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在亚包,一不留神就会遇上土生华人 -- 鬼谷雄风

共:💬25 🌺12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在亚包,一不留神就会遇上土生华人

    人生总有很多惊喜,而且总在不经意间。

    在新马、在印尼,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华人群体,称之为土生华人,或叫“峇峇”(baba或Peranakan)。这是以前人们对于那些早期(十九世纪以前)从中国移居到东南亚,主要是马来亚、印尼等地的中国人后裔的统称。早期的华族移民,多为单身或已婚男性,但大多没有携带配偶前往,故他们中许多人便与当地土著妇女成婚,其子女便成为具华人与马来人文化结合的新族群,以区别后来的中国移民——“新客”。这些土生华人大体都相当本地化了,但仍保留了浓厚的中华文化传统色彩,如婚礼等等。最主要的一个特征,是他们大体上仍保留了中华文化认同。随着海外中华文化认同意识的加强以及中华民族的壮大,这种认同也就日益明显,尽管土生华人中混血的一些族群特征不可避免地保留了下来。

    上面是三十年前在大学及至研究生学习阶段,接触东南亚历史尤其是华侨历史时,印象中所留下的有关土生华人的概念。可没曾想,当今年4月份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岛上的亚包(Rabaul,又称拉包尔),为寻找太平洋战争时被日军从中国运送到此做苦工的中国战俘死难者葬所遗址,进行田野考察时,我也碰上了这里的土生华人。尽管不能完全套用上述的称呼,但仍可借用上述概念,称之为当地的土生华人。

    碰到李志明,纯属偶然,但又觉得是必然。

    4月18日是星期六,也是我们在亚包考察的最后一天。当天的安排,曾与来自中国传媒的考察小组商定,上午原地休息,即在当地市场看看,了解一下民情;下午再前往Ratongor,即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羁押当地华人侨民的集中营旧址,进行实地查看。因此,这天在酒店(Bangalow Resort)早餐后,就显得轻松些,出门也就比平时晚了一点。

    当时我正打开电脑,在整理资料,突然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当地土人模样的酒店员工,自我介绍叫Brian Lee,奉命前来修理我房间中的洗衣机。这一切都是很正常的,我便示意他进来,任由他展开修理。如果不是他之后用普通话跟我说“你好”,恐怕我也就不会继续与他交谈下来,也就不会知道,我竟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当地的土生华人。因为仅仅从其肤色长相来看,如果不仔细观察,他与当地的土著黑人并没有多大区别。

    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还以为这是因为此间(新不列颠岛的亚包)在独立之前,华人人口众多,遗风所及呢。便在与他用普通话回答问候之后,随口问Brian,是在哪儿学的中国话?他回答说,是在当地,在家里。紧接着,他自我介绍说,他是中国人,是华人。他的话着实让我怔了一下。瞧着他认真的样子,我明白了,这是华人与当地土著妇女通婚的后代。一问,果然是。他告诉我,他是广东人,祖籍是四邑那边的。我也立刻用自己那并不纯正当的广府话,与他交谈起来,而他则同时用夹着四邑口音的广府话(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广东话”)及英语与我交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亚包的土生华人李志明(Brian Lee)先生。如果他不说自己是华人,你是不是会把他看成当地的土著了?

    与我此次来亚包的中国朋友,都是传媒界的,想来他们对这位肤色和长相都与土著几乎无异的华裔人士及其语言能力都会感兴趣,遂将Brian带往酒店所濒临的海湾沙滩上,介绍给当时正在沙滩上忙着拍照和欣赏风景的新闻界朋友们。果然,一时间,Brian俨然成了他们之中的明星,被大伙儿包围着,回答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我问他,是否知道自己的中文名字时,他说知道,叫“李志明”,他是用广东话说的这个名字。我在判断并证实后,告诉了我的朋友们。然后,再问他是否知道用中文写他的名字时,李志明便蹲在沙滩上,一边思索,一边用手指头划出了一个“李”字。尽管他在划这个“李”字时,全然不顾通常的笔划先后顺序,往往是从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先来上一笔或一划,但他毕竟最终将其姓氏完整地写了出来。真是由不得你不相信,这中华文化,哪怕是已经隔了多少代了,还能让其后人如此执着地坚持着,守护着,令人赞叹,教人信服。因此,当李志明终于写出了他的姓氏时,我和朋友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片称赞声。

    李志明告诉说,他是在亚包出生长大的。前几年去了莱城(Lae),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另一个城市,经营小生意,去年才刚刚返回亚包。因我们所住的这间酒店,实际上是其家族经营的产业,由他的哥哥投资管理。当年酒店建设时,他本人也曾承包过其中一栋小楼的建造。他目前本人也在酒店上班,主要负责维修工作。

    当他知道我们下午将要去当地华人侨民的集中营旧址Ratongor考察时,很是兴奋。告诉我们说,他父亲今年已经77岁了,当年也就10岁多一点,就是关押在那座集中营里的。就目前亚包的华人社区中,他父亲应该是最年长的一位。李志明与我们约好,等我们傍晚从Ratongor回来后,他将会把父亲带来酒店,与我们见见面,谈谈当年的情况以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这对我们来说,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惜,到晚上我们回来后,却无缘见到李老先生,因为李志明从下午开始就一直未曾见到过他老爷子的踪影。看来,这老爷子年岁虽不小了,但腿脚一定还很利索,行踪飘忽,可能“功夫”还不亚于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在海岛上威风凛凛的谢逊呢,呵呵。如此,我们只叹自己“道行”尚浅,无缘拜会到这位岛上最年长的华人,只能留待日后了。

    李志明知道我是从广州来的,就告诉我们说,他已经去过中国几次了,去了广东,还准备再去。最主要是他要去中国植牙,因为他的牙齿已基本上坏死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想带他的几个孩子去中国看看,那里是他们的祖家啊。李志明四十多岁,不到五十,但他的三个女儿已经结婚,都与他住在一起。我打趣到,是不是当年十几岁的时候,火气旺,就把他太太搞到手,才如此年轻,就有了几个女婿?他嘿嘿地笑了,但一再强调,目前他失婚,仍是单身,意思就是说,还有机会再婚呢。先在此预祝他成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酒店边的海滩上,我带李志明与中国来的传媒界朋友见面交谈。

    从亚包回到布里斯本后,就李志明的问题去请教当年从亚包移居此间的张荣煦先生,他已八十出头,对当年的事情有很清晰的记忆。张老先生说,早先就有一批华人娶了当地土著女人为妻,其后代也与华人社区共同生活,故而继续保留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他们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Julius Chan(中文名:陈仲民),他的母亲就是当地土著,可他却还是认同华人,后来还在1990年代出任过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总理一职。因此,在亚包有一批这样的土生华人,一旦我在那里待上几天,就会有意或无意地,或者说,会不可避免地遇上他们中的人。

    至于李志明,当我将他的情况告诉张先生,并将照片与他观看之后,他想起来了。因为当年(1970年代中期)他离开亚包移民澳大利亚时,李志明还是一个年轻人,常与他的子侄辈在一起。他也告诉我有关李志明父亲的情况。李志明的父亲名叫李友坚,已经是个混血的土生华人。就是说,李志明的爷爷李兴当年就是娶的当地土著妇女,到他的父亲李友坚,还是娶当地土著为妻,以致到李志明这一代时,虽然还会说广东话,保留文化认同,但无论肤色和外表长相,都与当地土著相当接近了。

    我想,如果在海外做华人问题研究,无论如何,这个土生华人群体都是值得去研究和探讨的对象。而我,遇上土生华人,只是碰巧,有机会与之近距离地接触罢了,只能算是幸运。

    通宝推:落九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