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到那儿算那儿—说说白毛女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196 🌺15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赞量子力学味道把握很正的阿壳
            • 家园 那只猫在此在彼的几率是几乎均等的

              所以有研究的价值,喜儿在成为二奶和玩物之间的几率是极不均衡的,前者只有不到1%的可能,喜儿的出身和黄世仁迎娶的手法就限制死了她的二奶成长计划,而且黄世仁“女人嘛,还不就是墙上的泥坯,剥了一层又一层,我要是想要谁”的独白也从开始就表明喜儿进黄家门绝不是作小的。拿那只猫来比喻其实是不恰当的。

            • 家园 这个“猫”我很喜欢,花你。
            • 家园 嗯嗯,喜儿是薛定谔的那只猫

              其实,怪兄说得就是这个理儿,只是明确了观察者(受众)群,同一受众群会不会就有共同的想象,这...。这部戏是在一些农民参与改编下的,要让一堆大地主,小地主来看来编这部戏...

            • 家园 猜测

              在这场戏之前, 黄世仁已经被写的坏透了, 看官心中有数. 不知道在场观众有多少是因为痛恨剧中黄世仁, 多少是联系到了自己的苦难经历.

              至于猫论(竟然从学法律的人口中说出... 大概是阿壳跟你讲的吧.. ), 有同感, 故事情节的确有随意性. 不过, 我们这个时代, 听书听故事和编书编故事的界限没那么分明, 感受自然比那个年代长期处于单向接受的群众敏锐多了.

            • 家园 错了,关键不是在于猫

              而是那只箱子不是一只箱子,是一口棺材

            • 家园 斗胆说几句,

              喜儿嫁还是不嫁,成为妻还是妾,这个对于喜儿个体来说确实是薛定谔的猫。

              不过对于喜儿所代表的那个群体(或许叫阶级更合适些)来说,结果是必然的,不嫁则自己成为白毛女,成为妾则受压迫(红楼里的赵姨娘尤二姐),成为妻则可能帮助黄世仁或者小黄世仁把李喜儿、王喜儿、张喜儿等等变成白毛女或妻或妾。。

              或许有一些甚至很多“黄世仁”在一些甚至很多情形下会显得温情脉脉,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群体不会吃人,正如待人温厚的大家闺秀薛宝钗不能掩盖几乎其他所有主子的刻薄和无情一样。。

          • 家园 写的真好

            无经验回一个

          • 家园 其实这个现象马甲的蒲公英里面也有提及

            文人眼中的农村和真实的相差的太悬殊了:

            对陈丽君来讲,《白毛女》的剧情显然比伞兵起义的意义重大得多。她在看戏的时候就哭了个稀哩哗啦,回到住所之后又拽着几位立法院的国大代表讨说法。

            “你说你说,那喜儿有多可怜呀,你们为什么要帮着黄世仁?”

            “由法理而论,欠债还钱……”,张志韩被这喜儿的粉丝纠缠得无可奈何:“当然,若以民情而言,地租是过重了些……这个这个,值得检讨……”

            “检讨,检讨,谁耐烦你们检讨。反正黄世仁祸害了喜儿,大春就要来报仇!”蛋蛋女士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俨然成了劳苦大众的代表。

      • 家园 拜讀再三,最喜歡這段話

        眼前的万里江山,似曾小小兴亡。只不知道今日的执政者,心中还能不能偶尔想起这江山是人民打下的。

        引人深思,振聾發聵。

      • 家园 精彩

        豹尾!

      • 家园 最后这一段很精彩!白毛女的创作变迁原来如此。。。

        受教受教。

        花一个,再宝推一下

    • 家园 DEL
    • 家园 论及文化和政治的关系

      正好看到了汪晖的论述,引两段。汪晖是我敬重喜欢的学者,就是他的文字对我来说太艰涩了,严谨,但可读性差点,理解起来真费劲。

      总之,不能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来看待文化和社会,也不能在分类学的意义上来看待文化和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不是一个可以和政治区分开来的范畴,文化和政治的对峙只是一个策略,是陈独秀他们用以介入政治的策略。但这个策略又不仅是策略,因为从文化入手介入政治,意味着要对什么是政治重新开始考虑。这是价值问题,也是评判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态度”在这场运动中居于如此重要的位置。所有的政治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是强烈自主的力量,是创造政治的力量。主义是文化也是政治。如果政党政治,只是结构性的权力,没有真正的主义、思想、价值,只能是去政治化的政治。政治冲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价值观的冲突,就是文化思想的冲突。新文化运动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在于它为新的政党政治提供了新的文化基础,在于它为政治提供了伦理内核—政治的核心是伦理和价值,政治对抗和辩论的核心也是伦理和价值。无论是国民党的政治、无政府主义者的政治,还是共产党的政治,没有这个文化基础,是不可能产生这种政治冲突的。要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这个独特的历史时期,不能把后面的历史搬到这个历史时期来,要进入到历史脉络里面来思考他们要拒绝的政党政治是什么样的政党政治,那不是抽象的,而是国民党改造前的政党政治,也是在北洋军阀、地方军阀控制下的政党政治,是缺少伦理内含、充满权斗而缺少“文化”的政治。改组后的国民党和新生的共产党则是有新的文化支撑着的政治运动,也因此,才会有真正的理论斗争,包括一个政党内部的理论斗争。

      短二十世纪”是一个理论世纪,充满着理论辩论,而理论辩论也就是政治辩论,政治是理论性的,理论是政治性的。在“短二十世纪”当中,从革命文学论争到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从两个口号的辩论到关于民族形式的论战,从新启蒙运动到大众哲学的普及,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这样的军事讨论到《矛盾论》、《实践论》这样的哲学讨论,都可以看出中国革命中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实践是密切相关的。社会科学所提出的问题,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史论战所激烈争论的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等等问题,都是有着极强能动性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我们可以总结这里面在认识论上的一些问题,但不能说这样就是没有能动性。否则无法解释政治在当时为什么产生了极强的能动的作用,正是通过这些辩论,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体、革命的目标等等清晰化了,政治的能量也因此被积聚起来了。总之,要区分不同的层次。

      汪晖:什么是“五四”文化运动的政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