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味精 -- 燕人

共:💬192 🌺2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味精在日本已经不那么受欢迎了

      我妈妈曾经接受一个日本人邀请,人家说要她教包饺子。她列举了些必需品要主人准备,清单递给主人后人家提笔就把味精勾掉了:“全是化工用品,要这个干什么?!”我做菜倒是从来不用味精,家里根本不买。

    • 家园 味精确实是毁了中国烹饪的形象

      有一次看本地小报,介绍一家新开的越南饭馆。卖点是什么呢?没有味精。而且为了强调这一点,以几个中餐厨师对馆主说“不可能,没有味精怎么做饭”来对比。

      我有时在网上搜一些传统菜肴的视频,通常作料却没有预想的多,因为大师傅会来一句“味精”,或“鸡精”。

      我做饭是不用味精或鸡精的,我认为那不是烹饪。这样的人应该也不少,但确实不是主流。

      题外的,正如味精渐渐掩盖了真正的中国烹饪一样,川菜的内容似乎也被强烈的麻辣所典型化。比如那篇关于《我的川菜生活》的文章,说到有人介绍回锅肉的做法,关键就是要豆瓣酱,而且要“正宗的”。却把更重要的选料,切,熬都丢掉了一边。

      如果没有味精,中国烹饪也许会回归本色吧。

    • 家园 觉得有点太杞人忧天了。

      我是说天涯那个帖主。

      味精传入中国不过不到100年,那之前中国烹饪几百年的发展都怎么过的。

      要是真把中国烹饪归结成味精的功劳,那才是悲哀呢。

    • 家园 我觉得用味精没啥

      我是指适量的用。美食是要让人愉悦,不是让人培养高品味,吃得出是味精还是高汤。

      另外就蔬菜而言,北方就是不行,南方种的菜,长在菜地里,生长期短,要新鲜好吃的多。北方的蔬菜没什么蔬菜味。

      • 家园 不敢苟同

        如果是我们农村自己菜地里长出来的,不觉得不新鲜不好吃,只是没有南方的地利,生产期不够短(疑问:生产期短是美味的充要条件?),品种也不算丰富罢了。被人多加诟病的大棚蔬菜,如果是在原产地吃,也是鲜意十足。

        城市里吃到的蔬菜,可能很多是运输保存的问题,让您不能满意吧。

        • 家园 当然就是地利

          只是没有南方的地利,生产期不够短(疑问:生产期短是美味的充要条件?),品种也不算丰富罢了

          当然就是地利,我不可能攻击北方人民对吧。从现象来说,南方的蔬菜品种多多了,而且也要好吃的多。还幸亏大棚技术,否则北方的冬天简直没法过。其实从大名鼎鼎的六必居就可以看出来。生长期短是我瞎琢磨的。

        • 家园 这个说的有道理

          碰上不少离开家的东北朋友,说起家乡的菜来都眉飞色舞的,大多数生长期长的菜和瓜果味道要更好些,新疆瓜果的例子可能更明显。大米其实也如此。

          南方蔬菜种类多,有些菜本身生长期短。或许还有个习惯问题,北方不产的蔬菜,运来远不及在产地受欢迎,不过一旦为多数人接受,估计不论是大量输入或在北方种植,都不会是大问题。

          楼上说的味精用的适量,其实不是那么容易的,用的巧妙估计很难辨别出来。不过有这么简易低成本加鲜的法子,绝大多数厨师肯定是越加越多,而且用久了是会越来越不敏感。顾客基本上被动地接受,习惯了反而味精少了觉得不好。

          • 家园 各有需求,不可一概而论

            大多数生长期长的菜和瓜果味道要更好些,新疆瓜果的例子可能更明显。大米其实也如此。

            西瓜需要积累糖分,日照长,雨水少的地方好。蔬菜则会变得太老,纤维素过多。南北方莴笋、芹菜一比就知道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