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味精 -- 燕人

共:💬192 🌺2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味精

    去年在天涯论坛上有一个帖子,标题大意是“没有味精,中国烹饪会怎样”。楼主很小心翼翼地坦白他并没有任何恶意。很不幸,他的这个问题触犯了政治正确,因此很被一批人,包括美食版一个斑竹通加驳斥和教育,还有一些ID信誓旦旦地说明自己和家庭是多末地远离味精,好似味精是一样低等货色。我印象里,回帖的人没有几个承认自己使用味精。我心里不免感叹一下:2007年中国的味精产量就已达到192万吨这样一个庞大数量。面对这个数字,还说中国烹饪与味精无关,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视而不见的眼力啊。

    看过有关烹饪视频节目的朋友一定记得,厨师烧菜用的那个大勺子。在专业厨师手中,那个大勺子既可当铲子,也可当勺子。需要在菜里下调料时,他只用那个大勺子一舀,调料的数量多少就全在手头的功夫。可是那末一个大勺子,手头再紧,绝对数量也不会少。我有一位朋友,他岳父是北京一家老四星酒店的总厨,还在中国驻埃及使馆做过厨师,一人包上百人的自助餐都不在话下,擅长京粤两系的名菜。可是家里人不喜欢让他在家里烧菜。因为他下调料,特别是味精的手法太吓人。这是有头有脸的大厨。我哥哥的连襟经营一家小羊汤馆,没有几个座位。可是一周就至少需要一箱十几斤的味精。高级饭店和小羊汤馆只是餐饮业的两极,那中间的餐饮企业的种种做法就不必去说了。

    其实味精是日本人的发明。只不过这个发明的主要受益者却是中国人并随着中国人的餐饮事业的海外发展而为世人所知。这个过程颇值得玩味。

    人类虽然是杂食动物,可是更倾向于食用肉类,这与人类的动物近亲们的表现是一致的。除去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结构性需求之外,人类培养出对味道的偏好。动物类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蛋白质,经过烹饪后会产生游离态的氨基酸。其中有几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作用于人的舌尖的特定细胞,使人产生一种美味的感觉。绝大多数植物食品没有这种效果。发酵的豆制品和中国的酱和酱油是几个特例。这使得动物食品能够较为显著地与植物食品区别开来。对于味觉丰富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溶解于水后产生谷氨酸离子,所以会给人以吃肉吃鸡同样的味觉,虽然实际上什末也没有吃到。味精与人的利弊,全在这里。

    以农耕为主的中国文化核心地带,肉类是大多数人的奢侈品。孟子说理想中的大同社会,“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肉食是如此的难得,所以当味精这种可以把“白水变鸡汤”的好东西进入市场时,受到穷人消费者的欢迎是预料之中的结果。对于一年只吃一次肉的人们来说,只需一点点这种粉末,就把一大锅白水变成类似肉汤味道,这是多末奇妙的事情,简直是传说中的点金术。味精在这里的“欺诈”作用,消费者并不以为仵。我记得上学时,同寝室里一位哥们特别喜欢方便面。每次吃的时候,都把汤喝个干净,还夸上一句,“真鲜啊”。对于人民群众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再站出来说明味精的成分,说味精是骗人,那真是有点自以为是了。

    对于中产阶级的主妇的食品开支计划,以前一只鸡煮汤只够吃一天,现在加上味精同煮,可以煮出更多的汤,节省下不少菜钱。上层社会固然自己不去考虑这些,可是那些烧菜的厨师和饭店的经营者自然会动脑筋。在味精出现之前,饭店等餐饮行业每天清晨开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熬一大锅高汤,以备烧菜时调味之用。熬汤需要很多动物原料,如鸡鸭肘肉等等。先熬出浓汤,最后还要用鸡胸肉剁出的肉泥吊出清汤。这笔开支为数不小。有了味精,烧汤的程序和数量自然会简化许多,省去多少时间和金钱。所以餐饮业很快成为味精的最大用户。

    梁实秋先生记叙了一个小故事,说日本人对北京东兴楼的芙蓉鸡片赞美不已,要求学习。中国师傅一五一十讲给日本学徒。可是日本学徒说,尽管他完全按照师傅的指教,他烧出的芙蓉鸡片比中国师傅烧得味道还是差点,是否师傅藏私?中国人问,你放味之素没有?日本人果然没有放。如果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差距只有一勺子味精的话,中餐作为日本人心中的Haute Cuisine形象,理所当然是要崩溃的。与此同类的一个例子是昆曲。适合士大夫阶层品位的昆曲在北方衰落已久,日本研究中国戏曲的学人青木正儿在北京求观昆曲而不得,满处都是皮簧梆子,因愤而言之为“激越鄙俚之音独动都城”。 这里我们看到了民国时期中华文化的整体衰落,而这种衰落形势是否得到扭转?

    味精随着中国厨师越洋过海并扬名立万的日子,是在1968年的美国。一位华裔美国人在一个正式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出中国餐馆使用过量味精。有趣的是,他说在一家中国北方风味的餐馆用餐后,导致身体不适,而他从前就餐的家乡风味的中式餐馆却从无此问题。在他发表的文章之后,出现许多同样的投诉。那些外国人的指控却没有针对性,而是面向整个的中式餐饮行业。具体的说法是中国餐馆大量使用味精,造成用餐者食后身体产生各种症状,被医学界归纳为“中国餐馆综合症”这个概念。中餐的形象本来就是便宜货,现在又出现这样一个致病嫌疑。中餐行业因此受到极大打击。味精的发明人日本味之素公司为了校正公众对于味精的印象,作了大量的公关工作。经过多年研究,美国官方和欧洲有关部门最终认可味精是一种安全的添加剂。对味精的使用没有数量的限制。中国餐馆综合症也就不消自灭了。虽然欧美企业在方便食品中大量使用味精,味精和中餐馆的联系却被牢固地建立起来。然而这不是事实吗?

    总体而言,味精的存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增进菜肴质量的做法。而中国人抛弃了文化内涵,单纯追求味道,使得餐饮业对味精的滥用成为可能。这种滥用,实际上会最终损害食客的味觉以及行业本身。因为味精的增鲜作用把各种菜肴的味道平均化,只有使用强烈的麻辣或者香料才能使菜肴脱颖而出。我认为这是传统的鲁菜和苏菜影响力下降,而川菜和粤菜得以大行的原因之一。

    元宝推荐:希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No MSG pls

      将近10年没买过味精,鲜应该是自然的味道.

    • 家园 我家这几年很少用味精

      主要市场上有了替代品,但说到底都是同一类东西。

      早期中餐对味精的滥用恐怕是为了减少工序与降低成本。不过如此大剂量的使用为了什么?加与不加味精的菜肴我还真没对比过,对多数普通主妇来说,这类东西怕早已是必需品,所以感觉“魔厨高汤-婆婆探班”这个广告做得好。

      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就一个问题:这玩艺吃多了到底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 家园 味精现在用的是太滥了

      翻开任何一本菜谱,总有一条是“味精×克”

      《我的川菜生活》里边每道菜里都有味精……

    • 家园 这篇写得太好了。 花!

      Monosodium glutamate (MSG) 味精的英语名称。 确实在加拿大美国不列入食品添加剂范围。 但是仍然有人会对此过敏。

      In general, the use of MSG is not a health hazard to consumers. The safety of MSG has been reviewed by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scientists worldwide, including Health Canada. However, some individuals who consume MSG may exhibit an allergic-type reaction or hypersensitivity. For those people, the effects of consuming food containing MSG may include: a burning sensation, facial pressure, headache, nausea and chest pains appearing about 20 minutes after consumption and disappearing about two hours later. Such reactions have generally been reported to be temporary and not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People sensitive enough to be affected are advised to avoid the use of this substance.

      • 家园 Kao, exactly the symptom

        facial pressure, chest pains

        我特别喜欢某家越南牛肉粉。有一阵吃完了都不敢开车。一个越南朋友说越南米粉放味精是一勺一勺放的,我原来不相信。不过他家的米粉是比别家好吃,难道放味精还有不同的讲究?

        • 家园 多伦多warden st.有家88牛河粉,吃起来很鲜,但

          但是吃完后整整两个小时后胃里不舒服。 估计是味精放多了。 他们不放味精是不可能的。 以后你可试试让他们不要放味精,看看反应如何。

    • 家园 加高汤其实就是在加味精

      高汤里面就有的东西,做菜只要可以放高汤的地方放点味精是应当的,但要青炒蔬菜也放就有点过了。

      我到觉得市场上销售的零食里面的鲜味剂才是大问题。不提对人体是否有害的问题,但小朋友吃惯了非常“鲜”的零食后,味觉全被破坏了,就不爱吃不够“鲜”的饭菜了。

      按中国规定添加这类鲜味剂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各位在买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前段时间买酱油发现酱油里面不添加鲜味剂的已经很少见了,

      鲜味剂或者增味剂主要的品种就这几种

      谷氨酸钠——味精

      肌苷酸钠——"鸡精"

      鸟苷酸钠——"蘑菇精"

      琥珀酸钠——"干贝素"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蛋白水解提取物。

      这后面三个打引号的原因是因为市场上销售的鸡精、蘑菇精、干贝素并不是纯的这些物质,而是混合物。但所谓鸡、蘑菇、干贝的鲜味的来源是这几种物质。比如国内的鸡精标准必须要求掺入鸡粉,所谓鸡精必须有鸡(好像也有掺鸡骨粉的),但这主要是销售上的原因了。就鲜味而言,掺鸡粉只能是降低鸡精的鲜味。不过也有技术上的原因,几种鲜味剂的混合有协同效应,导致鲜味更好。

      买零食或者各类调味品的时候,对味精有反感的只要看见前面4种物质都要注意了,另外肌苷酸钠+鸟苷酸钠很多时候是标成呈味核苷酸。

    • 家园 对于最后那段实在不敢苟同

      总体而言,味精的存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增进菜肴质量的做法。而中国人抛弃了文化内涵,单纯追求味道,使得餐饮业对味精的滥用成为可能。这种滥用,实际上会最终损害食客的味觉以及行业本身。因为味精的增鲜作用把各种菜肴的味道平均化,只有使用强烈的麻辣或者香料才能使菜肴脱颖而出。我认为这是传统的鲁菜和苏菜影响力下降,而川菜和粤菜得以大行的原因之一。

      感情用高汤就是有文化内涵,用味精就是没文化内涵?老兄如果看看美国出的罐装鸡汤的成分表就知道老外也一样用味精。而老外的高级西餐馆里可以不备味精,但绝对备罐装鸡汤。这不就是用了味精。

      老外烤牛排要放调料的。主料之一就是味精或更鲜的鸡精。这也算是放弃文化内涵?

      其实啥叫饮食文化的文化内涵?用真材实料?那么老外吃面包抹麦淇淋,喝咖啡加糖精算不算抛弃了文化内涵?

      另外,味精固然是一种鲜味增进剂,其实食盐也同样增进鲜味。烧菜可以不放味精,但不放盐试试?而根据研究味精的鲜味会被食盐放大。所以不少味精中含5%左右的盐。而一个人每天吃的盐远远超出身体真正需要的食盐量。那么为了不“抛弃文化内涵”,我们是不是应当不吃盐?

      至于麻辣之类的食物流行,并不是由于味精让所有的菜系的味道平均化,而是因为吃麻辣会上瘾。辣椒和其他香料会促使人体产生内啡肽来抑制辣椒香料对人体的刺激。内啡肽这玩意儿其实类似毒品,用多了会产生快感的。而辣椒素也是会让人上瘾的东西。楼主与其批评味精还不如批评会让人上瘾的辣椒才是。

      • 家园 老外烤牛排放鸡精?

        这是从何说起。 人家也是有饮食文化的。

        味精不同于盐和香料,它在味觉上是喧宾夺主的。什么菜都一个味道就没意思了。我对味精的评价很低,只在材料不好的时候用一点。

      • 家园 感谢任老师的意见

        文化两个字有点大,几句话说不清。

        简而言之,我认为单纯追求味道,特别是所谓的鲜味,是不正确的。

        待我们有空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 家园 送上第100朵

      据说中国出口非洲的一些味精是冰糖形状,有人喜欢含化着吃

      • 家园 夸张了,味精也有块状的?

        再说空口含化大块味精,这得有多强的忍受能力啊。

        • 家园 从理论上说,不难

          味精纯度高,结晶可以很大的。而且领导大学毕业时在味精厂实习,车间主任就说国外有瓜子儿大的味精颗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