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 -- 华恩

共:💬55 🌺10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教育部明确中小学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

    外链出处

    这个学生都金贵到什么程度了。

    居然要发文明确规定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

    这个还需要明确规定吗?!

    • 家园 文摘

      文摘

      “杨不管”事件透析现代教育现象

       好在过去那一个把孩子塑造人为机器的年代被人发现了,所以现在的教育在反思以后,又提倡了现代的个性张扬。本来,让孩子个性张扬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可是过于张扬,教师反而失去了传统大棒子的硬朗角色,现在的教师相对来说,有点类似可怜虫。在传统教育上扮演的“父亲”与“母亲”角色被颠覆以后,教师又成为了奴才的角色,一切以“皇帝孩子”为主。

        可现在凡事都是在追求经济利益化,不仅在教学上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奴才,而且经济上,教师的待遇彻底地成为了经济“奴才”如,教师“养猪仔”,一方面是囊中羞涩的教师需要,另一方面更是家长对孩子分数值的更需要,所以两者一拍即合。在合作的时候,家长一边出钱,一边在背后诅咒着如今的教师高工资却不作为,可自己却拿着那点可怜的补课费用到处去教育行政部门投诉,说教师变相骗取他们的钱。

        如今,教育部门严禁教师补课,甚至以处罚为条例,让补习杜绝,但在这背后,家长却管不了那么多,所以反过来又诅咒教育部的性无能家伙太多,不允许他们的孩子多学习。

        就这样,骂来骂去,又骂回了教师是孬种。在中国,教育有时候就是这样,不论你怎么做,即使你以任何一方利益为着想,其实都是错的。因为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为谁着想的东西,也不是为任何一个教师,任何一个孩子简单存在的东西。

    • 家园 不知道是不是哪个在其位者体会到了这些年所谓的“赏识教育”

      所带来的弊端,终于想稍微扭转一下目前课堂上混乱局面了

    • 家园 前两天看到这个新闻俺就大呼英明

      还有那个奖金向班主任倾斜的新闻。

      俺不是五毛。俺只是感动教育部还是知道中小学老师们的实际境遇的。

      楼上几位说的很对,现在老师批评个学生不容易。现在很多家长惯孩子惯的不像样了,三年级的小孩,竟然还在课堂上尿裤子,要老师来收拾;家长竟然还嘱咐老师中午吃饭的时候帮忙喂喂孩子。惯的后果就是小孩的心灵都很脆弱,说不得动不得,期末写个评语全是鼓励,想说个缺点,要用一大堆废话来修饰,避免伤学生的自尊;作业一难家长就抱怨;偶尔说重了可能就要上升到伤害孩子自尊心的高度,甚至关系到他小孩的未来发展前途。。。总而言之,孩子没有错,怎么着都是对的。再碰上个会维权的,给你捅到教育局,那就更麻烦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这样。但是这号的摊上一个就要了命了,所以还是条章明示为上。

      ps:现在学生发展成这样,和生活水平好了,每家的小孩少了有关系,和90年代以来那些新潮教育思想更有关系。什么鼓励教育、快乐学习(甚至“在玩中学习”),听着好听,实际都是扯淡。

      最近看到网易还是腾讯的又开始炒作中国的数学课是不是太难的问题,说什么基础教育的难度抹杀了创造力。这也是扯淡。

      真照着这些去教改,天朝的教育就真要完蛋了。

      • 家园 还是要区分一下的

        这个里面还是要区分一下的,其实就我知道的情况,一般一个好老师一般还是会去批评教育一个孩子的,特别是一些学习好些,素养可以的孩子,老师于心不忍,他们变坏。具体方法多了,一个素养好的老师几乎是不用动手的,孩子就是怕他,因为他指出的问题,给于的方法,合情合理,孩子可以理解接受。所以他们基本不用什么政策来提气。纯是正气使然

        一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当然,给什么方法他也没那个智商和情商去管孩子。基本排除在外不予讨论,说不定有些过而不及。

        这个政策惠及的,鼓励士气的主要是中间的那部分老师,至少壮了胆气,有了依据,至少对学生威慑作用加强了。提了士气,涨了工资,老师的积极性高了,领导的团结领导能力加强了,事情好办了。班主任工资价高,国家重视德育。不想让这些孩子失去孩子关爱,许多学生成为问题学生,主要是家庭问题,可以说90%以上。问题学生的教育,不是点击和强烈的体能训练能解决的,至少要一年的行为矫正,和心理抚慰。

        老师的工资,我认为一线二线省会城市的都在中游水平,不算差,但绝对不高。也高不起来,基数太大,又投入,没产出(效果不明,当然重点率什么的,不想说),纯粹财政饭。想发财方法多了,人只要勤快什么都不是问题。当然欺诈和忽悠,呵呵,恕不奉陪

      • 家园 送花了,但是话要两说

        你去翻翻河友小兔瑞比的帖子,她有个帖子写的是上海某实验小学的入学考试试题,一个幼儿园毕业生要想得满分至少要求掌握最小公因数!这也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回头再看奥数这个大怪物,至少我们从认识上不能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 家园 谢花,另解释一下

          话要两说没错,但俺确实对新式教育的火气更大一些。

          小兔的帖子确实没看过,过会去看。不过以前看过一个寒假作业难倒家长的新闻,很多人都跟在后面抱怨,可是据我所知,寒假作业上面的一些难题只是加餐,可做可不做,不会也就那么着了,老师也未必管你。奥数问题也是,我2004年高中毕业,当时上的那个中学是经常有数理化生奥赛金牌选手的,但是只是给尖子的加餐,普通的学生想进还进不去,初中小学的奥数小组也是有兴趣就做没兴趣就算,不知道现在怎么就成媒体话题了所以我老觉得这些还是家长心态没摆对,未必就是很严重的问题——就我的所见来说,我更大的担心还是在基础教育水平的下降。

          再一个,我觉得奥赛也好实验小学的课题也好,只有竞争压力在那里,就会冒出来。奥赛是怪物,那么艺术考级呢?各种名目的辅导班呢?事实上只要还存在竞争,这种东西就会一直存在的。所以重要的一个是叫小孩保持好的心态,学会对待艰苦和挫败;再一个要给他找到个合适的领域,别老挫折,而不是像现在一些教育理论倡导的那样那样抹杀竞争,比如什么不搞成绩排名之类。也没必要逮着那个名目猛批。

          说到底,每种政策落到下面肯定都有走形的极端的,因为笨蛋是不会绝种的。。。然则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较起来俺还是更痛恨那些不着调的“减负”、“素质”。

          当然,以上是就个人经验谈的,可能有的经验已经out了,也可能俺已经给折腾的皮糙肉厚了

          • 家园 说实话这个话题有点大,展开讨论有些吃力

            我很怀疑那些抹杀竞争的教育理论在学校里能贯彻多少,或者说贯彻的效果能有多少。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就业,竞争无处不在,只要就业压力在,那些宽松的教育理论实际上能有多大市场就很值得怀疑,孩子草莓化我觉得更多的责任在家庭教育,我很少见过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能超过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永远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这个老师不称职不负责任,对孩子基础素质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学校。

          • 家园 奥数

            奥数这个bt玩意我的看法是比从前我们靠分数录取危害大多了。

            俺80初的,当年考初中叫初考,俺那边的做法是几个小学划片归属于某个重点初中,然后重点初中自行分配名额到归属的小学,比如俺的小学有50个一中名额,最后初考考前50的进一中了。

            可能有些地方是统考,也都不错。

            后来改革,就近入学,但是重点初中还是存在的,因此择校需求还存在,因此衍生了诸多怪现象。说到根源,还不如最早的靠分数说话的好。

            所谓素质教育一个是让穷人的孩子很难和富人的孩子竞争,另外一个则是衍生很多不正当竞争情况。

            • 奥数
              家园 我们这边奥数还好

              能拿金牌的都是参加考试也能一骑绝尘的尖子,老师同学都服。我倒是很怀疑那个自主招生,这玩意光加分还好,铺开了搞太容易出猫腻了。

              当年考初中叫初考,俺那边的做法是几个小学划片归属于某个重点初中,然后重点初中自行分配名额到归属的小学,比如俺的小学有50个一中名额,最后初考考前50的进一中了。

              泪流满面阿,俺85的,改革前当地的小升初方式和你们一样一样的。结果毕业正好摊上改革,不想让家里多花钱,于是去了班主任一直拿着当反面典型刺激俺们好好学习的一个破中学。。。刚去的那年简直就是个匪窝

              不过现在这个中学脱胎换骨了,老校长打的旗号是“打造平民教育品牌”,算是改革的一个成果,但俺欣慰之余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味。

              所谓素质教育一个是让穷人的孩子很难和富人的孩子竞争,另外一个则是衍生很多不正当竞争情况。

              精辟。我反感新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帮人往往也是高考的批评者,俺怕这帮人哪天又鼓噪着要取消高考。

              • 家园 你说对了

                那些见天在媒体上鼓吹自主招生的高校,从根本上就是看上了这个权利能带来的利益。

                这个口子如果一开,这里面能挖掘出的利益有多大,想想都触目惊心。

              • 家园 送花

                送花,各地的奥数情况不一样。

                俺这边不算厉害,成都那边,三联周刊有报道过,奥数已经形成产业链了,类似cet4.

                当年能上奥数班取得成绩的都是牛人,现在当然也是;只不过当年的奥数班算是学校组织精英参加,经费是学校或者教委买单;现在很多地方,奥数作为择校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没的说,掏钱吧,一学期学费2k8(or 一学年)

                当然穷人家的孩子如果实在是天才,奥数班会派人挖人,许诺免学费+奖学金,取得成绩后也是个办学资本。

                因此从这方面看,奥数实际上是让穷富学生不平等,另外委实加重了学生负担。俺的看法,如果不是天才牛人之类的,让一般学生去学这些玩意实在是太无耻了,俺当年曾经勉强算好学生,结果学了一节课这玩意就吓跑了。

                西西河牛人太多,很多人觉得奥数也就是玩儿。

                当年直接用统考方式,最后一、二题区分下,其实是很好的方式,比现在靠谱多了,也公平的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