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感觉中国的春天时代是从 86 年前后算起

      之前,虽然矮子也在慢慢消减科研经费,但是正式放弃毛泽东时代的科研体制是 86 年,

      之前的几年,其实培养了不少的优秀人才,但是恰恰是那一年,大批人才开始出走。

      这个春天体制的高峰是九十年代中期甚至连国防的研究院所都准备放弃,自生自灭。

      终于,大使馆被炸了,于是春天过去了,冬天来了。

      而且现在国家的科研体系实际上主要依靠科学院和军工系统,

      大专院校就是浪费国家的钱财,国家每年拨款主要是养着这帮闲人,

      没做指望的,有枣子没枣子打一杆子而已。

      总之,春天时代中国的科学研究鱼死网烂,烂的扶不上墙。

    • 家园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人才断层

      出成果的年龄就是从24到34左右,文革结束的时候,中国大地上几乎没有30岁左右的教授,甚至连这个年龄的讲师也没有。我妈妈就是82年才评上中级职称的,那年她38岁了。因为76——79年的30几岁的教授正好和从66年到76年的文革重合了。

      所谓科学成果是在大量试错基础上的小概率事件,大量试错的基础都没有,要科学成果就难了。

      关键词(Tags): #人才断层
      • 家园 95年左右,看到一个名单,

        发现高校中45(?)-55(?)岁的老师比例极少,恰好有个十年的人才断层,当时才第一次真切的感觉到文革对人才培养的破坏。

      • 家园 人才断层是宣传的结果

        按照当时的宣传,高级海归,高学历大学生,高职称技师才算人才,这样看来,人才肯定是断层的。可是,断层到现在已经30年了,比冬天时代还长,为什么还没补上。现在的高级海归,高学历大学生,高职称技师数量比以前多的多了,是因为现在的人智商突然比以前降低了,还是WG遗毒不仅要影响中国几十年,还要继续影响100年以上?比二战还厉害!

        • 家园 那时候人才断不断层

          看看各科研单位50-60岁的研究人员和30-40岁的研究人员哪个水平高就清楚了。从我了解得数学界情况看,答案是很显然的。

          这个“断层”现在,至少在数学界,已经慢慢补上了。中国已经有了一批40岁左右相当不错的数学家。当然要想达到当年陈省身华罗庚的水平,这批人基本也没戏了,只能指望现在30岁以下甚至更年轻的新秀。

          • 家园 断层要全面地看

            首先,冬天时代对理论发展比较忽视,数学研究方面要受影响。其次,人才不能只算科研单位的,高学历的人才,还要算上基层的大量优秀人才。例如,那时候有很多夜校,721大学等,那些学校教了大量高数,力学等内容,可毕业生却不发大学学历。

          • 家园 华罗庚这种是天纵英才

            不能比的。而且华罗庚跟新中国其实没啥关系。

            • 家园 不要造神嘛

              华罗庚陈省身(顺序写反了,大家将就一下)固然有才华,也是碰上了数学大发展的好时候。

              华罗庚后来其实也挺无奈。记得好像是王元的书里写,说华跟他们讲,咱们现在信息闭塞,没别的办法,只能拼命往深里做。

          • 家园 请看 运动决定科研(4)低学历人才的贡献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