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谁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第一人?不是诸葛亮 -- 瓦斯

共:💬25 🌺4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谁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第一人?不是诸葛亮

    读过前后出师表的人,多半会为诸葛亮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感动。

    我也常会为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而深感孔明那一片忧国忧民之心。

    诸葛亮深感鼎立三国之中,蜀汉的力量最小,时间不利于蜀汉。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于自己。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心愿,必须不断地进取,不断骚扰魏国,使之没有和平发展的环境。

    诸葛亮不断进攻,给魏国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可是也给蜀国造成的更大的负担。诸葛亮自己也终于走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宿命上去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后人读到这段历史,往往会扼腕叹息,如果怎么怎么,诸葛亮就可以成功,这样的设想太多了。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啊。

    本质问题,还是后人不自主地把屁股做到了汉室宗亲刘备这一边了。

    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周瑜周公瑾。

    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

    比起诸葛亮来,周瑜的奉献精神一点也不逊色。周瑜受到结义兄弟小霸王孙策的临终嘱托,辅佐孙权。在带伤的情况下,还要勉力而未,终于死在路上。诸葛亮也是受刘备临终嘱托,辅佐刘禅,最终也是死在北伐中原的过程中。

    诸葛亮活到了54岁,考虑在汉朝人的平均寿命,也不算太短了。而周瑜就更加可惜了,才36岁。

    诸葛亮好像不会武艺,而周瑜是文武双全的人物。

    诸葛亮有个美名,说是为了才艺而娶了黄家的丑女为妻(现在考证,有结交荆州豪绅的嫌疑),而周瑜有美娇娘小乔。周瑜以36岁英年早逝,留下小乔空守下半辈子,真是太不负责任了。

    还有那个周瑜的义兄孙策,也是刚愎自用,性格暴烈,导致伤口发作,丢下美娘子大乔,撒手而去。

    可惜江东两大美人,嫁给了爱江山不爱美人的男人,结果都是半辈子的忧伤。

    孙策和周瑜这两个旷世英雄,都是很不负责任的男人。

    周瑜精通音律,与小乔本应该是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活到老的。好好修生养息,以静制动,多活30年,待到时机成熟时,该取西川取西川,该取荆襄取荆襄,美人与事业,两不耽误。

    可惜那诸葛亮和周瑜一样,都没能审时度势,逆天而行,结局可想而知。后人称之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关键词(Tags):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周瑜
    • 家园 刘秀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的模范

      刘秀每好亲自批阅奏章,太子刘庄劝说,他回答,“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死前下诏:“朕无益百姓,葬礼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以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奏。”

      大概是史上最自省的君主吧。

    • 家园 这个,李广还在周瑜的前面呢

      终生不能封侯,但仍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最终因为迷路这点破事自刎而死。可惜啊可惜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汉书·李广苏建传》为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

    • 家园 这是位怜香惜玉的作者,不爱江山爱美人!
    • 家园 嗯,荀息是不是可算第一个?

      “死者反生,生者不愧”还被曹操引用过。

      再往前的,史料太少了。

    • 家园 问个问题

      同样是汉室宗亲的基业,为什么刘备可以夺取刘璋的西川,而不能夺取刘表的荆州?或者刘表去世后刘琮的荆州?

      • 家园 刘表一死,曹操就打过来了,刘备没来得及抢

        刘表在的时候,刘备只占据了新野,其实力不足以夺取荆州。刘表刚死,曹操就打过来了,刘备没来得及浑水摸鱼。

        刘备取西川的时候,已经先后用各种手段占据了差不多大半个荆州,又网络了大批人才,实力不是昔日可比了。

      • 家园 刘备在新野的人马可能不到1万,取西川时刘备带5万兵,后来

        庞统死后,诸葛亮又带了2万人马去增援刘备,后来又收了马超,才把刘璋给吓的投降了。

        刘备在新野的时候,以一个小穷县,人口少,没有什么收入,也征不到多少人马,即使有征召了许多人马也养不起,没有实力取荆州。

        从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到赤壁之战,都是用火把敌人烧死的,如果用人马肉搏,曹操几十万人马早赢了。在这几个战役中,刘备能够出动的人马,加起来顶多也就1万人吧,江东孙权的人马加起来也不到10万。

        刘备在火烧赤壁之后,占据了荆州,才有条件招兵买马,才有条件去取西川。

        军阀们千方百计抢占地盘,其实都是为了抢占人口资源,有人口才能征兵和征收钱粮。

    • 家园 嗯,孔明不是第一个,不过公瑾也不是第一个

      本质问题,还是后人不自主地把屁股做到了汉室宗亲刘备这一边了。

      历代官方需要维护正统的思想;老百姓喜欢表现得亲民的领导;舆论同情不屈的弱者……

      综合起来注定了后人会倾向刘备一边。

      其实在诸葛亮之前,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周瑜周公瑾。

      其实在周瑜之前,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是郭嘉郭奉孝。

      历朝历代,都会有这样的人才陨落,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里自己人又何尝少啊。

    • 家园 当时形势对东吴很有利, 英年早逝周瑜自己也没想到

      事实证明, 西川不取, 必然被刘备取得. 而如果东吴能取川, 跨有西川, 荆州南部, 江东一带, 则刘备集团只能沦为东吴的附庸和打手, 周的战略眼光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自己早死上.

      周死后, 东吴再也没有一个兼有进取心, 全局大战略和威望号召力的人物, 从此只能偏安一方 , 成为三国的配角, 可惜可叹.

      • 家园 东吴的战略意图就是割据型,基本就没有过真正的取天下的规划

        周瑜的战略眼光也不及鲁肃。鲁肃大概算东吴唯一一个战略家了。

      • 家园 也未必

        似乎是马植杰的观点了,对比一下刘备取川,有内应有地图先收民心先动手,都损了庞统,要了援军,费时两年多(?)才拿下的。

        外部环境:这期间,孙刘联盟尚称稳固,可以靠孙权抵挡曹操的压力。

        孙权取川,难度只会更高:

        第一:孙家起家不高,在江东就被士人排斥,要被蜀地士人接纳应该不易,更不要说内应了,若是长围不克,难保川人不会北降--至少还有大义的名分。

        第二:刘备在孙权南,无人可以合力抵御曹操的压力。

        第三:军队的后勤也是个大问题,万一刘备有什么动作,远征军就完了。

        第四:山越心腹之患尚在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