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雕栏玉砌应犹在:天津五大道民国旧居的风情与回忆(1/4 -- 顾剑

共:💬49 🌺2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天津本地人很不错的

          我呢,原籍老家是上海人,现在每年回国还是在上海呆2个月。然后,小时候在北京也住过。所以有比较:相对来讲,天津本地人比北京上海要更古道热肠,更直爽。当然,我这说的都是本地人,象北京上海(甚至天津)这种大城市,现在多数都是外地来工作的新移民,本地人不多了。各个大城市,说实话,最聪明,最漂亮,最时尚,最富有的,其实都是外来的新移民,而不是本地人。

      • 家园 想起我小学上的是重庆道小学

        这些地方真是耳熟能详啊,读着格外亲切。可惜现在到处人山人海,虽然粉刷一新,却再也找不回早年的那个情致了。俱往矣,五大道属于一个遥远的回忆了。

      • 家园 不太同意

        虽然我个人不是左派,但是以前确实不想现在这么腐败,这是个事实,那时候中国的贫富差距和今天不能比的。

        • 家园 其实,我文中的意思,更注重的是social mobil

          Social Mobility,我觉得是比社会平等和特权,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任何社会,都是有特权阶层的,从原始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一直到今天,只要有社会秩序,就会有,不但不奇怪,甚至是社会秩序必要的。除了特权以外,两极分化也是一个相关问题,两极分化当然不好,但是,我并不同意“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老话,对我来说,连社会“不均”也不要患,----只要这个社会,能给人提供足够的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说,不同社会等级的人,有多少机会可以上升和下降。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比欧洲社会的贵族制度优越得多的制度,谁能做官?科举考试,而不是你出身哪个贵族家庭。中国历史上,除了孔孟夫子家族之外,没有富贵多少多少代的家族,只要通过统一的科举途径,就能获得上升的通道,出身贫寒不是问题。这就是social mobility。

          新中国建立以后,确实一批工农兵获得了上升,所谓“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但是越到后来,这个social mobility的上升通道越窄,后来变成了走后门为主,要上面有人赏识你,你才能被推荐入党,上大学,离开农村。和那个时代比较,今天的社会,门路更多,机会更多。无论是念书好的,出身好的,有社会关系的,有技术的,更多的人,能够找到上升的途径,因为途径越来越多了。

          用经济学的语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我个人观点,“效率”是第一位的,而社会公平,不是要“结果的公平”,而是要“机会的公平”。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有更多的机会,提供给不同的人,有更好的social mobility,因此,我觉得,今天的社会,从“机会的公平”来说,比70年代,我小时候所看见的社会,是更加公平的社会。

          • 家园 我觉得楼主的看法有点窄

            机会均等和财富均等不太一样,比如美国社会贫富差距就比西欧大的多,但是机会相对西欧均等

            ,所以也可以保持稳定。但是从使人们感觉公平从而保持社会稳定性的角度看,这两种均等作用类似。

            以前有一阵中国人不能通过考试成为精英阶级,但是如果你高中(初中)毕业去当工人,福利、待遇不比大学生差,也不需要多少后门,这是财富均等造成的。

            • 家园 这方面我们的看法其实分歧不大

              机会的均等和结果的均等,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说,同样可以达成稳定的目的。但是从提高效率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机会的均等,要远远好于结果的均等。

              另外,其实在今天的中国,机会的均等也远远没有达到,这是一个事实。我只是说,今天的中国社会,比70年代的中国社会,给人们的机会更多了,人们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也更多,因此,我认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利远大于弊。

              至少,70年代文革最后几年,我听到我爸爸(当时是部队政治处的)对社会弊端所发的牢骚,对政治运动的讽刺,对上山下乡和工农兵大学生制度的轻蔑,绝对比对今天腐败现象的抨击,要严重得多。

      • 家园 花顶好文!
      • 家园 感叹,这么几句很真实的话说出来好像需要很大勇气似的

        那个周公留学受资助的事,让人不禁想起钱钟书的小说情节。

      • 家园 这个是大实话

        干净才怪!

        我也觉得任何社会都是有等级的,在改革开放前,大概是以权力来分,现在是以金钱来界定而已。

        但是,我也认为,在精神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别人比我有钱有权,并不表示他会比我高一等。

        呵呵,虽然有点阿Q。

      • 家园 很有道理

        扯得不远,确实是您说的这样,花。

      • 家园 顾教授敢说实话,要花!

        个人认为,那时候的腐败,和现在的区别,是门槛的高低:比如现在你想自己一家住一栋这样的别墅,没问题,有足够的钱就能买,至于怎么弄这些钱,有人诚实经商可以赚很多钱,也有歪门邪道比如当官的搞权钱交易,做生意的偷税漏税,做医生的收红包,反正很多人都能弄到钱。在当时,唯有达到某一个级别,才能搞一栋这样的别墅。我不想为今日社会的丑恶现象找借口,但三十多年前的社会两极分化,未必就比今天的好多少,这也是事实。而且那时候人们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更少。

    • 家园 刚得知,狗不理的英文翻译是"go believe",

    • 家园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这些建筑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关于高树勋,前些天刚好看到过这篇文字解放战争首位起义国民党将领曾力主除掉蒋介石

    • 家园 顾大是十一幼的?

      校友,校友,学长,学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