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二军团跨越了长征中的最高海拔而不自知 -- 双石

共:💬2 🌺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红二军团跨越了长征中的最高海拔而不自知

    [SIZE=3]从中咱到巴安[/SIZE]

    ——红二军团跨越了长征中的最高海拔而不自知

      

    双石

      

      5月5日(指1936年5月5日——引者注),红二、六军团分为两个纵队由中甸出发,红二军团为左纵队,经得荣、巴塘(当时叫巴安——引者注,下同)、白玉,红六军团为右纵队,经定乡(今乡城)、稻城、理化(今理塘)、瞻化(今新龙)向甘孜前进。红二军团在去甘孜的路上,翻越了三座大雪山,红六军团在瓮水(今云南省中旬县格咱乡瓮上村)、那坡(今拉波)也翻越了两座大雪山。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第48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以上引的是官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权威文字,而笔者在详研并部分考察了这段路线后不能不遗憾的指出,这段文字与曾经发生的史实相比照,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红二军团在从中甸到甘孜的行进途中所翻越的雪山是“3座”的两倍——6座,而红六军团不是“两座”而是“至少8座”。

      而红二军团在从得荣到巴安(今巴塘)的行程中,还跨越了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的最高海拔——4895米,这个海拔超过了红四方面军翻越的党岭雪山夏羌涅阿垭口的高度(4810米)而成为了红军长徰中的“跨越之最”!这个事实,不光是现如今的人们罕有所闻,就是当年那些亲历者跋涉者们,在此后的70多年里也未能自知!70年来,不仅罕有回忆文字传世,浩若烟海的长征史籍中也难得一窥:甘孜州党史部门1993年编撰的《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将党岭雪山列为了红军长征中的跨越之最,而红二军团翻越的藏巴拉山却连名字都疏于提及!——甚至连权威官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都是如此!

      这座红军跨越高度最高的雪山,就是位于巴塘境内中咱-巴塘之间的藏巴拉雪山。

      “藏巴拉”的藏语原意是“金牦牛”,意思就是大大发财的财神之山,最高峰海拔高度为5113米,略低于红四方面军翻越的党岭山主峰5470米的高度。但红二军团跨越此山垭口的高度(4895米)要略高于红四方面军跨越的夏羌涅阿垭口高度(4810米),所以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中跨越的最高海拔那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1936于5月24日,红二军团进至中咱(藏语“城堡下”之意,海拔2900米),就地休整筹粮5天后,即兵分两路向巴安前进:右路为任弼时、关向应率以红四师为先导的红二军团主力,经亚日贡红东刀许,翻越藏巴拉雪山垭口向巴安前进;左路为贺龙亲率红六师沿金沙江东岸羊肠小道向巴安迂回包抄。

      这个计划在实际实施时还是没有赶上变化:左路红六师在进至金沙边的王大龙时,奉西藏嘎厦政府令防守于金沙江西岸的藏军已隔江用火力封锁了东岸沿江小道,红六师被迫折返中咱,尔后循主力之后翻越藏巴拉山向巴安前进。

      红二军团先头四师是6月3日进抵巴安附近的,其间经亚日贡(藏语“山坡台地”之意,海拔3360米,当时红军电文译作“亚海公”)、红日贡(藏语“青翠岗”之意)、东兰多(藏语“赔偿千元”之意,系因村民械斗被判赔偿千元而得名,现与红日贡合并为一个自然村,各取原村名之首字合成新村名“红东”,海拔3635米)、刀许(藏语“聚集地”之意,是翻越藏巴拉山前最后一个村落,海拔高度4139米),尔后翻越藏巴拉山,进至巴安附近,行程约100余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一:红二军团从中咱向巴安进军的路线

      红二军团此间在粮衣上的窘迫状况,从1936年6月4日贺任关致朱张电中可窥一斑:

      

    贺任关致朱张电

    (1936年6月4日)

    朱张:

      ㈠我四师昨三日已到巴城附近,军直及五师本日进至红日公东南多①,六师昨到金江边,但河西藏军射击不能通过,将回头继我们后进;

      ㈡部队给养困难,除挖窖找夹墙外,并远出金江边割一部已黄麦子解决,很少找到牛羊;

      ㈢两个团去年均未做棉衣,现有棉皮衣不足五分之一,沿途很少见到羊皮,更没有见过帐棚,因此找帐棚和羊皮毛等无成绩。六军最近是否找到则不明。

                                 贺、任、关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㈣》第21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注释:

      ①红日公东南多:地名,实际上是“红日贡”和“东兰多”两个村的译名。

      

      而翻越藏巴拉山的损失情况,一周后贺任关至朱张电中也有说明:

      

    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红二军团拟向白玉继进致朱德、张国焘电

    (1936年6月12日)

    朱、张:

      ㈠□六日贺已到巴安,报称:据说计全军由东南多①过大雪山百余个,死亡百廿余;由任波露②到巴安死亡、落伍共约二百五十,司令部叛变六人。

      ㈡巴城无放弃希望,现决十九日日开始分三个梯队向白玉继续进,还正多方收粮食。

      

                          十二日于巴

      

      

      ——《红军长征·文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1045页,1995年5月第1版。

      

      注释:

      ①东南多:地名,即东兰多村,“过大雪山百余”疑为“过大雪山百余[COLOR=red]里[/COLOR]”之误,此处的“大雪山”,即为藏巴拉雪山——呵呵,如果“东南多”这个小村名不闹明白,这个电报的这句话恐怕很难破解,而且极易发生误读误判。

      ②任波露:疑为位于中咱乡的“任波寺”之误。红军过境时,该寺有武装僧众500余人,因受反动宣传影响,曾与红军为敌,以火力封锁红军前进道路。经贺任关等与通过当地颇孚众望的拉波喇嘛与任波寺多方斡旋后转变态度,卖给红军大量粮草与牲畜。拉波喇嘛还应贺龙之请为红军充当向导和通司,一直到甘孜才返回(返回后在在理化被国民党军杀害)。

      

      除了这几份原始电报外,目前我们对红二军团翻越藏巴拉山的具体情况了解得非常有限,甚至连1995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甘孜州党史办的1993年版的《红军长征在甘孜藏区》也没有提及这座雪山(甚至没有提及这段里程中的诸多雪山),有关回忆文字也很少——远不如过在金沙江边翻越哈巴雪山的回忆文字多,而如今因中咱-巴塘间已有公路经金沙江边与川藏公路南线相衔接,几乎没有人会再从这里翻越雪山往返交流贸易了,于是这个藏巴拉山甚至比当年还要“罕有人至”,被忽略被冷落被忘却被埋没,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长征之最”,那次远征中诸多幸存老者,恐怕毕生都不自知!

      想起了的一句话:是英雄而不自知,是为真英雄!

      但后人应该知道,尤其是治史的后人应该知道。

      未来的军、战史的编撰者们,更不应该忘记随时纠正谬误,弥补遗漏!

      顺便说一句,藏巴拉山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虽然笔者尚未踏上过那座山,但从GOOGLE地图上看,那上面有许多不小的海子,四面雪峰林立,景色绝对错不了!而且从巴塘方向和从亚日贡乡方向上山的坡度看起来都很缓,甘孜州或巴塘县的有关部门能否考虑把上山的道路条件改善改善,整个红色旅游景点儿出来哩?比如就象丹巴县的党岭雪山那样?这里靠近川藏南线,交通上也有一定的便利条件呀,也许这山真就成了“金牦牛山”,大家都发财大大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二:藏巴拉山垭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三:藏巴拉山垭口二

    元宝推荐:MacArthur,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