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指间沙>>系列之前言 -- 蝴蝶

共:💬4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指间沙>>系列之前言

    蝴蝶梦中家万里

    2004-8-20

    往事,也许并不如烟,而是如沙。

    它们不会消失,只是从指缝中滑落,然后,不知散落在什么地方……

    近来,无论是家事,还是自己的职业规划,都使我感到了一种压力,想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将许多回忆起的往事先记录下来,为我尊敬的人留下他们曾经存在于这世界的证据;也为自己在日后必然会加倍忙碌的生活中,筑一间休憩的精神小屋,用这些或甜或苦的往事作为砖瓦。人生,本来就是苦乐难分的吧,我只有接受这样的生活,和同样不完美的自己,才能真正的享受生命。

    这些纪录,可谓:人微,言轻,事小。我不打算写考据式的历史文献(手头真没这些资料,都在国内放着呢),也绝对扯不到运筹帷幄、安邦定国或者大是大非上头去。象我那科班出身的大哥,说起什么王震平疆的时候把大炮放平了打、维人用他的名字吓唬不听话的小孩之类的故事,或者这型那型的武器,是眉飞色舞。我不行。我更关心大时代中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

    历史不是由人民创造的吗?为什么我到处看见的,都是照猫画虎的早已被人嚼烂了的歌功颂德的小故事呢?那书摊上售卖的关于某某人物、某某战役、某某事件的秘闻、内幕、回忆录……也无不是你抄我我抄你,还一副权威的口气,令人发笑。试问又有多少专业和业余的历史研究者真的对普通人的历史感兴趣?研究古代历史有考古的限制,那近、现代史呢?还有许多活着的历史见证人啊,他们经历了那个年代,有足够的资格讲述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被修饰过的标准教科书。记得萨苏兄写的机场回忆录,就很有意思。他记述的事情虽小,但是真正能令人融入当时当地的历史中去,无他,赤子之心也。

    为长者讳,为尊者讳,是中国人的传统。说好也罢,说不好也罢,这种传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以及历史观。除了正史已经是由胜利者,或者强者来书写的了,连那野史杂说,也充斥着关于所谓大人物们的逸事趣闻。我本来一直对国内那些令人发腻又谬误百出的帝王将相连续剧何以能大行其道感到迷惑不解,老百姓看了从中得到什么满足呢?上网久了,看多了众生百相,也就明白了。这与理工科少男爱看奇幻,纯情少女爱看言情一样,意淫也。

    很多人小时候大约都做过英雄梦的,可惜(也许幸亏),生不逢时,没赶上打仗,而那幼稚的英雄梦大概是深入骨髓了,于是议论议论那些醒掌天下权的豪杰们,将他们的功绩夸大的同时,刻意忽略铁马金戈下那无数冤魂的呻吟,仿佛自己做了英雄的替身,享受一下腾云驾雾、热血沸腾的快感,又不必真刀真枪地承担没有出名前必然要经受的考验,何乐而不为。在他们眼里,在史书上,都有一大块被忽视,或者被故意遗忘的历史荒原,那就是普通人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感受与体验。此外,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不是自己当的,而是一切民意、时机都成熟了,他恰好躬逢其盛,顺应并抓住了这民意与时机。而这英雄,不是他,也会是别人。或者,历史会走上另外一条路,只是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无法深究那另外的选择是优是劣罢了。

    还有那所谓的清官戏,大抵也担负着给老百姓以微茫希望,忍耐现实中的一切苦难、等待玉宇澄清那日到来的勇气之重任。要说中国人的忍耐力,实在是不同一般。单举一个例子,便知端的。有回在某大公共论坛找资料,我突然看见一帖,竟然在问当年英国人究竟怎么压迫美国人了,老美们就要反抗闹独立?英国人不就是征点税等等?当时,我除了震惊,还是震惊,还有浓浓的悲哀,几至落泪。下面有个跟帖约略解释了一下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和税收问题的重要等等,我本来只在那里潜水,所以没有插话,当时也实在觉得无语。可是,很久以后,那种百感交集的滋味,都还留在心里。而且,每次想起,心,便会抽搐一次。

    我们的同胞,我们的老百姓,对于忍受压迫与苦难的底线,原来,是如此如此之低……难怪中国人的命不值钱,难怪中国人被欺负得那么容易,难怪,中国人对统治者的错误及其带来的灾难特别宽容……还有哪国的老百姓比中国─如此大国的百姓,更容易被驾驭?更有甚者,连揭露某些阴魂不散的统治者的阴暗面的文章,都会被他们那些盲目的崇拜者群起围攻,视为大逆不道,甚至汉奸。

    只是,那些须仰视才见的帝王将相以及清官们,真的就只有我们被允许看到的那一面吗?且不提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制度性的腐败之下,要爬上高位,又能清到哪里去?在这样专制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家,出现所谓极具个人魅力的领导人,常常,并非百姓之福。可是,在缺乏人文主义传统、此刻社会达尔文主义大行其道、并且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传统的中国,老百姓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造神运动中去,将俗世的统治者无限拔高,以满足自己信仰的需要。只是,这样的神,却无法长久。精神的信仰,还需要更高更超然一些的东西。

    一个朋友的舅舅是某地宗教协会的负责人,他分析过为何信仰佛教的人比信仰道教的人多。他说,因为佛教修来世,而道教是修今生。修得来世如何,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是,只要有信念,便会坚持;修今生的,却是大家都看着的,没有见到承诺的结果,自然也少有人买帐。我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甚至可以算是个不可知论者,但是,我信仰公正。人在做,天在看。有所为,有所不为。多数凡人是需要有敬畏的力量,才能恪守一定的底线。个人道德如此,社会道德亦如此。

    也许是因为从小听长辈们讲述家族故事长大,我知道了很多永远不可能被收录进教科书的历史故事,了解了某些被人顶礼膜拜的大人物光环之外的阴暗。所以,我喜欢听那些见证过或大或小的历史事件、有过相关生活经历的普通人讲述的历史,他们的话,总是比由胜利者或者强者编制的冠冕堂皇的教科书更令我信服。尤其是有家族的长辈们这些活历史在,当我看到某些文章和传记时,总是不禁莞尔:历史,果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刚才看到尔雅兄转载的一篇<<留美幼童>>结尾有段警句:

    世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地赶路。

    “多年以前”的东西,正在流失。

    诚哉斯言!历史的见证人们,是日渐凋零,我已经在承受着遗憾地煎熬。从前也许我不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现在我完全成熟,也完全了解自己了。我尽力不给自己日后再来遗憾的机会,无论是亲情,生活,还是工作。

    这第一步,就从记录这些往事开始吧,当然,是按朋友提醒的,能写的就写,会惹麻烦的,也不敢瞎说。像<<建筑规划界轶事拾遗>>和<<科学的极光>>还好,我声明不负责任。但是,任何涉及到长辈亲人的事情,我还是无法超脱。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爱过,恨过,苦过,幸福过……从他们那里听来的故事,我不敢当成自己的胡说八道。可是,万一我头脑发热,写些不合适的东西,伤感情打官司,我又上哪里找证人去呢?去世的老人已经太多了,连外婆,也到了油尽灯枯之际……有些故事,我不完全了解;而有些,则不如以后编成小说算了。

    之前,在<<最是人间留不住>>和<<岁月忽已晚>>里面,已经写了一点点与外婆有关的事情,不过主要还是在浇我自己的块垒,算不得是记录。必须承认我的风格大抵如此,除了写论文,最擅长的就是东拉西扯一锅煮,想哪说哪,有时自己也头疼。国内的编辑朋友甚至觉得那篇我自认已经写得过分小资的<<茶中禅>>都还是太像论文了。我认真且虚心地反省过,但是改不了。我自己也给文学网刊做编辑,有时别人推荐所谓原创美文给我,我努力的看,还是看不下去。基本上,我对纯粹由华丽辞藻堆砌起来,却又言之无物,或者粗俗不堪竟标榜前卫的文字,都过敏,自己也模仿不来。不习惯我这种偶尔学究气重、甚至可能有点枯燥的文字的朋友,也可以打住了,千万别浪费您的时间。这篇前言,也只贴在这章前头,算是给看官们提个醒。有耐心读下去的朋友们,我在此奉茶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