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长沙工人研制出顶尖导航仪”采访过程交代 -- 华恩

共:💬24 🌺3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长沙工人研制出顶尖导航仪”采访过程交代

    把“长沙工人研制出顶尖导航仪”一文投向西西河,本来只是想拿旧文来骗点花,产生这么大波澜,倒是出于笔者意料之外。

    本来多说无益,觉得让时间去检验这个真伪是个不错的选择。既然驿路梨花MM写了这篇驿路梨花:【原创】“顶尖导航仪”的原理浅介(上),使某觉得有必要对信任此文的朋友给一个交代。

    闲话少说。下面是事情的经过。

    2002年春,大概是6月左右某日,偶当时在湖南小报《潇湘晨报》任经济新闻记者,主要采访汽车,房地产相关产业。所以这条新闻并不是偶的主业。说是小报,是因为这份报纸对于湖南以外的人来说可能相当陌生。不过在湖南地区,说该报是第一大报,并不算吹牛。当日偶在晨报大楼二层的办公室,上网寻找新闻线索,后来出办公室休息时,看到一位中年人手里拿着一个大包,好象在找人。一问,不用说,就是偶们这个话题的主角,曹增杰。曹增杰开门见山说是有些东西想找媒体发表。当然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把他请到了办公室,给他搬了把椅子,询问他整个过程。

    曹随后拿出了导航仪的专利证明书,以及许多人的评价资料。偶一看,不得了,是个大新闻。不过,记者都是多疑的。万一被他忽悠了怎么办?!不少河友一出口就说这个是假的,以为只有华某本人蒙在鼓里,似乎是有点太抬举自己了。

    怎么知道这个东西是真的呢?第一,是专利局的专利证明书,专利局专家虽然多受诟病,在这上面还是第一的权威。只要这个专利证明书是真的,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发明就是真的。第二,业界专业人士对于此发明的评价。专业人士身在业界,无论从原理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对这个都是轻车熟路,记者自己不能给出合适的判断时,求之于业界专家的判断是一个比较保险的选择。第三,该发明在发明过程中的故事。

    所以说,对曹增杰的采访,偶几乎是在质问中进行,这也是偶有时候会觉得过意不去的地方。而我的这种怀疑的采访使曹老以为我不认同这项发明的价值,所以,每次我把话题从导航仪本身转到发明过程中出现的其它人事,曹老都会奋力把话题转到导航仪本身。可以理解,这个发明对于他来说就像自己的儿女一般。

    而曹老在采访中提供这些名单,使我更加确信这条新闻的重大。阳名珠,是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其夫人顾秀莲的名字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国防科大副校长孙本旺,应该很多人也知道。长沙大学副校长方逵,可能也有一些人知道。为了验证曹所说这些事情的准确性,我首先验证了专利的真伪,并找本社记者摄了影,就是上面曹增杰手持专利证书的图片。然后,我通过各种渠道弄到阳名珠家里的电话,就这个事情电话采访了20分钟左右,因为他也是湖南人,所以采访过程比较顺利。此外又联系了国防科大副校长孙本旺,长沙大学副校长方逵。得到的回馈基本使我认为这条新闻可以报道。最后一个联系的人是长沙船舶厂高级工程师、副厂长李孟雄,他是对曹增杰很熟悉的人。

    不久之后,这条新闻在《潇湘晨报》发布。发布后影响很大。首先是被湖南好事媒体称为湖南第一拍的吕笑峰联系上了偶,说对此很感兴趣。有意向通过拍卖方式,向社会诚招合作商。吕笑峰所在的盘龙拍卖公司主要是想利用此事炒作自己,不过我还是很高兴这事有这样一个有益的结果。

    盘龙拍卖公司对此事非常热心,召集了很多记者,专家来论证此项目的可行性,而在其中,所有专家对该项目的原理都没有提出过什么异议,大家一致担心的是其精度是否已经达到应用程度。这也是在进入商业流程后,偶比较担心的问题。所以曾为此私下里问过曹增杰,这个精度到底有多高?!曹对我说,是1000公里之外,误差1米(年代有点久远,这个数据可能记错了,不过,当时在听到关于精度的回答后,哦,这个应该可以进入应用阶段了的印象,倒还是很深刻的)。这个精度当然已经达到应用标准了,不过我没有为此专门求证过第三方,或许是曹不愿意商业合作流产,说了违心话也未可知。

    再后来,此事转交其它记者负责,偶就不是太清楚了。只是后来登门拜访过一个曹增杰,似乎双方的合作不是太愉快,最后破裂了。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要欢呼说我早就说了这个东西是个忽悠吧。此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新闻媒体对一个事件的关注,不是从其有没有使用价值来看的,是从其新闻性来看的。这个东西在原理上是革命性的,就是个大新闻。如果它已经达到应用,那就是更大的一个新闻。记者的造势,往往被人等同为瞎掰,偶为媒体从业人员说句公道话,正是因为这个造势,可以引导上下的视线,记者才被称为无冕之王。只要这个造势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就行。

    最后,有朋友说道这个新华社消息的准确性,偶就顺便介绍一点新闻知识了。新华社长沙7月10日电,就表明这条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江南时报》 (2002年07月11日第十二版) ,只是说明《江南时报》在12版对这条新华社消息进行转载。

    话已至此,仍有怀疑的朋友可以进一步咨询专利局。

    下面是一些相关新闻链接

    华恩:【旧文新贴】长沙工人研制出顶尖导航仪

    驿路梨花:【原创】“顶尖导航仪”的原理浅介(上)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呵呵,我只是质疑江南时报

      我看到那个新华社电了。江南时报把我大二做的作业也当成科技创新报导过,所以我一直觉得这个小报太不靠谱了。

    • 家园 把写完的链接放在这里,大家到偶那里砸砖吧

      大致还准备两篇。。。一篇写导航,一篇写杂七杂八的东西。如果字数少的话,可能一篇就够。

      驿路梨花:【原创】“顶尖导航仪”的原理浅介(上)

      驿路梨花:【原创】“顶尖导航仪”的原理浅介(中)

    • 家园 浮躁的记者。

      记者应该有些最起码的常识吧。

    • 家园 你的四个链接都是2002的消息,后续怎么样了?
    • 家园 我等着驿路梨花把原理全部解释完再讨论。

        我这里有曹的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和发明专利说明书,反正我是看的稀里糊涂,俺还是自认为对世上绝大多数事物的基本原理有点了解的人。如果谁有兴趣我可以发出来给大家看看,是tif图形文件的。

        驿路梨花的说明比较清楚些,但到下为止也只说了些众所周知的原理,如知道当地的水平面与赤道平面与子午线平面的夹角就可知道经纬度。但是1、你怎么定位赤道平面与子午线平面?2、就拿专利书中那个仪器,想高精度地定位水平面是不可能的,这样所谓一千公里一米的误差也是不可能的。3、说明书中好象是利用铅垂线定位水平面,但各地的铅垂线不一定是指向地球的几何中心,这样的话当地水平面与赤道平面与子午线平面的夹角与实际经纬度之间就有了误差,如果当地的侧面有高山或重矿藏,这个误差还会相当的大。

        我的看法是就从看懂的一点东西上看他的发明原理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此类东西的办法村长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发明专利不代表他的发明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犹其是中国专利局的网站上,你可以找到大量疑似永动机的发明,有的甚至还直说了不需能源,还有直接写上永动的。名人看过也不代表这些名人就认同这个东西,有的是不是干此专业的被忽悠了,如钱对特异功能;有的实际上不认同,但不明说,这些都会被一些人拉来当虎皮。比如说有人把国外某专门机构确认收到东西的回信当做支持他的回信。有的人把根本不被业界承认的奖拿来到处宣传,作为他成功的标志。如某位自称证明了四色原理的“数学家”。

        我理解记者的心情。总想搞个轰动的新闻,能第一个报出重大利技发明的新闻是哪位记者都想做的。但要想一想,这个发明如果是假的或者说没什么实用意义的怎么样,在国内这样的东西多了,你找一找任何一个非专业的科技论坛,里面都有很多这样的人,永动机一类的最明显。一些假发明家也会利用记者的报道来招摇撞骗,如水变油、梁星人的永动机(名字不是),据说南街村因后者把几百万元扔水里了,水变油的事也不知骗了多少钱,这样的事难道报道的记者没责任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发出来吧……

        大家都看看,看有没有人能看出啥道道来。

        • 家园 见内:

          链接出处

          • 家园 捏着鼻子读了一下

            根本读不懂么

            不过,我们要有当年解密埃及象形文字的勇气,前赴后继,说不定就有人找到那块石板,然后就都搞定了呢。

            先说说我目前的研究成果吧,呵呵

            专利中有这样一段

            当仪器位处该地点时:基轴中心定位点与这一地点序列对应重合;其常平自由平台面与该地点基(格)面水平对应重合;且常垂自由基轴线(r)与这一地点半径线(R)垂直对应重合;与此同时基轴中心偏角度又和该点半径球心夹角度等价对应重合

            用我的理解就是:定位仪的中心点就是你要测量的位置,“常平自由平台面”就是当地的水平面,也就是当地的切平面;"常垂自由基轴线"就是重锤,指向地球球心;就是这个什么基轴中心偏角度完全不知道是在说什么。

            这段话也真有点难懂呀,都是自己生造的“术语”,什么“等价对应重合”“水平对应重合”“垂直对应重合”,虽然这些字单独拿出来都明白什么意思,放一块就完全是一团雾水呀。重合就重合吧,还“对应”什么呢?重合难道不是边对边,面对面么,为什么又会要“水平”“垂直”之类的定语呢?垂直了,又怎么会重合呢?就和什么“在一个漆黑的白天,我骑着缓慢的快马,漫步在宽阔的小巷“的感觉一样……

            说什么90后用火星文,其实这篇专利才是火星文的集大成者呀!

            召集达人来共同翻译火星文!

          • 家园 这个一看就有个致命的问题……

            他这个钢球(或者其他球,也一样)有个误差的问题。他要求的加工精度到了微米量级……而且要命的是,他这个玩意得要在长期的使用中、不同的温度下保持不变的精度!这根本不可能……

      • 家园 你别等了,你没看懂的地方我也没看懂

        经过仔细研究的结论就是:在公开的资料中,这些原理技术上怎么实现的,根本就没公开!所以我只能说原理部分啊。

        要真的研究,得弄台真东西来,但显然,我不具备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哪。

      • 家园 估计曹连大地椭球体模型都不懂,也不屑懂

        所以他的那个所谓精度,只能是空中楼阁。

    • 家园 河里干工科和技术工作的不是一般的多

      你这个拿到河里讨论求证可以,直接发布就免了吧。

      只要这个造势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就行

      问题在于,专业领域内的“事实”,一般的记者是没有能力去辨别的。

      事实上,专业领域内的事情,甚至对于本领域从业人员而言一些相当肤浅的事实都不是记者所能领会的。举个例子吧——当年我曾经在城建系统干过几年,有一次在报上看到一个报道本市今年植树多少百万棵的新闻,后来被我和同学们当做笑话讲。道理很简单,市区面积是有数的,而咱们中国的城市本来就拥挤,所以在没有大规模拆迁和特别的城市绿地建设项目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用于植树的面积是很有限的。再加上现在领导们喜欢大草坪,那么实际可用于植树的新建绿地面积就更有限了。这么七折八折下来,植树数量无疑高不了,哪里来的几百万棵树

      ps,报道这个新闻的记者是当地党报专门负责跑城建口的,当时我们单位领导曾专门嘱咐我不得向他透漏任何本单位任何具体项目信息,从根本上杜绝他出去“乱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