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作者授权】他们怎样成为勇士的——一段历史的辩证 -- 双石

共:💬158 🌺1091 🌵6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送花支持
            • 家园 送花支持行动

              其实这东东整出来,一定震撼,有收视率。http://www.ccthere.com/thread/2235477

              这个题材肯定有不弱于那些地下党“情报、统一”战线题材的故事性,但比起追求“比好看”的收视率来说,这个关于“解放”、“改造”的主题更为有意义,尤其对于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来说。

              请双石兄偕诸同仁努力拍成这个有意义的电视片!送花了啊。

    • 家园 这当官的就不怕当兵的打黑枪?

      这几个史实在旧军队中普遍么?

      事先申明我不是国粉也不是捣乱的。

      • 家园 坑王早慢熊在《克里姆林宫的狼人》中如下描写:

        苏联顾问报告的并非是这一类事情:他们在火车站看到一个年轻的连长为他的因为长途行军而疲劳不堪的部下购买了几只西瓜,然后看到这一切的团长跑过来,当着全体士兵的面大骂这名连长,打他的耳光,并踢他,而原因仅仅在这个年轻人竟然打算善待自己的士兵。同样,也有讲着熟练英语的高级军官,因为勤务兵没能为他找到纸牌而对其大打出手,而比这种行为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是这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军官对他行为的解释是“这些哑巴畜牲就吃打。”苏联顾问对中国军队的评价是封建专制与法西斯主义的混合物,格外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其中前者占主要地位、也就是那些更落后、军阀习气较深的部队里,军官与士兵之间有时候倒还有一种近似于土匪头目与喽罗之间情谊的关系,而重庆政权的主力部队,更多经过国民党思想灌输的中央军中,军官对于士兵,则完全是一种农奴主对于农奴的态度。

          那么究竟是什么维系着这支军队?因为——很可能仅仅是因为——日军这一边的情况更为糟糕。

        引注:本文对国民党军队的描述,并非出自30年代苏军顾问的观察……而是出自40年代美国记者的观察。

      • 家园 当然很普遍,否则无法解释“控诉运动”为什么会激励……

        如此众多的国军士兵。

        至于“打黑枪”,当然也有。但据时任国军182师副师长的李佐将军言(离休前为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副兵团级),当时国军士兵的主要构成其实与共军一样,大多数都是在封建宗法观念统治下的农村中非常朴实本份的农民群众,“认命”,也“认主子”,还是“主流”。另外,国军军官团统辖队伍也不仅仅只是“打人”一面,还有“恩威并重”加“护犊子”的一面:我的兵我可以打,别人打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那也是要自己罩住的……

        关于这些问题,高戈里先生的著作中其实已有比较详尽的解答,据悉该书可能要再版,可能会补齐原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时删掉的那数十万字的内容。

        说实话,兄弟原以为国军嫡系在吃空额和打人方面可能会好些,但写作《开》书时接触过一些原国军嫡系的士兵,其实情况差不多。比如兄弟曾写过的一位要更正战史错讹的叫陈金福的老兵,就是原胡宗南部的士兵,在读初中时被抓了兵,因为有些文化,给长官当勤务兵,挨打要稍微少些,但其他状况……

        成都战役一被俘虏,没几天就被共军“赤化”了,“赤化”起因其实也很简单:在炊事班忙活时来了一位中年共军,一起忙活,忙活完了晚上开会,才知道这位中年共军就是本师师长李德生,靠,他在国军给一位营长当勤务兵,那位的架子和威风也比这位师长强了太多出头啊……

        呵呵……

        • 家园 嚯,是后来那位李德生吗?
        • 家园 谢谢,回头找高先生的书读一读

          我的第一感觉是控诉运动控诉的是旧军队对士兵压迫的典型,至于这等事迹的普遍性我尚有疑虑之处。毕竟士兵手里拿的不是烧火棍,万一哪位长了反骨长官就不妙了。

          当时国军士兵的主要构成其实与共军一样,大多数都是在封建宗法观念统治下的农村中非常朴实本份的农民群众,“认命”,也“认主子”,还是“主流”。
          从这个角度讲,TG的土改无论如何残酷也是值得的。如今的中国人绝不会是待宰羔羊。

        • 家园 那么共军部队打不打人 抓不抓壮丁?

          共军内部老兵欺负新兵军官打骂士兵致伤致残还少么,被打死的有,只不过媒体不宣传就是了。说共军不抓壮丁,在东北火炕招兵的故事您应该听说过吧,我们领导的父亲当年就是在沈阳郊区被抓的壮丁才当的解放军。

          • 家园 呵呵,不可同日而语呀!

            共军也不是从真空中蹦出来滴,先生所言的那些事儿也并不是没有发生过,就是打骂战士也共军中也不敢说就全部绝了迹,就是战事紧急时解放战士翻身农民的补充也不能做到一个个都自愿了才拉进队伍,但那是被边缘化而始终没有成为主流,两者能同日而语么?更何况共军还自有一整套让这些不自愿者在很快就自觉自愿的招法,你说说,你有什么招?

            记得张正隆先生在《雪白血红》中提及过有些共军强拉夫子牲畜的事情(勿庸讳言,这在共军中并没有绝迹,比如华野作战总结中多次提及并批评过这类事件,六纵甚至还派专人回返挨村送还牲畜、赔赏损失和道歉),可人老百姓咋说哩:国军拉夫八路也拉夫,可还是愿意让八路给拉夫呀——是谁给老百姓房子老百姓地儿呀?

            这就叫军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致性,明白?

            还是高先生那句话: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明白?

            这在当年,就是蒋先生最亲密的同情者也得不出“共军和国军是一样的”结论,明白?

            • 家园 这要看怎么说

              共军说买东西给钱,但是给的不少都是苏区自己发行的货币,老百姓拿了不能花等于没给一样,还有当年给老百姓留下的那些借条,不知道解放后到底兑现了多少。解放后也含蓄的承认过长征路过藏区时为了生存损害了不少藏民的利益。给房子给地,房子和地那是从有钱人手里夺得,那不等于送空头人情空手套白狼吗,共军一跑路倒霉的还是老百姓,看看大别山老区人民前后对共军的态度就可以知道了,一些老红军在80年代回到故乡之后,看到老区人民和过去一样贫穷,都觉得共产党对不起老区人民。

              • 家园 先生您真是瞎扯淡!

                正巧俺家也有一张大白条,是红军长征期间过俺外公家的时候留下来的,红军经过时外公的父亲送了6坛银元给红军,红军写了借条。解放的时候土改队根据借条的价值给俺家留下房产和田地,还帮忙免费修缮俺外公家的祖坟,中间差不多快10年时间照样有效。 俺外公家是贵州毕节罗姓

                • 家园 那一定是红二、六军团。

                  毕节还有一位大财主周素园先生,干脆就抛家舍业跟赤匪们走了,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到陕北——当时老人家已快60岁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周素园先生

                  • 家园 谢谢双石的提及周老先生

                    幼年时外公曾多次提及周老先生,周老先生深深的影响了俺外祖父对于红军的认识,从地主阶级的敌意转变为同情和支持红军,周老先生的风骨一直是外公念念不忘的。

                    • 家园 向周老先生和罗老先生致敬!

                      不容易呀。

                      红二、六军团进入四川后的路线,是所有长征路线中最为艰难的一部分,最主要的困难是人烟稀少没有粮吃——二军团进入四川的第一个县城是得荣县城,整个县城只有8间房子,人口也才数十人,而得荣县的全部人口还不过万,红二军团的人都比这个县的人口多呀!就连贺老总都亲自翻山越岭到当地最有粮的绒布喇嘛寺去化缘(这个喇嘛寺的解放后是三倍偿还)……

                      就这样的补给情况,到甘孜前,他们翻越了6座雪山,其中一座还是近5000米的藏巴拉雪山,象周老先生这样年近花甲的老人,真不知道是怎么过去的。

                      罗老先生生前有什么文字留下么?或者你们家人整理整理?也是很珍贵的史料呀!

                • 家园 第一手的资料

                  也请大家关注双石中校的系列好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