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三国十大帅哥排行榜 -- AleaJactaEst

共:💬26 🌺2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三国十大帅哥排行榜

    第十位:崔琰

    入选理由:眉目疏朗,须长八尺(想一想很可怕,那他怎么吃饭呀?),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畏焉(不禁想起杨莲亭)对于此人三国演义里无直接描写,主要依据《世说新语》。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曹操让他代替自己接待外宾,想来此人相貌不错。不过匈奴人的审美观真是怪异,竟然觉得曹操不错。曹操十分感动,结果杀了他。

    类型:知识分子风度,三国志里的头像是个大胡子。

    最具魅力的部分:气质

    推荐指数:6

    第九位:关羽

    入选理由: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唯一的缺点,喜欢戴绿颜色的帽子。关羽的肤色比较深,可能是早年卖枣时吃得太多了,但比张飞还要好一些。

    类型:猛男型,身强力壮,属于少妇杀手。难怪刘备的两位夫人对他好。

    最具魅力的部分:胡须,在他的两位兄弟分别被称作大耳贼和环眼贼的时候,他却被称为美髯公,曹操还为他订做过胡子套。他本人也经常做做的故意展示自己的胡子。

    推荐指数:6

    第八名:陆逊

    入选理由:身长八尺,面如美玉,长得像小孩子,所以年纪一大把还被人称为小儿。他与周瑜堪称江东双壁,他的后代,陆机、陆云全都仪表不凡,估计他也不会太差。

    类型:青春可爱型。我不是恋童癖哟!

    最具魅力部分:机智

    推荐指数:6.5

    第七名:何宴

    入选理由:玄学家,地地道道的文人。何宴是曹操的假子,因为从小长得漂亮,比较得宠,曹丕很嫉妒。长得白,别人以为他擦了粉,用手帕在他脸上抹。后来被匈奴人抓住,匈奴人觉得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人,不忍心用刀杀他,就推倒一面墙把他压死了。此人“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有自恋狂的倾向。

    类型:人妖,据说他喜欢男人。

    最具魅力部分:皮肤

    推荐指数:7

    第六名:赵云

    入选理由:许多玩《赵云传》的朋友,一定支持赵云,不过阿云没有日本人画得那么出色。赵云长得白,骑白马,所以给人印象比较好,而且作为刘备的贴身保镖,也不至于面目可憎,估计也就是那种浓眉大眼的农村小伙子形象。而且也面嫩,年纪一把还被称为小将。“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也就是说他还有点双下巴。不过罗冠中写外貌的语言还真是贫乏,都是威风凛凛。

    类型:朴实无华型,不过这种类型现在吃不开。漫画家只好改变了赵云的形象。

    最具魅力部分:眼睛

    推荐指数:7

    第五名:孙策

    入选理由:“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策时年少,虽有位号,使人乐呼为孙郎,问孙郎至,皆若失魂魄”我的天,简直就是万人瞩目的天王巨星出场,堪比麦克尔杰克逊东京演唱会的盛况。可惜死得太早,没有充分发挥,不过娶了个大乔也算般配。不过说实话,电视剧《三国演义》太损毁他的形象了。

    类型:阳光男孩型,少女最爱!

    最具魅力部分:微笑

    推荐指数:7.5

    第四名:吕布

    入选理由“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貂蝉一见倾心的人,显然不凡“吕布顶束发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纵马挺戟”不过吕布终究是个粗人。不过它具备帅哥的两个重要素质――多情而且运动神经发达。吕布的长处是善于修饰外表,会化妆。

    类型:喜欢打扮,头脑简单的运动型帅哥。

    最具魅力部分:肌肉

    推荐指数:8

    第三名:马超

    入选理由: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人称锦马超,长得白,眼睛会放电,又有西凉血统,传说中马超的部队和古罗马有联系,行军作战是罗马式的打法,马超也穿罗马式的铠甲――银铠高髦。亚美尼亚可能还有马超的后裔。简直就是意大利美男子嘛。

    类型:白马王子型。绝对是你心中的西格弗里得

    最具魅力部分:眼睛

    推荐指数8:8.5

    第二名:周瑜

    入选理由:分明就是帅哥的招牌,女性缘极佳,把小乔迷的五迷三到的。江南俗谚“曲有误,周郎顾”,于是就有许多女生“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抚弦”周郎不但雄姿英发,而且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长,简直就是个万人迷。

    类型:奶油小生+风流才子

    最具魅力部分:到处都迷人

    推荐指数:9

    第一名:诸葛亮

    入选理由:

    第一,周瑜嫉妒他的相貌,说“既生瑜,何生亮”。

    第二,刘备这个变态,见到庞统理也不理,见到诸葛亮一见钟情。可见有几分姿色。

    第三,老婆奇丑,符合“帅哥恐龙配成对”的原则。

    第四,以上三点摆出来,容貌就不用形容了

    类型:恐龙杀手

    最具魅力部分:忍耐力,竟然能和恐龙生活几十年,也难怪他南征北战的不回家。

    推荐指数:10

    • 家园 看到最后是亮点
    • 家园 这个贴真有趣

      挖一下河泥吧

    • 家园 周瑜是最佳情人,诸葛亮是最佳老公

      此文作者简直胡来,如果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是嫉妒诸葛先生的相貌,那可真是死不足惜了

      • 家园 不完全同意

        我觉得应该说对丑女来说孔明是最佳老公。

        他明显对女子相貌完全不敏感,要是美女嫁这么个不懂得欣赏的老公多郁闷啊。

        • 家园 再跟你抬把杠

          他明显对女子相貌完全不敏感,要是美女嫁这么个不懂得欣赏的老公多郁闷啊

          孔明对女子相貌不敏感的原因有待商榷。。。虽然无从考证了,可我大胆断言:这男人的不敏感绝对是女人的错,就像女人的容貌要由男人负责一样。孔明娶的夫人智商是高了,可情商未免低了点,若是换个情商高的女人,孔明的情调说不定就被吊出来了,很有可能一发不可收

          • 家园 将抬杠进行到底

            姑且假定孔明也喜欢美女,但是既然他娶了那样一个老婆,我们可以肯定在他眼里,作为一个妻子,德才远比容貌和情调重要。而且以他事必躬亲的办事风格,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玩情调呢?

            • 家园 先指出你一个逻辑错误,再继续抬杠

              姑且假定孔明也喜欢美女,但是既然他娶了那样一个老婆,我们可以肯定在他眼里,作为一个妻子,德才远比容貌和情调重要。而且以他事必躬亲的办事风格,哪里有时间和精力玩情调呢?

              孔明娶了一个丑老婆,并不能证明在他眼里作为妻子德才比容貌和情调重要,只能证明他娶了个丑老婆这个的事实。如果你要把两件事物拿来做比较,那他们之间必须具备可比性,孔明尝过美女的滋味吗?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因贪图美色荒时暴月,断送了大好前程,就连佛祖都免不了动凡心,孔明究竟是不想要还是不敢要或者是脑子还没开窍,无从考证,可不管怎样,所有的定论都是通过反复试验推敲总结出来的,在孔明身上只打了一针抗流感疫苗,就说他对爱滋、萨斯、鼠疫都有抗体,未免高估了人的抵抗力

              • 家园 再驳你

                孔明娶了一个丑老婆,并不能证明在他眼里作为妻子德才比容貌和情调重要,只能证明他娶了个丑老婆这个的事实。如果你要把两件事物拿来做比较,那他们之间必须具备可比性,孔明尝过美女的滋味吗?

                在三国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大家都可以多谈几次恋爱来找自己的另一半。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辈子也就一次选择妻子的机会,十全十美的人基本上找不到,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也就是对各种素质的要求孰轻孰重,或出得厅堂,或入得厨房,或孝顺公婆,或持家有道,总要有个取舍。显然在孔明心里德与才的权重要大于容貌。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因贪图美色荒时暴月,断送了大好前程,就连佛祖都免不了动凡心,孔明究竟是不想要还是不敢要或者是脑子还没开窍,无从考证,可不管怎样,所有的定论都是通过反复试验推敲总结出来的,在孔明身上只打了一针抗流感疫苗,就说他对爱滋、萨斯、鼠疫都有抗体,未免高估了人的抵抗力

                我们做个基本的假设--正常人是分的清除美与丑的,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明脑子没开窍的可能性不大,我想他怎么也不可能觉得丑女比美女看着顺眼。至于不敢要嘛,当他年轻还是个布衣的时候还有可能,可后来以他在蜀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还有什么不敢的呢,还怕罩不住不成?而且他想要几个美女也不是什么难事。那我只能推断美丽容貌对他的吸引力并不大,而他那丑老婆也没令他觉得多别扭。

                • 家园 好吧,那就让历史来说话

                  在三国那时候可不像现在,大家都可以多谈几次恋爱来找自己的另一半。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辈子也就一次选择妻子的机会,十全十美的人基本上找不到,那么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标准,也就是对各种素质的要求孰轻孰重,或出得厅堂,或入得厨房,或孝顺公婆,或持家有道,总要有个取舍。显然在孔明心里德与才的权重要大于容貌。

                  别把孔明说得跟个圣人似的,我看他的思想高度也不过如此...他的老婆是何许人?刘表的后妻和黄承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黄承彦是当地名士,黄氏是刘表后妻蔡氏、蔡瑁的外甥女,与黄氏结婚后可以得到黄承彦多方教诲和大力支援,对他成就事业很有利,和统治者刘表、豪强蔡瑁建立密切的亲戚关系,对自己以后的出山从政有很大的帮助。黄氏虽然丑了点,迎娶她可以得一贤内助,对事业大有帮助。有如此的三长一短,为了前途,还不拼了?

                  我们做个基本的假设--正常人是分的清除美与丑的,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明脑子没开窍的可能性不大,我想他怎么也不可能觉得丑女比美女看着顺眼。至于不敢要嘛,当他年轻还是个布衣的时候还有可能,可后来以他在蜀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还有什么不敢的呢,还怕罩不住不成?而且他想要几个美女也不是什么难事。那我只能推断美丽容貌对他的吸引力并不大,而他那丑老婆也没令他觉得多别扭。

                  孔明后来不也纳妾了吗?(若是搞错了,请高人指正)

                  在动物实验中,雄性易被新的异性引起冲动的现象,被称作“科妮基现象”。实验表明:雄性哺乳动物很快就会厌倦同一雌性,然而,一旦向其提供另一雌性,其性冲动能力便立即恢复,这一点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表现得很明显,雄性家禽对重复与同一雌性交配往往呈抵制态度。在群体生活中,它们可以辨认出并放弃曾与之进行过支配的雌性。一些专家据此认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科妮基现象在人类社会当中也适用,因而认为“喜新厌旧”至少是男人的本能,是男性的天性,是天然合理的。

                  男人的“花”主要是指男性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不能自觉限制自己的欲望,使其专一用在妻子一人身上,而是在妻子以外另有心理或生理上的“第三者”。所以,我有理由相信:男性只要有条件有机会,就极有可能沾花惹草,谦谦君子的确是寥若晨星,少之又少,就算是有那么两三个吧(决不会是孔明),那也是顽强意志的抵制和道德的约束的结果。。。

                  • 家园 不认输

                    别把孔明说得跟个圣人似的,我看他的思想高度也不过如此...他的老婆是何许人?刘表的后妻和黄承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黄承彦是当地名士,黄氏是刘表后妻蔡氏、蔡瑁的外甥女,与黄氏结婚后可以得到黄承彦多方教诲和大力支援,对他成就事业很有利,和统治者刘表、豪强蔡瑁建立密切的亲戚关系,对自己以后的出山从政有很大的帮助。黄氏虽然丑了点,迎娶她可以得一贤内助,对事业大有帮助。有如此的三长一短,为了前途,还不拼了?

                    我说美色对孔明的吸引力不大,也不等于说他是圣人啊。就像美女对我的吸引力很大,也不能说我是色狼吧。

                    你说了孔明选择黄氏的三大好处,能得到岳父教诲和老婆可以作贤内助跟我所表达的观点没什么冲突啊。至于说跟刘表拉关系也只是你的猜测而已,套用阁下前面的逻辑,这只能证明孔明娶了刘表的亲戚这个事实,并没法得知他的目的。何况如果孔明是如此功利的一个人,连自己的婚姻都用来攀附权贵的话,他怎么可能只是因为当时还很落魄的刘备来请了他几次就感激地为人家卖命了。

                    孔明后来不也纳妾了吗?(若是搞错了,请高人指正)

                    给个章节吧,俺读书太粗了。

                    阁下搬出的生物学理论俺就没有发言权了。

    • 家园 Bug:大乔嫁孙策还是孙权?
    • 家园 三国中最精辟的十句话

      第十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精辟指数:5.5

      第九位:“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老马家五个儿子,为大家熟知的只有马良,马谡哥俩。马良的确才华出众,为刘备坐稳西川出了不少力,可惜死得较早。马谡虽说智商较高,也一度取得诸葛亮的赏识,只可惜后来一步棋走错,丢了街亭。因此当人读起这一句话时,一则叹马良死得过早,二则叹马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精辟指数:6

      第八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人说《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写的,先不论是谁写的,这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真实的写照,也是最能表现诸葛亮后期六出祁山无力回天时的心情,也成为现代人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精辟指数:6.5

      第七位:“既生瑜,何生亮”

      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精辟指数:7

      第六位:“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是赵云迷们最津津乐道的评语,原因是在《演义》里赵云并不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对象,但由于他每回出场都是英姿飒爽,攻无不克,能得到主子这么一句肯定,当然是高兴得找不到北了。不过也可以看出刘备没有知人之能:赵云跟了自己这么多年,到这时才知道他的胆识,平时只给他一些压粮运草,打扫战场,保护家属的杂活,真是埋没英雄。精辟指数:7.5

      第五位:“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一向看好诸葛亮和庞统,曾经把诸葛亮比成姜尚,张良,所以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一点也不奇怪。二人倒也有些经天纬地的本事,因此这么说也不过份。奇怪的是刘备二人皆得,反倒不能安天下了,不能不引人思考。精辟指数:8

      第四位:“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策当政时常常霸气有余而策略不足,想不到他倒还有些识人之能,前者信任太史慈回城招降众人,临死时还给孙权留下了这样的忠告,深刻看出了两人的处事风格。事实也验证了他的准确性,张昭主外事时主张投降曹操;周瑜主内事时把孙权的妹子糊里糊涂地嫁给了刘备。而二人各行其事时却做得近乎完美。精辟指数:8.5

      第三位:“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精辟

      第二位:“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个人认为,在曹操说过的所有的话里面,这句话是最精辟的。难怪刘备会吓掉勺子,连苍天也打了个冷战,以为泄露了天机。其实曹操也就是这么一说,试探一下而已,后来又被刘备一糊弄,否定了自己有生以来说过的最正确的一句话。精辟指数:9.5

      第一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这一句话,不仅给曹操的一生定了性,也道出了曹操的能力,在治世是治国安邦之臣,在乱世则是独霸一方的军事首领。而曹操听到这话面露喜色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没有说他能成为皇帝,而他也不愿登基称帝,在史书上成为王莽、董卓一类的人。精辟指数:10

    • 家园 漫话三国人物之曹操

      通常著书立传者要给名人找个显要的祖先,是不是为了证明父亲英雄儿好汉的遗传学不知道,但这种按骥索图远要比按图索骥要现实。就象大学授予成功人士名誉学位,要比拿着毕业花名册来找成功人士简单得多,也比起对待没有文凭的人才就不予承认以为异端的先生们也聪明得多。

      陈寿在《三国志》的开篇写道曹操是“汉相国参之后”,遵循了这老例。这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战功累累,伤痕也是累累,当初被封列于萧何之后很有人为他不平的。萧何死后他当过一任的相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萧规曹随”的典故。这里面的萧就是萧何,曹就是曹参,曹参没有在接任死了的萧何任相国之后就来个人亡政废,把前任的规章制度全部推翻然后自己做一遍以显示自己比前任强,而是把前任的政策继续延续下去,因为前任的政策事实证明不错。可见曹参不单是个勇猛的战将,更是一个明是非知大体的政治家。不过这个政治家和曹操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因为即便曹参也姓曹,牵强附会地只能算是宦官曹腾的祖先。而曹操名义上是曹腾的孙子,可宦官是不会有亲骨肉的,曹操姓曹是因为那个陈寿也说“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的老爸曹嵩是曹腾的养子。

      说到宦官,中国历史上可是有着厚重的一笔。宦官虽然是被士大夫们“阉贼、阉贼”地骂的,准士大夫写的戏文里的宦官则不是大反派也起码是个小丑,但是却不能否认宦官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甚至很多是积极的作用。没有宦官景监的引荐商鞅不可能有机会帮助秦孝公变法,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写书的时候已经是宦官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明者一直也离不开宦官蔡伦这个名字,郑和下西洋其实在明朝叫三宝太监下西洋。就是东汉一朝就有两次皇帝夺会权力依靠的就是宦官,一次是以孙程为首的十九侯帮助已经被幽禁在西钟下的前太子济阴侯夺取帝位成为汉顺帝;一次是单超等五侯帮助汉桓帝产除梁冀。而这两次东汉的皇帝面临着生死抉择的时候却偏偏没有清流的影子。那个清流李固还仅仅是哭了两声就被梁冀抓起来办了。政治斗争中所谓的清流往往和空谈是划等号的。

      宦官一般不是司马迁那样来源于犯事的官员,就是家境贫寒或者被拐卖的。要知道古人重视孝道,不孝是很大的罪名,而无后又是不孝里的大罪名。在西汉的时候成为赘婿都是一种和小偷流氓一样的罪过,是贱民了,汉武帝这个暴君就是让赘婿和犯人一起戍边去的,何况于失去了生殖能力的宦官?因此就算有的宦官靠着自己的奋斗和运气成为了锦衣玉食的人,但是骨子里还是皇帝的狗,社会的边缘人,得不到尊重的。而曹操的父亲曹嵩给宦官当后人,在清流们看来罪行是要比给正常人继承香火的赘婿还要严重的,也更为主流社会所不容。袁绍后来和曹操翻脸大打出手的时候,陈琳在檄文里就说曹操是“赘阉遗丑”,曹操后来抓到这位作者说,“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身,何乃上及父祖邪?”倒是没有杀他。

      总之清流们对于宦官和与宦官有关的人是鄙视的,除了宦官是没有了生殖能力的人,罪犯,出身低贱的人,和最终是皇帝的奴才的人之外,可能还有一种妒忌。不单是往往被他们看不起的宦官有时候更受皇帝的宠信,更多的是一些需要他们这些真正的须眉站出来顶天立地一把而他们又因为天生明哲保身的劣根而不敢站出来的时候,偏偏是他们认为没有卵子以至于没有了人格的宦官站出来挽了一把狂澜,用鲁迅的话是被“榨出皮袍里的小来”因此是格外地愤恨起来。

      所以这身世对于曹操一生的人格影响是很大的,应该说赘阉遗丑的出身让曹操骨子里很自卑,迫切地想表现自己,迫切地想用建功立业来加入清流。但是这种身世不单是他不能够选择,也是不能够改变的,而从某种意义上他越这样抢了袁绍之类四世三公出身人的风头就越招他们妒忌,也就越容易被袁绍刘备们拿他的身世找平衡。曹操因此每每就会显露出他叛逆和残暴的一面,甚至于曹操骨子里还有那种叛逆的情结,颇有些“你说我坏,我就加倍坏给你看”的味道。自古喜欢杀人的人不是胆大而是掩饰自己心里的虚弱,以杀人来显示自己的强大,以杀人掩饰自己的无奈和恐惧。

      出身本身也许不重要,但是出身被周围的社会环境引为重要就变得重要了,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个人再反过来影响社会,而碰巧这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的话会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

      举孝廉以前

      曹操小时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三国志》上说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单是因为他聪明,不屑听话,与他爸爸曹嵩是大官(先是司隶校尉,后是太尉合法收入怎么也应该是二千石以上),比较有钱也有关系,不然他很可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去找条生财的之路以养家。但就曹操的性格来说当一个勤恳的农民的概率要比当一个有作为的强盗小得多,不过也不妨害他的前途,因为乱世是“要当官,杀人防火受招安”,以至于后来香港的《大话西游》白骨精将当强盗说成是“有前途的职业”――相对于至尊宝的白面书生。

      可能因此曹操最终没有有生之年当上皇帝,反而成了民间的千古奸雄,替以前颇对孔夫子写《春秋》有些畏惧的乱臣贼子们顶了罪。试想,如果曹操和汉朝没有过君臣关系说不定还被戏文里当英雄崇拜呢,比如朱元璋。

      说到权术,曹操小时候肯定比朱元璋小时候要强。朱元璋也就哄哄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牧童,曹操是哄比他年纪大得多的叔父。原因是他正直的叔父对曹操的飞鹰走狗的行为看不惯多次向曹嵩告状,曹操多半至少因此会挨老爸的骂。这里我想先考证一下他的叔父,既然曹操的爸爸曹嵩的生身父母连陈寿都考证不了是谁,这个叔父不大会是曹嵩的亲兄弟,很可能是曹腾的侄子也就是曹操的堂叔。曹腾是他们家的老四,上面有曹伯兴、曹仲兴、曹叔兴三个哥哥,曹腾叫季兴。他们老曹家的弟兄想来是按照字来排行的,曹操字孟德,他有个弟弟叫曹德,不知道是不是字仲德。曹操知道要想继续玩乐而不挨训斥就要让他老爸不相信这位堂叔的话,于是就在一次路遇堂叔的时候装成口眼歪斜的样子,他堂叔看来还是关心这位曹腾的长孙的,就问他为什么?曹操的回答是中风了。叔父大惊,赶紧去告诉堂兄曹嵩。曹嵩找来曹操一看,发现他的五官很正常,就问他堂叔说他中风,怎么好了?曹操自然是说堂叔本来看不惯他,盼他坏,捏造了来骗曹嵩的。曹嵩是信了,从此那位堂叔再说曹操什么坏话是都不信的了。不过仅仅是曹操的谎言巧妙未必就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很可能是因为曹嵩本来就对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堂弟不放心。古人过继优先还是选择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就血缘而言曹嵩还没有这位堂弟和曹腾近,后者要是晚生几年说不定曹腾的嗣子就轮不到曹嵩了。

      不过后来看看曹操的诗和文章就能知道曹操固然不是听话的书虫,但读书的数量尤其是效率肯定要优于书虫们。且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脍炙人口,就是一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可以和李太白的名篇《战城南》里的“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相比,不幸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建树使很多人忽略了他的文采。可见“文章千古事”是有的,但未必仕途就是“一时荣”。翻开《孙子十家注》,第一注家就是曹操,而且是注解得最好的,顺便说一句,要是真想读《孙子》最好还是看《孙子十家注》。曹操在当官以后的岁月里大多数是时间是想着如何杀人和若何不被别人杀,因此他后来的文字功底肯定是在二十岁被举孝廉前积下的。

      说到被举孝廉首先要有名望,然后是有才学,而有名望而无才学只要不是病理性白痴也可。故此名望是顶重要的,名望有三种,一种是先天的有个有权势或者有名气的亲属,跟着有名;第二是确实有真才实学;不过光有第二点肯定是不够的需要第三点养望,就是现在说的做秀,造声势,不过当时还不流行造绯闻。养望的方法有很多,不过归根结底不可离结交权贵和结交名人两个基本点。比如养望的手法之一是当隐士,有个成语叫钟南捷径,“钟南”两个字是关键,钟南山在长安附近,如果要真的跑到权贵们不知道或者找不到的地方去了可就真成了隐士。当然还有最直接的“翩翩一只云中鹤,飞来飞去宰相家”稳妥,其间再送送物质的红包或精神的诗画之类。

      养望并不证明人格有什么卑污,不过是那时候要当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还是要当对人民敲骨吸髓的老爷都免不了要走这条路。只要不是为了将来敲骨吸髓还是不错的,因为官员的数量是一定的,客观上也断绝了敲骨吸髓之辈的犯罪机会,不为无功。曹操有个三公之一太尉的老爸,第一条本来是不错的。但是他煊赫的老爸却同时是宦官的嗣子,在清流们看来应该比四世三公的嗣子袁绍差,虽然袁绍的义父袁成谄附奸臣梁冀未必见得有什么光彩,因此大打折扣。幸好曹操的文章是好的,符合第二条。他还可以去养望。他儿时的玩伴袁绍一直以为他是“鹰犬之任”,在举孝廉的问题上是不会帮忙的,他的知己是前太尉桥玄,许他是能够安将乱天下的的命世之才。这桥玄是个廉吏,史书上说他死后连办丧事也很拮据。他有两个倾国倾城的孙女。当时曹孟德去和桥玄结为忘年交的时候恐怕还没有出生,不然桥太尉这样推崇曹操要以“妻子为托”说不定就收了他当孙女婿,成就一场才子佳人的故事,就不会便宜孙策了。周瑜英雄和小乔倒也相配。桥玄给曹操支了一招,去找许子将,那家伙是当时的品评人物的权威,再得到他的品评,声势就算造成了。

      于是曹操去找许子将,不知道许子将是真的有水平看出曹操日后是个英雄不愿意泄漏天机,还是看不起这个赘阉遗丑,如唐僧的白龙马在乌鸡国就是不撒那泡据说能让鱼成龙的尿,三缄其口。可曹操毕竟是曹操,在当时最有势力的宦官张让的家里都敢耍大刀,错了,是舞双戟,人不敢近,在许子将家里则更敢于演出全武行。后来有的人说是固问,有的人说是胁之,多半恼羞成怒的曹操把宝剑顶在了许子将的胸口,许子将面对宝剑还不忘了说话合辙压韵:“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而出。不知道许子将是不是象黄石公让张良给他穿鞋那样让张良领悟无耻的重要性那样,用逼曹操动手的方法让他领悟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也不知道曹操当时领悟了没有,反正曹操因为他这句话在二十岁被举了孝廉,一直到死也没有放弃枪杆子刀把子的政策。

      香港电影版的《笑傲江湖》里有一句话:“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江湖?”对于政治有一种解释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所以说想不问政治或许可以,但是不能够保证政治不问你。回想起当初试图步入仕途的时候的热衷和被无辜免官后要求复官的努力,我们不知道曹操会不会后悔或者觉得可笑。我们现在能够知道的是,他以病辞东郡太守回到家以后,并没有能够象他想的那样“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还是被朝廷征拜为议郎,毕竟当时他老爸还是太尉。曹操没有再上什么折子,而是一天到晚请病假,这病可能就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西凉的边章、韩遂又造起反来,号称有十几万人。这时候虽然汉灵帝在人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但是经过了黄巾之乱的他对于战争倒不象以前那样麻爪了。于是有了西园八校尉,领头的是被曹操打死过叔父的小黄门蹇硕,是为上军校尉,为八校尉之首,连灵帝的小舅子―――卖肉出身的大将军何进都要听他的。八校尉的老二中军校尉是已经当上中郎将的袁绍,曹操为典军校尉,排第四把金交椅。这时候的曹操可已经想通,手里有了兵权才能够免祸,他老爸这时候已经不是太尉了,不想死就得走下去。要想耍清高,反面例子已经很多,曹操在病酒之余不需要翻什么三代之书,就是汉朝和他不远的已经能够让他下定决心。

      西园八校尉对平乱没有起什么作用,对汉朝后来的政治动荡起的作用却很大。八校尉的编制出现不久,有商业天才的汉灵帝就见刘邦述职去了。不过他可能在阴曹地府见不到刘邦,只能见到刘秀,因为后来元朝的话本让刘邦投胎变成了汉献帝刘协。本来刘协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妈妈一生下他就被何进的妹妹何皇后给杀了。原因是何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刘辩。按照长幼之序,刘辩比刘协大八岁,有继承权。何况还有个当大将军的舅舅?

      西园八校尉开始表演,老大蹇硕打算把何进做掉,改立刘协当皇帝。不料别的宦官和蹇硕不是一条心,向何进告了密,蹇硕反而被何进给办了。可是这样一直因为当初党锢之祸对宦官不满的士大夫集团借机向何进建议说宦官都不可靠,应该尽除宦官。虽然说“自古英雄半屠沽”但不是每个屠沽之辈都是英雄,何进非但不是英雄还是蠢材。他想让已经成为太后的妹妹下诏书,收受了宦官钱财的太后不同意。何进就要招董卓等外地的将领带兵进京玩兵谏。曹操反对他们杀光宦官的计划,并说“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当场遭到何进和袁绍袁术等人的痛斥,以为曹操是为宦官辩护,并且说曹操有私心变相揭了他赘阉遗丑的疮疤。曹操只有愤怒而出,董卓得以合法进京。

      董卓还没有来,杀光宦官的计划就已经败露,于是宦官先下手为强把何进先给杀了,袁术袁绍放起火,武力解决宦官双方火并,袁氏兄弟把不少没有胡子的都当宦官给误杀了。张让等劫持刘辩和刘协逃跑,被追上后投水自杀。

      回到城里的刘辩的皇帝是当不成了,因为董卓来了。董卓说刘协聪明,应该当皇帝,其实他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个是九岁的刘协比十七岁的刘辩好控制。袁绍争辩了一句,董卓就让他试试自己的刀快不快,袁绍扔下一句场面话就跑到了冀州。董卓在完成了撺掇吕布杀丁原之后,毫不费力地废刘辩为弘农王,然后有把他和那个何太后一并毒死,算是给刘协的妈妈王美人报了仇。刘协成了汉献帝。不过也不能够说董卓是个简单的武夫,他一方面为陈蕃等人平反,并立祠堂祭祀,一方面也起用蔡邑等名士以收揽人心。

      名士们不想替董卓装门面也不行,蔡邑刚刚试图拒绝,董卓就阴险地告诉他:“我能族人!”蔡邑只好屈服,屈服之后蔡邑一月内被升了三级。董卓对于曹操是先给钱,后要货,升了他的官要与他谋划谋划。曹操在后悔自己太有名之余,也深刻地感受到被政治问的痛苦。

      这时候的曹操君臣大义观念还是很强烈的,所谓临大节而不侮。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大丈夫曹操这次没有选择出山,而是选择了出奔。他的出奔是被通缉的,至于为什么被通缉,而且跑的时候连家里人都没有来得及通知,很可能这位匪气和书生气各半的孟德将军真的如戏文里的《孟德献刀》一出去尝试刺杀董卓。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袁术还跑到曹操他们家里散布了曹操已经被董卓干掉的流言,不知道是不是当时他看中了曹操的哪个女人想让她改嫁给他。曹操一个姓卞的妾(后来成为魏国的国母)说道:“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苦!”算是绝了袁术的心思。多妻多妾而且不断沾花惹草的曹孟德,居然有这样愿意和他同生共死的夫人想必是有点感动的。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女人愿意为沾花惹草的男人去同生共死,男人愿意为根本就不重视他的女人去卖命,太多的错过。

      从出山到出奔完成了曹操人生的一个转变,就是由被选择到去选择,从一个普通的士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可能去改变历史的人。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中平六年冬十二月,曹大义士起兵于己吾,手下大约有五六千人。第二年正月,也就是初平元年,袁绍等诸侯看到有愣头青曹操挑头起兵,也跟着起兵,并且开了军委扩大会议,推选四世三公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虽然是首倡大义,但是是赘阉遗丑,董卓封他的骁骑校尉也因为他的逃亡给革了,现在的曹操只能算是个白丁。可能袁绍等人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封了他个奋武将军的名号。曹操这名号虽然被陈寿记到了《三国志》里,却不是什么合法任命,因为当时的合法政府是董卓领导的,曹操还是通缉犯。

      曹操是个热血青年,对待反董复汉的事业是无限忠诚的,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一心想打进洛阳去,消灭奸臣,拯救汉室江山。就看他上窜下跳地出谋划策,积极的样子地让各路诸侯看不惯,就象国企里官员看那些把公家事当成自己事情忙活的年轻人一样,认为他们不是想出风头别有用心就是神经不正常。估计有的太守暗骂他皇帝不急太监急。诸侯军里也有个理解曹操的年轻人,就是乌程侯孙坚。

      孙坚孙文台和曹操曹孟德一样是具有匪气的忠义之士,当年他就劝张温杀违抗军令的董卓,这次起兵来的路上把不提供军粮的南阳太守张咨拖出去就砍了。他的兵力有好几万,而且都是刚经历过平叛战斗洗礼的精兵。这里需要纠正一下,董卓的都督华雄不是关羽杀的,是被孙坚的部队在阳人战斗中给宰了的。董卓怕遭受华雄一样的命运,就把洛阳一把火给烧掉,迁都到长安。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孙坚就让猜忌他的袁氏兄弟给气走了。

      曹操没有了唯一的知己,只有孤军奋战,去实践他董卓放弃天险西逃,如果赶紧追击,“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的战略思想。四五千子弟兵跟着曹孟德“宜将剩勇追穷寇”,一口气追到了荥阳,遇到了董卓部将徐荣率领的大部队。荥阳一战,曹操寡不敌众,遭受了平生第一场失败,肩膀中了一箭,马也丢了,要不是他表兄弟曹洪把马让给他,然后手舞双刀杀出一条血路,曹操就壮烈了。不过徐荣也因为这一战曹操的军队虽少但是死战不退,给吓怕了,因为那时候军队一般看见对方人多都会溃散,以为诸侯军都如曹家军那样悍勇,就没有再追击。身带箭伤的曹孟德带领残兵败将回到酸枣,发现袁绍他们正开宴会,喝酒吃肉。看到愣头青曹操损兵折将,诸侯们在为自己没有追击的高明决策陶醉之余,纷纷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慰问,请他喝压惊酒。曹操又发表了一通:“诸君听吾计,使渤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抻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的宏论,结果他发现诸侯们脸上都是笑意。有善意的笑,笑曹操还没有领略领路老成沉默之道,还在这里跃跃欲试地出丑;有的是嘲弄的笑,一个小把戏兼败军之将还在这里指手画脚,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曹操这对这些笑意还是理解的,愤怒和屈辱地退出了营帐。

      自己喝了一夜闷酒后,曹操写了留下了一封去扬州募兵的信,和还没有变成独眼的夏侯??下扬州去了。

      扬州刺史陈温给了他四千兵,回来的路上这些别人的兵不愿意跟曹操继续他的讨贼大业,多半他们觉得曹操是贼,在龙亢发生了兵变。就有五百人跟着曹操走。连曹操自己原来的部队只有三千人一起进驻河内。这时候传来消息,诸侯军散伙了,导火索是兖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各镇的太守各自引兵回去割据一方当草头王。

      袁绍给曹操来了一封信,说要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他们就成了开国的功臣,袁绍可以成为三公第五代。看在小时候一起抢人家新娘子的份上,袁绍决定给曹操一个马上升任三公的机会,因为打算这样干的还有一个冀州牧韩馥,三个人加起来一个司空、一个司农,一个司徒。本来这司徒是袁术的,但是袁术看不起袁绍,因为袁术虽然比袁绍小却是袁逢大老婆生的,袁绍是袁逢小老婆生的,袁绍过继给了袁逢没有儿子的亲哥哥袁成才成了嗣子。袁绍袁术都没有什么本事,就靠着老袁家的嗣子身份才有今日地位,袁绍有靠着比袁术造出生几年处处压了袁术一头。袁术因此很不满,因为说道正宗,袁术认为袁绍是小老婆养的,抢了他这嫡出的应得利益。此刻袁术在淮南到处散布袁绍是私生子的谣言,两人已经翻脸成仇。

      可是曹操不同意袁绍的提议,写了一封信:“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尤其最后一句,很有豪气,千载之下读来犹能够感到孟德公的铁骨铮铮。不过荥阳之败,使曹操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还没有西向的实力,于是就先东向,以剿灭黄巾来补充兵源。

      初平元年的曹操可以说是处处碰壁,以前虽说也曾经罢官可不久就又成了议郎,以前虽说也曾经辞官可还是被朝廷再三征召,而此刻的曹操成了通缉犯,军事上大败,政治上无望,带着三千多带伤兵马,寄居河内,强邻四处,随时有被消灭的可能。登高必赋的曹操的此时没有能够写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好文章,的确是文学史上的遗憾。在以前从来都是顺境,突然面临逆境的毁灭性打击的时候才最能够鉴定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好汉,真的英雄,他是颓废了、绝望了,还是重新审视自己,痛定思痛,而奋起。曹操是后者,失败使三十五岁的曹操真正地成熟起来,开始脚踏实地地积聚自己的力量。厚积薄发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成果之一,象曹操这样权变之才有余的人,能够暂时放弃眼前权变带来的快感,转而去默默的积聚实力,所隐含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权变气质的人不同于脚踏实地的人,后者爆发是实力的一种宣泄,前者的爆发是一种目的,在前者通过有意识地积聚使自己的实力基本上等于后者的时候,其权变的优势就会让后者无可与抗。曹孟德做的不是千古文章,而是千古政治,从此开始了他的由小变大,由弱若变强。

      初平二年,袁绍和韩馥谋立刘虞为皇帝,但是这位幽州牧没有同意,一方面因为他为人比较老实,另外一方面可能也看出袁绍不是好人,说不定当了三公第五代以后就会找机会改当王莽第二代。刘虞看出来了,韩馥没有看出来,就活该他倒霉,冀州是给他的故人之子兼革命同志袁绍给夺了。这时候韩馥的手下荀??荀文若没有跟郭图、辛评之类的谋士一样就势跟着袁绍混,因为荀??是个正直的人,就来投奔看起来不是很强大的曹操。曹操见到荀??以后肯定是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因为荀??不但是三公的后代,更是清流的后代,这次用脚来选举了曹孟德罢免了袁绍,他当然是得意。两人估计在抵足夜眠的时候谈到了荀??的爸爸也当过一任的济南相,格外的亲切。这时候那个接替倒霉鬼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任命为东郡太守的王肱被土匪于毒、白绕等人给打跑了,原先曹操没有干的东郡太守事实出缺。曹、荀两个人决定打回第二故乡去,建立根据地。

      人对于回头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吃,当初没有吃是错误的固然要纠正错误,当时做没有利的事情未必现在做有利就不可再做。曹操的回头草吃得不赖,把白绕从濮阳给赶跑了。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土匪的名字起得不好,听不明白还以为是白饶,而是土匪主要都是没有粮食吃的农民,战斗力不是很强。那时候流行荒年当土匪,丰年就回来当良民,很多皇帝赈灾倒不是有什么好心,是害怕老百姓没有粮食了出来当土匪。中国的历届政府都拿土匪没有办法,但是就是让共产党给治了,原因就是毛泽东思想抓住了中国的土匪大多数就是没有饭吃的关键。当年在东北,松花江南边是杜聿铭的王牌部队,北面是成群连日本关东军都没有办法的东北土匪,就是一个简单的土地改革,就把土匪给剿光了。

      袁绍这时候为了建立和袁术、陶谦集团的缓冲区,一心对付北面的公孙瓒就上表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这时候所谓上表都是假的,反正皇帝说话也不算。就是袁绍对曹操的外交承认。

      初平三年,曹操在他当第一任地方长官的顿丘驻军,土匪于毒这时候大举进攻东武阳。曹操的打了一场精彩的围点打援的战役,他没有如常规的战法那样去回救武阳,大概当时武阳有荀??驻守,至少可保一时无虞,而是围魏救赵地去山区剿灭于毒的老巢,然后再在于毒回援的路上设伏兵,获得大胜。围点打援的前提是攻敌所必救,然后在对方的回救路线上进行阻击,不但可以以逸待劳,更在于战场由自己选择,且不必进行伤亡很大的攻坚战,充分把握战争的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年的农历四月传来消息,王允和吕布把董卓给宰了,董卓的部下李催等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又杀进长安,关中一片大乱。而此时的曹操没有心情去管关中的闲事。因为近在咫尺的兖州刺史刘岱被从青州流窜来的黄巾军给干了,州里的济北相是曹操的崇拜者,派人来请曹操去当兖州牧。

      曹操到兖州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是给刘岱报仇,头脑发热在寿张硬碰硬地和黄巾军大战,取得了惨胜,鲍信战死。受到了挫败的曹操这才清醒,对待人数众多而没有根据地的黄巾军硬碰硬是得不偿失的。黄巾军之所以流窜,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后勤供应,只要阻止黄巾军获取给养就能够不战而胜。因此曹操在后来的战斗里对黄巾军采取追而不打,战斗而不决斗的战术,到冬天终于将黄巾军拖垮,百万黄巾投降曹操。百万中大半是妇孺,所谓的黄巾军说是逃难军更为确切一些。其中降卒三十万,曹操从中选出精锐,编练为青州军,其余的编入屯田。

      至此采取厚积政策两年的曹操完成了重要的原始积累,有了第一桶金。地盘上有了相对富庶的兖州作为根据地,人才上除了初期的夏侯氏和曹氏将领外,增加了荀??、程昱、郭嘉、满宠等谋士,典伟、许褚、李典、于禁等武将,有了足够的兵源和作为屯田政策最基本的劳动力,真正有了争霸的资格。

      《三国志》里袁术自己亲自指挥的战斗很少,但是他却很能利用人的,孙坚被他利用来先攻击董卓后攻击刘表终至于战死,孙策也被他利用了一段时间攻城略地,陶谦和公孙瓒也不免被他利用来牵制袁绍。袁绍也毫不客气地利用一下鹰犬之任的曹操来对袁术进行反击。

      此刻的曹操也很想扩大一下自己的地盘,加上刚刚收编不少黄巾作为青州军,屯田还没有开始,给养方面需要袁绍的帮助,因此双方是一拍即合。于是在初平四年袁绍和曹操联合对陶谦和公孙瓒的小喽罗刘备、单经进行了军事打击,且都获得了成功。但曹操也和陶谦结下了梁子。到了这年的秋天,下邳出了个叫阙宣的小军阀,自称是天子,陶谦和他混到了一起,打到了曹操地盘上的任城。曹操毫不客气地予以反击――这是曹操的单独军事行动,袁绍正和吕布合作剿灭黑山的土匪――收复失地之外,他表弟曹仁还拿下了开阳等十几个城池当利息。

      第二年,也就是兴平元年出了一件大事情,曹操的父亲曹嵩和他弟弟曹德在从泰山华县向兖州转移的途中被陶谦的士兵截杀。虽然《吴书》的记载为陶谦想讨好曹操,结果部将临时见财起意,但是不可信,因为初平四年双方已经开战,且陶、阙联军曾经夺取过泰山的华和费县,到兴平元年华、费一带应该是曹操的控制区(这也是曹嵩父子不设备的原因);且《吴书》为了证明陶谦的无辜还莫名其妙地加上了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书让陶罢兵的话,更让人怀疑《吴书》作者的倾向性以至于可信性,因为当时的曹操还是通缉犯,朝廷里的权臣是李催。

      死了父亲的曹孟德自然是红了眼睛,留下夏侯??荀??守家,尽起兵马攻打陶谦,战争已经不是理性的兼并之战,而是复仇之战。曹军打下一个地方就是一场大屠杀,连《魏略》都不得不写下了多所残戮的记载。

      就在曹军在郯东击破刘备和曹豹军的防守兵临徐州城下的时候,曹操的后院起火了。

      曹操最信任的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兖州根据地仅仅剩下了鄄城、东阿、范县三处。张邈和陈宫都是曹操多年的故交,其中曹操在出兵的时候还对家眷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字孟卓)”。而张邈之叛却是因为袁绍让曹操杀张邈,曹操拒绝道:“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不宜自相危也。”,张邈比曹操还多疑,或者他在想,天下已定后会不会就可以杀了?至于陈宫,《三国演义》的解释是当初曹操出奔的时候杀吕伯奢一家,但是历史上陈宫是一直跟着曹操到兖州的,而就连张邈做出这个决定也是陈宫怂恿的,陈宫为的是什么?或许有一种解释,陈宫作为最早追随曹操的人此时的待遇是肯定不如荀??郭嘉之辈的了,不是为了一种功利,而是一种冷落?曹操征徐州后留下主事的是荀??,毕竟此时的陈宫不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了,或许陈宫觉得曹操这已经是一种势利地背叛?

      这次的后院起火对于曹操在军事上的打击或者还不是致命的,因为大军还在他手,他还有三座城池作为大本营,但是对于他的心理来说肯定是致命的。他最信任的两个朋友成了他最危险的两个敌人。曹操只好放弃徐州,率军收复失地。可能这时候陶谦的部队已经被打残了,根本没有能力去追击曹操,曹操也就得以平安撤退。

      在回去之后他对别人的信任又一次受到了打击。他听说很多人跟着张邈和陈宫背叛他的时候,拍着胸脯为一个人打保票:“唯魏种不弃孤也!”结果回来他发现这位他亲手举荐的孝廉用事实给了他一记耳光,勃然大怒的曹操怒吼:“魏种,南不走越,北不走胡,不置汝也!”如果说魏种是不知道曹操这样信任他的话,毕谌则是充分利用了一把被小说家称为奸雄的曹操的善良。毕的老母妻子被张邈作为人质,曹操对他说,你老妈在他们手里,你去吧。毕坚称没有贰心,曹操在这么多朋友背叛他的时候还能够有这么一个好朋友当场感动得大哭。要知道,曹操的眼泪比刘备要真诚得多,就如同刘备地发怒要比曹操真实得多一样。结果毕谌还是悄悄地跑掉了。一切都是对曹孟德的欺骗。

      后来曹操在擒杀吕布后抓到了毕谌,打败袁绍后抓到了魏种,当初的发怒成为了假话,两个人都没有受到惩罚,相反都给了一个官位。曹操的理由是毕谌:“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魏种是:“唯其才也。”与其说是曹操的大度,不如说是曹操的冷漠与麻木。因为等曹操原谅那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再也不是心里可以倾心相交的人才或者知己。古龙的小说里说朋友就是用来被出卖的,很多时候最有威胁的进攻就来源于你的朋友,但是偏偏人性里需要朋友,在人们说朋友都是功利性的时候其实内心中都在想着有那种可以生死与共的知己,不然就不会痛斥了。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朋友背叛的打击对于曹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会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事,包括对待朝廷的态度。

      濮阳之战,曹军先受到挫败,然后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两军相持有一百多天以后,客军吕布先断了粮,曹操也好不到哪里去,各自罢兵,可能是因为夏天的蝗灾使新粮没了收成。

      曹操引军回到鄄城后,袁绍又给曹操来了信,要和他联合,不过曹操的家眷要迁到袁绍控制的邺城去―――就是要收编曹操,拿他的家眷当人质。受到惨重打击的曹操正缺粮草,表示心动,程昱急了,赶紧给曹操讲了关于田横五百士不向汉高祖称臣的古,接着又对曹操的神武鼓吹一通,对袁绍的人品贬损一通,然后说凭着现在的几万人枪,他们这班忠臣,定能成大事,前途无限。曹操听了很感动,表扬程昱是革命的种子,现在革命处于低潮,却正是大浪淘沙,烈火真金,疾风劲草,板荡识忠臣,为了你们这帮兄弟我也不能够投降袁绍。其实曹操这时候心里正在痛骂袁绍趁人之危,和张邈一路货色,他所表示的心动对手下是一种试探,况且他真的有成就霸业的机会也不在乎几个人质,对袁绍的见识又多了几分鄙薄。

      兴平元年的蝗灾的确很严重。一斛谷子要卖到五十几万钱,看来当时的老百姓就算不当兵也不当强盗还是要拿起刀枪来保卫自己赖以活命的那点谷子。这也增加了抢粮的难度,吕布在乘式抢粮的时候就被县人李进所败,兔子急了咬人,人饿了有的就要杀人吃人。曹操的兖州也谈不上叛变不叛变的,只有能不能帮他提供军粮的,东阿就是能够给他提供军粮的。东阿之所以能够给他提供军粮并不是因为东阿没有蝗灾,而是因为东阿令枣??的屯田。

      枣??在历史上能够留下的他名字就是因为他的首倡屯田,乱世中屯田一策不但间接加速了乱世结束的进程,在直接上也避免了战乱造成的乱杀和战乱造成饥饿的杀人,可以说枣??是个真正的仁者和圣人。在战乱中,本来人民只有逃亡,土地只有荒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粮食的紧张,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很多时候军阀和土匪大屠杀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粮食问题。枣??的屯田策在于把流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种植粮食,除自用外供军需,生产工具和安全问题由军方解决。这样战争的俘虏一般就不再被杀掉,而是垦田,粮食的供应得到保证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饿死,使乱世向治世过度。曹操在兖州破降的上百万黄巾,可以说就是因为战争而逃亡的农民,其中铤而走险之辈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妇孺,这些人能够保全下来想必有枣公之功。史书上记载那时袁绍还在用桑葚当军粮,袁术用蒲赢当军粮,不知当时的百姓是如何生存的。在现在的淮阴,蒲赢倒成了席上的好东西,比肉值钱,古人云:“宁为太平犬,莫做离乱人!”信夫!

      曹操在东阿享受着枣??的成果的时候想必也因之接受了枣??的屯田策,当时提出急田的还有韩浩,从而下屯田的决心。到了定都许昌后,有了实行的可能,这项政策得以大规模实施。可惜到许昌不久枣??便去世了,由曹操的从妹夫任峻继承了这项事业。也许曹操和后世的史家所能够看到的仅仅是这项政策解决了军粮问题,加速了战争的进程,但是这项政策最重要的还是“活人无数”四字,不知道寻找名人的今天东阿或者许昌会不会有人想起为这位真正的圣人盖一座纪念性的建筑。

      曹操熬过了漫长的冬天,陶谦却没有熬过。忧急而死的陶谦在临死前把徐州让给了刘备,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一方面他知道“匹夫无罪,怀璧是罪”的道理,另外一方面也使曹操把刘备当成靶子。曹操确实动了先打刘备的念头,但是荀??及时地劝阻了他,刘备新立,没有马上进攻曹操的可能;吕布则是随时会咬人的老虎,何况还有熟悉曹操内情的陈宫,需要赶紧剿灭。

      深知了粮食作用的曹操将武力攻击和武装抢粮相结合,一面攻打,一面割麦子。等陈宫等发现了曹操的损着的时候只能等来年的麦子了。吕布的兵在经过饥荒的惨重打击后战斗力下降很大,单是外出抢粮的时候被干掉的就肯定不少,加上抢完粮食后不愿回来顺便逃跑的和实在太傻饿死的减员严重,剩下来的起码也是个营养不良。可能也是听说今年的麦子又被曹操抢走了,抢粮难度系数大增,尝试着和曹军打了几次,又偏偏被诡计多端的曹操打败。吕布只好和陈宫一起逃跑去投才得了徐州的刘备,这两个人认为没有他们刘备得不到徐州,因此是去给刘备一个报恩的机会。张邈觉得和袁术的交情比和刘备的好,去找袁术去请救兵,结果半路被部下给杀了。可就苦了张邈的弟弟张超,保定一家人在雍丘。

      兴平二年的十月,可能是李催等人在长安发现曹操已经到了他们不得不承认的程度了,让汉献帝正式下诏书任命曹操为兖州牧。十五岁的汉献帝的诏书肯定让忠臣曹操特别感动,总算平反了,从通缉犯变回了封疆大吏,一切所作所为也就成了合法。于是在这年十二月打破了雍丘之后,合法兖州牧曹操把张邈一家按照汉朝的法律给灭了三族。然后开始东略陈地,进行扩张,抢占袁术的地盘。

      这时候又传来消息,长安城李催和郭汜混战,汉献帝向东逃跑而来了。曹操的心动了,皇帝不会是投奔他这个忠臣来了吧?

      逃离李催的魔爪后,汉献帝曾经给吕布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他来接自己,当时吕布正缺粮,就上书说自己被曹操抢了粮食,等自己把曹操给宰了再来接皇上,然后把李催等都变成红烧肉――吕布当时特想念红烧肉。汉献帝看到吕布的豪言壮语还以为他真有那个本事,就马上让人给他送委任状去,委任他为平东将军和平陶侯,封平陶侯可能是因为吕布在信里说了要让定陶成为曹操的葬身之地。使者到了山阳的时候吕布已经战败逃跑,使者估计是遇到了吕布土匪式的溃兵,印信都丢了。使者倒也忠心,回来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皇上,并且因为溃兵是吕布的,那么曹操一定是好人,把曹操的实力渲染一通后,说曹操是大义士,咱应该依靠他。刘协一问杨彪,才知道曹操当年为了他成为了通缉犯,感动得直拍大腿,但是也害怕曹操因为自己勾搭吕布的事情生气,就还让原先的使者送平反诏书去。

      第二年正月使者带来了曹操感激涕零,要为汉献帝效犬马之劳的表章之后,汉献帝愈发觉得对不起曹操了,觉得曹操真是以德报怨的好人,赶紧拜曹操为建德将军,让他来接自己。曹操接到任命以后和兄弟们合计,夏侯??和许褚等人坚决反对,理由是在这里当草头王多爽?皇帝身边漂亮美眉虽然多,但是哥儿几个事事要请示皇上,憋气!荀??和程昱是坚决要求曹操去,荀??是为了有匡扶汉室的的正义事业和日后兄弟几个再造汉室千古流芳的名号;程昱在人前符合荀??之后,悄悄把曹操拉出营帐,告诉曹操,要是别的枪杆子把皇帝给抓住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如换做咱这样的忠臣,说完直挤眼睛。曹操自然明白程昱那双挤个不停的小眼睛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就在于他曹操自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是十年前,曹操会一个耳刮子扇过去,然后和他绝交。但是现在经过反思的曹操只是点点头,说:“是啊,我们不能够让那些奸臣得逞!”曹操回到营帐里就决定派兵去西迎汉帝,派的是双刀将曹洪。曹操自己则继续他收拾黄巾余党的事业,扩大自己的地盘。

      曹洪在迎接汉献帝的路上被董承和袁术的部队扼守险要拦住之后,本来是要大打出手,但是后来听说被追得鸡飞狗跳的汉献帝穷得吃饭都要别人接济,觉得没有什么油水好捞,就派人去请示曹操。曹操也刚刚接到心急火燎的汉献帝发来的诏书,汉献帝翻完曹操的家谱后赶紧又给曹操以镇东将军的官衔,并让他世袭曹腾费亭侯的爵位。不想和曹腾再有什么联系的曹操知道皇帝这不是要揭他赘阉遗丑的伤疤,是真的急疯了。曹洪传来的消息更坚定了曹操的决心,要是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董承和袁术绝对不会阻止。

      去年的蝗灾关中地区一样没有幸免,加上李催、郭汜、董承、杨奉等人一场混战,根本就找不到粮食,张杨给了皇帝点粮食就换了个大司马来做。手里有更多粮食的曹操便想向张扬打听虚实,结果遇到了正想投靠他的董昭,董昭建议他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于是正因为缺粮害怕兵变的杨奉接到曹操送粮食给他的信,信里说“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杨奉以为曹操真的没有兵,于是上当,让曹操进了洛阳。汉献帝收到曹操的好处后,立马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假节钺,使曹操的一切讨伐活动成了完全合法。曹操随后的工作就是借口洛阳距离他的根据地太远,要把汉献帝迁都许昌。这点汉献帝是不反对的,洛阳连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召见朝臣的时候一帮士兵就爬在墙头上跟看耍猴似的看皇帝朝会。但是杨奉反对,因为他再傻也知道到了曹操的地盘上什么都得听曹操的。反对无效后,杨奉决定打,可惜又打不过,部下大将徐晃投了曹操,于是杨奉只好自己逃跑。

      汉献帝到了许昌以后终于可以住上好房子,吃上饱饭,还可以“宗庙社稷制度始立”,再摆摆谱。曹操也并没有学董卓“剑履上朝,参拜不名”,照常给汉献帝下跪,汉献帝自然很得意,就马上加封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武平侯是县侯,比曹腾的亭侯要高多了,两者之间还有乡侯。

      不料这给曹操带来了麻烦,因为汉献帝顺手封了曹操的老朋友袁绍为太尉,地位在曹操之下。袁绍本来就置疑汉献帝的合法性,对居然成了赘阉遗丑曹操的下属更加不满,于是拒不接受,还要讨伐曹操。曹操只好息事宁人地把大将军给袁绍做,自己只当司空和车骑将军,可能又写信给袁绍说了不少拜年的好话,加上当时公孙瓒正和袁绍见仗,袁绍气狠狠地接受了大将军的职务,却拒绝了邺侯的封爵。

      曹操对袁绍自然是恨得牙痒痒,一心想报复袁绍,而且他也知道,就算他不动手收拾袁绍,袁绍也要收拾他。要找人商量怎么收拾袁绍,才发现荀??、程昱、董昭都被他派到外地去了,身边的都是许褚之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本来他有个好朋友颖川人戏志才,不幸早死了,于是曹操写信给留守处的荀??,让他赶紧推荐和戏志才一样的人物。荀??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他侄子荀攸,一个是郭嘉郭奉孝。

      郭嘉本是袁绍的部下,但是发现袁绍虽然礼贤下士,收揽了不少如田丰、沮授之类的人才,但是“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属于那种叶公好龙之类,人才对于他就是摆设,于是他在“智者量主”,开溜了。这时正赋闲在家,受到曹操的召见之后,两个人估计先谈谈天下大势。估计没有两句,曹操就叫手下都出去了,因为他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和他谈怎么对付袁绍的人。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是:“志大而才疏,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当他听到郭嘉离开袁绍的原因“好谋无决”四个字的时候,兴奋得一拍桌子:“英雄所见略同!”

      郭嘉和曹操谈的时间肯定不短,因为后来史书上记载郭嘉评论的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就有很大的篇幅,出来以后,曹操说:“使孤成大势者,必此人也!”;郭嘉说:“真吾主也!”

      郭嘉的才能主要在于战略上的高明,属于那种“运筹帷幄内,决胜千里外”的谋士,而非审配许攸那等战术式的谋士。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大哭郭嘉,言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并不是虚言。因为当时只要曹操按照郭嘉对付袁尚兄弟和公孙渊的计策,麻痹百战得江东的孙权,让孙、刘缓则相图,留下曹仁、张辽等驻守荆州,自己率领夏侯??等溯流而上夺取战斗力相对差的益州和汉中的话,三国可能就不存在了。

      孙子说:“故上兵,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初的四年间,曹操充分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以伐谋、伐交为主,开始了对周围各个集团的兼并。有趣的是这段时间曹操初期在军事上主要以受挫为主,依靠外交来弥补,直到后期军事上才有起色,成为获得兼并胜利的主要手段。

      建安元年,刘备在收留吕布在小沛之后,很得意,估计是也看上了袁术富庶的淮河流域,而在兴平二年称帝号的袁术也看这个卖鞋出身的家伙居然占有了徐州很不满,于是双方开打。战场在盱眙、淮阴一线,相持一个多月以后。袁术又使出了他挑拨离间的老本行,以给吕布粮食为代价,让吕布抄刘备的老窝,吕布就算袁术不说也会当仁不让,立时绝了刘备的后路,抓了刘备的老婆。没有了后勤保障的刘备只好对吕布投降,吕布收留刘备不过是为了建立一个和袁术的缓冲区。建安二年曹操不失时机地表刘备为镇东将军,对吕布送去了左将军的印绶,而且曹操的信里特别注明,铸印是曹操出的黄金,以示和吕布和好,要吕、刘二人讨伐叛逆袁术。吕布回信痛骂自己当年该死之后,向曹操表示感谢,并顺手把袁术派来向他求亲的韩胤当成礼物送给了曹操。这样,袁术和吕布开始了火并,刘备成为为吕布挖坑的人。曹操在计谋上得逞了。

      别人忙活的时候,曹操自己也没有闲着,在建安二年去收拾在宛城的张绣。结果因为好色,和投降后的张绣守寡的叔母勾搭起来;加上爱才的本性发作,去勾搭对张更重要的谋士贾诩(我觉得后一点更让张绣忌讳),被张绣偷袭,死了典韦、长子曹昂和大宛马绝影。靠着于禁的里“在乱能整”,才打退张绣的追兵。回来以后曹操听说袁术又打他陈地的主意,就联合吕布、刘备一直把袁术赶过了淮河。

      建安三年年初,曹操继续去讨伐张绣,结果听说田丰劝说袁绍来攻打许昌,赶紧跑了回来,结果是田丰是说了,但是袁绍没有听。袁绍正忙着选定继承人。倒是刘备那里出事了,和曹操勾结谋害吕布的事情被吕布发觉了,吕布又一次抓了刘备的老婆,而且把帮刘备忙的夏侯??眼睛给射瞎了一只,从此军中都管夏侯??叫“盲夏侯”。刘备只好来投靠曹操。当时程昱就劝曹操顺便把刘备这个危险份子给做了,但是曹操觉得杀刘备没有名目,于是就带上刘备去讨伐吕布。

      吕布被曹操围在下邳以后,又想起袁术,于是去派人请救兵。关羽就跟曹操说,请救兵的是秦宜禄,城破之后把他老婆赐给他,作为对秦的惩罚,行不行?曹操当时也没有在意,就说知道了。曹操按照荀攸出的损着,引泗水和沂水淹下邳城。其实当时是冬天的枯水期,也不见得就能淹成什么样,就是把吕布部队的逃路给断了。一个月后,城里有人送来了降书,宋宪等人愿意做内应,曹操很是得意,这时候关羽又来找曹操,说打下城池后把姓秦的老婆给他。已经胜券在握的曹操起了疑心,觉得不是关羽有阴谋就是那女的很美,话就改成了“再说吧”。城破之后,曹操发现这个女子真的很美,就自己留下了,关羽一定后悔自己提了两遍。吕布的老婆是美女,他自己不是美女,又一向喜欢杀自己的上司,加上幸亏没有把他当下属的刘备这时候落井下石了一句就被曹操下令给勒死了。陈宫到底算是曹操的知己,曹操就想让他认个错,可他就是不认,本来曹操还想拿他的家眷要挟他一下,但被他两句:“将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给僵住了,只好替他养家。

      本来回许昌后曹操很有杀刘备的机会,刘备也开始想杀曹操。起因是汉献帝,在建安二年的时候听孔融一班人的话,恢复了三公带兵朝见需要“皆交戟叉颈而前”的古制,气得曹操不再朝见。因此汉献帝断定曹操要造反,正好看见刘备了,就认他当个皇叔,以牵制曹操。刘备和董承等谋划一番后,本来豪情壮志要当权臣,后来被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给吓回去了,因为他发现曹操不是那种被称为忠厚的傻瓜,于是就装傻去种菜。

      建安四年末,袁术给刘备提供了个逃跑机会。已经知道自己顶不住的袁术归帝号给他原先素瞧不起的小老婆生的哥哥袁绍,打算从淮南去投奔大哥,争取以后能当个亲王。曹操正在黎阳占领有利地形,无暇到下邳去阻止二袁会合。这时候刘备请缨,曹操想如果刘备杀了袁术等于和袁绍结仇了,就没有采纳程昱不能放虎归山的建议。结果刘备没有去杀袁术――袁术自己病死了――而是把曹操留在徐州的太守车胄给杀了。

      建安五年初,回到许昌过春节的曹操破获了董承谋杀他的案件,这才发现刘备的阴险与可怕。他意识到在他明年和袁绍对峙的时候,刘备在徐州肯定会给他致命的一刀,因此他力排众议,趁刘备立足未稳,发动了一场闪电战。一月出兵,二月就已经移师官渡。在短短的一月间破刘备、昌冂,擒关羽。

      至此,曹操击破了袁术、吕布、刘备集团,张扬集团因内部分裂而灭亡,张绣集团在两次打击下已经不成气候,从而为与袁绍的决战做好了准备。

      后来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道:“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曹操对于袁绍的胜利,胜在《孙子兵法》上所说的:“庙算胜者”的人谋,官渡之战并非是偶然,而是厚积薄发的一种必然。

      在郭嘉说了给曹操打气的《十胜袁绍论》之后,荀??后来又帮曹操算计了两次袁绍。

      第一次是曹操从张绣那败退回来,袁绍很得意地来信挖苦曹操,估计又是让曹操把老婆孩子送到邺都去安全。气得曹操一天到晚摔东西打人,别人都还以为他为儿子死了恼火,其实是他想杀袁绍又怕打不过不敢公然表示。荀??去见他,他才把袁绍的信给荀??看,大骂袁绍的祖宗。荀??知道曹操需要的不是和他一起骂,而是需要他对袁绍进行分析。于是荀??就告诉曹操,袁绍的弱点决定了他的优势其实都是劣势。一个是别看袁绍谋士多,这家伙“任人而疑其心”,别人说话他未必信;一个是袁绍可能重视学历问题,手下高分低能的多,馊主意比好主意多,袁绍又笨,采用的肯定是多数意见;一个是别看他兵多将广,这个纨绔子弟根本“军法不立”,将骄兵惰;还有一个对曹操最有利的,就是袁绍的迟疑少决,现在还没有把一个坐地自守的公孙瓒给干了,只要曹操自己速战速决完全可以先把吕布之流先给灭了不用害怕袁绍抄后路。然后他又给曹操推荐了钟繇对付西边的马腾韩遂,听得曹操心情特好,不再摔东西了,开始想怎么收拾吕布。

      第二次是建安四年,曹操收拾了吕布,张杨也给部将杀了,徐晃和史涣正帮曹操抢张原先的地盘。曹操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去官渡修工事,准备对付袁绍。顺便告诉了孔融,因为孔融是被袁绍的儿子袁谭从北海任上给赶跑的,家眷还在袁绍手里,曹操对他说是为了让他开心。没想到孔融不领情,让曹操别招惹袁绍::“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气得曹操想扇他―――袁绍前两天还来信让曹操把孔融的脑袋给切下来,孔融居然还帮袁绍说话。荀??又一次帮曹操出了气:“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要知道荀??就是从冀州出来的,同僚的特点他当然知道。

      袁绍也真帮预言家荀??的忙,先把提议现在先不要和曹操决战的田丰给抓起来了。田丰的主意也够毒的,让袁绍:“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如果袁绍采纳了田丰的建议,可能曹操只能选择主动进攻,袁绍在自己的根据地作战,后果可能要好一些;但是兖州和冀州的老百姓又要倒霉了,抄略就是武装抢劫,以杀人放火搞破坏为目的。不过袁绍因为看了陈琳做的檄文,以为自己真的能“有何不消灭者哉?”,田丰的毒计是“沮众”,而且破坏现在曹操的东西就是破坏将来袁绍的东西,当然要抓起来。

      沮授不知道是不是当年和荀??喝酒的时候一起贬损过颜良、文丑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匹夫,书生所见略同,以为颜良、文丑不能独自领兵,袁绍当然还是不听。

      这样,建安五年春二月,袁绍派遣颜良去攻白马,自己领兵打算从黎阳渡河。曹操早在建安四年秋八月就在黎阳一线勘查过了,而且修有工事。当下引兵向延津,做出要渡河抄袁绍的后路的姿态,调动袁绍分兵阻击,曹操迅速回师,轻骑直取围困白马的颜良部(估计此时曹操的步兵留在延津层层阻击迟滞袁绍军)。颜良仓促应战,被关羽所杀(此时如果是沮授一类的家伙不会应战,而会粘住曹操,让袁绍抄曹操的后路)。曹操带上白马的老百姓,引军后撤。他带上老百姓可不是安着什么保境界安民的好心,否则在建安四年就会迁徙了。等在黎阳渡河的文丑和刘备带着五、六千人在延津南追上他们的时候,曹操的部将还要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想让辎重先撤(史书上都说是什么辎重,曹操轻骑奔袭颜良哪来的辎重?连步兵恐怕都不多),曹操微笑不语,荀攸一语道破天机:“此正可以饵敌,如何去之!”曹操阴险地一笑,把部队集中在土坡上,等到文丑的部下开始抢辎重的时候(军纪不严的后果),发动突然袭击,河北名将文丑也给宰了。刘备边逃跑边想,曹操这招不错,以后我逃跑的时候一定要用上,就算不能反败为胜也能够让老百姓帮我挡挡灾。

      取得胜利的曹操自然不会在这一带和袁绍决战,而是大踏步地退守到了济水南的官渡。袁绍被曹操这两棍子给打蒙了,不敢再分兵了,而是大部队一起行动,小心翼翼地开到阳武。他不理解,曹操为什么会战胜后还退兵,曹操的部下很多都不理解,关羽也不理解,想想还是投奔了刘备。

      曹操也没有追关羽,心想我的意思当然是你们所不能够理解的,想想自己的坏主意曹操就想笑。后世的史官也不理解,《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更不可能理解。笔者也是看到地图才知道曹操的毒辣之处,阳武在济水和黄河之间,袁绍等于是在背水为阵,一旦败了,背后就是黄河;更可怕的是有黄河阻隔,后勤保障很成问题,济水的上游有独眼龙夏侯??的主力,徐晃张辽的主力两重阻截。更狠的是济水比黄河好渡过,徐晃部随时可以进击袁绍的侧翼或者他的粮道。曹操自己扼守官渡,让袁绍进退两难。曹仁屯阳翟作为总预备队。

      一直评价官渡之战多说乌巢烧粮决定了胜负,其实官渡对峙,袁绍已经上了曹操的恶当,丧事了地利之便。袁绍一干谋士,就没有一个想出以直接从河内进军,过孟津、阳城,迂回攻击许昌为正军,以黎阳方向为奇兵的;但是从兵力布置上可以看出曹操想到了。未战而庙算胜,曹孟德确实是千古名将。

      建安五年秋八月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形成对峙双方开始玩攻防演练,又是筑土山,又是挖地道,又是发石车。曹操人少,很吃了些亏。曹孟德有点想退兵到第二道防线,因为他在济水北边运粮也有些艰难。荀??写信给他打气,说我们艰难,敌人更艰难,现在是和敌人拼意志的时候。曹操想了想,觉得如果自己现在到后退难免士气更低落,就留下来等袁绍犯错误。

      有些记载说许攸(一说沮授)这家伙让袁绍派轻兵去许昌偷袭,结果让袁绍给否了,不然曹操就完蛋了。其实是太高估许攸的智商,也太低估曹操和袁绍的智商了。在此期间,袁绍派出了两路奇兵,一路是奸人刘备,一路是大将韩荀。奸人刘备带了一帮人偷渡到汝南,和当年投降曹操的黄巾余党刘辟勾搭起来作乱,被曹仁一下就给打散了,刘备潜伏下来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韩荀比较傻,真想断曹操的粮道,也还真给他流窜到了曹操腹地的鸡洛山,结果也让曹仁给办了。其实袁绍也不想想,曹操破兖州黄巾军以后就有了多少部队,后来是胜多败少,怎么可能就他眼前的那点部队呢?韩荀和刘备带去的部队成了知道曹操眼前这点实力的学费后,吓得袁绍再也不敢分兵了,估计把献计策的谋士臭骂一顿。

      曹操除了得到韩、刘破败的消息后还知道了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孙策也翘辫子了。孙策本来和曹操关系还不错,毕竟他老爸和曹操是知己么,但是因为曹操没有同意他当大司马的要求就想起兵来打曹操。结果还没有出兵就几个刺客给杀了,成就了郭嘉说他:“必死于匹夫之手”的预言。曹操知道他手下原来还有一个神算子后觉得自己应该庆祝一下,就把断袁绍粮道的事情交给了徐晃来办。

      徐晃也不含糊,伙着史涣一起,渡过济水,把袁绍几千辆运粮车给烧了,估计顺手还抢了不少。这下袁绍急眼了,一方面粮食没有了,另外一方面自己的右翼暴露在了徐晃军面前。于是就调整部署,加强右翼的防守力量,并催调粮草,改为囤积在距左翼四十里的乌巢。

      新的粮车给袁绍的军队带来粮食的同时也给许攸带来了不好的消息。许攸的家属被留守冀州的审配给抓起来了,原因是贪污。许攸畏罪潜逃来投曹操。许攸告诉曹操原先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越带领一万兵马在乌巢看着粮食,赶紧去烧,袁军没有粮食就肯定完蛋。许攸当曹操不知道烧粮食的意义呢,拼命讲烧粮的重要性,其实他忘了,袁军缺粮就是因为刚被曹操烧毁了几千辆粮车。曹操现在最需要知道的是袁绍的粮食在哪里,曹操来不及通知徐晃部队了,赶紧亲自带上人去烧粮,让曹洪守家。

      袁绍在知道曹操去袭击乌巢以后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只派遣了少量的部队去救援,自作聪明地派兵去攻打曹操的营寨。他很可能还自作聪明地因为听说去乌巢的曹军不多想这可能是曹操的诡计,因此右翼的军队防备着徐晃部,没有动,不然以他的兵力分兵两路完全是够的,可能他用来攻打曹操营寨和救援粮仓的还不到全部人马的一半。很快,他就看到了自己聪明的后果,没有了鼻子的淳于越逃回来了,袁绍军心大恐。攻打曹操营寨的张嗔也畏罪率部投降。一向少谋无断的袁绍很不恰当地当机立断了一把,带上儿子袁谭弃军逃亡,让曹操追都来不及。

      曹操之所以追都来不及,是实在没有想到袁绍这样笨,因为当时就算乌巢的粮食被烧,张嗔等投降,袁绍的军队还不至于连三天的存粮都没有。当时的袁绍如果是一个镇定的指挥员的话,完全有可能带领军队撤退到黄河以北,不至于全军覆没。

      事后曹操给汉献帝写的奏章里写道:“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袁绍的主力至此丧尽,对曹操从战略进攻的态势转入了战略防守。官渡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对于曹袁双方的兵力到底悬殊多大和曹操到底后来坑杀了多少降卒是两个很有争论的问题。应该说曹操的奏章里只有多报,不会少报,因此斩首七万的数字是应该包括坑杀的数字的,那么以张嗔率领投降的部队占近袁军一半的话,官渡袁绍军应该不超过十五万人。史书上均记载乌巢守军为一万人,曹操奔袭乌巢的人马应该不少于一万人,不然不可能在袁绍的袁军和乌巢守军形成合击之前拿下乌巢。加上曹洪的守军和徐晃部,则在官渡地区参与决战的曹军至少在五万以上。双方军队比例应该在一比二和一比三之间。而根据后来张嗔在曹操手下得到重用,而没有自疑,基本上可以肯定,虽张嗔一起投降的袁军应该不在被坑杀之列。张嗔部下的袁军也应该没有参与坑杀。结合几次战役,非战斗死亡的袁军士兵应该在四万左右,也就是被曹军坑杀的俘虏数。曹军坑杀袁军可能倒不是后世说的没有粮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被坑杀的袁军加上张嗔降军的数量可能要超过曹军,冷兵器时代是让人数少的曹军很畏惧的事情。

      不过曹操倒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袁绍在出征的时候顺便把曹操集团里和他勾勾搭搭的投降信也带来了,不过因为走得匆忙,没有带走以便留下革命的种子,落到了曹操手里。曹操倒是没有按黑名单搞大清洗,而是显示了一下大度,看都没有看就都烧了。这倒不是因为年初董承案杀人杀多了,不过是四十多岁的曹操距离知天命已经不远,明白世上趋炎附势的是大多数,现在他已经成了最有势力的人,这些人会反过来依附他了。

      这时候曹仁传来消息,刘备在汝南的反革命活动很有起色,又策反了龚都,曹仁派去的将军蔡阳阵亡,曹操赶紧回军去灭刘备。

      曹操亲自带兵征讨刘备,结果刘备是被曹操吓破胆了,确定来的真是曹操后掉头就跑,真没白长了一对大耳朵,比兔子还快,去荆州投刘表。曹操一路上想了好多收拾大耳朵的毒计一条都没有用上,很不痛快。加上建安五年中国北方又发生了旱灾,收成不好,袁绍的降兵又多,曹军的粮食有点吃紧,曹操就想顺势去收拾刘表,外带抢粮。这时候袁绍的老家贼荀??一把把曹操给拉住了,告诉他“行百里而半九十”,袁绍那条蜈蚣虽然战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趁热打铁让袁绍就此完蛋。刘表胸无大志,而且是老官僚,不是那么容易相信刘备的,所以不足为虑。曹操一想也对,就回头再去对付袁绍。

      这时候的袁绍把田丰给宰了,理由是田丰是对的,他自己是错的,而他自己是不能错的,因此把田丰给杀了他就永远正确了。历史上有人把这栽到逢纪进谗言上,估计是后来袁谭捏造的。审配和逢纪一直不对付,文人相轻,官渡之战审配的儿子让曹操给抓走了,就有人跟袁绍说得把审配的兵权给撤了,袁绍文逢谋士该怎么办,逢说:“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不宜疑之”,袁绍就奇怪了,你不是和他不对付吗?逢回答说:“先日所争者私情,今所陈者国事。”比古人内举不避仇还高尚一点,怎么会捏造田丰快意于袁绍军败呢?连田丰自己也知道是袁绍外宽内忌,容他不得,田丰出那种祸害老百姓的计策,挨杀也不冤枉。

      这样,曹操又在建安六年夏四月击破袁绍仓亭军。不知道是因为黄河河水上涨,还是发现袁绍这只大蜈蚣一口吃不下,曹操在秋九月回师许昌。

      “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建安七年春曹操率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谯。曹阿瞒玩了一把微服私巡,想体会体会当年老百姓的感觉,走遍全城,一个当初认识的也没有,当初飞鹰走狗后常常光顾的酒店也已经只剩下了断壁残垣。人到中年的曹孟德不禁伤怀,念了几句“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蒿里行》,估计眼泪都下来了。故旧多死亡,恨得咬牙切齿的大反派董卓和袁氏兄弟何尝不是曹操的故旧?当年一起玩游侠的现在还就剩下一个袁绍了,还是要你死我活。回到军营的曹操下了一道军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文人气质的曹操算是找到了一点心理平衡。可能是看到别人祭祀,曹操想起他的忘年交前太尉桥玄当年和他开的关于祭祀的玩笑来。当时老桥玄对愣头青曹阿瞒说,我死后你路过我的坟墓,如果不拿斗酒拿只鸡来拜祭拜祭我老头子,车过三步之后,别怪我让你肚子疼。如今位高权重的曹操想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玩笑却难。一篇:“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的祭文却也是曹操对自己往年的感怀与祭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