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浙江工厂、河南零件与印度基建(上) -- 月色溶溶

共:💬410 🌺1091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浙江工厂、河南零件与印度基建(上)

    前几天,我爸的一个朋友潘叔带几个人来访,我爸在酒店宴客,把我也带去吃好吃的。觥筹交错之际,烟酒繁华之间,不免谈起彼此的生意。我爸说:我最近有一个零件拿去河南做了,成本竟然只要原来的三分之一!交给河南那边,最后做下来比在这里做能便宜三分之二!

    作为西西经济版的一员,我现在对经济话题是十分敏感的,马上就挺感兴趣地问:是吗?那零件复杂吗?河南做出来是一样的吗?

    做出来一模一样啊。又不是什么难做的活,主要是翻砂,是一种笨活,谁都会干。爸爸说。

    什么叫“翻砂”?我问。这名词好像听说过,但我其实不知道是啥。虽然有时侯也去老爸的工厂,可是我对工厂里那些技术一窍不通。而且,毕竟很多零件是外加工的,老爸自己的工厂里不做,我是没见过的。

    翻砂啊,是这样的,潘叔解释说,先用个木壳子,做出零件的轮廓,再往木壳子上填沙子,包起来压实。上下两块拆开来,就可以把木壳子取掉,这个沙子的空腔,不就出来一个零件的样子了?然后,把铁水往沙子零件空腔里浇,等冷却了,把沙子敲掉,一个铁零件就做好了啊。

    哦,我恍然大悟地点头,木头浇铁水会坏的,沙子却不会跟铁水粘在一起,所以要用沙子,对吧?

    对了。潘叔笑着点头。

    那拿零件去河南做的很多吧?这么便宜啊,谁不愿意便宜点呢?

    那不行的,没很多,河南很多东西还是不会做、不方便做的啊。

    哦,河南产业链不行,对吧?我点点头,非常内行的样子。

    其实我还是没搞明白,为什么在河南制造这个零件就只要三分之一的成本。到底省在哪,有谁能说明白么?不过,我真明白“产业链”是什么意思的。我自己亲眼在工厂里见到,做一个产品,一个零件,需要很多步骤。从原料、模具、冲、压、刨、磨、镀。。。各个工序,各个环节,在我们这儿都很容易解决问题。有各种规模,各种解决方案可供选择。反正只要你能设计出一个产品,给出设计图纸,真想把它从纸上谈兵变成具体而微,就把图纸拿到模具店或模具厂去,只要你出钱,人家总能给你把模具做出来。拿着做好的模具,买了需要的原料,再找加工的工厂,甚至只要人家家里替工厂加工的几台机器,就可以把你的“产品”实践出来了。再用同样的办法搞好包装,就可以拿出去推销卖钱了。哪一步都不复杂,但真有挺多步骤的。

    以模具业来说吧,很多年以来,在我们周边的农村地区,那些初中高中毕了业,不再升学的男孩子,去一个模具店“学刻模具”,就是一条司空见惯的生存之道。很多人一说起人家的职业,哦,模具师傅啊,那言下之意,还是收入不低的意思呢。而模具“店”或者“厂”的区别,也仅在规模大小,设备完整与否而已。

    我们这儿附近一些地区,大大小小的公路旁,或新或旧,或大或小的房子,到处都看得到很多模具“店”。店里一眼望去,有几台机器,还有一些钢啊铁啊的原材料堆着,一个老师傅带着几个男孩在忙。店面外墙上,多半歪歪扭扭用红漆刷着“刻模具”几个大字。。。还有一些店,是专门卖刻模具所需“钢板”的“钢板店”,各种各样的钢材都有。

    一想起这些数量众多的模具店,我心里就会想,这就是“浙江制造”甚至“中国制造”的基础吧?

    我想在中国,除了浙江江苏广东少数一些地区,能有这样完整产业链的地方,还是很少的。象我们这儿模具店成片的景象,别的地方应该不太容易见到。而这些地区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并不能互相替代。这种产业链的形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和条件,地理区位、农商传统、先发优势甚至文化乡俗,都各自起到了作用。我想,其实制度政策的影响并非决定性的。因为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政策因素的差异已经很小或者没有了,而其它地区要追上、复制这几个地区,改变市场格局,却还是很难。政策如果有全国性压制,那它是决定性的,谁都干不了。不压制了,有政策扶持的却不一定能成,能成事是因为其它更关键的因素。

    河南,也许做某个零件很便宜,或者某个象翻砂这样的工序很便宜,比如一下子能节省三分之二的成本。但我爸却还是在有大批量需求的时候,才拿去河南做。大部分浙江工厂里要做的零件,还是在浙江本地生产的,这就是产业链的重要性。不是具备其中一种优势,就能改变整个产业的分布状况的。

    这让我想到了这段时间以来,西西河里经济版和观点时事版的热门话题:中国帮印度建基础建设,会不会改变印度的整个经济基础状况,以至于威胁到中国制造在将来的生存?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晨枫,爱莲, 通宝推:熊仔,四方城,
    • 家园 一些高端铸造的信息

      对于钛合金的铸件而言,国外发展得很快,而国内则相对落后。国外的军用飞机已经使用了大量钛合金铸件,如F-22,7%的重量来自于钛合金的铸件。以前认为钛合金的铸件性能不太可靠,采用过大的安全系数的钛合金铸件的减重效果反而不好,因此过去国外的飞机也很少采用钛合金铸件。

      现在国外的铸造工艺数值模拟做得很好,显著提高了铸件合格率和改善了铸件组织性能,且国外有大型的热等静压设备。热等静压后能够保证铸件内部的小缺陷得到弥合而消失,因此现在美国敢于在F—22等军用飞机上大量应用钛合金铸件,并开始在客机上应用一些钛合金铸件。我国在铸造工艺数值模拟方面的水平尚待提高,也需要建立大型热等静压设备。

       热处理工艺在热加工领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常常被人们忽视。在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中,主要包括成分和工艺的创新。以前非常重视成分创新,但工艺上的创新不仅花钱少,而且能够收到更好地效果,尤其是热处理工艺很多时候能够显著改善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 家园 说说我所知道的关于产业链。

      服装,深圳最早的产业,2002年的时候,据说全国80%自主的服装品牌来自深圳。(现在已逐步迁往东莞和更“内”的地方)。

      一个服装的产业链要包括:

      分销商,这个是销售环节,就不说了。只说一件衣服从设计到成品出厂:

      设计公司,往往设计公司会带有销售渠道;设计公司设计好了一件衣服,交给成衣厂制作,可以认为是设计公司+销售公司共同向成衣厂采购。

      成衣厂。这个往往与设计公司是不同的企业。他要向以下环节采购:

      布料供应商;

      纽扣拉链供应商;

      锁扣眼服务商;

      线供应商;

      线染色供应商;

      根据服装设计,可能要采购的有:

      烫“百褶”的;

      布料包边的;

      供应花边的;

      成衣水洗的;

      成衣水磨的(比如牛仔裤);

      绣花的;

      还有很多......

      所以,我不担心中国产业迁移到墨西哥,不担心中国产业迁到越南,而印度和巴西会成为真正的竞争对手,因为......

      他们有足够数量的劳动力。

      成衣厂都迁到越南,没关系,产业链还在中国,大家国际分工好了。

      产业链迁到越南?他的工人会要求涨工资的,因为劳动力供不应求了。

      • 家园 这个有点太轻率了

        不担心中国产业迁移到墨西哥,不担心中国产业迁到越南

        假设越南有1000万劳动人口,即使仅50%的职位是从中国抢过来的,这个就意味着中国少了500万个职位。。。。。

    • 家园 看到楼下关于地域的讨论,我说个夸张的,再说个难听的。

      夸张的是浙江人无论搞贸易还是科学技术,都是国内最高水平,跟地理人种文化等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智商高以及勤奋。甚至说中国如果只是想迅速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可以把投在我们东北发展重工业上的钱全给浙江人,让浙江人全部推倒重来都比让我们东北人搞这些发展的快。

      说难听的就是浙江人像日本人,性格相对内向,做事比较容易走极端,看法偏执,缺乏接受不同看法,考虑事情角度只从自己熟悉的角度看,过于单一,所以长于战术而输于战略。

      回到主贴来看,曾经产业链完善的日本人,在今天他们的产业链也在被韩国中国挖墙角,而且出现产业空洞化的现象,难道浙江只是靠产业链就能保住当地的制造业优势吗?

      • 家园 作为一个浙江人,与楼主商榷。

        说到浙江,我就是浙江人,我觉得浙江资本主义是有渊源/有环境因素的。中国几乎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都多多少少收到农业的影响。

        浙江这个地方,地少人多(在海南立省以前,浙江是全国最小的省),所以很早浙江人就必须削尖脑袋努力钻营以提高收入。

        早在宋朝的时候,浙江人就发现种粮不如种菜,种菜不如经商了。而当时的经济,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很多富人吃腻了油腻,要吃(花样翻新的)蔬菜了。商业的发达必然带来重信诺,守规范,锱铢必较,但这不是偏执。

        而离杭州比较远的人民则努力发展劳务输出,解决就业,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师爷”行业。说浙江人勤奋,那是被“就业”压力给逼的,而结果上的教育水平提高(垄断了“师爷”行业)才造成今日看起来的“智商较高”的结论。从建国以前的教育行业来说,浙江真正是“百年树人”了。

        我相信,再过个几十年,河南、四川也会一样的(人口压力-外出务工-教育程度提高-反哺乡亲)。

        至于楼上对浙江人批评的一面,我觉得有些片面。不能代表我所认识的浙江人的情况。

        • 家园 继续补充说一下为什么浙江人智商高了却可能更加偏执。

          其实这个不是浙江人的特性,是全人类的特性。

          人类社会都是如此,都是平均智商越高,越不擅长语言交流,也就是说越容易内向。典型的如日本人,德国人,北欧人。

          而内相的人会容易对自己的性格比较自卑,但是自己的智商又比较高,同时又比较自负。这样又自卑又自负的性格不利于人格的塑造,很容易出现为了减少自卑的心理而膨胀自己自负情绪的心里行为。这样会出现盲目的自负加上本人的内向性格导致其缺乏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也缺乏接受其他角度观点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出现思考偏执,对事物的感官非黑即白。

          其实大家想想就会发现,身边经常有些性格相对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人交流会比较固执己见的人。再有比如像杀人全家或者杀很多人这样的恶性案件中,案犯经常是比较内向不喜言语的人,比如杨佳。

          另外在浙江出现一些其他地方也比较少见的现象,比如宗教气息浓烈,同时印象中无脑的民主自由派出的也非常的多,这些都是某种偏执现象。

        • 家园 人类近千年来进化的非常快,所以人种智商已经明显拉开

          差距了。即使是同族人,浙江人的平均智商也是绝对最高的。你说的很多解释就是地理原因和人群勤奋的原因。

          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最多的应该是浙江人,现在这些院士基本是上个世纪40-80年代接受的教育,但是在上个世纪40-80年代,我们东北,特别是我们辽宁应该是全中国生活水平最好的几个地方之一,另外两个差不多的地方是北京和上海。同时早年东北的大学密度相当高,甚至是现在的东北,大学的数量跟质量也是很不错的。即使如此,印象中中国科学院原始中的浙江人比我们东北三省总数都多,而后同属长三角的江苏上海的院士也不是一般的多。在这里只是用经济条件好->教育水平高->智商高 的推导过程已经无法解释了。比较好的解释就是人种智商跟勤奋度了。

          有事,先说这么多,一会回来继续解释。

          • 家园 顺便谈谈另一个人才大省江西吧?

            号称宋朝起,就以科举/高考上榜人多著称。

          • 家园 作为浙江人被楼上表扬一下还是很开心的。

            为什么说百年树人,为什么说浙江人在院士中比例高,这是长期历史造成的。

            我的父母,就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高中毕业,都考取了大学(不过就近代教育来说,浙江的大学密度实在是有点低)。

            现在,退休在家很多年了。我过年回家,很多同学到我家来玩儿,我的父母开始点评了。

            先说我自己,在一家国内知名大公司打工,我父母的态度是:“可以自立,后半生无忧了”。至于我同学在HP,IBM之类打工的,都是如此态度。

            我某同学,自己做生意,几千万资产了,我父母的态度是:不错,对社会有贡献了。

            又有某同学,公司上市,是所谓上市公司主席了,我父母的态度是:了不起,了不起。

            只有那一两个同学,苦读研究生/博士,出国镀金,现在是教授/博导,只有这样的同学才得到我父母一句赞叹:有出息,国家栋梁啊。

            从这样的态度,分明的感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浙江人,经历改革开放几十年,仍然有这样的价值观,不得不承认其价值观之牢固。附带说一句,我父母读小学初中是在抗日战乱中,高中是在解放战争炮声中。

            这样的价值观,不是他们一两个人自发形成的,而是在他们从小到大受到的长期教育,周围的氛围的潜移默化中才能形成。而我观我国其他地区,尚未有如此明显。

            • 家园 万般皆下品,唯有满尼高

              分明的感受到他们的价值观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不好意思,和你的结论不同,因为那些所谓上平是以钱为标准。

            • 家园 是的,我在上边也说了跟地理文化什么的也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也绝对不能忽略了勤奋度以及智商上的差异。无论你传统文化多么支持教育,但是事实上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浙江跟东北比,无论哪方面都远远不如,无论是经济水平,教育资源跟科研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只是靠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氛围来支撑,恐怕也缺乏些说服力。

              或者来看看温州人,第一批崛起的温州人可也没有多少教育水平,甚至可以说那些温州人的平均教育水平低于同期的很多地方的人,但是现在来看温州人无论经商还是在科研领域上都是满有建树的。

              同时还有就是北京的经济环境,教育资源都是早年中国最好的地方,同时作为几百年的首都,文化氛围也是应该说是很浓厚的,但是按照人口比例来看,还是远远不如浙江人。

              • 家园 帝都条件太优越了

                考个好大学太容易了,跟浙江比的话.

                在农耕时代,如果种子只要洒在地理,到了秋天就有足够吃饱的收成,我想大部分人都是不会去精耕细作的..

                比如地理条件优越的三锅,就很懒(跟中国人比)

                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族群亦然

                比如我,就相信只要努力,日子就会过的好起来,因为除此之外,我看不到其他的路

    • 家园 成本节约的地方很多啊

      首先是地皮,建厂房总需要地皮吧;其次是工资,简单地说就是劳动力价格/成本。这两方面闭着眼睛也知道河南肯定比浙江便宜。至于这个,

      但我爸却还是在有大批量需求的时候,才拿去河南做。大部分浙江工厂里要做的零件,还是在浙江本地生产的,

      毕竟令尊在浙江,原料和成品如果都是在浙江本地买卖,到河南至少就有个交通运费问题,也许对那边“人生地不熟”等问题也会额外增加些开支。大规模的订货不是大问题,小生意就难说了。就好比你即使知道LV在美国比在中国便宜,至少也是十几二十件地买才会考虑来美国,不会因为买一两个来一次的。

      至于河南,如果我没记错,早在十年前日产就把在中国最大规模的工厂投资建在河南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