献帝那样成了摆设,日耳曼蛮族的各个部落在罗马旧地不断鲸吞蚕食,建立一系列蛮族的国家。最终在公元476年,年仅6岁的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洛被废,西罗马帝国寿终正寝。

      而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北方正好是北魏兴起,孝文帝在公元471年登基。

      因此大家第一个感兴趣的是,中国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帝国,在崩溃上面有什么相同之处。首先是1788年,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他的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提出,罗马人和中国人的文明导致的纤弱,无法抵挡野蛮人的杀气。

      后来的各种研究,更关注于这两个帝国的体制上的缺陷。从经济角度上来看,就是这两个帝国同样出现门阀特权家族对土地的大量兼并,和罗马的奴隶体制和中国的流民,都导致了帝国的财政出现问题。从文化角度上来看,帝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受到了宗教的冲击,在罗马帝国,就是基督教变成国教之后,对罗马皇权的影响。而在中国,就是佛教的兴起,以及试图和外来佛教竞争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盛行,同样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操控力。

      在军事上,两个帝国都犯了同样的致命的错误,就是允许了让游牧的各蛮族在自己的帝国境内居住,而且还依赖于招募这些族人来防守自己的边界。当然前面说到的经济上的问题,就使两个帝国的财政状况比较窘迫,因此无法负担积极的防御政策,依赖于外交上的手段和敌人妥协。在这种情况下,倒台只是迟早的时间问题,那么一旦内部有自己内乱的因子,就一下子变成覆水难收了。

      一旦中央政府消失,西欧和中国同时经历了黑暗年代。两个帝国都是一半在混乱中,令一半试图保持住文明的辉煌。在罗马帝国,西罗马地界自然是蛮族们的乐园,而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则试图传承罗马的文明,直到15世纪中叶,被另一个蛮族奥斯曼突厥灭亡。

      而中国,则是靠汉族人的衣冠南渡,以南朝的东晋和后来的宋齐梁陈的方式,来延续文化的传承。

      东西方历史的相似性,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中国在大混乱之后,最终又回归了统一。而在这次之后的历史上,唐代之后的分裂没有超过50年,而在清朝灭亡的1911年后的分裂,也是在短短的38年后的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重新统一。

      为啥中国做到了,欧洲做不到?不光当年做不到,现在里斯本条约算是欧盟27国全部通过了,但是离一个真正的政治统一的国家,还早着呢。

      对中国可以重新统一的原因,大家的观点比较一致,就是中国的体制比罗马帝国要强太多。中国的民族认同和文化统一比罗马帝国要强大,包括中国特有的汉字系统,可以做到既保持书同文的统一性,又照顾到言语不同的地域复杂性。

      当然从地缘因素来讲,中国的地形比较清晰,中间没有主要的地理阻隔,比如像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那样。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中部不是几条容易跨越的江河,而是像喜马拉雅山那样,估计统一国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在政治制度上,中国的源于天意(其实就是民意)的王权概念,要求领导人的公正和符合道德的政治理想,以及通过知识分子的官僚系统来管理,都比罗马帝国的私人皇权的公正执法要吸引人得多。

      通宝推:好知明言,马甲,要你命3k,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