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华文化圈的统一:现实还是臆想(也谈文明的冲突) -- 无忌公子

共:💬137 🌺152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戏】镭射兄大概不常看戏,不知道唱白脸的演技诀窍

            其实很简单:1.混淆质,比如把去裹脚与“留头不留发”相提并论,如同把汉字简化与日本强迫台湾人东北人讲日语相提并论,如同把臭豆腐的味道与血腥味羊骚味相提并论。

            2混淆量,比如慷慨激昂的指出抗日战争中曾有中国军队强暴过日本女人(仔细找,肯定可以找到几个个案),言下之意,中日两军两国其实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

            可惜,已经没多少人看表演了,冷冷清清,连铁哥们铁姐妹也只是偷偷送花,没脸附和了。给恶花授粉开出的只有恶果,蘸着人血馒头还以为是乌鲁木齐的羊肉串。

            镭射兄不看戏不要紧,不理唱戏的也无所谓。

          • 家园 胡服骑射难道是自发演变?

            “自发演变”出裹小脚的那部分“中华文化”,要怎么处理?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政府强迫女子放足,是不是又在“摧毁”中华文化?

    • 家园 还有中华文化存在吗?

      我们现在的文化是核心已经被西方替代了的,传统只是作为一种点缀.这还能叫中华文化?

      说实在话吧,五四后,我们已经跟传统中国断代了,我们已经没有现延续中华的道统与法统.

      • 家园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包容和同化,只要中国保持统一

        中华文化就将继续发展下去。

        要想形成中华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广袤的土地,二是众多的人口。这两个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只有当一国之内,不同地区,方言,风俗习惯,甚至宗教信仰迥异时,人们才能在相互的交流碰撞中学会宽容。

        一旦国家分裂成数个小国,土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减少,多样性缺乏,中华文化失去发展的土壤,就会陷入停滞,或者异化。所以说,“大一统”是中华文化的保护伞。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尽管也继承了中华文化,却注定无法将其发扬光大的原因。

        当然它们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我并不认为中华文化就一定优于它们本身的特有文化,各有各的精彩。

        • 家园 你的回复就说明了你已经不了解中华文化

          你把西方意识形态下的术语"包容和同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实在有点...

          实在的说,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仁"和"孝",并且这两点必须从法律,社会组织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给予保障才能叫中华文化的核心还在.

          看看我们现在的法律,还有一点影子吗?

      • 家园 你太悲观。中国文化认为大道在地,而非在天

        中华文化是现实的,包容的,发散的,所以歪曲容易,但消灭同样也难。

        君不见别人刀枪舰炮送经书,而我坐等东瀛遣唐船。

        别人一本经书破损几个字就哭爹喊娘以为要要玩玩。

        而我半部论语治天下,甚至捡上几页也能混百年(如元)。

        孔哥若无两下子,岂能白吃冷猪肉两千年?

        何况中国不只靠孔哥一人...

        • 家园 不知道你所谓大道在地而不在天的理论从何而来

          中华文化是极讲天道的,所谓天命观是也.

          我国现在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核心价值观无一不是西方来的,连术语都全面西方化了,只是在核心上面点缀了一点所谓的传统.

          这又有什么值得乐观的.

          我们要老实承认,我们的道统和法统已经断代了.

      • 家园 肯定存在。中国文化经过五四是自新,而不是消亡。
        • 家园 五四不是自新,而是断代.

          所谓的自新不可能是五四那个样子.五四后,我们还有自己的独立的核心价值观吗?还有自己独立的术语体系吗?还有独立的审美观吗?

          五四之后的中国,走上了一条至今没有回头的西化之路,中华文化的核心一个个的被西方文化所替代.这个过程已经到了尾声,但还在过程中.

          • 家园 是看问题的立场不同

            你从辜鸿铭的角度看,当然会觉得中国文明断代了。但是中国文明或者说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即便没有外来文化影响,中国文化也会不断异化。以儒家为例,春秋时代和明清在“核心价值观”,“术语体系”和“审美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变化并不是对孔子理论的进一步阐述,而是古代的“于丹”们在根据所在时代的情况,故意歪曲儒学。比如汉儒们的谶纬。再比如,儒者对《诗经》的曲解。这个过程中用得“词语”也许没有变化,但是内涵已经差异很大了。

            中国古代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自成一体的,受外来文化影响小。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周围缺乏高水平的文明。因此只能在中国内部演化。所以产生了你所说的“独立的核心价值观”,“独立的术语体系”,“独立的审美观”。而遇到高水平的外来思想之后,同样也会发生异变。以儒学和佛学结合为例。明朝产生的心学,受禅宗的影响非常明显,而与春秋时候的儒学差异很大。孔子要是见到后世心学大行其道,怕也会大摇其头。

            由此可见,文明的交融是不可避免的,也未必是需要哀叹的。

            我到不担心“中华文化的核心一个个的被西方文化”,因为中国本身的文化肯定是需要符合自身条件、特点的。西方文化到了中国必定会被改造,从而适应中国的情况。这个道理可以参见俄国彼得改革和日本大化改新,一个企图照搬西欧文明,一个力图全面引进中国文化,结果都是发展出有自身特点的文明。这个改造的过程可能很慢,但肯定会发生。

            • 家园 要对中华文明做一个定义很难.可是核心价值观却可以

              知道.也就是"仁"和"孝".仁是治国原则,孝是社会组织原则.由此派生出来的有"义""恩""信"则是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鲜明特点.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爱情观,大家看看春秋左传和聊斋.里面有讲爱情吗?讲的全是恩义,是某人如何报恩如何报义,2000年间基本没变化.但现在的所谓学者们怎么理解聊斋?全在那里说爱情,这不是代表了价值观的变化吗?

              两千年间的术语体系是没什么变化的,变化的是其解释.但这正体现了传统中华文化具有进步的可能性.如果要保持中华文化,只能在术语体系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变通解释.

              但又有人问认为术语体系重要吗?非常重要,这正体现了话语权.如我们现在的学术语言,动不动就要探究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什么.如果我们保持了术语体系,就可以具有灵活的解释权.

              至于日俄,阁下认为他们具有独立的文化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保持了自己独立的民族认同而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