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鞍山经济发展的问题(一) -- 老焦

共:💬110 🌺91 🌵2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呵呵
          家园 原来是10个学生一个老师,现在是50个学生一个老师

          大学生扩招了10倍不止,教师数量可没增长那么多,现代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会多一点,但说到专业知识的掌握,差远了。扩招后学生素质下降了,师资也下降了,一代比一代强,实在看不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文章中有人要强调社会经验比知识更重要的原因吧。

          • 家园 强调社会经验

            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区别于其他人特别是有可能超过他们的刚毕业的读书人,所以他们强调这个,是为了夺得社会资源。

            至于素质下降。不说别的。30年前的机类的大学生没有机会在大学里拆发动机,现在有些大学都有钱买发动机给学生做机械实践课,2人一台。你说这个是强了还是弱了。

            再说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以及能接触到的学术方面哪个不比30年前多多了。

            记得90年代末俺们那里计算机都少见,能用一个basic编个程序就很牛了,现在会这个自己都想不起来说。

            • 家园 是吗,你有了解过大学的教学大纲吗

              有多少原来必须要求的现在不要求了,一部分是因为科技进步不需要了,而另一大部分呢?

              我是学医的,原来几个人解剖一具尸体,现在几个人解剖一具尸体,你觉得现在尸体数量会比以前暴涨十倍吗?毕业时原来阑尾手术必须每个人要做若干例,现在呢,你觉得现在有那么多病人让你割阑尾?

              我爱人在大学里教过美术,原来一个班10个人,画一天画她可以手把手教每个学生半个小时,现在一个班50个学生,你觉得她每个人能教几分钟,或者说她还能教吗。

              你举发动机的例子不是学生素质问题,经济发展的结果。没错,发动机也许是倆人一台,但带教老师与学生的比例呢,你不会说也是两个人一位带教了吧?说句难听点的,那就是给你台机器自己拆着玩吧,玩的明白不明白自己看着办吧。

              另外,我可以告诉你,现在学生的英语水平也不见得比以前强。四级考试为什么会在当今社会上引起的巨大争议,在当年为什么没有这么大的争议,当年同样也是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现在出问题的原因不外乎是四级考试过不去的人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所以才会成为一个社会话题。难道是考试难度在逐年加大,还是教学质量年年下降。

              最简单的数学,百里挑一和十里挑一不一样,和三选一/二选一更不一样,你如果不服气,可以去任何一个单位管理人事的部门去问问,无论私企国企还是事业单位。不是说现在没有好的学生,现在好学生必须有超强的自学能力,这对于中国教育体制下面的大多数学生是不具备的。

              • 家园 教学大纲

                我知道教学大纲改了些。

                你给一些具体的例子看看吧。我是觉得机械类的还好,重要的核心的内容没有少。或者是机械类有些年过时了,没人关心了?

                • 家园 我也只知道一些

                  关键我觉得这种讨论多是意气之争,你我从中都学不到太多的知识,就不想太费时间深入了。

              • 家园 看看大学招生数量

                我不是学医的,也不是学美术的,你说的美术,解剖我是一窍不通,可能那种手把手的教学美术中很有用,但是我不知道。我只能从我能接触到的说说,所以胡乱反驳一下,如果有错,望你海涵。

                首先,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转化,人越来越多,平均水平当然下降,但是这个不是说高等教育水平变差了。

                你说用人单位说大学生不行了,你问问他们30年前他们能招到大学生,有几个?现在他们能招到多少个,现在招收到满意的大学生数量是不是比他们30年招收到的大学生总数还多?

                你用30年前的精英来对比现在开始的普及教育没有有意思。现在的大学生里面的top10%是不是至少不会比原来的差?剩下的大学生如果在30年,能不能上中专都是问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现在通过不是很好的大学得到了提高,对社会对个人都是大有好处。

                关于这个,我举一个例子。像上个帖子一样,你要说这个例子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那我就说经济发展就是让现在教育比30年前好了。现在国家有各种大学生竞赛,比如创新竞赛,机械类有关的,我知道的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等。这个是国家级的。学校内部也有这种竞赛。比如清华,浙大,哈工大等等都有自己的大学生比赛。这些需要自己写申请书,写计划,可以申请到经费去自己做一些东西。这个是不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另外举一个例子,上海的某个大学的教授说现在的大学生太差,同时在场的一个人说,人家好学生也不到你这儿来。大家关系好也没有什么鄙视的意思,扩招的结果让很多原来是大专的学校变成了高校。最后结果大家哈哈一笑了之。

                其次,社会分工细化也会让人觉得现在大学生不行了,这个不行,不是他们不行,是专业细化导致工作与所学的差异,而社会上不能提供细化的对口工作,比如前几年人机工程的学生很多找不到工作,还有水暖的博士工作不如大专生。类似的例子说博士如果如果不如大专生更是多了。你要让马去耕田肯定不如牛。

                我有很多同学到现在为止,做发动机作了好多年了,他们也只不过是做其中一个部分:或者作什么油嘴,或者作什么油的回路。你让他们去搞一个整体的发动机也不现实。

                说下上个帖子我举的例子,首先如果大学学习本来就是以理论为主,如果你认为机械类大学生出来就能设计发动机,那我也没办法。其次,具体的说那个发动机拆卸课,一个小班30人左右,每次上课,分15组左右,3个老师,目的就是给机类(包括机械,能源,材料学院部分专业,还有其他几个学院和系)的学生提供机械结构的认识。你认为30年前的他们有机会么?具体的工程性的问题,那是进入公司工作以后的事情。如果你说这个是经济的问题,那我也说经济发展了,使得教育发展了。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至于四级问题,我原来所在的大学里面的学生除个别人外都过了。现在学生的问题是能不能早点过6级。在00年左右,6级少的可怜,现在找工作六级很常见了吧,如果你招收或者面试过学生。至于社会上吵吵的四级问题,我有一定程度是炒作。狗咬人大家不会吵吵,人咬狗就是大问题,但如果因为新闻大肆报道人咬了狗,就认为人咬狗是常态,那我也无语了。而且你看看吵着四级的高校是什么档次的高校,这这些高校的学生如果在30年前能有多少上大学。我不是鄙视别人而是说有差的也有好的,不能只看差的,而是综合的看。中国想强大,教育不能再是精英教育。

                要是精英教育,想得到最好的教育,就是全国13亿挑出极品1千人上大学,每天只有1千人,然后这样的大学生质量的平均水平少说是世界数一数二了吧,你觉得好么?

                附带近20年的招生量。

                199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0.89万,

                199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61.99万,

                199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数75.15万,

                199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4万,

                199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89.98万,

                199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2.59万,

                199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96. 58万,其中本科生50.53万,

                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0.04万,

                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08万,

                1999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160万,

                2000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20万,

                2001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260万,

                2002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20万,

                2003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382万,

                2004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420万,

                2005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504万,

                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为530万

                2007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计划招生567万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

                2009年的全国高校 计划 招生数量是629万

            • 家园 您分析得很透彻

              感觉您才是真正在社会上悟出了一定道理的。

        • 呵呵
          家园 这可不一定。

            三十年前大学生数量那么少,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不是jy)。

            人群的平均学习能力是差不多的,大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平均素质肯定会有下降。

            一代比一代强只能是那少部分顶尖学校,顶尖学校把素质高的学生扩招走了,下面层次的学校学生素质肯定要下降。

          • 家园 你忘了一点

            三十年前那批精英,在高考之前被耽误了整整十年。能力这个东西,终究还要靠后天培养,否则国家没有必要高呼科教兴国了。而耽误十年的后果就是,这批人入大学的起点极低。77年的高考题不难,当时250分可就算高分。如果换算到现在的话,这个分数可不会被任何一个高等院校录取的。至于师资,呵呵,经过反右以来的20年折腾,师资都断层了,所以才会有77级毕业时,本科生留校的事情。总之,从客观条件上讲,三十年前各方面都比现在差远了。主观层面的东西,再厉害,也得受制于客观吧。还有,说三十年前的大学生,就不要只盯着那金字塔最上层的,就我知道的,八十年代大学生报分配,同样有刚到工厂不久就被辞退回来的。

            总之一句话,纵向的比,人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的。三十年前的大学生,可以不会英语,不知计算机为何物。现在,英语不过四级毕不了业,不知计算机,直接被开除球籍。

            • 家园 我说的三十年前不准确,应该是文革前毕业的。

                要说准确的三十年前那批,就是77年及以后两三年考上的大学生,学术上平均水平真的还低于现在的大学本科生。但技术水平不差。

    • 家园 这个话分两面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恩惠,一切都是争取来的。

      是谁把老人画的圈,争取到了那个小村庄?走到今天这一步,又交了多少学费?关键是,得允许人家参赛。老人说了,哪有天生会打仗的!都是从打仗中学习打仗,从打败仗中学习打仗。

      鞍山,乃至整个东北老工业区,被划在圈外,多少年啊,参赛资格都没有

      鞍山的经济结构太单一,钢铁行业不景气立刻萎靡。一个寒区的内陆城市,也不是交通枢纽,老实说前景不妙。即使钢铁主业,靠本地那些品味低的矿石,也拼不过新兴企业,鞍钢自己也在往营口搬家。这个城市的规模很可能走向长期萎缩

      • 家园 国家优惠政策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别的地方五天能解决的事,到这里二十天也不一定解决,这就不是能推到国家政策上问题了。

        • 家园 所以我说,话分两面,两面,两面,面,面……

          对于起跑慢的地区,来要政策,不要立刻跳出来指责:换人换思想

          这话不是针对这个帖子,是针对这几年来的舆论。西部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等等,都是刚一开头,就劈头盖脸来一堆——你们那人都不行,呆懒笨等靠要,你们没戏

          谁想去等靠要?当然是要都不用要,有几个老人,画几个圈上杆子给,金山银山都来了,最好了。东北不是没享受过,一五计划不用去要,上杆子给的,不要都不行,多舒服~

          试问,谁生下来就是先知?就思想活络?

        • 家园 这个说法也不准确的

          这个东西要看全国整体情况,如果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是二十天解决,那鞍山还真没什么好指责的。话说我在武汉读书,有一次成绩单出了点小问题,明明三五天就能解决的,结果楞给我扯了三个月,事情办到最后我都要疯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