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受虐的凤姐下-----党史罗生门之宁都会议 -- 史文恭

共:💬435 🌺1263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宁都会议的冲突么

          实际就是几乎所有的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成员,在军事战略层面,与毛泽东一个人的冲突。

          在军事战略方面,前者是持“积极进攻”观点,后者是持“积极防御”观点。前者要求要攻占一个大城市起码是次要中心城市,如占领南昌、抚州、吉安、赣州等城市,求得在一省乃至数省的根据地的建立。后者则要求仅仅是在长江以南、赣江以东、南岭以北等区域占领广大农村及小城市,避攻敌重兵把守的大中城市,对守备薄弱的中等城市,如有机会则以缴获筹款为目的加以短期占领。

          王明博古等人上台后,在第三国际支持下,实际上是延续了李立三的盲目乐观情绪和路线,对KMT力量比较轻视,且深受城市中心论影响,其“积极进攻”路线明显不符合CCP当时的发展。而毛泽东的观点实际就是一贯以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包括到抗战时期,都基本是这个思路,即在反动势力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发展、积蓄力量,然后在逐步占领大中城市。

          在当时,不单临时中央没有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就是中央苏区几乎所有的高层军政人员都没有这样的眼光。像打赣州,几乎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反对,其他人,包括周恩来、朱德乃至彭德怀都是同意打的。而毛泽东是很有主见的人,不单在江西与苏区中央局打擂台,打下漳州后不久就曾去电坚决反对临时中央的军事战略观点。在当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他反对中央,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宁都会议,毛泽东被严重批评乃至撤掉军权是必然的结局。

          而具体到宁都会议前后,在军事战略上,苏区中央局虽然有前方后方之分,但前方四位成员也是争论不休的,并非铁板一块,作为中央路线的坚决执行者周恩来在宁都会议前夕,实际上已经与毛争论得不胜其烦了。宁都会议中,后方四位是坚定反毛,周的态度是和稀泥,一方面是确实欣赏毛的军事能力,要留毛在前线,一方面是确实不喜欢毛老是反对中央路线,不希望毛再主持战争大计。朱德实际是类似周恩来的态度。王稼祥反倒是比较接近毛泽东观点,可惜,在毛的口中“我们都是少数派”。所以,在后来的一些回忆文档中,毛泽东对周朱在宁都会议的态度都是不大满意的。

          • 家园 周公自己咋写的来着

            宁都会议“一生的罪恶”。。。

            • 家园 一直到延安整风后才彻底归顺。
              • 家园 对,长征之后还打过一次摆子

                小胖子王明一回国,周公又意乱神迷了,到皖南才算清醒。

                所以毛泽东评价周公立场不坚定、事务主义,周公自己也是诚恳接受的,直到晚年还反复表明自己当不了领袖。

                • 家园 总理命好,913之后虽然又成为

                  众矢之的,但主席已经是运去英雄不自由鸟。

                  • 家园 请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出山,原本也是为了不放心周公

                    殊不知希贤同志在流放期间读了《资治通鉴》,政治上老辣许多,反是借周公来顶一把。

                    • 家园 主席手下没人才了,

                      所以让设计师出山,以为能制约总理,没想到设计师朝总理放了一枪后,转而调转枪口一起抵抗,搞得主席十分伤心,故有“我死后你们怎么办,天知道”的说法。但设计师毕竟与胡服不同,同主席相交与落魄时期,因此才有三起三落,无他,主席知道身后只有设计师才能总览全局。

                      • 家园 江山与谁守?晚年苍凉呢

                        几次找合意的接班人都失败了,101过于阴暗,王洪文不成令器,设计师死不悔改。。。

                        所以要找《三垂冈》的诗呢,“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难觅“奇儿”啊。

          • 家园 补充几句

            宁都会议,大略而言有三个议程,“一是总结2月攻赣以来中央局8个月的工作,二是研究确定四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三是解决前方作战组织指挥问题”。

            第一、二个议程实际上开成了批判会,即对毛泽东不执行乃至反对中央路线进行批判。第一项议程,是由周恩来作主报告(这点,许多记载避而不谈),虽然周的态度比较温和,也将毛的一些“错误”揽到自己身上,但批判的调子还是非常高的,认定毛许多做法和观点是犯了路线错误,而且在对以往军事行动进行评析时也不大对劲,如坚持说打赣州的决策是对的,打漳州虽然有战果但来往影响了进攻路线的执行等等,毛自然不服气,进行了发言辩驳,但支持者寥寥(相对倾向或者比较支持毛观点的,实际只有王稼祥,朱是否表态或者如何表态,不是很清楚,但从零散资料看,朱那时是支持批判毛的),后方中央局四位成员甚至连周相对温和但并未偏离中央路线的主报告也不满意,升高了对毛批判的调子,毛大约是第一次面对如此严重的政治批评,脾气上来了。

            周在二三议程之间,提出让刘伯承接替叶剑英为总参谋长,并获通过。

            到第三项议程,讨论人事问题,即军事指挥问题上。后方四人提议周负军事全责,毛回后方主持政府工作。周就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周负战争全责,毛在前线助理;二是毛负军事全责,周监督执行。第一方案实际非常接近后方四人组的意见,不过给了毛一个台阶下,而这个台阶也不怎么好下,因为这个助理的角色,大约连刘伯承总长的角色都不如。第二方案实际就是维持原有人事不变。许多资料说周王朱支持毛留在前线,但也有一些资料说王朱支持毛留在前线,周不表态。个人分析,两者不矛盾,实际上,应该是王、朱都支持第二方案,但周实际上倾向支持第一方案,但没有明确表态,自然,第一方案名义上也是留毛在前线。毛前面气受够了,现在又面临很明显的少数派状况,即看出周似乎不怎么支持第二方案。火气一下上来,干脆撂担子不干了。说既然得不到中央局全权信任,他连第二方案都不接受,然后请病假,会议都不开,即自己放弃了表决权。事隔数年后,毛对此是既气愤又后悔,一方面说后来宁都会议表决解除他的军事指挥权是“缺席审判”,一方面检讨自己那时是脾气暴躁,不懂得如何去团结说服同志。事实上,如果毛坚持不走,以周的性格,确实很难办,毛一走就让周松了口气。

            宁都会议解除毛军权后,如果红军形势不利或者受到挫折等,毛的观点可能很快会被其他人接受,但接着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在周朱刘的指挥下,非常漂亮地消灭了KMT三个精锐师,包括在赣州之战中让彭德怀吃了大亏的11师也被大部歼灭,于是周朱刘威望大增,王明博古等人的威望也水涨船高,毛被迫坐冷板凳,直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毛才逐渐争取到其他同志的支持。

            • 家园 是李德救了老毛

              不过以周恩来的脾气估计最后还是会请老毛出山的,但是形式就不太一样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