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大河入海处之延安 C 大环境以及其他 -- 史文恭

共:💬264 🌺1081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河入海处之延安 C 大环境以及其他

    在叙述完那个宁都会议之后,俺沮丧地发现,其实对于这个会议,俺并没有探索出什么结果。----这说明了,玩味党史一旦进入到非常具体的细节时,不可避免地会碰到的障碍。----微观层面的研究需要第一手的资料,而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儿。

    为了赶上俺的整体进度,哈哈,就把东哥从苏区到长征的这一段先跳过去吧,先到俺们这个故事的起点,延安,来做一个宏观的展望吧。

    之所以要把延安作为中国当代史的起点,是因为现代意义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制度都形成并首先实践于延安。----从1937年到1947年这十年之间,延安作为赤都,一直是TG的一方和平的试验田。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是从陕甘宁边区这一片陕北的黄土地里走出来的。

    在描述延安之前,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几个重要的历史背景:

    首先,延安能成为东哥这个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长征这个战略大转移的后果。---我们说,虽然,东哥曾经说长征是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等等,似乎这样一次经过大比例减员,而且在长达两年多时间内,都处于被追击,被围剿的战斗是一次辉煌的游行,----实际上,客观地说,长征的胜利,应该更精确地说明为“幸存”。(这并非抹杀在长征过程中无数英雄的事迹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但这个“幸存”的确蕴含了几个金子般的好处“

    其一,TG的力量(而且是淬火后的精华力量),从国民党占优势的南方转移到了北方。这个空间的转移是非常重要的,---假设中日之战提前爆发,而TG还是留在江西苏区的话,那么,他们是否还能够乘抗日的东风像后来那样在北方铺天盖地地发展呢?新四军的历程就是一个佐证。---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蒋介石的统一之路其实一直也是贯穿中国现代史的一条线索,中原大战只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但在此之后,蒋介石还必须要花费大量地时间和兵力去剪除那些原来的军阀和他们留下的部队。伴随着红军长征,他用“驱狼吞虎”之计已经在南方消灭或削弱了好多地方势力,(如贵州的王家烈之流),但是他还顾不得在北方完成同样的工作,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就接踵而来,使他应接不暇。之后,中国的局势已经跳出他的控制了。

    其二,长征的另一个副产品就是当时TG的实权力量,也就是武装力量的三面旗帜,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都集中到了陕北,并在东哥为核心的中央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个“控制”的反面例子里面就有红大许世友的“叛逃”和云阳红二方面军的整编。----但这些反面的小插曲远不能影响这个大成果的伟大之处。---因为这个时候,(通过红大(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的培训和组织部门的人事调整),TG的中央第一次完全地和她的武装力量统一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之后的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虽然脱胎于三大方面军,但是他们已经成为了纯粹意义上的,延安派出去的部队。而不是之前靠临时中央派过去的,依靠残酷的“肃反”来保持,建立“权威”的部队。---而且,这三支队伍都忠诚地服从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战略家毛泽东的智慧,-----还有什么,比一个英明统帅和三支久经锤炼而忠诚无比的军队的结合更加可怕呢?

    其三,作为长征的终点,延安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此地(当时)穷的厉害,苦的厉害,是一个成长期组织保持战斗力的绝佳的荆棘编织的巢所。所谓“嚼得菜根,百事可做”,TG后来的成功因素里面,“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很大的一块,但这个作风的养成是只能在延安,而不是南京或者上海所能培育的。---而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作为一种作风,假如只看TG的领袖们是否艰苦朴素,是不够的,----

    一个小故事,延安的时候,一天,留守兵团司令肖劲光来看东哥,见毛主席居然下午还躺在被子里改文件,于是问,今天怎么起这么迟,东哥指一下火墙边烤着的棉衣裤,说:“江青爱干净,把我(仅有一条)棉裤洗了,我哪里起得了床,起来就要光屁股。”----肖司令大为感动,提出要给东哥多领一套棉裤,结果挨了东哥一顿批评,因为这事关领袖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的大问题。----伟人的强大意志力是他们的一个基本要素,像这样的例子,TG的第一代领导人里很多。但是,作为一个组织的作风,我们要看的是基层的干部和成员是否能够艰苦朴素。---这一点,在延安时期,由于物质条件的极端匮乏,供给制成为当时TG成员获得生活资料的唯一途径,----所以,说一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想不艰苦朴素也不行啊,

    -----然而,事物是变化的,建国后,进了城,这个作风是否能够保持就很难说了。----也是一个小故事,东哥有一句名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处。”----说得就是他的一名卫士,在评定工资等级的时候,为了不能多评上一级而大哭大闹的事儿。-----按说,东哥的卫士,成天受主席的熏陶,这点觉悟怎么能没有呢?----可这就是事实。所以任何一个组织大多数成员的作风永远是和其所在环境相适应的。这里的“延安”不仅实指,也是虚指TG成长期的艰苦环境,那个时候的TG,作为新中国的创业者,正是披荆斩棘的开拓时刻,恰恰是经过了这几十年的磨练,才捶打出TG这样一支“艰苦朴素”的队伍,虽然,似乎可惜的是,“延安时期”的TG,就像女士们的青春岁月,纵然有太多的化妆品,也是一去不复返了。。。

    关键词(Tags): #中国当代发展史元宝推荐:橡树村, 通宝推:桥上,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只赚不赔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 家园 史MM的文章,篇篇都要花
    • 家园 有宝,有宝啊!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哈哈,终于可以发贴啦.

      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里写的,我总觉得有针对TG的意味.葵花宝典中"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这宫的就是人性啊.延安时期的TG就是这么一群自宫的人.惟其自宫,方有神功.草莽英雄,几年之中而有天下.然而也注定了后来的衰变.当然乃TG之衰而非国之衰.那葵花可太象太阳了.

      • 家园 呵呵。。。金庸老最“恶毒”的影射在。。

        《鹿鼎记》,请参看洪教主相关章节吧。。。

        • 家园 同感啊,金老也是有政治抱负的:

          人家那么老了还要进 作协。

          《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说(在后记里金老有提到),影射形形色色政治人物(伪君子,真小人),政治斗争。自然也少不了像令狐冲,风情扬,莫大先生各种形形色色的隐士。

          而 《鹿鼎记》 洪教主,教主夫人这段对一个组织发展过程中,老人和新人的自毁式的斗争有精彩诠释,还有一组 陈近南和他的好色好赌,左右逢源的徒弟的对比,也是极端讽刺啊,

          有理想,有能力,诚实正直,坚持不懈的陈大侠从哪个方面看都透着可悲的“不合时宜”。

          • 家园 老金就是一个柚子

            笑傲江湖,到最后赤裸裸的鹿鼎记,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寄投名状赚钱。老金的早期著作射雕英雄传,刚开始在台湾是被查禁的,而且一禁就是20多年。一直到雄奇故去,才允许出版,但名字必须改,改成了啥名字呢?

            大漠英雄传!

            两字之差,大家可以猜出原因出在哪了--老毛的雪词里,“只识弯弓射大雕”,于是,“有吹捧毛泽东之嫌”。 得,倒霉孩子老金,因为这个被打成了毛党,被误认为是向老毛致敬和送秋天的菠菜。

            老金这个急啊,为了钱,还犹豫啥,宣誓,开骂,撇清,于是笑傲,鹿鼎问世。所以说啊,别相信舞文弄墨的,为了钱丫啥都干。

            • 家园 这个有点诛心了

              老金有必要讨好老蒋吗?有什么证据?

              如果真的要讨好,在报上登几篇拍马屁的社论更管用吧?

              • 家园 那为啥远景版的射雕叫“大漠英雄传"呢?

                外链出处

                你可有更好的解释?

                • 家园 改名字是真的,但是

                  仅仅是改个书名而已,这个名字我看也挺好啊。非得叫射雕不可么

                  老金这个急啊,为了钱,还犹豫啥,宣誓,开骂,撇清,于是笑傲,鹿鼎问世。

                  这个说法就有些莫须有了吧

                  我倒是觉得老金对于文革的批判是出自他自己的认识。他对政治的理解应当说比绝大多数香港人强多了,大概能理解老邓(他在文革期间写的社论据说分析命中率挺高),要理解老毛还差着一大截呢。对文革有看法是很自然的,我认为谈不上拍老常马屁。

                  • 家园 可不仅仅是改个书名这么简单

                    除了改名字,老金自己还写过文章专门澄清这个射雕名字呢。

                    事实就是这样子的,怎么解读兄台和俺不太一样,这很正常。诛心,莫须有,这些话还是少说点吧,不利于河里的气氛。

                    向前兄其他的就事论事的不同解读,俺欢迎赞赏存疑。

    • 家园 用t g的历史写一部美少女战记

      用t g的历史写一部美少女战记

      --------------------------------------------------------------------------------

      发表时间: 2009-6-25 15:04:43编辑引用回复快速留言赠送鲜花举报

      --------------------------------------------------------------------------------

      大致经历了天真,纯洁,风雨,黑化……等等阶段的成长。

      www.sbanzu.com

      三无少女的成长故事?或者是强气的姐姐。

      www.sbanzu.com

      巩婵刚出南湖,很听大姐的话,以为郭敏是好朋友,帮助郭敏获得了胜利,却不了被郭敏出卖,身心遭到严重伤害。大姐也对她越来越苛刻,经过了很长的灰姑娘式生活,最终她觉醒走自己的路,发出“自立自主”这样的誓言。

      最后她经过很多很多的风浪,长大了。昔日南湖上那个最最明快清丽的少女,如今越行越远,成为端坐天宫中,君临天下的女皇陛下。

      www.sbanzu.com==========================这个比喻不赖

    • 家园 【原创】E.现实层面的红太阳之升起

      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政治实践(尤其是高层政治生活实践)经验的读书郎。因此,在上篇,俺把TG理论上的优点列出了之后,可能会误导大家,以为进了延安之后,从此TG的日子就一帆风顺了,她的政治生活就照着“理论”顺理成章了。----实际上,这个过程相当曲折和困难。

      一般来说,延安时期TG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最大的组织成就一方面是极大地扩充了成员,另一方面,是建立了以东哥为核心的团结而紧密的领导层。---考虑到后来历史的进程,后者对中国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通常,我们对后者的过程有一个形象的描述,即“红太阳”的升起。

      关于这个过程,高华的名作已经罗列了足够多的史实。俺就不多说了,但是他在该书里的分析过程始终带着一股一个娶了坏老婆的女婿写岳父母爱情故事的情绪,过多地渗入了他自己家庭在文革遭遇的身世之感,因此,他对这段历史的解释和分析就变得走样了。

      比如,在东哥取得TG核心的道路上,必然地要在取得当时共产国际的支持,广大干部与党员的理解和支持,这些目标的达成,既需要时间,又必须遵循必须的步骤和策略,并要结合当时形势,巧妙运用不同机会。-----因此而言,这样的过程里,权谋,策略,手腕,乃至海德医生或者奥楚蔑洛夫等等,都是有的。甚至是必须的。-----比如,东哥独占和共产国际的通讯,又如,后来整风期间,东哥逼着各位高干作检讨等等,-----但假如我们仅仅把眼光投入在这些手段之上,恐怕所能收获的应该只能是失望和怀疑,----想不到“伟大”的“毛主席”居然是要靠玩这么多手段才上台的,-----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高一些时,就会有新的思索了,:----

      1, 当时中国社会里,有无可能搞一些光明正大的,谦谦君子式的政治斗争呢?

      2, TG里面,东哥的竞争者们,在他们之前的履历里,其在政治斗争中的所作所为和东哥比起来,是要光明正大得多,还是龌龊得多呢?比如王明对何孟雄,张国焘的另立中央?

      3, 最为重要的是,对比东哥自加入TG以来的天才的,几乎每一次都把握住历史发展拐点的表现,他的竞争者们,是否和他是在同一水平线上呢?

      因此我们发现,如果通观当时的全貌,则东哥最终在TG取得核心地位无论是对他个人,对TG,对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在此时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关键的利好消息。----当然,历史上是没有一直利好的事儿的。

      说到这儿,顺便提一下东哥的竞争者们,老实说,所谓的几个竞争者,其实和东哥都不在一个层面上的。王明,博古几个,完全是没有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书生,而且性格和气质与一个领袖的要求,相差甚远。---王明的年谱俺翻过,发现此公和乾隆皇帝一样,动不动就吟诗一首,而且写得真不是一般的差。---当然,这是闲话,体现王明政治上比较幼稚的一点就是,他抗战开始时刚回延安的时候,是威风八面的,但后来他去搞长江局,真正意义上的支持者也就是随同去的博古一人,结果两人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的时候,居然王明把他之前的错误一股脑推给博古身上了,搞得后者很气愤。----而这样的窝里斗(而且是最低级的抵赖),说明他不懂得,政治人物的生涯有高潮,有低潮,因此,一时的退却,忍让都是正常的,但忍让的底线是不能够企图靠抹黑他人来洗刷自己的错误,--因为这是最愚蠢的做法,既不能洗刷错误,同时又失去了自己的人格和盟友。所以,王明从本质上,不过是一个狐假虎威的代理,而不是一个自己从草根做起的英雄。

      比较王明而言,张国焘无论在年纪,资历和能力上都要强上一截,而且张国焘无论如何,也是有军事资历的。因此,张国焘对东哥的冲击力要强一些。然而张国焘后来叛逃的表现证明了,他缺乏一个政治领袖所必须的坚强。----也就是说,张国焘在西路军失败后,的确在延安遭受冷遇和迫害,----所以,他的叛逃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他慌张到了连老婆孩子都不要的地步。),但是,他跑到国统区后,居然马上投靠国民党,并干上了特务的活儿,这个变化,就突破底线了。-----我们说,历史人物都是看他立身处世的“出处”和“结处”的,张国焘为自己选了这样一个下场,使他沦为现代史一个二流的人物。----当然,考虑到张国焘早在一九二四年在北京就叛变,并出卖过李大钊,因此,可能从那时起,张国焘的人生高度就不幸已被界定了吧。

      好了,回来。

      我们再略微回顾一下东哥战略头脑的高妙之处。事实上,对于东哥而言,抗战八年更多的不是一个挑战,而是一个机会。----因为他在开战之初就看清了,这一场战争,假如中国的人民被有效地组织起来之后,日本的失败是注定的。----而在发动和组织中国人民这个进程里,恰恰是TG发展的黄金时期。----正是基于这个前瞻性的洞察,所以他在抗战之初,就一再地强调要打游击战,而不是运动战。---因为东哥清楚地知道,这时的TG,即使是一个士兵,一个党员,都是像金子一样宝贵的。----因此说,这个游击战是一个战略,而不是一个战术之争,而对于这一点,在当时,并没有太多的TG高干能够理解,---甚至包括像彭总,林总这样的高级干部。

      总之,东哥在延安的“上位”,从中国现代史的角度看,是一个唯一可能而且正确的结果。对于这一点,通过质疑其上位过程中的手腕,伎俩来抹黑其上位的正面意义,是无谓的。从整体上说,对于中国这个经过了百年积弱的大国而言,在这个时刻,拥有像东哥这样一个“与天地人奋斗,其乐无穷”的领袖,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东哥同时具备在各个奋斗里获胜的能力,这个最重要的前提之下。

      而伴随着东哥核心的确立,TG同时拥有了以“五大书记”为大核心的领导层。---这种形式的结构是很有意思的,---下一篇将慢慢道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